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期外匯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遠期外匯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福重寫的 金融的解釋:王福重金融學通識課 和理查德·布雷利的 財務管理基礎(第8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中銀行也說明:外匯 業務 · 國內匯兌 · 悠遊VISA金融卡 · 信用卡 · 證券. 定型化契約﹀. 信用卡約定條款 · 保管箱租用約定書 · 借據暨一般約定條款 · 支票存款開戶申請書暨往來約定書.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信出版社 和中國人民大學所出版 。

世新大學 財務金融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黃柏凱所指導 蕭子傑的 過度自信經理人與公司避險之關聯 (2021),提出遠期外匯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過度自信經理人、避險、衍生性金融商品、Logit模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張元晨所指導 王彥能的 探討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之季節性異常效應 (2021),提出因為有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台灣外匯市場、季節性效應、效率市場、星期效應、月份效應的重點而找出了 遠期外匯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匯率英文則補充:外匯遠期 交易是一種未來的合約,指買賣雙方先約定一個匯率,之後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時間(兩個交割營業日以上)進行交易。 匯率的英文是exchange rate,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遠期外匯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金融的解釋:王福重金融學通識課

為了解決遠期外匯英文的問題,作者王福重 這樣論述:

如果你完全不懂金融,這本書會系統地告訴你金融是什麼, 你會發現金融比你想像的神奇有趣。 如果你很懂金融,這本書可以讓你回金融學最本質樸素的東西, 這些內容會讓你再次迷戀上它。 本書是經濟學領域一本極為通俗易懂而又不失準確深刻的讀物,涵蓋了整個金融學理論的基本框架,旨在完整、系統解釋金融學原理,通俗地說,就是讓讀者明白金融是怎麼回事,幫助所有人建立金融思維,更好地看懂我們生活的世界。

過度自信經理人與公司避險之關聯

為了解決遠期外匯英文的問題,作者蕭子傑 這樣論述:

本文利用「行為財務學」的想法探討過度自信之經理人對公司決策是否有影響,文內使用2005年至2015年台灣的公司資料為樣本,利用資料了解公司經理人是否會因為過度自信在使用衍生性商品進行避險、投機或同時使用時金額有所差異,而文中也將公司的經理人分為董事長與總經理不同人以及董事長與總經理為同一人來進行探討,而結果顯示董事長與總經理不同人時,在遠期契約、選擇權、交換的避險金額使用較高,而董事長與總經理同一人時,是遠期契約與交換的避險金額較高,特別的是過度自信使用避險金額遠大於無過度自信。在使用投機金額上過度自信較無過度自信高的只有選擇權,但較避險少了很多,過度自信經理人使用之避險金額約為八百萬;而投

機約為四十萬,且若董事長與總經理不同人時過度自信之投機金額較無過度自信經理人少;但董事長與總經理同一人時,則投機金額大於無過度自信經理人。最後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發現當董事長與總經理同一人時,其越過度自信就越不會使用避險商品。

財務管理基礎(第8版)

為了解決遠期外匯英文的問題,作者理查德·布雷利 這樣論述:

本書是一本經典的財務管理入門教材,作者以價值很大化為目標,立足於金融市場,以風險與收益權衡為核心,以財務決策框架為主線,構造結構體系;主要涉及價值、風險、籌資、債務與分配政策、財務分析與財務計畫等內容;重點關注財務管理的基本理念,以及財務經理如何運用這些基本理念作出重要的財務決策,強調制定財務決策的實踐能力。 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商科本科生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如MBA,EMBA和MPAcc)教材,也適合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財務人員參考使用。本書配套的英文影印改編版已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可供讀者參考。 理查德.佈雷利(Richard A Brealey) 倫敦商學院財務金

融學教授,英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歐洲金融協會主席和美國金融協會理事,長期擔任英格蘭銀行總裁特邀顧問和多家金融機構的董事。 第1篇 導論 第1章 公司的目標與公司治理 1.1 資和籌資決策 1.2 謂公司 1.3 財務經理是什麼人 1.4 公司的目標 1.5 代理問題、高管薪酬與公司治理 1.6 價值最大化的道德問題 1.7 財務職業生涯 1.8 本書後續內容預覽 第2章 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 2.1 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的重要性 2.2 儲蓄如何流向公司 2.3 金融市場與金融仲介的功能 2.4 2007—2009年的金融危機 第3章 會計學與財務學基本知識 3.1 資產負債表

3.2 損益表 3.3 現金流量表 3.4 會計慣例與會計舞弊 第4章 公司績效評價 4.1 價值與價值增值 4.2 市場價值與市場增加值 4.3 經濟附加值與會計報酬率 4.4 經營效率評價 4.5 資產報酬率分析:杜邦分析系統 4.6 財務杠杆分析 4.7 流動性評價 4.8 對財務比率的理解 4.9 財務比率的作用 第2篇 價值 第5章 貨幣時間價值 5.1 終值與複利 5.2 現值 5.3 多重現金流量 5.4 簡化計算過程:第一部分 5.5 等額現金流量:永續年金與年金 5.6 簡化計算過程:第二部分 5.7 實際年利率 5.8 通貨膨脹與貨幣時間價值 第6章 債券估價 6.1 債

券市場 6.2 利率與債券價格 6.3 到期收益率 6.4 債券報酬率 6.5 收益率曲線 6.6 公司債券與違約風險 第7章 股票估價 7.1 股票與股票市場 7.2 市場價值、帳面價值與清算價值 7.3 普通股估價 7.4 股利折現模型的簡化 7.5 成長與成長機會 7.6 華爾街沒有免費午餐 7.7 市場異象與行為財務學 第8章 淨現值與其他投資決策指標 8.1 淨現值 8.2 內含報酬率法 8.3 盈利能力指數法 8.4 回收期法 8.5 最多互斥投資項目的案例 8.6 各種投資決策方法總結 附錄:內含報酬率的進一步討論 第9章 運用折現現金流量分析做投資決策 9.1 現金流量的識別

9.2 現金流量的計算 9.3 Blooper Industries公司案例 第10章 投資項目分析 10.1 公司如何管理投資過程 10.2 一些“假設分析”問題 10.3 盈虧臨界點分析 10.4 實物期權與柔性價值 第3篇 風險 第11章 風險、報酬率與資本機會成本概論 11.1 報酬率:簡要回顧 11.2 資本市場百年史 11.3 風險的計量 11.4 風險與多元化 11.5 對風險的思考 第12章 風險、報酬率與資本預算 12.1 市場風險的計量 12.2 從貝塔係數可以學到什麼 12.3 風險與報酬率 12.4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與資本機會成本 第13章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與公司價值

評估 13.1 Geothermal公司的資本成本 13.2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13.3 資本結構的確定 13.4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計算 13.5 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解釋 13.6 公司價值的評估 第4篇 籌資 第14章 公司籌資概論 14.1 運用籌資決策創造價值 14.2 公司籌資模式 14.3 普通股 14.4 優先股 14.5 公司債券 14.6 可轉換證券 第15章 公司如何籌集風險資本與發行證券 15.1 風險資本 15.2公開發行 15.3 上市公司公開增發 15.4 私募融資 第5篇 債務與分配政策 第16章 債務政策 16.1 基於免稅經濟環境借款如何影響公司價值 1

6.2 債務與權益資本成本 16.3 債務、所得稅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16.4 財務危機的成本 16.5 對各種籌資選擇的解釋 第17章 分配政策 17.1 公司如何向股東支付現金 17.2 股利與股票回購的資訊含量 17.3 股利還是股票回購:公司分配政策之爭 17.4 為什麼股利可能增加公司價值 17.5 為什麼股利可能減少公司價值 17.6 分配政策與公司生命週期 第6篇 財務分析與財務計畫 第18章 長期財務計畫 18.1 何謂財務計畫 18.2 財務計畫模型 18.3 財務計畫制定者需要注意的問題 18.4 外部籌資與增長率 第19章 短期財務計畫 19.1 長期籌資與短期融資之間

的關係 19.2 營運資本 19.3 追蹤現金與營運資本的變化 19.4 現金預算 19.5 短期融資計畫 19.6 短期融資來源 第20章 營運資本管理 20.1 應收賬款與信用政策 20.2 存貨管理 20.3 現金管理 20.4 閒置資金投資:貨幣市場 第7篇 專題 第21章 兼併、收購與公司控制權 21.1 兼併的合理動機 21.2 兼併的可疑動機 21.3 兼併機制 21.4 評估兼併 21.5 公司控制權市場 21.6 第一種方法:代理權之爭 21.7 第二種方法:接管 21.8 第三種方法:杠杆收購 21.9 第四種方法:剝離、分立與分拆上市 21.10 兼併的效益與成本 第2

2章 財務管理 22.1 外匯市場 22.2 一些基本關係 22.3 匯率風險的套期保值 22.4 資本預算 第23 章期權 23.1 看漲期權與看跌期權 23.2 期權價值的決定因素 23.3 透視期權 第24章 風險管理 24.1 公司為什麼要實施套期保值 24.2 運用期權降低風險 24.3 期貨合約 24.4 遠期合約 24.5 互換 24.6 衍生金融工具市場的創新 24.7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個貶義詞嗎 第8篇 總結 第25章 財務學的已知與未知 25.1 已知:財務學六個*重要的理念 25.2 未知:財務學九個尚未解決的問題 25.3 結束語

探討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之季節性異常效應

為了解決遠期外匯英文的問題,作者王彥能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台灣外匯市場中,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的報酬率、成交量以及波動度,是否存在季節性異常效應。其中季節性效應包括:星期效應、月初/月中/月底效應、月份效應以及季度效應。本文並將樣本期間分成四個時期分別進行研究:整體樣本(1989/4/3--2021/9/30)、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前(1989/4/3--1997/6/30)、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到2008年金融海嘯之間(1997/7/1--2008/8/31)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2008/9/1--2021/9/30)。實證結果發現:在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的研究中,新台幣於每週一傾向貶值(美元傾向升值),而在每週三及每週四新台幣明顯

傾向升值(美元傾向貶值)。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亦發現新台幣匯率有月中明顯貶值傾向的月中效應,以上兩種季節性效應在近年有減弱趨勢。此外,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於五月、七月和八月份新台幣傾向貶值(美元傾向升值),而新台幣於一月及四月傾向升值(美元傾向貶值),但一月及四月的升值傾向在統計上較不顯著。第一季新台幣傾向升值(美元傾向貶值),而在第三季新台幣傾向貶值(美元傾向升值)。本研究結論可供企業管理者、財務人員以及外匯投資者,在選擇新台幣與美元匯率的換匯時間點及相關外匯商品投資做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