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票裁定後如何申請強制執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本票裁定後如何申請強制執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游敏傑寫的 圖解實用民事法律(2版) 和高宇,荷米斯的 保險、票據爭點地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5653 票價- 2023也說明:81 KB 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通車後票價公告pdf (292.69 KB) 點閱數:19492273. ... 乙將本票轉讓給自己的女友丙,由丙向法院聲請本票裁定、強制執行。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書泉 和讀享數位所出版 。

開南大學 法律學系 王泰銓所指導 李金厨的 兩岸民事裁判與仲裁判斷認可與執行之研究 (2012),提出本票裁定後如何申請強制執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兩岸司法文書、認可與執行、法院裁判與仲裁判斷。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鄭昆山、歐信宏所指導 洪嘉懋的 論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強制執行-以滯欠稅捐執行為例 (2010),提出因為有 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執行名義、欠稅執行、強制執行、限制出境、拘提管收、執行期間、聲明異議的重點而找出了 本票裁定後如何申請強制執行的解答。

最後網站人工流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則補充:人工流产(英語:abortion),簡稱人流,又稱堕胎、中止懷孕、終止懷孕、終止妊娠、誘導性流產(Induced abortion)、人工終止妊娠(懷孕)、吸宮術,俗稱打胎、落仔、夾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本票裁定後如何申請強制執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實用民事法律(2版)

為了解決本票裁定後如何申請強制執行的問題,作者游敏傑 這樣論述:

  以民事法律為中心,將生活中所有會遇到的法律問題,分門別類地用佐以圖解來解說。不論是作為學習,或者是解決在職場上、家庭中遇到的困難,本書的內容都能立刻給予幫助。   ●用淺顯易懂的敘述方式來說明,讓讀者能夠輕易了解內容。   ●能夠理解在民事法律中常出錯的陷阱,進而避開不做白工。   ●全書皆用容易理解的圖解及將相關的參照條文以關鍵字附上,更容易了解法條的使用。   ●每單元附有作者撰寫的Tips,提供專業的技巧及重要的法律概念。   本書從契約簽訂、存證信函的撰寫、車禍糾紛的處理程序、本票與支票的權益保障、租賃糾紛、夫妻財產制、離婚的權益保障、遺囑的預立以及繼承的處

理技巧等,都有實際SOP可以參照。不管是得自行處理法律問題的讀者,抑或是還不知道怎樣上法庭的新手律師,本書絕對可立即產生幫助,值得立刻入手的好書。  

兩岸民事裁判與仲裁判斷認可與執行之研究

為了解決本票裁定後如何申請強制執行的問題,作者李金厨 這樣論述:

隨著臺灣與中國間民商事活動頻繁,兩岸人民間常須透過訴訟程序或仲裁程序來解決跨越海峽之民事紛爭,惟因海峽兩岸之法律規範不同,加之歷史背景與政治因素之影響,致使兩岸相互承認和執行民事判決與仲裁判斷的問題日益重要。如此,不僅牽涉兩岸當事人權益之確定,亦關係該爭議狀態之解決,更係避免裁判矛盾,節省司法資源之重要課題。有鑑於此,本文就兩岸之發展、現行規定及實務案例加以分析評述,俾供兩岸業界、學界及主管機關就目前實務了解認可與執行之缺失,進而早日修法完善制度,促進兩岸司法交流與合作。

保險、票據爭點地圖

為了解決本票裁定後如何申請強制執行的問題,作者高宇,荷米斯 這樣論述:

  保險   本書一次性地為讀者彙整司律一試、二試可能出現的重要爭點,並且提供爭點地圖表,提高讀者審題的敏感度,降低遺漏重要考點的機率。本書很適合有一定程度之讀者作為快速複習之工具,也可以給基礎還不穩的讀者作為考前速成的工具,幫助讀者短時間內提高取分的能力。   票據   國考考試科目眾多,時間永遠不夠用,為求效率最大化,本書於各章節之初,先就體系架構為概要說明,嗣就各章節相關爭點整理各家學說、實務見解間之爭議,考前可直接看爭點部分,以快速複習、掌握票據法之爭點。  

論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強制執行-以滯欠稅捐執行為例

為了解決本票裁定後如何申請強制執行的問題,作者洪嘉懋 這樣論述:

按憲法第19條規定,人民有依法納稅之義務。有關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強制執行制度,係指人民基於特定原因,國家課予人民以金錢給付為內容之負擔,若人民故意不遵守或不履行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則賦予行政機關以非常手段或強制方法促使其履行義務,或實現與履行義務相同之事實狀態,以達行政目的。 在權責區分上,民事債權債務由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強制執行;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簡稱公法債權由專責機關法務部行政執行署、處行政執行,學理上稱為拍賣二元制度,或強制執行二元化。緣於義務人財產為全體債權人之共同擔保,基於公平原則,不分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與民事上強制執行,採不再查封主義,於查封競合之處理,先查

封機關就義務人同一標的物查封者,其處分權即受限制,後執行機關應併案執行。 我國行政執行法於1998年11月11日完成修法程序,並於2001年1月1日施行,新法增訂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程序,將原處分機關移送地方法院財務法庭強制執行之案件,改隸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行政執行處專責執行。關於執行程序,行政執行法第26條規定,「關於本章之執行,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準用強制執行法之規定。」此種概括式準用立法方式,衍生下列矛盾,亟待解決:1、準用範圍太過廣泛,處於不明確狀態,影響法律安定性及人民對於法律可預測性,並非完善之立法。2、行政執行要屬行政權之作用,輾轉準用民事訴訟法不合法理,二者性質不同,

不宜準用。導致採當事人進行主義結合處分權主義,理論及實務上甚多扞格不合之處,致執行上糾葛不清,摩擦不斷,正本清源之途應採澈底職權進行主義。 行政執行係屬兩面關係,行政執行處在金錢債權之執行程序中為執行機關之定位,負責各項執行程序之進行,而移送機關則係代表國家或其所屬地方自治團體立於債權人之地位,就執行程序之進行為一定之協力行為,使其公法上之金錢債權獲得實現,基於全國行政機關「行政一體」,移送機關應負「租稅協力義務」,是以行政執行處與協力機關之關係為何?將一併討論。 行政程序中怎樣之程序設計,才能認定屬於合理、正當,具備程序保障之要求?行政程序法之規範,應具備「公正作為義務」、「受告

知權」、「聽證權」及「說明理由義務」等四點作為正當法律程序之意涵。由於行政執行法就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行政執行程序,係採取行政處分之作成與執行機關分離之制度,行政處分之送達,屬於正當行政程序之受告知權,亦即執行名義是否合法送達不僅涉及義務人在實體上是否負擔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在程序上,關係到義務人提起訴願與行政訴訟之訴訟權保障問題,實值得吾人加以重視。而有關移送機關已移送執行案件是否有撤回權的爭議,實務見解分歧,容待未來修法明確規定。 有關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基本上干預人民財產權及人身自由甚鉅,1998年11月11日修正公布行政執行法中,關於第17條及第19條規定拘提、管收各款事由

,是否合憲,產生不少爭議,為符合憲法第8條對人身自由保障之正當法律程序,乃向司法院大法官提出釋憲之聲請,經大法官於2005年1月28日作出釋字第588號解釋,宣告行政執行法第17條及第19條部分條文違憲。經立法院於2005年5月27日三讀通過行政執行法第17條及第19條之修正條文,同年6月22日公佈施行。 行政上「強制執行」之目的在強迫義務人實現義務之內容,而不在非難過去之行為,故行政上強制執行之方法,不是「行政罰」,而為行政執行法第7條所定之「執行問題」;行政程序法第131條所規範者為公法上請求權關係;與行政罰法第27條規範行政罰之裁處權時效有別,蓋於裁處前行使前,尚不發生公法上請求權

,因行政機關作成裁處(行政處分)始發生法律關係,乃產生人民行政法上義務,故裁處權為形成權關係,不是公法上請求權,三者間互不衝突,各有其適用範圍,其適用關係並非基於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之關係,亦非法規競合,並無擇一適用問題,實務上適用常混淆不清,應予釐清。 其次,新法施行後,實務上處理執行案件問題陸續浮現,譬如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種類及範圍界定困難;限定繼承部分之修法後所產生之相關遺產稅問題;一人公司負責人死亡或公司人頭負責人所形成的欠稅問題;法拍物課徵營業稅未受清償,又不許拍定人申報扣抵銷項稅額違憲;電腦個人資料保護法制定後,關於義務人財產資料取得更顯困難,債權確定至執行期過長導致脫產問題無法

避免;對聲明異議之救濟機能未盡完善之處,其理非明,對聲明異議決定得否聲明不服提起訴願、行政訴訟等救濟問題,事涉訴訟權保障之核心領域,不容剝奪,宜於未來修法時明確規定。又如何簡化小額案件執行程序,不動產作價承受問題、遺產稅代辦繼承登記、人力資源不足等問題,實有賴於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強制執行相關規定通盤檢討必要。 而實務上關於執行案件之處理,仍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本研究藉由執行力理論探討影響執行力因素,從制度、溝通、資源、官僚結構及執行者意向等面向,深入探討關於滯欠稅捐執行過程中有那些因素阻礙行政執行之執行力,影響執行績效,謀求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