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算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決算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國務院國資委考核分配局編寫的 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2018) 和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的 99年臺北市社會事業統計年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附錄二、預決算編制圖表(農委會)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也說明:流域綜合治理計畫第3 期特別預算:本會主管流域綜合治理計畫第3 期特別預算2018 至2019 年度合計48.78 億元。2018 年度預算數26.94 億元,有關各計畫編列情形如圖3、4。 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經濟科學 和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詹士樑所指導 黃如詞的 氣候變遷下農地乾旱及強降雨風險評估 (2021),提出決算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農業脆弱、國土計畫、空間多準則決策分析、道路節點、代表濃度途徑、風險圖的應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蘇彩足所指導 楊涴婷的 我國中央政府彈性用人經費之透明度──以法務部行政執行署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財政透明、彈性用人經費、政府人事成本、非典型人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決算數的解答。

最後網站附屬單位預算及決算之編製與執行應注意事項則補充:平衡表內「基金」科目之上年度決算數與本年度決算數應與基金. 數額增減明細表表內「期初基金數額」與「期末基金數額」之決. 算數相符。 20. Page 21. 主要表與明細表、明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決算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2018)

為了解決決算數的問題,作者國務院國資委考核分配局編 這樣論述:

2018年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由國務院國資委考核分配局根據《中央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依據全國國有企業財務決算數據、國家統計部門有關統計資料、各行業協會有關運行材料等,結合對2017年度國民經濟各行業運行情況的客觀分析,運用數理統計方法測算編製。

決算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立法委員林佳龍針對100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今日在立法院質詢就任已滿五年的審計長林慶隆,林佳龍強調,審計部要為我國財政赤字負起責任,審計部歷年的報告書,並未對行政部門產生約束力。
林佳龍表示,依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定義,我國債務餘額總計5兆7,694億元,占行政院主計處於今年2月公布的前3年GNP平均數的43.41%,已高於高債法規定的上限40%。

林佳龍說,2010年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通過的附帶決議,每年債務還本數,提高至當年度稅課的7.5%,債務還本數將達九百億元,然而,政府卻只編了七百多億,主計單位卻用作弊的方法,美化帳面數字,與立法院決議不符,國家的債務缺口將擴大,然而審計部卻未善盡監督責任。

林佳龍痛批,投入總經費達3.99兆元的「愛台12項建設」,審計部卻未對預算執行情形及績效提出整體性審核報告,沒有替人民的荷包把關。

除此之外,針對經建會「98-101年促進就業方案」,至今年必須讓失業率達3%以下的目標,審計部的報告卻僅輕描淡寫帶過,缺少具體的審核意見,林佳龍也提出質疑,林佳龍最後指出,從經濟部主管的營業基金之績效獎金預決算金額可見,以台電為例,每年編列的獎金預算皆為0,決算數卻從2008年的12億激增至45億,審計部並未確實做到審計法賦予的決算審定權,明顯失職。

氣候變遷下農地乾旱及強降雨風險評估

為了解決決算數的問題,作者黃如詞 這樣論述:

氣候變遷使臺灣降雨型態趨於極端,降雨強度增大,小雨頻率下降,使既有農業生產 活動受到挑戰。面對短時間強降雨造成的農田淹水,及乾季犧牲農業用水的停灌措施,短 期上可由耕作者調整生產策略作為因應,長遠而言,國土計畫劃定農業發展地區時,需併 同考量氣候變遷帶來的潛在威脅。為管理極端氣候帶來的風險,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遷 專門委員會在 2014 年出版第五次評估報告時,提出氣候變遷風險評估架構,內容包含危 害、暴露及脆弱三個部分,本研究採用該風險架構,以雲林縣、嘉義縣及臺南市為研究地 區,進行農地乾旱事件及強降雨風險的多準則決策分析,研究中的危害是強降雨事件及乾 旱事件,暴露為國土計畫中劃設為第一、

第二及第五類的農業發展地區範圍,脆弱是個別 村里的灌溉條件、土壤、社會調適能力、經濟調適能力及基礎設施五個面向的綜合評估結 果。脆弱面向的準則項目,經由模糊德爾菲法篩選後,以分析階層程序法獲得最終權重 值,準則項目中權重值較高者依序為農業水利決算數、農戶生產收入、農地生產力等級、 灌溉供水穩定度及交通聯外能力等。風險計算前,每項準則依過去文獻研究或相對脆弱程 度設定門檻值,依序劃分為四個等級,使評估結果更貼近真實。風險評估結果,整體而言 兩種危害類型都以西、南部地區風險較高,多數高風險村里農地暴露面積大。基於現行國 土計畫農業發展地區劃設結果,本研究風險圖可用作政策執行時的輔助,研究以三個同時

列入兩種危害類型高風險村里,探討可著手降低風險的脆弱面向準則項目,使村里農業生 產活動在氣候變遷威脅下,仍然得以持續發展。

99年臺北市社會事業統計年報

為了解決決算數的問題,作者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這樣論述:

  提供本市社會事業歷年施政成果,以供各有關機關執行公務之參考應用。

我國中央政府彈性用人經費之透明度──以法務部行政執行署為例

為了解決決算數的問題,作者楊涴婷 這樣論述:

政府為順應社會環境變遷及政府職能擴張,並有效運用有限公務人力資源,引進彈性用人制度,進用委外及多元人力增補公務人力之不足,以期提升行政效率及效能,惟歷來中央政府總預算或總決算等會計書表均未能完整揭露表達政府用人經費,不利公眾瞭解政府部門實際人事成本。本研究從政府財政透明角度切入,以法務部行政執行署為研究個案,透過文獻分析及深度訪談法探討我國中央政府彈性用人制度的發展歷程,並評析中央政府彈性用人經費揭露表達情形,提出對於中央政府彈性用人經費揭露表達透明度之觀察及論述,作為評估彈性用人制度成效及課責政府用人效率之基礎。本研究結果發現:首先,我國中央政府彈性用人制度係先有「用人」才有「管人」,彈性

用人緣起於機關實務上特定用人需求,多由機關自行招聘及管理委外及多元人力,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並未統籌建立用人制度規範,直至進用人數迅速成長及政府進用非典型人力正當性等議題,受到民意機關及社會輿論關注,立法院始於審議年度總預算案時,要求人事主管機關清點中央政府各機關運用委外及多元人力情形,並制定相關法令統籌管理。其次,彈性用人經費雖已由行政院主計總處訂定資訊公開規範,要求各機關於單位決算之人事費分析表揭露表達進用人數及決算數,惟揭露內容尚乏一致表達格式,且相關資料僅公開至單位決算層級,未公開於主管決算及中央政府總決算層級,導致各機關透明度不一、中央政府未統籌揭露整體彈性用人經費數額,均不利公眾瞭解

政府實際用人成本,亦難落實對於政府彈性用人制度的監督及課責,彈性用人經費之透明程度顯有不足。最後,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成立之初適逢政府組織精簡,原先編列之正式員額即不足支應龐大業務量,因此持續進用委外及多元人力協助業務推行,致該署近年彈性用人人數超逾機關員工人數實有數,但該署單位決算所揭露之人事費,並未包含彈性用人經費,致無法完整瞭解其人事成本全貌。綜上所述,本研究透過評析彈性用人經費的揭露表達情形,進而發現我國中央政府總決算公開揭露之人事成本並未包含彈性用人經費,亦未統籌揭露整體彈性用人經費數額,且各機關揭露內容尚乏一致表達格式,致彈性用人經費之財政透明程度顯有不足,不利公眾評估彈性用人制度成效

及課責政府用人效率,期能為彈性用人制度成效之評估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