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繼承時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法定繼承時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振鯤寫的 法學概論(29版) 和陳聰富的 民法概要(16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遺產繼承期限有多長?不動產法律專家為您解析處理遺產的4個 ...也說明:雖然不動產繼承登記、遺產稅申報的時間都有6個月的繼承時間限制,但即使逾期了,也不會影響不動產繼承的事實,因為依據民法1148條第1項的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過世的那一刻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元照出版 和元照出版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李惠宗所指導 洪怡萍的 房地合一稅法制之研究 (2021),提出法定繼承時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房地合一、量能課稅原則、公平原則、居住正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王正嘉所指導 潘韋丞的 沒收制度之應然與實然 (2021),提出因為有 沒收、違禁物、犯罪物、犯罪所得、總額原則、沒收效力、追徵、共同沒收、第三人沒收、發還條款的重點而找出了 法定繼承時效的解答。

最後網站拋棄繼承時效2018則補充:如何辦理拋棄繼承- 司法院全球資訊網. 第二条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 拋棄繼承, 法律月, 親人過世後,繼承人均可以向法院聲請「拋棄繼承」。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法定繼承時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法學概論(29版)

為了解決法定繼承時效的問題,作者劉振鯤 這樣論述:

  .本書係參考教育部公布之「法學概論」課程標準及考選部公布之「法學緒論」命題大綱撰寫,共分一、法律學。二、現行法概要(介紹我國主要法律之內容,並特重民法之撰述)。三、我國現行司法制度等三大單元。全書文字淺明易讀,重要處並輔以圖表或表格說明,將法學重要基礎觀念漸次導引。     .第一編法律學,涵蓋從漢摩拉比法典、希臘、羅馬法以至我國現行法律的法學發展,並廣泛有體系的介紹法律意義、法律淵源、法律解釋、法律適用到法律的制定與公布⋯等重要觀念。第二編現行法概要,將我國現行重要法律內容作體系性的簡述,藉由簡易體系的建立,可作為未來全面學習的基礎。第三編我國現行司法制度,介紹司法制度中的犯罪偵查與

檢察體系、審判體系與重要訴訟制度。學習者藉由此書能掌握法學架構與精要,有利於法律入門之學習。全書單元多附有近年國考試題,能掌握相關考試方向,有助於金榜題名。

房地合一稅法制之研究

為了解決法定繼承時效的問題,作者洪怡萍 這樣論述:

房地產做為國家經濟之領先指標,房市交易熱絡,會先反應在建材及原物料價格之上。因興建房屋時須要鋼筋、水泥及人力施作,故會帶來相關產業產業蓬勃發展及創造就業機會,購買房屋後會進行裝修、裝潢,並購置家具、家電,並須要向銀行貸款以購置房屋,房市交易帶來一連串經濟活動之後,即是房地交易之利得,應如何合理且合法的向納稅人徵收,以符合租稅之公平正義。我國長久以來,基於憲法第143條規定下,土地之漲價歸公,並按土地公告現值課徵土地增值稅,而屬於房屋之利得則課徵個人財產交易所得。然土地之公告現值偏離市價,另與房屋分離課稅,兩種不同稅基之課稅方式,使得納稅人得以操縱損益,而造成長久以來房地交易利得之稅負偏低,熱

錢不斷流入房地市場後,造成房價節節飇升。政府為打擊投機炒作,先於100年推行特銷稅,然特銷稅非針對投資利得課徵,因對短期之交易課徵,產生閉鎖效果,然此種課稅方式與量能課稅原則有違,容易使無所得仍須繳納大額之稅負,故於105年1月1日起開始推行房地合一稅,並同時停徵房地交易之特銷稅,以期符合課稅公平正義,防止投資客投機囤房,並能進一步落實居住正義政策,並於施行5年後,再次檢討現行稅制之缺失,於110年7月1日起推行房地合一2.0之政策,將預售屋及符合一定條件之股份或出資額皆列入課稅範圍,以期能更符合課稅公平正義。然修正後之房地合一2.0是否就完全符合公平正義,本文藉由實務案例探討,透過稅法基本原

理、法令沿革、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及財政部相關釋令,進行相關性研究,並對現行課稅制度提出相關修法建議,使得房地合一之課徵能更符合政策意旨,達成量能課稅公平正義,希冀法律之規範能更合時宜。

民法概要(16版)

為了解決法定繼承時效的問題,作者陳聰富 這樣論述:

  .本書以實例解題的方式,一方面呈現民法的體系架構,另一方面澄清民法的基本觀念,使讀者對於民法的基本架構、重要問題及思考模式,有所認識。本書的取材內容,盡可能以日常生活上,一般人經常接觸的民事法律問題為主,去除一般人較少接觸的艱澀概念。再者,本書在案例事實之後,以圖解的方式,解說法律思維的模式,俾使讀者領會法律人的思考方法。     .法學發展須與時俱進,面對新的社會問題,既有法律規定需要新的詮釋,也需要制訂新的法律規定給予規範。近年來,民法規定迭經修改,新的法院案例,對於法律規定具有重要的詮釋意義。     .本次修訂,主要於各章之末國家考試題目,增加民國110年、111年的考題,藉此

讓讀者明瞭最新考試趨勢。

沒收制度之應然與實然

為了解決法定繼承時效的問題,作者潘韋丞 這樣論述:

以2016年7月1日施行之我國刑法沒收規定為界,可區分為新、舊沒收制度。舊制沒收從刑之定位問題叢生,難以落實犯罪所得、犯罪物沒收之規範目的,新法沒收根本性地將沒收定位為刑罰與保安處分以外之獨立法律效果,提供了值得肯定的發展基礎。本文認為,不同沒收類型有不同的規範目的、要件及法律效果,應個別接受比例原則的檢視,實質上並無法將沒收統合為單一性質的法律效果,有必要對於不同沒收類型進行獨立合憲性的檢視。 違禁物沒收應定性為「類似對物之保安處分」,重在防止「違禁物本身(物)」存在或流通之危險。供犯罪所用(預備)之物沒收應定性為「類似刑罰之措施」,分別以行為人濫用財產權之情形、第三人之「可

責情形」作為干預財產權之正當性基礎。犯罪所生之物沒收,以除去犯罪結果、回復犯罪前之法和平性為基礎,亦應定性為「類似刑罰之措施」。犯罪所得沒收,立法者採取之總額原則,係立法論上較佳的選擇,相對於利得沒收正當規範目的之追求,在總額原則下,被沒收者財產權所受之限制僅為不能再支配不法淨利,並且無法取回自願投入之不法成本,參考不法原因之給付不得請求返還之民事不當得利關係,兩者應非顯失均衡,符合比例原則,應尊重立法者之形成自由,將犯罪所得沒收定性為「類似不當得利之衡平措施」。本文將以各種沒收定性為基礎,探討沒收時之效力、標的效力、追徵等議題,並說明犯罪物沒收及犯罪所得沒收要件、第三人沒收之解釋適用,闡述沒

收新制的應然與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