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櫃轉上市蜜月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所以要在上市櫃前賣掉嗎? - 興櫃轉上櫃漲跌幅 - Wuixs也說明:持股逾50%股東人數500人以上,占發行股份總額20%以上,或逾新股上市,如:興櫃轉上市時,有所謂的「蜜月期」這是指股票剛上市的前5 天,沒有漲跌幅更新: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 ...

國立臺北大學 國際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IEMBA) 陳達新所指導 宋政剛的 我國興櫃公司申請初次上市(櫃)期間股價異常報酬現象之研究 (2021),提出興櫃轉上市蜜月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興櫃、IPO、事件研究法、異常報酬。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古永嘉所指導 李日揚的 新制實施後影響競拍投標價格之線性及非線性相關因素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競價拍賣、標單訊號、得標均價、線性迴歸、非線性迴歸的重點而找出了 興櫃轉上市蜜月期的解答。

最後網站新股蜜月行情千萬別放過 - R&J'S CANNEL則補充:1.價差愈大愈好:若上市櫃承銷價高於上櫃、興櫃或國外股價,表示市場對這檔股票認同度愈高,掛牌後蜜月行情也會好。反之,若承銷價較低,顯示市場認同度低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興櫃轉上市蜜月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國興櫃公司申請初次上市(櫃)期間股價異常報酬現象之研究

為了解決興櫃轉上市蜜月期的問題,作者宋政剛 這樣論述:

2002年起設置的興櫃市場,已成為公開發行公司在IPO前的預備市場,然過去文獻常見IPO異常報酬研究,由於興櫃制度成立歷史不長而樣本數較少,且投資人能從興櫃公司獲得的資訊相較於上市(櫃)公司不透明,多數是探討上市(櫃)掛牌之後的時點。本論文則是探討當興櫃公司申請IPO時,三個重要的事件日—申請IPO日、上市(櫃)審議委員會通過日、及上市(櫃)掛牌日,股價是否具有異常報酬。本研究透過事件研究法,探討2017至2020年期間成功掛牌的上市(櫃)公司針對上述三個事件日是否有異常報酬進行分析,並檢定平均異常報酬率或累計平均異常報酬率是否顯著,期能作為對於投資佈局與買賣操作之參考。  本研究在

上述期間所選取的77家公司樣本,實證結果發現:(1)在申請IPO日有異常報酬,代表市場對於興櫃公司申請IPO持正面看法。(2)在上市(櫃)審議委員會通過日前有正向異常報酬,但通過後卻具有負向異常報酬,由於審議會日期會前三天公告,投資人對於通過審查具有信心,提早進場布局,並於通過後產生之利多獲利了結。(3)在上市(櫃)掛牌日當天呈現正向異常報酬,但在事件日後呈現負向異常報酬。代表事件日當天就已反應完畢,掛牌日後的幾天並無蜜月行情。

新制實施後影響競拍投標價格之線性及非線性相關因素之研究

為了解決興櫃轉上市蜜月期的問題,作者李日揚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新制「承銷有價證券競價拍賣新制作業」實施後影響競拍投標價格之線性及非線性之相關因素,以及是否存在一套獲利性交易法則,並進一步測試市場效率性。以新制實施後2016年至2020年間IPO的公司為研究範圍,共有146家IPO公司為對象。依變數為投標均價;自變數為標單訊號(含承銷價格、最低投標價、最低投價率、競拍股數)、財務公開資訊(含本益比、股價淨值比)、市場公開資訊(含股票周轉率、市值)等八項變數。分析方法包括Pearson相關分析、線性迴歸及非線性迴歸分析、內部效度及外部效度,得到以下結論:(一) 標單訊號、財務公開資訊、市場公開資訊等變數與得標均價之關聯性由大至小依序如下:最低投標

價格、承銷價格、IPO前一日股價淨值比、市值、IPO前一日本益比、最低投價率、競拍股數及IPO前周轉率;其中最低投標價格、承銷價格、IPO前一日股價淨值比、市值及IPO前一日本益比對得標均價呈現正向顯著相關。(二) 標單訊號及財務公開資訊對得標均價具有線性影響效果,依顯著水準高低排序如下:最低投標價、IPO前一日本益比及IPO前一日股價淨值比。(三) 標單訊號、財務公開資訊及市場公開資訊等對得標均價具有非線性函數的影響效果,且較線性迴歸分析更具影響效果,表示非線性函數模型有更高的解釋能力,亦即自變數對投標均價具有非線性影響,可做為後續投標之參考。(四) 以上述資料建構的迴歸方程式,經實證結果,

具市場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