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臺北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寫的 奧秘海洋季刊館訊113期2022.03:新學期的海洋教育提案 和井上洋子的 海底大奇航:「深海6500號」驚奇之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作品展示: 臺北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Xoops網站設計也說明:2016年12最新作品,由臺北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委託Neil網站設計工坊進行本案的網站設計工作。使用程式:PHP5.6,jquery,CSS3,HTML5,javascript、Smarty,AJAX網站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和小魯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商船學系 陳世宗、吳靖國所指導 戴佑安的 造舟計畫提升學童海洋精神之研究 (2017),提出臺北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海洋教育、海洋精神、造舟計畫、質性研究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體育學系碩士班 溫卓謀所指導 林方蔚的 大專院校衝浪教學課程方案發展之研究 (2012),提出因為有 衝浪教學、課程方案的重點而找出了 臺北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的解答。

最後網站海洋教育則補充:新北市戶外與海洋教育中心 ; 海洋教育公告 · 市級課程專區 ; 海洋教育檔案上傳 · 海洋教育專業精進 ; 海洋教育成果 · 海洋教學資源 ; 海洋教育新聞 · 海洋政策法規 ; 返回戶外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臺北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奧秘海洋季刊館訊113期2022.03:新學期的海洋教育提案

為了解決臺北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的問題,作者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這樣論述:

  1994年聯合國實施「海洋法公約」後,世界各國紛紛制定了各自的海洋教育方針,臺灣也先後在2007、2017年先後制定不同版本的《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然而海洋教育至今發展多年,不免讓人好奇成效如何。   在本期文章中,我們調查了一百多位老師他們在海洋教育教學上的狀況,並廣集各地海洋教育工作者的創新方案、實測海洋主題桌遊之教育實用性,同時彙整了海生館的海洋教育資源,供有志一同的老師與學者參考,期盼一起為海洋教育開拓一條寬廣又具創意的大道。   新的一年,讓我們一起來點不一樣的海洋教育吧!   本期精選內容   ★    專題報導〈聽聽他們怎麼說─海洋教育家調查〉  

 ★    專題報導〈在海洋飛翔的天使〉-臺北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 / 戴佑安 老師   ★    專題報導〈遊戲時間到啦!海洋桌遊大集合〉   ★    讀者來信〈讓環境教育跟生活連結!從遊戲中認識海廢〉-國立中央大學 /  賴振民 老師、張力文   ★    海洋女聲〈前進吧!深海的探險─專訪海生館企研組李欣〉   ★    科普漫畫〈七彩繽紛的珊瑚〉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到《奧秘海洋》探索海洋的奧秘!

造舟計畫提升學童海洋精神之研究

為了解決臺北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的問題,作者戴佑安 這樣論述:

本研究是研究者帶領國小4年級學童5人於暑假期間參與由臺北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辦理之造舟計畫,前後歷時將近一個月,並在開學後對學童、班導師及海洋偕同教師進行訪談。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研究中運用文件蒐集、觀察、錄影、學習單、心得及訪談等方法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再將資料整理並轉化為逐字稿並透過省思探討我國推動海洋教育的成效及建議。本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結果:一、造舟計畫能促進學童展現海洋精神:造舟計畫最能促進學生開創精神的展現,在性別方面,男學生含納精神成長明顯,女學生則在奔放精神有明顯成長。二、學生因自身特質而產生不同的開展內涵:造舟計畫改變最多的學生為ㄧ位四年級男學生,原因是該學生從參與前到過程

中皆表現出積極進取的態度,開學後更展現出樂於助人即主動幫助同學的行為,成長及改變最為明顯。而改變最少的學生為四年級另一位男學生,原因是該學生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常表露出憤怒及不願意學習的態度,直到實際操舟接觸海洋後,才展現認真的學習態度。三、學生能將所學展現於生活中並藉由造舟計畫提升學童以下四個面向:面向包含,含納精神學習表現出包容他人的情懷,產生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的行為、變動精神學習表現出靈活的思考方式,隨時準備面對突來的挑戰,因此學生們皆產生積極的態度、開創精神學習表現出團隊合作及勇於挑戰的特質,學生皆表示造舟及操舟能充滿成就感、奔放精神學習表現方面,表現出熱情洋溢及主動積極的學習行為與態

度。四、推動造舟計畫歷程面臨的問題方面:活動歷程將近一個月,對於長期推動及擴大辦理是非常艱鉅的挑戰,表定課程內容與實際操作內容不符合,需要更加精確,且造舟計畫正逢暑假期間,在要求各校需要以2名教師與2名學生組隊參加,但在活動第二天開始由於課程過於勞累,僅剩研究者一校有學生參與。而課程在活動執行上並未對海洋教育及因紐特人提出說明及講述及不明原因並無辦理後續相關活動。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教學者、臺北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及海洋教育未來等三面向提出若干建議,以提供後續海洋教育推展的參考。

海底大奇航:「深海6500號」驚奇之旅

為了解決臺北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的問題,作者井上洋子 這樣論述:

海到底有多深?海底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深海的動物要怎麼生活? 一起跟著海底潛水艇「深海6500 號」,從海面潛入海底,探訪神祕的深海世界吧! 107年度臺北市國小兒童深耕閱讀計畫好書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神祕的深海世界非常的好奇,但巨大的水壓與缺氧、黑暗的環境,讓我們對深海的認識一直不得其門而入。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潛水工具與設備的發達,才讓人類得以深入海底一探究竟。其中,日本知名的「深海6500號」載人海底潛水艇,自1991年開始探測太平洋海床,之後足跡更擴及到大西洋、印度洋等,甚至也曾協助臺灣科學家,探測龜山島下深海熱泉的世界,是掀開深海神祕面紗的一大功臣。   本書

便是以「深海6500號」為主角,由駕駛員帶著姪子乘著「深海6500號」,一步步深入海底,帶領讀者一探少為人知的深海世界,了解深海動物獨特的生活方式,並展現深海調查船的設計概念與工作方式。除了讓讀者大開眼界,驚嘆海底的奇妙世界之餘,也能了解科學研究的精細與卓越,啟發更多探索深海的興趣。   深入閱讀   1.當潛到越深的海底,船身所承受的壓力就會越大,為了對抗壓力,「深海6500號」潛水調查船的座艙有什麼特別的設施呢?   2.住在深海裡的生物長相、身體的構造都十分特別,牠們為什麼會有這些特徵呢?請試著舉一個例子說說看。   3.本書寫到:「這裡是海洋表層,太陽的光線以及微小的浮游植物是

海洋生命的起源呢!」(第12頁);可是到了海底,作者又表示:「生命的開始並非來自『太陽』的能量,而是『地球』內部的能量唷!」(第34頁)。為什麼呢?這兩者有什麼差別?請試著推論。   4.如果有機會坐上「深海6500號」潛水調查船,你最想看到什麼呢?   5.更多有關海洋知識的探索,請參考「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深海展示廳」或「探索神祕深海網頁」deepsea.nmmst.gov.tw/deepsea/index。  

大專院校衝浪教學課程方案發展之研究

為了解決臺北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的問題,作者林方蔚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為發展大專院校衝浪課程的教學方案,探討以下的問題:衝浪教學面臨的問題為何?如何規劃一套適合大專院校衝浪課程教學方案?課程行動方案實施的學習歷程所面臨問題與解決策略為何?衝浪教學課程行動方案實施的成效為何?採參與式行動研究法,以臺東大學體育系10位學生(5男5女)為研究對象,進行36小時的課程教學。透過深入訪談、參與觀察、省思札記、觀察紀錄、學習日誌、影像紀錄、教學日誌等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研究結果發現:一、衝浪教學首要的問題在於其環境變化難以掌握,因此參與課程的學生必須先具有200公尺以上游泳及水上自救的能力;常發生的意外傷害分別為撞傷、割傷、擦傷、曬傷、因海浪衝擊造成的運動性拉傷

及水母螫傷;課程進行多以海邊直接授課為主,教學過程尚未使用其他教學輔助器材。二、大專校院衝浪36小時課程學習目標的設定為學習者能持板越浪至水深及腰位置,趴板划水至等浪區評估符合可起乘之波浪,並果斷追浪完成穩定起乘的動作。課程內容可以分為陸上練習、游泳池練習及開放水域練習等三大區塊,包含持板越浪、上板、趴板、划水、潛越、坐板、追浪、起乘等項技能。三、學習者常犯的錯誤包含趴板與撐板位置錯誤、起乘站板時雙腳跳躍造成身體重心穩定性下降,板上動作時身體重心前後不一致等問題,修正錯誤的策略主要是透過陸上衝浪板、Indo Board及划臂訓練器等輔助器材及影像回饋等方式進行。在練習的安排將學員2人分為一組的

模式進行,雙方互相輔助並進行安全的確保;每10人配至一名教練為原則 。四、教學目標在開放水域的檢核結果,在10次的獨立操作完整起乘動作測驗中,有5位學生(4男1女)有100%的成功率,4位學生(1男4女)可達成率有80%,1位學生(女)達成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