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鰭片最佳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VK !? 呢到無人識你喎VALKYRIE C360 IP 一體式水冷 - HKEPC也說明:... 水室結構經過官方最佳化調整,增加噴射面積和加速冷熱水循環,可提供更佳的散熱性能。參考其他媒體的拆解影片,VK C360 微水道的鰭片設計相當密集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吳俊毅所指導 沈信成的 熱電裝置用於溫差發電 (2020),提出散熱鰭片最佳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散熱鰭片、熱電裝置、田口方法、有限元素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 黃正弘所指導 陳緯育的 自然對流直板散熱鰭片散熱效能強化之最佳化設計 (2020),提出因為有 自然對流、直板散熱鰭片、最佳化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散熱鰭片最佳化的解答。

最後網站散熱鰭片計算E27鰭片設計散熱理論計算_圖文_百度文庫 - Juksn則補充:,板片熱阻,因此被大量使用於發熱裝置散熱之用,溫度會造成信賴度之降低,進而設計薄鰭片最佳化參數,總傳熱系數(總熱阻的倒數),比較有無黑體漆對熱傳的影響。 be quiet!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散熱鰭片最佳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熱電裝置用於溫差發電

為了解決散熱鰭片最佳化的問題,作者沈信成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主旨於探討熱電裝置應用於船用引擎廢熱回收之最佳化設計,藉由環境溫度與高溫廢氣的溫度差使熱電裝置進行運作,目的是找出最大輸出功率,提高能源使用率。散熱鰭片應用於熱電發電裝置時,藉由傳導與對流的混合機制,使輸出功率有實質提升,運用田口法L9直交表進行有限元素分析,探討不同鰭片材料、流速、鰭片高度、鰭片間距對於熱電裝置之輸出功率影響。其結果顯示在鰭片材料為鋁合金6063、流速3m/s、鰭片間距5mm、鰭片高度為100mm時,有最大輸出功率,此為散熱鰭片最佳化設計。為了進一步提高能源使用率,以散熱鰭片最佳化參數為基礎,探討不同熱電偶截面積、熱電偶高度、陶瓷厚度、熱電材料對其輸出功率之影響。經研

究得知,在熱電材料使用PbTe、熱電偶高度1mm、熱電偶截面積2.5*2.5 mm^2、陶瓷厚度0.5mm時,有最大輸出功率,相較前者鰭片最佳化設計,提高約75%之輸出功率。本研究利用有限元素軟體COMSOL Multiphysics進行模擬試驗,運用田口法可大幅地減少模擬組數並使用S/N比尋找最佳組合,以此達到最大的效益。

自然對流直板散熱鰭片散熱效能強化之最佳化設計

為了解決散熱鰭片最佳化的問題,作者陳緯育 這樣論述:

Meng[1]等人利用數值模擬以及實驗驗證,研究在自然對流下直板散熱鰭片(straight-fin heat sink, SFHS)之熱性能,研究結果顯示出切角直板散熱鰭片(cut corner straight-fin heat sink, CCSFHS)比起SFHS具有更好的散熱性能。然而由於SFHS和CCSFHS的幾何形狀相似,也有相同的工作條件,基於以上原因對於文獻[1]提出的結論提出疑問:擁有較小傳熱表面積的CCSFHS底板平均溫度是否將會低於較大傳熱表面積的SFHS。因此本論文第一部份將會先對Meng[1]等人研究成果驗證其正確性。驗證完文獻[1]之準確性後,將使用套裝模擬軟體C

FD-ACE+建立模型並搭配拉凡格氏法(Levenberg-Marquardt Method),設計在固定體積條件下,SFHS之最佳形狀,目標是增加散熱鰭片之散熱效率。在反算問題中將討論三種不同的設計案例。設計A將各鰭片高度作為設計參數,設計B將鰭片位移量作為設計參數,設計C將鰭片高度和鰭片位移作為設計參數。將會探討設計A、B以及C所獲得的最佳形狀對於SFHS底板平均溫度的影響。於本論文最後將會進行實驗驗證,通過對照可顯示出實驗以及數值模擬的最大誤差小於2%,證明了本論文之有效性。與初始SFHS模型相比,設計A與設計C散熱器底板均溫可分別降低4.4%以及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