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注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漲價注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AndyGriffiths寫的 瘋狂樹屋104層:安迪的牙齒非常痛 和蕭愛思的 孩子,你可以不上幼稚園:牧羊之家陪孩子走社區自學之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國語】容易錯的注音 - 噹~~我們同在“乙”起!~(^ ^)也說明:... 以下這些字,你們能正確發音出幾個呢? 容易錯的注音正確音. ... 「骰子」一名「色子」,但注音不同。 ... 如:水位暴漲、漲價。 漲:體積膨大。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小麥田 和聯合文學所出版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國民教育研究所 吳清山所指導 譚以敬的 教育行政最適決策模式之研究 (2006),提出漲價注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教育政策、教育行政決策、最適決策模式。

最後網站【奈奈】去吃戈登拉姆齊在英國的餐廳!米其林三星|餐費超貴則補充:I ate at Gordon Ramsey's 3-star Michelin restaurant in England !!Thanks for watching !!! Instagram:_yinyux➭ https://reur...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漲價注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瘋狂樹屋104層:安迪的牙齒非常痛

為了解決漲價注音的問題,作者AndyGriffiths 這樣論述:

  破百升級104層! 世界上最痛的牙痛全面襲擊! 不用怕,樹屋拔牙大隊出動啦!  安迪的牙齒超級痛,他和泰瑞需要一枝「笑話寫手鉛筆2000T™」來幫忙寫書,兩人身上加起來只有兩塊錢,這枝鉛筆卻要價兩百萬元!偏偏這時候,一百隻熊開始了史上最慘烈的麵包大戰,聖母峰上的大鳥也來亂!牙仙又遲遲不來救,安迪和泰瑞如何度過樹屋生涯最大危機?! 牙齒好痛怎麼辦?一百隻熊又來亂! 登上聖母峰的最狂挑戰+讓腦袋髮夾彎的瘋狂笑話百連發! 歡迎來到瘋狂樹屋104層,這裡有:瘋帽、聖母峰、蜂蜜與錢兩用製造機、走不完的樓梯、全部兩元商店、全部兩百萬元商店、冰箱投擲場、麵包大戰、打嗝銀行、深度纏

繞樓層、深度思考樓層、用超強力堡壘強化器強化的堅固堡壘,還有陽光普照、開滿毛莨、處處是蝴蝶和藍鴝的美麗原野……還在等什麼?快上來吧!  =本書特色= ★專家熱烈推薦 大沐老師(大沐的手作世界創辦人) 笑C.C.老師(eye上大自然)   陳宛君&闆寶Oliver(晨熹社)   劉怡伶(教育部閱讀推手、臺中市SUPER教師、宜欣國小閱讀推動教師)  郝譽翔(作家) ★樹屋破百大挑戰:每個跨頁都有笑話問答,給讀者超狂不間斷的「頭腦馬拉松」! ★翻譯為二十五種語言版本,全世界小孩都愛瘋狂樹屋 ★曾榮獲澳洲書業年度童書獎、ABIA青少年讀物獎、APA童書書本設計獎、COOL最佳小說獎、KOALA最佳

小說獎、KROC青少年小說獎、YABBA最佳小說獎、比利時荷語兒童評審年度童書獎、西澳大利亞青少年圖書獎等多項大獎,全世界小孩熱烈期待!  =專家導讀= 在108新課綱即將實施的同時,這套【瘋狂樹屋】系列正是跨領域與延伸閱讀的好作品,呼應新課綱的真實精神,給孩子帶著走的能力與閱讀素養,創意的鬆綁、團隊的合作及自主學習的意義,透過這一系列的作品呈現,總是能讓人以輕鬆幽默的態度,面對生活裡一切的學習,讓學習成為一件有樂趣的事情,更將這件事情變得有意義。──劉怡伶(教育部閱讀推手、臺中市SUPER教師、宜欣國小閱讀推動教師)  Oliver對泰瑞和安迪的樹屋冒險非常非常的喜歡,一開扉頁就停不下來,屏

息沉浸在書頁裡好久好久,偶而噴發出笑聲,偶而驚呼讚嘆,馬上成為了忠實書迷,對於剛開始從注音到識字階段的閱讀程度,他為了讀懂泰瑞和安迪到底在搞什麼鬼,應是激發了他強大識字欲望,一本樹屋讀一個小時,一本接一本,媽媽彷彿看到小時候那個著迷於看漫畫和武俠小說的自己,所以啊,要讓孩子多閱讀愛閱讀,他們不需要什麼學習單啊、闖關卡啊,他們需要的僅僅是這一本本太有趣的故事啊!──陳宛君&闆寶Oliver(晨熹社)  =延伸閱讀= 瘋狂樹屋13層:安迪和他的祕密實驗室(2015年7月出版) 瘋狂樹屋26層:海盜船與死亡迷宮(2015年9月出版) 瘋狂樹屋39層:月球上的屎比頭教授(2015年10月出版) 瘋狂樹

屋52層:潛入蔬菜王國大冒險(2016年1月出版) 瘋狂樹屋65層:驚奇時空歷險記(2016年12月出版) 瘋狂樹屋78層:誰是電影大明星? (2017年4月出版) 瘋狂樹屋91層:潛入海底兩萬哩 (2018年5月出版) 瘋狂樹屋104層:安迪的牙齒非常痛(2019年2月出版) 瘋狂樹屋117層:超級故事大冒險(2020年2月出版)

教育行政最適決策模式之研究

為了解決漲價注音的問題,作者譚以敬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藉由分析教育行政決策歷程、決策模式及可能影響決策者採用決策方式的因素,找出不同因素條件組成的決策情境及對應該決策情境的適切決策方式,據以建構教育行政最適決策模式。冀能提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在面對不同決策情境,採取最適合各該決策情境的主要決策模式之參考,使得政策順利形成。研究使用前導訪談、政策案例分析、德懷術及專家諮詢座談等方法,前導訪談對象為五位教育行政領域的學者與官員,選取二十七項教育部政策案例進行分析,再邀請十二位教育行政領域的學者與官員進行三回合德懷術問卷,最後邀請三位教育行政領域的學者參與專家諮詢座談,據以建構「教育行政最適決策模式」,並獲致以下結論:一、「教育行政最適決策模

式」強調教育行政決策是一種權變的歷程,需因應不同決策情境採取不同的最適決定模式。二、「教育行政最適決策模式」包含時間、政治、目標價值及訊息等四項可能影響決策模式採取因素,以是否符合各因素界定條件,共組成十六項決策情境。三、「教育行政最適決策模式」包含精英模式、漸進模式、政治模式、垃圾桶模式,並新增綜合模式等可供選擇之決策模式。四、本研究發現決策情境中符合因素界定條件達三項(含)以上時,可採取單一最適決策模式;反之如未達三項時,可採取綜合模式。研究並依此建構決策樹與檢測程式。根據以上結論,分別針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孩子,你可以不上幼稚園:牧羊之家陪孩子走社區自學之路

為了解決漲價注音的問題,作者蕭愛思 這樣論述:

  牧羊之家陪孩子走社區自學之路 一間純手工打造的幼兒園地,在家玩耍又能兼顧學習的超級迷你教室! 看一群社區家長如何運用社區互助的力量,並藉由戶外教學的生活體驗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精神!   太多親子教養祕笈與實驗震撼,對父母有何實質的幫助?   教養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不急不慌與不忙。  且靜下心來,孩子最需要的還是父母、老師的愛、陪伴與等待。   一群社區家長用最節約的金錢,寧可繞著遠路,成立幼兒教室,陪著孩子做深刻的生活體驗學習,  給予孩子一輩子用得上的愛的資糧與自主成長的力量。小時候根基扎得穩、扎得深,  孩子長大了能自動自發、自主學習,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作者簡介 蕭愛思   人

生最大的享受就是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的經驗,  最大的願望是給予孩子適當的協助,  讓孩子幸福地過孩子本應該經歷的童年。   學生都叫她「愛思」,家長都稱她為「愛思老師」。出身於軍公教家庭,緣由於從小不愉快的學習經驗,使她對於幼教領域產生興趣。學校畢業之後,在父母的支持下,1996年到義大利羅馬ICYE殘障機構當義工,接觸蒙特梭利的教學理念,包括全人教育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及學習速度,主張教師應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依照不同年齡、能力、傾向,給予孩子不同協助。她深深地被蒙特梭利教育的特點所吸引,2000年再回到義大利,完成三至六歲師資訓練課程,其後再到英國完成幼兒教育研究所(副修藝術教育)學業

。   愛思老師擁有一雙靈巧而有創意的手,經常運用環保的素材教導孩子創作,擔任幼教老師之前,曾於中華航空公司擔任空姐。 贊助者簡介 關於漢光教育基金會   漢光教育基金會成立於民國九十二年,為民間自發性團體,以推展中國傳統經典文化為主軸,與學校、傳統藝術團體結合,藉由推動學校教育、社會活動,尋求傳統中國文化再生新生命的機會,希望以較多人欣賞的文化形式著手。一方面我們希望培養下一代對漢文化的認識與欣賞,讓社會大眾廣為接受並喜愛,培訓在校種籽老師,透過校園教學,讓孩子從小接觸並了解傳統文化,以培養未來欣賞各種經典藝術的觀眾,舞台因有觀眾而存在,有觀眾,文化才得以傳承下去。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透過專家

及學子旺盛的創造力,呈現文化的全新面貌,以擴大欣賞中國文化的族群,並為推廣中華語文之美及教育向下扎根。   牧羊之家以建構中國傳統教育思維為中心,參酌比較近代教育發展理論,再據以建立混齡、身心差異之融合教育、自然學習,以期幼兒透過環境學習體驗自身需求、增加認知能力、提升人際關係養成互動能力,藉以落實自主學習的理論。自主學習不單純是一種技藝或技術的學習,而是生命中互信互望互愛並尋求自己與環境間最佳的互動契機。在這教學研究行動裡,我們嘗試建立一套社區幼兒教室模式,供有心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及熱愛幼教的朋友們作為參考。   漢光走在中國傳統經典文化的軌道上,藉由充實經典文化與教育介面的經驗累積,增加並

轉化凝聚的行動力,我們相信,所有參與者都將一起創造一個過程,並遵循大自然的韻律來學習與生活。 〈推薦序〉共學團體的迷人之處∕李偉文 ……… 02領著孩子用心細看世界∕游乾桂 ……… 05賞識孩子的獨特,看見孩子的天才!∕盧蘇偉 ……… 08一串吊飾串起的緣分∕宋具芳 ……… 10〈前 言〉實現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理想∕蕭愛思 ……… 22 幸福牧羊之家的一天 ……… 30自主學習的工作時間 ……… 40感恩午餐與人性化午睡 ……… 52溫馨有愛的分享 ……… 60真情交流的故事時間 ……… 70遊戲中的冒險探索 ……… 76自發性的即興表演 ……… 88沒有彩排的成果發表 ……… 94幸福的生

活紀事 ……… 102 揮別寫給孩子的畢業信 ……… 114文武雙全又有擔當∕康媽 ……… 118全台最會玩的幼兒教室∕小玫媽媽 ……… 126 挑戰沒有課程表,只有跟隨孩子 ……… 136生活體驗與主動學習 ……… 144給鄰居的一封信 ……… 150獨立友愛的孩子 ……… 154特殊與不特殊 ……… 164做所有同學都做的事∕康媽 ……… 176為心靈尋找出口∕小禎、小云媽媽 ……… 184 準備天時地利人和的牧羊之家 ……… 192準備一個像家的環境 ……… 200琦媽回韓國 ……… 220 〈後 記〉省思與回饋——可能面臨的難題 ……… 228〈附 錄〉生活體驗紀事 ……… 236

推薦序1   共學團體的迷人之處   可以不上幼稚園》,真以為台灣的教育問題已經延伸至幼稚園,讓家長寧可將孩子留在家中自行教育。仔細翻閱內文,才知道這是一群家長所提供給孩子的另類選擇,這個另類選擇不僅兼顧孩子的學齡前發展,最重要的是藉由社區家長的力量,讓孩子在一個教學有品質、童年有玩伴的幼兒教室中學習成長。   由於自然與經濟環境的變化,多年來台灣的出生率只降不升,也使得孩子們非常欠缺團體討論和團隊運作的機會,小時候和街坊鄰居孩子一起長大、跟不同年齡層的朋友打混磨練的日子早已不復見,這幾年人口增加最快的恐怕是小宅男與小宅女。   我在自己的書與專欄中常鼓勵家長組成課外「共學團體」,因為「共學團

體」能讓家長的負擔變小,也不必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如果外聘老師,也只要付一點點的費用,對家長的經濟開銷有直接的幫助。更重要的是,能整合彼此的人脈和資源,享有加乘的效果,這種種的好處得要經歷過「共學團體」的家長才知其中的迷人之處。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面對未來競爭更加激烈的世界,孩子真正贏在起跑點的關鍵,是知識之外的能力。因為知識與學歷的推廣在這個世代已經過於膨脹,未來可以預見的是,每個孩子的學歷相當,但「想像力」與「創造力」呢?甚至「獨立自主」與「溝通協調」等也相對重要的能力呢?   書裡提到的牧羊之家的孩子真的很幸福,他們的家長在他們學齡前就已經想到這些。從書中我看到參與牧羊之家的

家長各個具備工作上的專長,也並非新手家長,其中有歷經過主流教育洗禮,平均生育兩個孩子以上的五年級媽媽,對於台灣的學制、基測、學測並不陌生,正因為有豐富的經驗,因此更能清楚的確認孩子在學齡前的需求,不是單純的技能、才藝培養,而是能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其中一位康媽和我一樣,擁有一對雙胞胎,但不一樣的是她在雙胞胎之前還有兩個女孩。撫養雙胞胎原先就比單胞胎辛苦,康媽一方面必須煩惱青春期的兩位姊姊,協助她們度過基測與學測的關卡,另一方面還必須照顧有特殊狀況的孩子。幸好,牧羊之家在這時候成立了,康媽的孩子得以在融合的環境中與其他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在社區家長們的互助之下,康媽也得以輕卸肩頭的

重擔。   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合作與真誠善意,在凡事講求功利速效的現實社會中,無疑是最美的風景、最令人振奮的動力,激勵著國家與種族的進步與成長。 李偉文 (本文作者為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知名親子作家) 推薦序2 領著孩子用心細看世界   聯文請我為文作序,我突兀的想起宜蘭的童年。   曾有記者問道,文思泉湧的源頭是什麼?我答,曼妙的童年吧,它是父親給我最美的禮物,竹筍的夏,金棗的秋,上山摘年橘則是冬季了,採竹筍是晨操,河中摸蜆、爬了一座山,摘野百香果活動了一身筋骨;翻越一座嶺,坐在湖溏前,釣上幾隻鰻魚、鯰魚回家上菜……這些陳年往事,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我回憶起浪漫的家教

,不假思考的領著兒女一起編織一個值得回味的童年。 大教育家盧梭把大自然形容成人類最偉大的老師,而不是書本與考卷。浩瀚的天地,本就不該用來考,而該用來懷疑與探索,我領著孩子用眼閱讀之外,還加了用耳傾聽天籟,用鼻嗅聞花香,用嘴品嚐百果,用心細看世界。   多年前我迷上溯溪,常在冬去春來的五月開始與合起來五百歲的友人,縱橫在野溪裡,享受炎炎烈日下難得的冰鎮。兒女在暑假雀躍的加入探訪的行列,當年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就已身手矯健,俐落地爬上滑下。有一次,我們走水路溯溪,由山路回程,因颱風過境不久,路途極為難走,他走在我跟前,時而伸手,時而扶我,自己再小心翼翼跳過,真是險象環生。回到家才告知媽媽:真可怕。他那

時已嚇壞了,卻還記得照顧老爸,「自然」果真是個好老師,不必費事,卻藏了義理,教孩子慈悲有愛。   童年只有一回   這本《孩子,你可以不上幼稚園》中有一群家長,和我信仰一致,相信生活體驗學習的可貴之處,雖然在大台北市缺少大自然的鳥語花香,但他們集結社區家長的力量,在這座水泥叢林裡盡心的為孩子創造各種各樣自主學習的機會。令人感動。   我一向將親子關係定位在緣分上,緣的聚合才把親子鑲在一塊,理應共度美好時光,那美好時光走過,父母與孩子的緣將緊緊地、深刻地結在一起。   祝願這群家長的大夢能感染所有仍在分數中迷失的父母,因為童年只有一回,錯過了就難以再來。 游乾桂 寫於閒閒居 (本文作者為知名作

家) 推薦序3 賞識孩子的獨特,看見孩子的天才!   讀完《孩子,你可以不上幼稚園──牧羊之家陪孩子走社區自學之路》心中有萬千感慨和感動,也讓人由衷的羨慕在牧羊之家的孩子們。   我的成長歷程是個奇蹟,因為有爸媽、姊姊和老師的愛,雖然走得慢和曲折,但終於還是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一片天。一個因腦膜炎而損及腦功能,國中讀了四年,還讀過啟智班,讀高職考大學考了七年,因大姊的鼓勵完成了碩士學位,有機會進入博士班就讀,我走的路真的比一般人漫長。但我想做的事都一一實現,我想這應是教育的奇蹟,我每一天都排滿了演講,一直希望這樣的奇蹟也能發生在每一個孩子身上。   從這本書您也會發現無數的教育奇蹟,這些特別的孩子

沒有什麼問題,他們需要的是了解和賞識,他們的天才就有機會被發現,我們的孩子未必有機會來牧羊之家就讀,但您也可以複製這些家長和老師的成功經驗在孩子身上。每一個孩子和我們一樣,都是這樣的獨特和唯一,只要用心了解他們獨特和需要,您就能激發他們生命的無限可能,讓您的孩子也能成為教育的奇蹟。   不論您滿不滿意您的孩子,都學習書中的精神,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看重每一個孩子的獨特,他們都是上帝賜給世界的恩典和禮物,上帝只給世界愛和禮物,從未給世界困難和辛苦,只要您懷抱著希望和感恩,用愛陪孩子走這一段獨特的成長之路。五年、十年之後,您一定會明白,上帝為什麼選擇您作為孩子的父母,您也一定會明白孩子帶給我們生命的

豐盛與精彩,一切都會是恩典!   祝福我們的孩子和所有的父母!您們都是最棒的天才! 盧蘇偉(本文作者為板橋法院少年保護官、潛能整合專家) 推薦序4 一串吊飾串起的緣分   知道愛思這號人物,是從基金會裡的吊飾開始的。   還記得當時遠在英國求學的愛思寄了一份禮物給台灣的朋友,那是兩件利用松果樹枝枯葉草繩等自然元素所組合而成的飾品,極具有環保意識。收到禮物的同仁將它掛在基金會的一角,從天花板垂吊而下,平衡交錯的樹枝隨著風輕輕擺動,當我第一次見到它時,它就深深地抓住了我的視線,常常,我會瞅著靜靜掛在空中的它,即使是上著基金會裡所開設的導引課,雙手跟著老師不停地前後甩動,心卻懸在那外物上,是誰如此

巧思把腐朽化做成了藝術?我想像著這樣原始樸素的藝品又該擺在什麼樣的空間,更能彼此相得益彰呢?   經過打聽,得知作品出自一位正在英國進修幼兒教育的老師之手,而老師的名字叫愛思。我不自覺地開始期待她學成歸國,想瞧瞧她的廬山面目。   向下紮根的幼兒教育   不久,愛思完成在英國的學業。我心中的牽絆未曾斷線,一週總會望幾回那懸在空中的作品。經過中間人的介紹,我請她到教會所舉辦的年終回顧活動上,帶領孩子作藝術課程,只見到她利用廢棄的紙箱帶著孩子們做成一棵聖誕樹,這讓所有參與課程的父母驚豔不已。我暗自喜悅自己一年來的懸念終於成真,借用愛思創作的長才,由她開班帶領孩子做藝術創作應該是很不錯的主意。   

活動結束後,我邀請她到基金會商討開設美勞課程事宜,沒想到,卻在幾經輾轉反覆的討論後,課程從每週一次的美勞課,演變成一間以開放式學習角落為主軸的牧羊之家。我們想若真的能夠號召願意將教育權回收在自己手上的父母,共同為孩子創造一個自主學習和獨立生活的環境,似乎更能落實彼此的教育理想。漢光教育基金會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贊助牧羊之家不足的經費及提供教室等硬體設備。   民國九十二年成立的漢光教育基金會,以中華文化既有豐富的人文內涵為題材,藉由推動學校教育、社會活動,尋求傳統中華文化再生新生命的機會。一方面,培養下一代對文化的認識與欣賞,讓社會大眾廣為接受喜愛;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透過專家及學子旺盛的創造力,呈

現文化的全新面貌。   基金會成立以來,陸續贊助許多戲劇、舞蹈、藝術、說唱藝術等與中國文化直接或間接相關等團體,並舉辦了「舊愛新歡──全國高中職暨大專盃詩詞歌唱比賽」、「語文創意博覽會」、「漢光盃語文競賽」……等活動,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動中,我們越來越感受到學習中華文化應該是群體的共識,群體的生活,而非少數人的專利,文化界的休閒活動。發揚中華文化須紮根下一代,然而現今教育的體制又能提供多少學習空間?中國古代,一位老師帶領一群學生,一部《弟子規》、一部《三字經》便教盡孩童人間的義理,現在,教育體制不斷翻新,孩子接收的資訊五花八門,大家是否還記得教育孩子最簡單的道理不就是《三字經》中所說:「為人子,

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陪孩子走自主學習的路   對於牧羊之家,我的想法就是這麼的簡單,仿效古人的作法,讓一位具備專業教育理念的老師來帶領孩子,智能的學習不擺第一順位,重要的是品格與生活的學習。於是,我們決定展開這一場「幼兒環境融入學習」三年的計畫案。   一開始,牧羊之家只能招到幾位躍躍欲試的媽媽,讓自己的孩子來試試這聽起來不太一樣的開放式角落教學。因為愛思老師強調,這間教室的教師角色只是從旁協助,它沒有課表、沒有權威式教導。它既不是森林幼稚園、也非居家自學團體,是一個像在家玩耍和學習的幼兒教室。   在這間教室裡,愛思老師設了許多文化區,包括提供孩子與中國文化的連結,將中國文化中的

元素──象形文字、書法、剪紙等融入角落學習。而最讓孩子們喜歡的是幾乎每天都有的戶外學習活動,而這些戶外活動經常只由愛思老師和琦媽領軍,或是走路或是搭公車或是乘捷運至目的地,所以,很短的時間裡,幼兒們自然而然認得文字的創造;認得公車路線、知道捷運系統網;真實體驗了許多行業的工作者所需要的生活的技能,他們也知道在團體中如何尊重自己,幫助他人,與他人合作友愛。   由於是混齡教學,每個幼兒進入學習的狀況不同,愛思尊重他們操作自己有興趣的事物;當孩子們起爭執,也多半讓他們自己解決(老師在旁觀察儘量不予干涉),只有當孩子干擾到了別人時,會被請到角落休息。   時光荏苒,隨著牧羊之家的孩子紛紛畢業進入小學

階段,愛思老師走入人生的另一階段──結婚生子,經營三年的牧羊之家完成了階段性的實驗任務。其中留下的是孩子們至今仍彼此交流的情感與真實的生活體驗,猶如美國作家海明威所說:「一份帶得走的盛筵」,這份盛筵是這些孩子們迎接下一階段挑戰的重要能量。   正如同漢光教育基金會贊助與舉辦各式的活動來守護中國古典文化的園地,希望這本書所記錄下的點點滴滴能提供給有心的父母及教育者,作為教育的參考,也期待下一波的教育實驗能在各地百花齊放。 宋具芳(本文作者為財團法人漢光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前言 實現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理想   這並非我所創見。   在上個世紀或更早之前,盧梭、杜威、福祿貝爾等的教育家早有「以孩子為

中心」的教育思想,但時至今日都難以落實,多僅限於紙上談兵階段。問題就出在教師的觀念,以及教育體制的限制。   對老師而言,讓孩子排排坐安靜的聽講上課,是最容易「管理」的形式,但現在的孩子並不如從前般生活單純,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知識隨處可得,許多孩子未入學之前,早已從電視、電腦中建立虛擬的人際關係,了解許多生活常識。如果學校仍然維持單向、填鴨的學習管道,不禁令人擔心學校是否變成效率最低,也是最抑制孩子學習興趣的地方。   近二十年來,教育部積極吸取各方專家及國外學制的建議,努力改革國內的教育環境,但重心多擺放於國民義務教育,以及大專院校的開放與存廢問題,至於學前教育的部分,技能學習與工具、才藝的

學習仍然是大家所關注的焦點,例如孩子能否提早學習英文、該不該學習才藝?儘管家長及教育單位關心孩童的品格與生活教育,親子教養書籍成了出版市場的當紅炸子雞,但無可諱言的,才藝和技能培育仍然是父母關注的重心。真正能落實品格與自主學習的教養機構寥寥可數。   學校與補習班的許多課程都是在「孩子無法主動學習」的前提下所設。我自己便是最好的例證。從小,我是個看見數學便想逃避課業的孩子,無論台上老師如何口沫橫飛,努力激發我的學習意願,我仍然無法理解那許多的「雞兔同籠」或「幾何邏輯」,當時覺得自己無藥可救了,常常只能逃避在繪畫的興趣中,我常想如果當時老師願意將雞與兔子帶進教室,讓數學的計算成了具體的生活問題,

每個學生都能沉浸在數學的實驗中,我是否還會惡夢連連?   過去的教育體制不若現在的開放多元,我硬逼著自己讀書的結果,對於學校印象盡是不愉快與不樂意。學校真的只能是填鴨的地方嗎?   人本來就該如此被對待   出身於軍公教家庭,父母親為教育奉獻一輩子的青春,也由於自己從小不愉快的學習經驗,我開始對於幼教的領域產生興趣。學校畢業之後,在父母的支持下,一九九六年我參加ICYE國際交換青年組織,到義大利羅馬殘障機構當義工,恰巧接觸了蒙特梭利的教學理念,包括全人教育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及學習速度,主張教師應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依照不同年齡、能力、傾向給予孩子不同協助。我深深地被蒙特梭利教育的特點所吸

引,如此科學、有組織、有系統地引導兒童發展,還能顧及到每個階段兒童的發展需求。   「人本來就該如此被對待!」我的心在吶喊著,而且只要周遭的父母及老師願意給孩子機會,孩子天生就具備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二○○○年我決定再回到義大利,完成蒙特梭利三至六歲師資訓練課程。   回國後,我懵懂地投身幼教環境,卻發現即使從整體環境評估屬於辦學績優的幼稚園,其中也有許多不得不的無奈。例如,因為承受著高昂的租金與成本,幼稚園的教室空間普遍狹小,使用的教材較為制式沒有變化。教師以權威方式、甚至責罵方式對待孩子,最重要的是,大多數的幼教老師工作時間過長,沒有時間準備課程教具、也沒有時間檢視自己的教學情形。教師本身常

常處於負面情緒中,遑論有自在充足的時間觀察孩子的發展需求。   國內很多的蒙特梭利幼稚園,教室內什麼教具都有,卻缺少的是孩子的學習意願與興趣,和我在國外所觀察的不同,國外的蒙特梭利教室學習氣氛輕鬆自在,兒童主動學習的意願強,且工作重複次數多、興趣高昂。   是甚麼原因造成了這個結果?非我個人的片面觀察所能評斷,但是很清楚的是,幼教界普遍存在的親師緊張關係、講求績效的目標導向、企業經營的成本概念,讓每一個原先懷有夢想的老師變成了「很會教」的老師,在有限的時間內,老師只能直接糾正學生、趕上教學進度,日復一日的照本宣科。   有甚麼時間能顧及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甚麼樣的空間鼓勵孩子的創造性及獨立思想。

  想一想,大人覺得重要且逼著孩子學的才藝,是不是變成浪費孩子生命的事?不管什麼教具或教育法,成人才是問題的關鍵。   將理念化為具體行動   進蒙特梭利教室後,我也發現兒童的創造性、藝術創作和戶外體驗上的缺乏,決定再到英國念幼教研究所。在歐洲參觀、接觸很多做得很好、也做得很久的開放教育──蒙特梭利、華德福、瑞吉歐、夏山小學、森林幼稚園的教育思想都以孩子為中心,推崇在生活中學習的重要,提供豐富兒童的感官經驗的教育。   結束英國的學業回到台灣,很意外地因為一只寄給朋友的作品連結了我和漢光教育基金會宋董事長的緣份,讓我有機會將所學化為具體行動。更令我訝異的是,當我綜合整理出當今最有影響力的教育

理念,並試著整理出教室的經營規則後,竟得到許多家長的支持。   這些家長是我所見過的母愛典範,她們有些人為了孩子暫時放下自己的工作,以全然放空的心情將自己當成孩子的資源,她們會在一旁關心孩子、但不干預孩子的成長。她們知道孩子需要的是從真實生活中學習到真本事,從學習到的本事中慢慢體驗成長,因此我們一拍即合,也才有牧羊之家這個小小教育團體的存在。這本書所記錄下的就是我和這群家長、孩子們所共同創造的那三年美好的時光。   我們永遠記得那年三月,體驗之旅啟程於公園旁的修車行,我和幾個兩歲到四歲的小毛頭湊在一起觀察著,七嘴八舌討論著修車行的伯伯如何將汽車架起修理車子,修車伯伯告訴孩子因為油箱在車底,故障

了,所以要先把油箱的油漏掉再修。從沒真正見過修車的孩子們從修車伯伯身上學到了知識,修車伯伯則從孩子仰慕的眼神中,窺見到自己的價值。   這就是我所嚮往的以孩子為中心,從生活體驗激發主動學習精神的教育理想。   誌謝:本書得以完成,最感謝的是所有牧羊之家的家長及孩子們,是你們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還有為文推薦的李偉文醫師、游乾桂老師及盧蘇偉老師。另外,漢光教育基金會的董事長宋具芳女士,除了贊助牧羊之家之外,也提供了詳實記錄上課實況的「牧羊之家結案報告」──《融合不融合?學齡前幼兒融合教育研究初探》一文,該文由楊曉芬撰寫。 蕭愛思 自主學習的工作時間一切作息均由大人安排或許便於管理,但因為不是自發

性的,很難持之以恆,一旦沒有大人在身邊,很多孩子就無法獨力完成學習。 和往常一樣,趁著孩子尚未進到教室之前,我開始工作時間的準備,不論是語文的識字與閱讀、數學的動腦活動,或是手工針線與編織、紙類的立體勞作。今天我想教孩子紙籃編織,一早便將已經備好的紙編材料放在教室裡,等著孩子進教室。前一陣子他們已經陸陸續續嘗試過平面的紙編,現在正好讓技巧熟練的他們進行新的挑戰。 孩子進門了,我開始自顧自的編織起來,眼尖的孩子一進教室馬上靠過來向我道早安,我跟他們打完招呼後依舊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這個舉動一定會引導出他們的好奇心,果不其然,有人很好奇地問:「愛思,妳在做甚麼?」紙籃編織比起平面的紙編更為複雜,我

順勢向他們傳達今天的新工作。我說:「我想要用紙編織的方法來編一個紙籃。」一旁的包妹和琦琦聽完後顯得躍躍欲試。 對孩子來說,這不是全新而充滿難度的工作,所有的學習都是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孩子們很樂意接受這樣有趣的新挑戰。情境的安排讓孩子從一個被動者的角色轉為充滿動機的主動學習者,成人由權威命令的角色變成輕鬆的引導者。 等到做紙編織的孩子可以自行工作後,我便放手讓琦媽接手後面的工作,召集幾個剛認識注音符號的孩子玩「抽寶貝袋」的遊戲。 培養主動學習的精神我們的孩子介於二歲半到六歲,不僅成熟度上有所差異,每個孩子的個性及穩定性也不同。常常有的狀況便是,人進到教室,心神還在飄盪中,會有一段時間無法決定自

己要做甚麼,像是盈盈和全全習慣先觀察別人做什麼,佑佑和元元會先到圖書角看書。在他們尚未建立主動學習工作時,需要比較多的引導工作。等到孩子漸漸擁有工作能力,從中獲得了成就感,自然會願意主動做新的嘗試,如果孩子進教室一段時間,仍不知道要做些甚麼而開始干擾別人工作時,我就會主動上前問:「今天,你想做什麼呢?你已經會做縫工,也會做百格板(一到一百的數字排列工作),還是你想做認識台灣的地理拼圖?」通常這樣的多方引導會提醒他們可做的選擇,也讓孩子比較有學習的方向。 玩「抽寶貝袋」的遊戲是在袋子裡放著注音符號的小紙片,我讓每個孩子將抽到的注音符號唸出並造一個詞。孩子很喜歡類似的抽獎活動,對於即將要抽出來的東

西興味盎然,而且樂此不疲。 還記得小時候,鄉下的孩子在放學之後總會留連在小雜貨店門口,雜貨店中有許多抽獎的零食,付五毛錢或一塊錢(後來還漲價到五塊錢)就可以抽一張,再看看抽中了什麼獎,那是童年時期很重要的記憶,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娛樂。即使我當了老師,這項娛樂對於孩子仍然具有無可抵擋的魅力。有一次,小問抽到注音符號ㄓ,想不出來有什麼詞。我提醒他:「有一種昆蟲的名字有ㄓ喔!」小問歪著頭想了想說:「啊!蟑螂!」小玫抽到了ㄔ,她很快的想到:「吃東西。」就這樣,在抽寶貝袋的遊戲過程中,孩子很快學會了基本的注音符號。 注音遊戲結束後,我請小問、包妹和琦琦跟我玩銀行遊戲,其他的人自己去找工作。我講一個數字

,要他們用百位數、十位數和個位數的珠珠當作錢,算出到底要多少珠珠才夠。琦媽和小玫、城城玩加法板的遊戲,先抽一張加法的題目紙,用紅色和藍色的數字尺把正確的答案排出來,如二加三就拿紅色的二和藍色的三在木板上接著排,然後木板上的刻度就會顯示五,那麼孩子們就知道答案是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