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夏傳位寫的 塑膠鴉片-雙卡風暴刷出台灣負債危機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法律扶助基金會也說明:法律扶助基金會. 全國專線:412-8518 ... E-mail. 總會. 10644 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 路二段189 號5 樓. (02)2322-5255 ... 台北分會10643 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

中央警察大學 警政研究所 黃朝義所指導 陳柏伸的 刑事偵查中閱卷權之研究-以羈押審查程序為中心 (2016),提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偵查中、羈押審查程序、閱卷權、釋字第737號解釋、強制辯護。

最後網站BRIAN HUNG - 律師助理-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則補充:BRIAN HUNG.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律師助理.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新北市New Taipei City. 加入即可建立關係.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塑膠鴉片-雙卡風暴刷出台灣負債危機

為了解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的問題,作者夏傳位 這樣論述:

  攤開信用卡帳單,你可以看到整張紙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裡面有「循環利息」、「紅利點數」、「最低應繳金額」等等詞彙。你是否曾經想過,這些詞彙背後隱藏了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或者陷阱?   最低應繳金額為何不是高一點或低一點?紅利點數的來源是什麼?違約金、手續費的算法又是如何?   如果不稍加注意,錢包裡那張9.5 x 6.4公分的信用卡,可以一夕間從「塑膠貨幣」變成「塑膠鴉片」,讓你如上癮般無法停止消費,帶你步入無底的債務。   人們都誤以為「強迫購物症」的病因是「慾望」,但慾望每個時代都存在,這個病能在這個時代爆發,不能沒有「信用卡」。   由此而生的台灣卡債風暴產生了50萬名卡奴,四百多億

債務,這樣的狀況也不應單純歸咎於「過度消費」。我們也應該問,有哪些條件促使這件事發生,或者有哪些必要條件。   自2001年以來,台灣國民收入普遍減少,窮人遽增;另一方面,由於銀行的企業金融獲利降低,逐漸轉向經營消費金融。人民亟需現金,銀行則需要開發新財源,現在只欠一個二者間的供需管道。   信用卡於是成為這條通路上的最佳渠道,讓源源不絕的錢從銀行衝向消費者,並且憑著相同的力道,再把消費者沖入債務地獄。   這段歷史發生得太快,讓人目眩神迷,無法看清。   本書作者將這段故事放慢,將鏡頭停在你我手中的卡片,仔細檢視卡片的險惡設計、這張卡片又是如何被硬塞到我們的手中。   作者也將鏡頭放遠,讓我

們看到這整個事件如何跟日本小說《華麗一族》有著相同的故事背景,如何跟美國現在發生的次級房貸風暴發生關係。   經由獨特的運鏡、第一手的訪談,我們對銀行、身邊的「卡奴」、每天使用的信用卡,都會產生全新的理解。   本書為夏傳位繼《禿鷹的晚餐》的最新力作,延續上一本對金融業的專業觀點與關懷,為我們提供深入雙卡問題內部的透視角度,作者更打開視野,全盤檢視二次金改為銀行業帶來的消金效應。深與廣的交錯當中,雙卡風暴和台灣負債危機兩者之間的關係一覽無遺,值得社會大眾一起來關心。 作者簡介 夏傳位   曾任職財經雜誌記者,現從事金融業工會運動。著有《禿鷹的晚餐》(二○○五,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銀行員的

異想世界》(二○○三,勞工陣線),譯有《女性主義思想》(一九九七,巨流圖書)等。

刑事偵查中閱卷權之研究-以羈押審查程序為中心

為了解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的問題,作者陳柏伸 這樣論述:

關於偵查中被告及其辯護人之資訊獲取權(閱卷權),原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澈底綁死了辯護人於偵查中閱覽卷宗、獲取資訊之權利,且偵查中羈押審查程序又不以檢察官應到庭為原則,使得偵查中遭聲請羈押之被告,雖有選任辯護人之權,然此刻辯護人在羈押庭中僅能扮演在場為被告「壯膽」的消極角色,根本無法發揮實質辯護功能。因此,有論者謂偵查階段至少可由檢察官斟酌需要,允許辯護人對卷證資料檢閱抄錄,而非一味以偵查不公開為由全盤排除之。 在司法院釋字第737號解釋做成後,一改以往之實務見解,本號解釋以憲法上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出發,做成警告性違憲之結論,這樣的結果雖符合學界長期以來之期待,卻也凸顯出憲法正當法律程序在

偵查法制面落實上所遭遇之困境。另本號解釋亦非完美,在各項概念之建構上如偵查不公開之定位為何及正當法律程序於其他偵查作為如何落實之問題,諸多問題未見說明,使得偵查中法制層面之建構,如同敲磚般至為牛步,尚且無一套完整之理論體系,至為可惜。 各國有關被告及其辯護人在羈押審查程序之資訊獲取方式大體上可分為「閱卷模式」與「證據開示模式」兩者,而採哪一種與該國之發展背景、法律系統具有高度之關聯性,就大陸法系部分本論文舉德國為例,該國作為歐洲人權公約之簽約國受到歐洲人權法院影響頗深,就相關判決部分及後續對該國法制之影響予以簡單之介紹;普通法系則以美國為首,檢視該國對於羈押審查程序被告之資訊獲取權、羈押相關

法制以及對於偵查中強制辯護之態度藉以供我國法之參考;同樣採取所謂證據開示制度之日本在偵查中對於羈押程序中之被告的辯護權部分亦多有所保障,另外關於權利保釋制度、羈押理由開示制度與逮捕令狀主義,在比較法上可作為我國重新建構偵查中逮捕與羈押之借鏡。 在本號釋字做成經過了近一年,立法院終於民國106年4月21日修訂通過刑事訴訟法第31條之1、第33條之1、第93條以及第101條,未來發展如何實有待觀察,另從逮捕令狀二分模式以及羈押審查要件之觀點上出發檢視對於被告及其辯護人資訊獲取權之影響,本論文就此簡單評析,最後提出結論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