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溢價正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折溢價正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理查.塞勒(RichardH.Thaler)寫的 贏家的詛咒:不理性的行為,如何影響決策?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Google 試算表函式清單也說明:類型 名稱 描述 Google GOOGLETRANSLATE 將文字翻譯成其他語言。 瞭解詳情 Google IMAGE 在儲存格內插入圖片。 瞭解詳情 剖析器 TO_DATE 將指定數字轉換成日期。 瞭解詳情

國立政治大學 金融學系 陳威光所指導 李文婕的 中國大陸ETF追蹤誤差之研究——以金融行業為例 (2021),提出折溢價正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股票指數型基金、ETF、追蹤誤差。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 葉仕國所指導 楊淑芬的 壽險公司投資債券ETF之特性分析 (2019),提出因為有 債券ETF、壽險業、追蹤誤差的重點而找出了 折溢價正負的解答。

最後網站元大台灣50(0050) - 淨值及折溢價- 台股 - 玩股網則補充:日期 市價 淨值 折溢價 折溢價% 申購買回淨單位數 2022/06/16 120.85 120.64 0.21 0.17 ‑131,500,000 2022/06/15 122.5 122.45 0.05 0.04 103,500,000 2022/06/14 122.75 122.79 ‑0.04 ‑0.03 13,000,000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折溢價正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贏家的詛咒:不理性的行為,如何影響決策?

為了解決折溢價正負的問題,作者理查.塞勒(RichardH.Thaler) 這樣論述:

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行為經濟學」最佳入門書——一章一個概念,帶您一覽行為經濟學的重要成果!書中還包括:他與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特佛斯基(Amos Tversky)、羅文斯坦(George Loewenstein)、史列佛(Andrei Shleifer)等大師合著的經典文章本書探究人類不理性的一面,心理學+經濟學,讓你更了解人性!這就是行為經濟學——本書為現今熱門的「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的經典之作,書中研究人類決策的不理性面,所造成的矛盾與反常現象,後來被許多經濟作者反覆討論,例如《誰

說人是理性的》、《蘋果橘子經濟學》等等。本書用一些簡單、甚至很有趣的例子,來說明一些反常現象,例如:※ 拍賣競標的贏家,其實常常是輸家──「贏家的詛咒」現象;※ 賭徒在輸了一整天後,會孤注一擲,押在勝算最小(賠率最大)的標的上;※ 人們突然獲得一筆小錢,常常會花掉;但獲得一大筆意外之財,常常會存起來;※ 放棄一項物品所損失的效用,多於獲得它所帶來的效用──「損失趨避」現象;※ 足球迷最多願意付200美元買一張超級盃門票,但要他們出售手上的票,他們會開價至少400美元。藉由許多有趣的實驗,行為經濟學大師——塞勒剖析了人類不理性決策及其原因,這些不理性自利、不效用極大化、邏輯不一致的行為,可能提供

了套利機會,也引發了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本書囊括許多重要主題,包括:合作與公平觀念、賽局、拍賣競標、不同產業的薪資差異、損失趨避、現狀偏誤、偏好反轉、跨期選擇、心理帳戶、樂透及賽馬投注、股市的日曆效應、股價能不能預測、外匯市場等等。對於經濟學稍有涉獵的讀者,本書可以帶你進入經濟研究的廣闊世界。在實務上,也可提供企業行銷、個人消費與儲蓄決策、投資理財的深度思考。「三不五時會有經濟學家寫出既有趣又富娛樂性的書。理查‧塞勒的《贏家的詛咒》正是這樣的一本書。」──《華爾街日報》史丹利‧安格利斯特(Stanley W. Angrist)「藉由揭露真實世界中一連串的哲學及實務應用上的疑惑,塞勒以有趣的方式說

明了一些相當深奧的概念……就如塞勒在這本具挑撥性的書中所指出,今日經濟學界的才智之士,正在嘗試廣泛理解人們是如何做決策的,以充實我們對市場與價格的認知。」──《商業週刊》克里斯多夫‧法瑞爾(Christopher Farrell)「理查‧塞勒……漂亮地敘述實證研究的結果,帶出至今從未揭露的經濟信念。」──《當代心理學》蘿拉‧洛普斯(Lola L. Lopes)

中國大陸ETF追蹤誤差之研究——以金融行業為例

為了解決折溢價正負的問題,作者李文婕 這樣論述:

隨著近幾年ETF在中國大陸金融市場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入市場,行業ETF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歡迎。截至2021年底,中國A股市場上市的ETF數量達到了641檔,規模超過了1.4萬億人民幣。本文以中國大陸金融行業ETF為研究對象對其的追蹤誤差進行研究,採用多種方法度量各檔ETF的追蹤誤差,並從不同的角度對各檔ETF進行橫向對比,最後通過實證分析探究哪些因素會對追蹤誤差產生影響。得到了以下主要結論:當通過平均值追蹤誤差法衡量ETF追蹤誤差時,首先發現14檔ETF中有12檔的平均追蹤誤差值為正,僅2檔ETF追蹤誤差為負。進一步觀察2020至2021年間的正/負追蹤誤差頻率時,有7檔有100%

正追蹤誤差頻率,最低的正追蹤誤差頻率也有82.80%。平均14檔樣本資料中正追蹤誤差百分比高達97.52%。以業界的規定的風險控管臨界值不超過0.2%作為日追蹤偏離度絕對值的衡量依據,發現14檔中有其中有5檔偏離的頻率在1%之下,11檔偏離臨界值的機率低於5%。另外用業界的年標準差追蹤誤差不高於2%為標準來判斷時,在2020-2021年間有11檔沒有超出臨界值,只有4檔超出範圍。對追蹤誤差影響因素做實證分析,發訊成交量、複製策略、資產規模、指數波動率變數顯著影響ETF的追蹤誤差,而指數成分股變動率折溢價率的結果並不顯著。

壽險公司投資債券ETF之特性分析

為了解決折溢價正負的問題,作者楊淑芬 這樣論述:

財富管理進入一個以指數基金標誌的10年,2019年底全球ETF資產規模已突破十兆美元大關,其中固定收益之被動型債券ETF產規模亦達到1兆美元,台灣亦創下ETF市場規模成長速度全球最高的紀錄,其中又以債券ETF的資產規模最大。據統計,國內發行債券ETF的投資,有94%來自於壽險業者。2018年臺灣保險滲透度已達20.68%,多年居全球之冠,保險業如何在低利率時代下,擴張市場並維持成長及獲利動能,並順利接軌IFRS 17將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況且壽險業因為過往諸多原因,導致獲利來源大多來自自身的投資差異上,經營的主軸已經逐漸移轉至資產管理而非傳統保險本業,壽險業是管理風險、分散風險者,卻承受巨大

投資風險。在本研究中,我們希望透過富邦人壽財報揭露之債券ETF投資標的:富邦優選1-5年高收益債券ETF基金及富邦中國政策金融債券ETF基金,比較二者的追蹤誤差,並檢視可能影響追蹤誤差的因素,希望對壽險公司投資債券ETF的選擇與考量一窺端倪,並進一步探討台灣債券ETF的建構技術與市場機制。實證研究發現對富邦優選1-5年高收益債券ETF基金影響顯著的因素有成交量、費用率與總資產。對富邦中國政策金融債券ETF基金影響顯著的因素則是成交量、費用率與成分股。然而費用率一項對二者之追蹤誤差有著正負相反方向的影響。成交量的部分,兩檔債券ETF均與追蹤誤差呈現負相關。富邦優選1-5年高收益債券ETF,總資產

與追蹤誤差呈正相關。成分股與富邦中國政策金融債券ETF之追蹤誤差呈負相關。另外觀察兩檔債券ETF的累積追蹤誤差,富邦中國政策金融債券ETF追蹤誤差幾乎是富邦優選1-5年高收益債券ETF的3倍,發現跨境性的投資限制,或者某些地區基於地緣政治因素,皆可能造成追蹤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