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分房屋處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持分房屋處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英欽寫的 土地開發實務作業手冊(2022年增修七版) 都更、簡易都更【一本專為土地開發從業人員所寫的專業工具書】 和林松樹,陳嘉鈴的 房地合:2.0及都市更新課稅精解(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共有屋租金收入依持分報稅 - 經濟日報也說明:官員表示,這種情形最常出現在兄弟姐妹之間,由於房子原本是長輩的,長輩過世後,一家人因繼承而共有房屋,或許交由其中一位家庭成員管理出租,處理租金等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詹氏 和元照出版所出版 。

逢甲大學 土地管理學系 楊文燦所指導 陳靖治的 加速都市更新策略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 (2020),提出持分房屋處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都市更新、加速策略、居住正義。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土地管理學系 朱南玉所指導 路斯翔的 住宅樓層別效用比之探討– 兼論不同住宅次市場之比較 (2019),提出因為有 特徵價格法、樓層別效用比、住宅次市場的重點而找出了 持分房屋處理的解答。

最後網站兄弟共同繼承持分房屋可以賣嗎?首先必須了解的 ... - 長璽代書則補充:應該如何處理? 根據法律的規定,只要手中擁有的持分過半,在其他持分人同意之後即可出售,而你的兄弟姊妹也享有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持分房屋處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土地開發實務作業手冊(2022年增修七版) 都更、簡易都更【一本專為土地開發從業人員所寫的專業工具書】

為了解決持分房屋處理的問題,作者王英欽 這樣論述:

  土地開發是建設公司的首要工作,其中尤以購地階段的篩選、調查、產品定位、規劃配置、投資評估與土地簽約等的土地開發核心作業,更是決定購地成本與案場去化的關鍵。     筆者將其從事土地開發卅年的工作心得整理成籍,提供我輩土開人參考,期望能成為得力的助手。同時作為以建設公司為主要業務的建築師、代書事務所、房屋銷售從業人員的專業工具書。     本書共計九講,每講以本文扼要陳述,再以附註詳加說明。且彙整上網途徑,讓讀者善加利用網路資源。並以查核表、附件輔助相關作業。最後提供大樓、透天實例詳加說明。全書重點整理如下:     ● 本文九講:土開概論(1st)、四大(現地、地政、市調、法規)調查(

2nd~5th)、開發構想與規劃配置、毛利評估(6th~8th)與土地簽約作業(9th)。     ● 附註:針對各講作業細節以附註(共124條)詳加說明解讀。     ● 附表:相關作業內容整理成表(共22附表),以方便快速核對套用。     ● 附件:31項附件為各講內容輔助說明。      ● 上網要徑:作業涉及的法規與網路服務,整理成網址與上網查詢要徑表,以方便使用者自行上網查詢核對,並配合法規變動迅速更替調整。     ● 查核表:針對簽約作業提供check list,以免遺漏。     ● 案例:大樓、透天各一案例,除配置圖外,且彙整其規劃面積、銷售面積與評估效益表為單一作業表(透

天還加入售價擬議表),說明「最大可建面積」及「投資效益評估」,供我輩土開人、規劃者參考,以提高工作效益與作業精確度。

持分房屋處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50322TVBS 頂加違建剩4件 北市3月23日強制拆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MBghfS9aFFo

謝謝記者 侯慶莉 的採訪,關於頂加,目前市場上完全極凍,沒人詢問;至於有沒有下跌,因為沒有成交量,無法判斷是否下跌;不過,因為四樓公寓的頂加,土地持分較高,所以四樓頂加多少還有一點投資價值,投資客願意為了都更效益,拿柯P打頂加題材進場殺價;但如果是五樓公寓的頂加,就真的乏人問津了。

以下是新聞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去年底下令,要拆除北市「隔出三房」的頂樓違建,當時統計全北市共有226戶,過了三個月「自行處理」時段,現在剩下4戶,北市府明天開始強制拆除。市府透露接獲檢舉違建的電話數暴增3到4倍,不排除規劃下一波違建拆除名單,買家擔心哪一天被強拆,過去搶手的「頂加」現在買氣直直落。

違建戶vs.記者:「很怕下雨,你看現在要是下雨一定漏水。」

大片帆布克難擋雨,原本遮風避雨的屋頂,現在成了散落一地的碎裂磚瓦,牆壁敲落一大半加上變形鋁門框架,斷垣殘壁過去是民宅的一部分。

違建戶vs.記者:「陳情,陳情沒有用,向副市長陳情也沒有效,我說孩子沒地方住,你知道他怎麼跟我講?去找社會局啊!我又不是難民。」

濃濃無奈卻有深深不平,信義區虎林街二樓加蓋,屋主過去隔成三間房讓子女住,但被市府認定違法,小老百姓沒別的路,只能速速拆除!同樣在信義區永吉路的老公寓,樓梯間掛著柯文哲「萬象更新」的春聯,原本4樓加蓋的鐵皮屋,被市府鎖定列為強拆第一案!

3月23日起市府強制拆除,信義、中山、南港、大安區的違建,列管專案從226案剩下4案,但檢舉拆違建的電話更是暴增三倍。

房仲陳泰源:「以前『頂加』真的是加分,因為會覺得說一坪抵兩坪用,現在買氣真的是急凍。」

台北市「頂加」違建緩拆戶,數字超過7萬,除了自住,過去投資客看上隔間出租商機潛力超愛買,以信義區30年以上老公寓為例,過去4樓每坪大約80萬,頂加一起賣房價多1/3,每坪可以落在百萬,但自從柯文哲表態要對違建開刀後,買家就怕砸錢買下的住沒多久被強拆,不確定因素下沒人想冒險。

新聞網址→http://news.tvbs.com.tw/entry/572173

部落格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87946460

加速都市更新策略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

為了解決持分房屋處理的問題,作者陳靖治 這樣論述:

摘 要臺北市面積為271.8平方公里左右,全市可供建築面積已不敷大量人口因工作、結婚、就學等之居住需求。臺北市房價騰貴主要原因是供應大量不足,房價是家庭平均年所得的16倍,已經是偏高的情況。臺北市政府將2016年訂為「都更元年」,因為臺北市的都市更新具有急迫性、必要性,且考量公益性、公共性,必須「加速」辦理都市更新,以實現「居住正義」。本研究首先探討都市更新理論,接著參考世界主要城市的做法,並論及臺北市都市更新牛步化原因及「加速策略」。訪談國內土地管理學者,不動產估價師以及政府執行官員。財務方面建議以發行「都更債券」的方式籌集六仟億都市更新基金,並採「自償性財務計畫」。權利人分回新

房屋後,餘屋可供室內公共設施,「混居型」的社會住宅,或買屋租地,或房地合一型公開標售,地下室停車場全為公有,依市價訂定車位租金,以上可望達成自償性財務目標。都市更新的三邊關係是政府、政策、法令,其次是實施者、第三邊是權利人。本研究提出要「加速」都市更新策略,首先是廢除原「都市更新條例」,另立「都市再生法」,新法中有關容積率應大幅放寬或取消限制。權利人採「不同意比率法」有超過50%之權利人不同意時,則劃定單元區內之都市更新將不執行。另外權利人的權利價值採「成本法」即市價之土地持分加上房屋折舊;貫徹「一坪換一坪」的原則,最適居住空間為150至200平方米。實施者除建商外,亦可考量第三部門之介入參與

。新法通過後亦需要主政者旺盛的企圖心與規劃力並徹底執行。本研究的相關議題探討,係採取專家學者訪談法進行質性資料之分析,有一些議題尚須運用量化研究與分析,以獲取更多民意調查做為佐證資料之依據,諸如: 民眾對快速都市更新的立法精神、執行方法與換回房屋坪數之試算方式等議題,則屬本研究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以探討之議題。關鍵字: 都市更新、加速策略、居住正義Abstract

房地合:2.0及都市更新課稅精解(二版)

為了解決持分房屋處理的問題,作者林松樹,陳嘉鈴 這樣論述:

  本書將現行取得或處分不動產交易問題,分成「個人買賣房地分離課稅—舊制個人」、「買賣房地持有及交易稅負」、「個人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新制與舊制比較差異」、「合建分售、合建分屋及自地自建地主」、「建設公司房地合一新、舊制」及「都市更新稅負解析」等六個單元,每一個單元再細分為若干主題,針對與每個主題有關的法令及實務見解進行實例解析,並檢附相關重要的行政函釋等,使讀者能系統性地學習每一個單元的理論與實務。作者並針對現行房地合一等申報書填寫、都市更新財務報表成果備查及投資抵減檢附實例供參考,讀者亦可透過目錄檢索相關需要了解的疑義,快速搜尋相關議題之實務方向,是一本專為房地合一及都市更

新課稅設計的專業指引工具書。 名人推薦   作者以豐沛學養、多年實務經驗,用建築業的語言,寫出這本建築業要看的書!--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 于俊明   本書為作者多年實務經驗與稅務理論的心法分享,對認識都更與房地合一稅深具參考價值!--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董事長 花敬群   本書初版問世就是我教學備課、不被學生問倒的寶典;再版增加都更課稅內容,是會計師與房地產專業人士必備的新秘笈。--臺灣大學特聘教授 林世銘   本書完整收錄都市更新條例增修訂的稅賦、更新成果財務備查及財政部營業稅的函釋,協助參與者掌握法令動態與滾動式新增問題,並依解析內容研擬回應方案,提

升個案長期推動的穩定性。--臺北市都市更新整合發展協會理事長 林育全   作者用其幾十年的專業與實務經驗,再次出書跟社會大眾分享,實乃所有建設公司、地主、各方讀者的福報。--漢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孫正乾   本書提供都市更新與房地合一稅下,各項不同土地持有背景及參與都市更新之所有權人、實施者與相關權益人面對實務問題之解方,我強力推薦這本有關都市更新及房地合一稅制的好書,願有福份者共享之。--千瑞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志桐   這不但是一本建築相關從業人員必備的工具書,更是一般民眾保障自己房地產稅賦權利的精彩作品,本書以案例條理式的探討方式呈現,讓讀者得以分享作者多年豐富實務經驗

的成果。--社團法人新北市都市更新學會理事長 辜永奇   無論是建設公司於預售前的房地拆算比例,或現今危老重建地主土地與建商建物互易等專業稅務評估分析,作者均能提出清楚明瞭且令人安心的建議。本書集不動產各項稅務與實務於一冊,是專業且實務的工具書,真心值得推薦!--臺北市危老重建推動師協會理事長 駱璋玲   長期鑽硏都更之專業都更會計師,鉅細靡遺地將都更涉及的所有稅務實務與問題分門別類完整的闡述,是一本相當專業實用的工具書,值得推薦。--國富浩華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蘇炳章

住宅樓層別效用比之探討– 兼論不同住宅次市場之比較

為了解決持分房屋處理的問題,作者路斯翔 這樣論述:

隨著台灣都市化程度越來越高,以及住宅需求也不斷增加,使得土地利用的型態也隨之改變,故不動產開發已從過往的公寓平房漸漸轉向至高樓大廈,使土地發揮至最大效用。從不動產估價的角度,樓層別效用比為高樓估價的重要基礎,因此,本研究欲探討不同住宅次市場中之樓層別效用比是否有差異。故本研究透過不同建物型態區分住宅次市場,並劃分不同價格區域及區分屋齡下探討,並選取2013年至2017年實價登錄資料庫中之交易案件為研究對象,以屋齡、建坪、所在樓層、總樓層數、房間數、客廳數、衛浴設備套數、是否為頂樓、交易年、不同價位區等變數,透過特徵價格法為依據,建立住宅價格模型,並依此模型結果呈現出量化之樓層效用比。從本研究

實證結果發現公寓無設置電梯,是造成其可及性為樓層價差的主因,且樓層數較少時,樓層別效用比較為明顯,整棟樓層以一樓之效用比最高,並依樓層遞減;華夏及住宅大樓則因樓層數較多,每棟大樓總樓層數不同,導致樓層別效用比相對不明顯,但仍以一樓之效用比為最高,而五樓以上隨樓層數升高其效用比之間差異僅1%至2%,差異並未像公寓各樓層間差距較大,主要原因在於華廈及住宅大樓皆有電梯設置,導致各樓層間的可及性降低,樓層別效用比變化幅度並不明顯。劃分不同價格區域及區分屋齡後,更能看出地方市場特性及不同建物型態之樓層別效用比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