市內電話電話機月租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電話費率修改也說明:市內 通話按1.6元/3分計收. 船舶臨時電話每號市內通話費每日按170元計收. 臨時電話特別業務每日租費按各單項特別業務每月租費十分之一計收;租用一項或一項以上者即 ...

國立成功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康信鴻所指導 紀翔之的 台灣地區行動電話需求預測及普及率之研究 (1999),提出市內電話電話機月租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行動電話、迴歸分析法、普及率、飽和點、需求預測。

最後網站電話費帳單有市內電話機月租費10元的,不想用中華電信話機或 ...則補充:帳單有一筆市內電話機月租費10元剛才去跟中華電信櫃台退了1000元雖然很多人知道但還是有不少人不知道因為中華電信不會主動通知你像我家那個話機幾百年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市內電話電話機月租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地區行動電話需求預測及普及率之研究

為了解決市內電話電話機月租費的問題,作者紀翔之 這樣論述:

論文摘要 關鍵詞:行動電話、迴歸分析法、普及率、需求預測。 台灣的行動電信民營化發展才一年多,卻已改寫了行動電話發展史。自1997年1月13日公佈得標廠商起算,短短兩年內,台灣行動電話普及率就從5%上升到50%以上(截至1999年12月底止,行動電話用戶數已達1,154萬戶,普及率已達52.38%)。究竟台灣地區行動電話市場未來有多大的成長空間?成長的極限在那裡?行動電話結合網際網路又會對行動電話需求量造成什麼樣的刺激?本文希望藉由迴歸分析法、類比法以及深入訪談法達到以下的目的: 一、以迴歸分析法對未來行動電話市場的需求量加以預測;

並比較本文康信鴻、謝品朝(1995)及蔡文陽(1999)的迴歸分析法所得出之需求量預測結果有何差異;及本論文的需求量預測結果與實際結果又有何差異。 二、根據美國、日本、義大利及南韓使用行動電話之普及率上限及發展經驗作為參考,找出台灣地區行動電話市場可能之普及率飽和點。 三、針對行動電話與網際網路結合對行動電話需求量所造成之可能影響,則經由與專家進行深入訪談加以探討,並對需求預測的結果加以修正。 在迴歸分析預測方面,初步選取八個解釋變數,在統計值上對行動電話用戶數具顯著解釋能力者為戶籍登記人口數、就業人口數及行動電話月租費三個變數。由此

我們可以推測,雖然行動電話的使用者已逐漸普及到各個年齡層,但其主要使用者仍以就業人口為主。 其次,在未來五年台灣地區行動電話用戶數預測方面,由於本研究另假設月租費的調降僅有(1)僅於2000年調降一次(於2000年4月發生,降幅為16.5%),其餘四年不變;以及(2)於2000年調降第一次(16.5%),其餘四年取消月租費 兩種情況。發現若未來五年行動電話月租費僅於2000年調降一次,其餘四年不變,則其普及率(以僅提供2000年底為止的所有加值服務為準)最高約為70%; 在以類比法與先進國家進行比較方面,由於各國之月租費、通話費等詳細資料都無法取得,因

此只能假定在其他條件皆不變的情況下,以年齡在15歲以上、70歲以下的族群佔總人口比率,作為行動電話普及率的上限。結果發現,除了美國由於各種標準林立、通話費幅度下降較低且採取雙向計費制度,因此普及率還不若其他國家以外,其他各國在採用趨勢分析法估計行動電話使用人數時,皆已超過本研究所設定之年齡層比率。主要應為各目標國家在近年來無不致力於通話品質的提高、通話費率的降低;此外,科技的日新月異造成行動電話機具價格大幅下降,應該也是使用者人數及年齡層大為擴張的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結合(1)月租費於2000年調降第一次(16.5%),其餘四年取消月租費及(2)普及率上限為年齡結構15歲至70歲者,將台灣地區

行動電話之飽和點定於73%。 根據深入訪談法的結果,專家建議以「上網人數中並未擁有行動電話」的潛在用戶數,作為未來因行動電話無線上網可能使用行動電話的最大潛在用戶數。因此,本研究根據資訊月的問卷調查結果,計算出未來行動電話潛在用戶數最多可達戶籍登記人口數的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