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監事任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理監事任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炫秋,李玉君,孫迺翊,張桐銳,蔡維音,吳明孝,鍾秉正,陳竹上寫的 社會法案例評析(一)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組織章程 - 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也說明:理事 長、副理事長任期內為當然理事及常務理事。理事候選人未當選理事者,得依票數多寡選十人為候補理事,候補理事效期三年,但如遞補理事 ...

東海大學 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 紀俊臣所指導 賴昌毅的 農會領導系統與農會經營人產生方式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 (2008),提出理監事任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農會、農會選舉、農會領導系統、農會經營人、地方派系。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歷史所 顏尚文所指導 楊書濠的 從戒嚴到解嚴—中國佛教會在台灣政教關係中的挑戰與發展 (2008),提出因為有 佛教、中國佛教、中國佛教會、人民團體、台灣佛教的重點而找出了 理監事任期的解答。

最後網站第一屆- 理監事名冊- 認識本會-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則補充:首頁 / 認識本會/ 理監事名冊/ 第一屆. 第一屆. 任期:2009/12/11~2012/12/10 ... 理事, 王至勤、何秋遠、吳俊彥、李貴敏、周良吉、林宗宏、祁明輝、洪澄文、廖鉦達、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理監事任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社會法案例評析(一)

為了解決理監事任期的問題,作者林炫秋,李玉君,孫迺翊,張桐銳,蔡維音,吳明孝,鍾秉正,陳竹上 這樣論述:

  社會法議題往往涉及人民貧、病、生、老、死亡、失能、失業時的基礎生活保障,相關的社會立法如何解釋與適用,影響人民權益甚鉅。本書精選十則社會法案例,內容含括了對勞工保險、就業保險、全民健保、社會補償、老人保護與社會救助等領域的法院判決或司法院解釋之檢討與評析,期待本書對社會法學教育與實務運作能有所促進與貢獻。

農會領導系統與農會經營人產生方式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

為了解決理監事任期的問題,作者賴昌毅 這樣論述:

有關台灣農會研究,長久以來多從社會學觀點出發,尤注重功能論,但在台灣解嚴之後,國內民主政治蓬勃發展,而農會與地方政治生態息息相關。因此,農會體系與選舉運作過程,實值得研究之主題。 快速變遷的環境,農會面臨許多急需解決問題,本研究將依據相關理論基礎,並配合台中縣各級農會之運作實務,而對其相關問題加以探討、分析,期對農會未來發展有所正面貢獻。以下即是本研究之相關發現從五個面向分析如下:一、 地方派系過分介入農會事務。二、 內部「權」、「能」機關之間資訊不對稱。三、 一般農會會員對農會組織與事務缺乏參與之熱誠。四、 農會選舉過程太過繁複與冗長。五、 農會經營人角色與定位模糊。復就上

述提及之研究發現,提出研究建議如下:一、 農會應恢復股金制。二、 簡化農會選舉流程。三、 農會經營人連任應有明確條件限制。

從戒嚴到解嚴—中國佛教會在台灣政教關係中的挑戰與發展

為了解決理監事任期的問題,作者楊書濠 這樣論述:

本文的題目〈從戒嚴到解嚴—中國佛教會在台灣政教關係中的挑戰與發展〉,研究動機是想要瞭解解嚴前後台灣社會的變化狀況。因為一個國家的戒嚴對整個社會發展,會產生極大的變化,台灣地區更是經歷了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時期,為世界各國之最。戒嚴時期的社會型態與民主社會有著極大的不同,因此在面對台灣社會由戒嚴到解嚴的過程中,人民團體所受到的影響與變化,是值得觀察研究的。 在觀察的對象上,諸多的人民團體中,何以會選定中國佛教會呢?主要的原因有下列兩點:一、它是中國最早成立,並且通過政府立案合法的人民團體。民國成立之初,佛教人士即積極的透過各種整合,成立「中華佛教總會」,並分別取得了當時南京政府與後來袁世凱

政權的確認,成為合法的人民團體組織。之後雖然經過多次波折與重組,自民國十八年終於成立了「中國佛教會」。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中國佛教會不僅是戒嚴時期佛教界唯一的中央級人民團體組織,至今在台灣之佛教界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其組織發展的歷史悠久,足以作為觀察宗教與政治互動的對象。二、它是國民黨較早認可的人民團體。國民政府在北伐完成後,進入了以黨領政的訓政時期後,民國十九年(1930)中國佛教會即獲得國民黨中央黨部認可,成為國民黨較早給發合法證書的人民團體,與國民黨之間的互動歷史悠久,留下相當豐富的資料可資比較研究。 從戒嚴到解嚴的時間界定上,本文主要以中國佛教會的發展為主體,觀察其在民國六十七

年(1978)至民國九十年(2001)之間的發展。之所以如此界定時間的原因,是因為此段時間正好歷經中國佛教會第九屆至第十四屆會期,分別有白聖、悟明及淨心三人擔任理事長。三位理事長中,白聖擔任理事長的第九屆、第十屆(1978–1986),正處於戒嚴時期;悟明擔任第十一屆、第十二屆(1986-1993)理事長,正是台灣社會處於解嚴前後的敏感時期;淨心法師領導的中佛會第十三屆、第十四屆(1993-2001),則為台灣社會解嚴後,至政黨輪替間的敏感時期。本文即是希望透過中國佛教會在此三個階段的發展,觀察台灣社會從戒嚴到解嚴的過程中,對此一人民團體帶來何種的衝擊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