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老人在宅緊急救援連線服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社區發展季刊133期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 結合17個慈善團體提供獨居老人電話問安、關懷訪視、餐飲服務、陪同就醫服務;92年12月開辦獨居老人在宅緊急救援連線服務,協助失能、臥病在床之中低收入獨居老人免費 ...

中華大學 行政管理學系碩士班 柯志昌所指導 吳少菁的 走入歷史的門牌號碼-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福德平價住宅拆遷戶之獨居老人安置歷程 (2009),提出獨居老人在宅緊急救援連線服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獨居老人、政策執行、拆遷戶安置、社會工作、地方依附。

最後網站議政|在宅緊急救援連線服務議員批申請率偏低 - YouTube則補充:三冠王/台南報導議會定期會26日上午進行社會局業務報告和質詢,會中,議員林美燕針對市府推展 在宅緊急救援連線服務 應該有一定效果和助益,不過,以全市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獨居老人在宅緊急救援連線服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走入歷史的門牌號碼-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福德平價住宅拆遷戶之獨居老人安置歷程

為了解決獨居老人在宅緊急救援連線服務的問題,作者吳少菁 這樣論述:

福德平宅於1970年興建完成,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大道路94巷及96巷之間,是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提供給低收入戶市民免費借住的房舍。在都市更新的洪流中,老舊的福德平宅將被拆除,平宅住戶的門牌號碼也隨之走入歷史,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本研究聚焦於福德平宅現址都市更新拆遷案,以福德平宅聚集居住的249戶獨居老人、社會局長官、福德平宅社工室督導及社工員為研究對象,採質性研究之深度訪談法、觀察法、理論及文獻探討等方法,深入探討平宅房舍拆除前,獨居老人安置政策規劃與執行之情形,以及獨居老人地方依附的情形,他們面對遷居的心情及感受等等議題。研究者分別從生命歷程、地方感、人際關係三個面向探討獨居老人受訪者對福德平宅

的地方依附成因與類型。福德平宅獨居老人受訪者地方依附情形普遍存在的情形,的確是安置政策執行時難以避免的問題,但是福德平宅社工員的愛心、耐心以及輔導技巧,可以協助獨居老人減輕地方依附情緒。此外,福德平宅獨居老人受訪者對於社工員的輔導都給予正面的評價,但對於安置地點則有正面及負面的評價,針對後者,安置政策分別給予回應。研究發現,關於福德平宅獨居老人安置政策制定之內涵部分:1.福德平宅獨居老人安置政策具有適法性;2.政策制定注重在地化;3.採漸進式決策模式;4.政策合法化途徑係透過機關首長核准;5.政策執行具有回饋機制,容許社工員為弱勢者謀福利;6.政策執行乃利用社會局現有的人力、安置地點資源;7.

社會局安置低收入戶獨居老人的地點有換住其他平宅進住安養機構、輔導租屋、進住養護機構、進住榮民之家、回大陸、依親友。另外,在獨居老人安置政策執行過程的實務面,福德平宅社工室在相關人員毫無經驗的情況下,自行建立一套操作方式。獨居老人的安置政策內容完全透明化及公開化,其執行過程兼顧情、理、法,以獨居老人的需求為前提。福德平宅社工員認為獨居老人面對遷居時有四大類問題:分別為經濟問題、地方依附問題、對於安置地點猶豫不決以及對於安置作業有錯誤的期待。社工員耗費許多心力輔導獨居老人,解決這些問題。在本案中,福德平宅社工員的輔導安置策略符合社會工作「任務中心模式」的理論,以社工員與獨居老人良好之專業關係為基礎

,秉持「案主自決」、「耐心」、「同理心」、「接納」、「引導正面思考」、「利用同儕力量」等社會工作的專業原則與技巧。而福德平宅社工員啟動安置政策執行過程的回饋機制,為獨居老人爭取權益、謀求福利,是本於其社會工作專業的使命感與價值觀。研究者對獨居老人安置政策所提出的建議為1.租屋津貼建議提高金額;2.安置地點建議增加獨居房舍;3.建議結合社會資源提供免費服務。 台灣已經是高齡化社會,老人獨居的現象十分普遍,都市更新過程中,獨居老人安置遷居的事件隨時可能發生。研究者認為福德平宅獨居老人安置政策的制定與執行經過一段漫長的調適與磨合時期,能夠順利執行,未見獨居老人任何抗爭、衝突事件,顯見社會局與福

德平宅社工室人員的努力與用心。這個寶貴的經驗,足為後人辦理類似案件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