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承辦處地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遺產承辦處地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范毅舜寫的 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精裝紀念版) 和范毅舜的 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平裝)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法律半桶水】遺產承辦點樣搞呢? - YouTube也說明:FB : 法律半桶水by Camille IG : mylaw.hk Website : www.mylaw.hk # 遺產承辦處 #高等法院#授予書#法律半桶水#CamilleHui #許家敏#香港法律咨詢#中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 和 所出版 。

最後網站(A) 須申請遺產承辦書則補充:是必須有人代為處理的。 有關人士應向遺產承辦處申請一份名為遺產承辦書的法庭文件,. 分別包括遺囑認證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遺產承辦處地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精裝紀念版)

為了解決遺產承辦處地址的問題,作者范毅舜 這樣論述:

生而為人的意義是什麼? 一個神父,一間學校,一座教堂,一則愛與教育的傳奇 一群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將一生奉獻給台灣,已屆一甲子他們日漸凋零,獨留一座教堂,訴說這撼動人心的故事 2013年,臺灣每個人都應該讀的書邀請您,走進公東的教堂,找到再出發的勇氣 教育界、企業界、藝文界、媒體界知名代表人物盛情推薦   公東高工的聖堂大樓是一座外表低調的建築物,沉默矗立東海岸已五十餘年,  罕有外人知道,它是由一位遠從瑞士而來的錫質平神父催生創建,  辦學並非神父的原意,但他發現,唯有教育可從根本改善人們的生活,  做為神父,他撫慰人心,給予人們精神的支持,  但當他站在教育者的位子上,他直接地改變了許多人的

命運,  更深遠地影響了往後臺灣的木工與傢俱業。   「公東的教堂」是臺灣戰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典範,  卻見證了臺灣從貧困落後到虛榮浮誇以至今天的惶惑恐懼,  它保留了一段完整的時代記憶,也給予我們重新出發的勇氣。   世界知名攝影家范毅舜,幾年前受邀前往科比意設計的拉圖雷特修道院,  並在《山丘上的修道院》一書中與大師有一番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談。  他從遙遠的異鄉回到臺灣後,卻發現早在六十年前,在自己原生地最邊緣處,  早已矗立一棟深具意義與同等份量的建築。  他走得遠遠地,然後又回到原地,發現真正撼動心靈的原來一直在這裡。   范毅舜繼《山丘上的修道院》與《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再度以獨特的

影像與文字,  分享這一段令人動容的教育與宗教的傳奇。  他將「公東的教堂」收入鏡頭,帶領我們親炙亦師亦父的錫神父的故事,  以及奉獻臺灣一甲子的白冷會士們在這塊土地上所做的事,  帶領我們回到過去,找回自己,重新思索如何定義自己的生命。   裝禎說明:  本書分為「精裝紀念版」與「平裝普及版」。   【精裝紀念版】  .書封採用40盎司灰紙板,呈現公東教堂清水模建築特色。  .開刀模軋形,模擬公東教堂彩色玻璃,正面出現錫質平神父部分臉部輪廓,反面為達興登設計公東高工時的建築藍圖。  .內文全彩,以高級輕塗模造紙印刷,完美呈現書中黑白歷史照片和彩色影像,同時也符合本書質樸人文的調性。  .部分

內文以拉頁方式呈現,完整揭露公東教堂木門開啟後的教堂實景,以及錫神父與學生的親筆信函。   【平裝普及版】  .除書封裝幀與呈現和精裝不同之外,內文部分皆為一致。   【關於公東高工與公東的教堂】   臺灣第一道陽光升起的後山,有一所揚名國際的技職學校,它是臺灣優質木工的搖籃、締造臺灣傢俱產業的重要支柱。它以歐式學徒制奠定基礎的教學傳統,訓練出來的學生還沒畢業,就有企業搶著要。在出生率陡降、學生人數大幅減少、學校不得不減班的2012年,它竟然獲教育部核准恢復木工科,是近年來復科的首例。   這所學校的第一棟校舍聖堂大樓,是臺灣第二棟現代建築,四層樓的清水模構造,今天來看仍很前衛,頂樓的教堂有臺

灣版「廊香教堂」之稱,興建時間相近於現代建築巨擘科比意聞名於世的系列作品。在臺灣僅能從有限的書本和雜誌汲取現代建築養分的年代,「公東的教堂」是有志建築的學子必定要朝聖的作品,是孕育臺灣現代建築重要的起源。   這所學校就是位於臺東的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公東高工」 ,是天主教白冷會在臺第一任會長錫質平神父一手催生創立。   【關於公東高工創辦人錫質平神父】   為了讓當時後山貧困的孩子習得一技之長,將來能立足社會,錫神父特別引進德國的二元教育制,理論實務並重,為臺灣技職教育開立先河。   然而,公東高工曾經因為錫神父重實質、不重形式,理論課程時數不合教育部規定得不到補助而財政窘迫;也曾經

被迫升格為專科,為了確保後山孩子有學校讀、讀得起,錫神父極力抵抗,不惜與整個教育系統決裂,日後更為大學文憑掛帥,造成公東高工招生困難,而成為眾矢之的。   六十年過去了,曾言「不當神父就當將領」的錫質平神父早已長眠海岸山脈,獨留公東的教堂。而這棟作為學校精神象徵的建築,九二一大地震之後也成為危樓,差點被拆除。然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當年受錫神父照顧與教導的學子如今多成為臺灣傢俱木工業的支柱。 本書特色   ◎天主教白冷會主要服務地區為臺灣東部,有「海岸山脈的瑞士人」之稱,來臺已屆一甲子,貢獻臺灣良多,尤以創會會長錫質平神父催生的公東高工,影響最為深遠,為臺灣樹立技職教育典範,間接促成臺灣

傢俱產業。本書以多幅珍貴歷史照片和深情的文字,紀錄錫神父其人、其事、以及公東辦學的點滴。   ◎本書作者特地赴瑞士親訪歐陸知名建築師達興登,公東教堂的設計者,透過建築師在瑞士、與公東同期的作品,得到藝術和信仰雙重的啟發。   ◎白冷會在東海岸興建了百來座教堂,都是由傅義修士設計,是東海岸特殊的人文景觀,本書繪製精美地圖,標示這些教堂所在位置、詳細地址及聯絡方式,讀者可以按圖索驥,緬懷這群瑞士人為東台灣的守候與奉獻。 作者簡介 范毅舜(Nicholas Fan)   美國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碩士(Brooks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   曾受邀於美國華府參議院、德國的

Leica藝廊、法國尼斯的Alain Couturier藝廊、臺北的誠品藝廊及新光三越百貨公司藝文館舉行攝影個展。   著名的德國 Leica相機公司、瑞士的 Sinar相機公司、瑞典哈蘇Hasselblad相機公司、英國的Ilford相紙公司及美國的Kodak軟片公司,都曾以他的攝影作品做為產品代言。臺灣的Sony索尼公司,近年更支援他最新的數位攝影器材。   瑞典哈蘇專業相機公司更曾推崇他為全球最優秀的150位攝影家之一,他更是135相機發明者——德國Leica相機公司在德國總部舉行攝影個展的唯一華人。   美國會圖書館、參議院、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臺北市立美術館皆收藏有他的攝影作品。

  除了中文媒體,極具影響力的《華盛頓郵報》、瑞典發行全球的《Hasselblad》攝影雜誌、德國的《Leica》攝影雜誌、美國的《Kodak影像新聞》都曾以大篇幅專文介紹這位傑出的攝影家及其作品。   除了專業攝影外,范毅舜的出版資歷也相當豐富,過去數年他已經出版了近五十本圖文並茂的著作。在臺灣出版的作品包括:《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走進一座大教堂》、《法國文化遺產行旅》、《德國文化遺產行旅》、《攝影行遊間──旅遊攝影的技法與欣賞》、《歐陸教堂巡禮》、《老家人》、《漫步普羅旺斯陽光中》、《悠遊山城》、《逐光獵影》、《山丘上的修道院》……等書。 推薦序    嚴長壽寫在書前序

前言第一章:異鄉來的撒種人---錫質平神父第二章:公東高工──升學教育體制的異數第三章:公東的教堂第四章: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後記附錄各界推薦語 推薦序 一個代代傳頌的教育典範   ……近一甲子之前,在那個民生貧瘠時代的偏鄉,年輕人唯有離鄉背景才能改變現況,瑞士來的神父們為孩子培養技藝,找到離家生存的路。隨著時間挪移,曾幾何時花東成為台灣最後一塊淨土,在這個自然、生態、原住民文化豐富的地方,許多的年輕人卻盡離家鄉,於是,基金會努力耕耘的,反而是為離家遊子「保留一條回家的路」,看似違背卻和神父為孩子搭建自信與生存的路,是為殊途同歸啊。   更讓人讚嘆的是毅舜這本大作的主角《公東的教堂》,過去幾年來

,不管是藝術家朋友、社會名流或總統夫人,在我的引介下參觀了我心目中花東建築歷史最精華一頁的「私密景點」--公東教堂。每次的拜訪,我都駐足許久,抱著最虔誠的敬意緬懷這些海外神父與志工們的遠見、格局與愛心。承蒙公東藍校長慷慨,讓我們得以盡情一覽這座具備柯比意美學建築的全貌。每次在教堂裡,想起這些來自瑞士的宗教家,以他們幾十年的年輕歲月,對那個時代的花東用心珍惜,以超乎常人的身體力行照顧著偏鄉的居民,由衷感佩懷念。毅舜以其質樸中有調皮的細膩筆法、對神父們穿越時空的深遠感情,找不到第二個更適當的人描繪其美麗的故事,那些神父小小卻令人迴盪久久、久久……的故事。衷心祝福! 文.嚴長壽 作者序   臺東對我

曾像外國一樣的遙遠。   我對歐洲歷史人文遺跡的涉獵可能比臺東的自然山川還多,不只是我,我有好幾位在國外拿到高學位、通曉世界局勢、事業有成的朋友,迄今仍未來過臺東。對他們而言,後山臺東比太平洋對面的美國還要遙遠陌生。   說來慚愧,我對臺東甚至東海岸的認識大多來自那來自瑞士、已在臺灣服務半世紀以上的天主教白冷會士。我曾在二○○八年盛夏出版的《海岸山脈的瑞士人》書中提及,在酷愛登山,創立向陽登山社的歐思定修士帶領下,我知道臺東何處可觀星、泡野溪溫泉、賞梅,甚至觀看飛機起降的最佳地點。至於修士每天都要去游個兩回,緊臨太平洋濱的人工湖,由於面積廣大,早被我們戲稱為「國王的泳池」。   白冷會士足跡遍

及整個東海岸,過去半世紀,他們在這一百七十公里的海岸線上興建教堂、醫院、啟智中心,甚至辦學。除了長眠於此,幾位碩果僅存的老人,當年年初到臺灣時大多是三十左右的小夥子,今日都已成為會說流利國語、閩南語甚至精通阿美族、布農族語的歐吉桑。   過去近四分之一世紀,我去到許多地方,足跡遍及歐陸,更長期定居在新大陸東岸。然而在東海岸服務的白冷會士就是在身後也大多不願返回故里,而選擇長眠在這一處他們深愛的土地上,兩相比照實在諷刺。   從白冷會士身上,讓我有機會重新思考人生價值。   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是要功成名就?還是要有很多錢?我們的歐修士迄今所睡的床鋪仍是四十多年前的古董,他那兩坪不到,夏天會熱死人

,沒有冷氣的小房間裡,仍有一個可以送進博物館、風行六○年代的「達新牌塑膠衣櫥」,至於葛德神父冬天禦寒的外套可能比愛美女孩的名牌包還少。然而他們卻生活得充實而自在,尤其是星期日要跑好幾個地方望彌撒,已有八十四高齡的魏主安神父,我常擔心,萬一他有天「蒙主恩召」,視他如親的教友怎吃得消?   我本以為幾年前那本《海岸山脈的瑞士人》雖只有卷一的三篇文章,卻已將這緣分表露殆盡,無以為繼。為此,我從不喜歡將深愛的人事物公諸於世,總覺得發表後,這濃厚情感將不再屬於我 ,此外,被我描述的人可能根本不認同我的想法,徒增尷尬。   然而這回我又來書寫製作一本有關他們的書,除了是這些故事很美,另一個鼓勵我往前的動機

,是這些故事讓我有機會以另一個角度回顧自己的成長與所在乎的終極價值。   人生有很多出乎意料的奇緣。   《海岸山脈的瑞士人》由於卷二寫了太多個人隱私與掙扎,竟覺得這樣的人生已到瓶頸,為此,我想就此根留新大陸,放棄藝術追尋,找個穩定工作不再遷徙。   二○一○年臺東縣將我的書選為「一城一書」,縣政府承辦人員透過出版社聯繫,多次邀我返臺演講,我始終不為所動(不是大牌,實在很怕立下的決心再受動搖),由於有一本早約定好的書得交稿,我最後將兩事合一,只想快去快回。   恰巧在那次短暫相會中意外得知,臺東有座興建於半世紀前的美麗教堂,且就位於白冷會當年創建的公東高工校園裡。   這座建築和它背後故事,攪

皺一池春水般地再度動搖了我的決心,又一次將我帶往另一個未知,卻也造就出了這本從不在計畫中的書。 從歐修士的描述中,我猜想自己會害怕與這位以嚴格紀律著稱的神父成為朋友。摘自《海岸山脈的瑞士人》第二十八頁多年前在寫《海岸山脈的瑞士人》有關錫神父事蹟時,我曾如此描述對他的觀感。然而所有曾與這位公東高工創辦神父共事或受教的學子,迄今仍對這位有一百八十公分高的大漢懷念不已,更信誓旦旦地對外人說,影響他們這一生最深的人莫過於這位來自瑞士的神父。很多公東校友雖已年過半百,但一提到過世逾四分之一世紀的神父,仍淚眼汪汪、不能自已。尤其是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八日那天下午兩點二十分,仍在校的師生自擴音器得知錫神父

在臺東聖母醫院與世長辭,竟再也無法上課,哭成一團。直到今日,仍有不少校友,每回由東部往西,或由西往東來時,一定會到錫神父位於臺東大武鄉南興村的墓園看看。對他們而言,這位一九五二年就來到臺東,將自己全給了東部,還將遺體視為肥料、奉獻給這塊土地的異鄉人與他們的親人無異。一九一七年十月七號,出生於瑞士東北部聖加侖(St. Gallen)附近的畢斯威爾(Bichwil)小城的錫神父,來自一個有十位兄弟姊妹的大家庭。一九三八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二十一歲的錫質平加入了天主教體系的「白冷外方傳教會」。一九四四年,錫神父二十七歲時,晉升為神父。一心想到中國傳教的錫神父,由於亂世而無法前往,只好轉往瑞士的菲

力堡大學攻讀中國文化、歷史及語言。一九四六年,錫神父時年二十九歲,終於如願抵達北平,除了繼續攻讀中文,更準備前往東北的齊齊哈爾傳教。兩年後,左派勢力抬頭,無法北上的錫神父,失望透頂地返回瑞士。一九五三年,錫神父三十六歲,他那位連「臺東」都不知在哪的長上應花蓮教區費聲遠主教的支援請求,權且派遣這位一心想來中國服務、能力超強的神父自瑞士到臺東「瞧瞧」,評估此地情況後,再看是否要安排會士來臺。沒想到正值壯年的錫神父一到臺東,未經瑞士長上許可,就單槍匹馬地在此大興土木,進行前所未有的傳教計畫。白冷外方傳教會與臺東過一甲子的深情交會,就這樣揭開序幕。在臺東渡過大半生的錫神父,在這裡完成了眾多影響深遠的不

可能任務,其中一項就是造福無數東部學子,甚至為職業教育立下不朽典範的「公東高工」。「辦學」從不是這位神父在這偏遠之地的首選,然而這一心想救人靈的神父卻太清楚,讓上帝子民改變窮困的利器不只是祈禱,而是教育。為照顧學子而建立的臺東市貞德宿舍、農校康樂宿舍、成功鎮的成功宿舍、大武與鹿野的學生宿舍,隨著錫神父四處建堂而同時興建,一點也不讓人意外。眾多學生宿舍中,最知名的一座當屬位於臺東市的「培質院」,曾任臺北市副市長的歐晉德先生,入大專前就是住在這非常注重生活、品格教育的培質院內。一九五三年來到臺東的錫神父,在眾會士與國籍神父及當地教友的努力下,頭十年就在東部建立了四十三座教堂,其中十八座還以水泥建造

。一九五五年,同屬瑞士的聖十字架修女會來到臺東,她們為貧困者服務的診所,每日天亮前,就已有上百位病人在診所外等候。而曾接生東部無數新生兒的「臺東聖母醫院」更在數年後成立。在臺灣生活七年後,錫神父這一心想修直上主道路的修道人,在長期與貧困教友相處中,深知唯有教育能徹底幫助一個人改變現況,也只有一技之長才能不為人所奪。為此,當他有機會辦學時,能習得技術的職業學校,成為他的首選。公東創建來由一九五九年,錫神父自瑞士天主教勞工協會(Brucke Bruderhilfe) 募得籌建「公東高工」第一筆建設經費,錫神父本想將瑞士著名的鐘錶製作技術引進臺東,但由於氣候不合,這個計畫宣告放棄。被喻為臺灣廊香教堂

的公東教堂是公東高工第一座建築物。這座建築除了第四層為教堂外,以下二、三層全為學生宿舍(當年的學生一律住校),一樓則為後來改為教學用途的實習工廠。為照顧住校生,錫神父那間夏天會熱死人,連冷氣都沒有的小房間兼辦公室,就在教堂下的第三層。有教堂、寢室、工廠的四層樓現代建築,是當時臺東最高建築。為此當地人都戲稱公東是臺東的最高學府。除了這座樓,公東其他教學大樓幾乎都是在錫神父獨自奔走募款下一一籌建,錫神父就連在癌症末期,由瑞士返臺前,也將他唯一弟弟給的養病錢,全數捐出為學生蓋了座籃球場。今天在籃球架下,仍可隱約看到非常細小的一行字:錫安東(錫神父的弟弟)捐獻。

遺產承辦處地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錄影日期: 2019年8月23日(星期五)10:00am
感覺5分,2000萬,持貨7年升20%《為何長命契?》第1476(堅)成交: 何文田亞皆老街118至120B號利寶大廈地下A舖, 交吉,成交2000萬(現再放售3000萬),建築面積約800呎,闊13呎,深約50呎,簽約日期是2019年7月31日,買家趙格華及陳卓婷(Joint Tenant 長命契)

旁邊B舖,健興輪椅,差不多面積,也在放售2000萬,3個月通知可交吉。

多車流,少人流,可停車舖最適合做服務性行業(診所/髮廊/美容)或有特定原因去的零售業(單車用品/長者用品/車用零件)等。

三大長命契(Joint Tenancy 聯權共有)原因:
. Right of Survivorship
. 任何其中一人不能用遺囑處理
. Unlike Tenancy-In-Common (分權共有) ,無須申請遺產承辦, 死亡證註入田土廳登,生還的一方便自動承繼業權, 不需要法庭令。

Joint Tenancy 相比有限公司持有
. 不可轉讓股份省稅 (8.5% vs 0.2%)
. Joint Tenancy 要交物業稅(最高15%),公司要交利得稅(最高16.5%)
. 不可放其他人工,管理/行政費,雜費等開支扣稅
. 不需要每年核數(費用約港幣1-2萬)、交商業登記費(稅務局收每年$2250)、及年報(公司註冊處費用$140)

此舖成交紀錄:
2012年8月22日以1668萬摸入人
2012年6月27日1450萬成交
1980年1月31日140萬成交
1978年3月8日68萬成交
1964年$103410第一手買入

此舖成交比較:
- 旁邊亞皆老街116號豐泰的新樓盤地舖成交過。地下連一樓成交6580萬。

聯絡我 WhatsApp +852 90361143
..........

盛滙商舖增值基金推介會(限十位),地點中環
8月27日(二) 1pm - 2:30pm

發展區「商舖考察團」(限十位),地點新界/九龍
8月28日(三) 11:30am - 5:30pm

(只適合持有八百萬以上流動資產人士參與)

報名方法:
電話: (852) 2830 1111 (Suki/Monica)
電郵: [email protected]
Whatsapp: (852) 9218 5223
........

盛滙投資商舖基金/買舖/租舖/放舖熱線: 2830 1111 或 whatsapp +852 90361143

盛滙商舖基金 Bridgeway 網頁 www.bwfund.com

李根興創業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Network/

李根興商舖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primeshop/

李根興 youtube 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N66AnLghXESgCDIsz-3Nw

購買李根興的「買舖 要買得 PRO」書,請付款$198,透過以下渠道:
(1) PayMe at 9745 3555

(2) 永隆銀行戶口
020-644-0000-3123
(Bridgeway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

付款後,請留你的地址給我們,我們會馬上郵寄給你。或你可到我們盛滙辦公室領取。 中環皇后大道中16-18號新世界大廈一期1502至3室。電話 2830 1111。我會親筆簽名給你。多謝!

#為何長命契,#亞皆老街舖,#多車流少人流舖

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平裝)

為了解決遺產承辦處地址的問題,作者范毅舜 這樣論述:

生而為人的意義是什麼? 一個神父,一間學校,一座教堂,一則愛與教育的傳奇 一群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將一生奉獻給台灣,已屆一甲子他們日漸凋零,獨留一座教堂,訴說這撼動人心的故事 2013年,臺灣每個人都應該讀的書邀請您,走進公東的教堂,找到再出發的勇氣 教育界、企業界、藝文界、媒體界知名代表人物盛情推薦   公東高工的聖堂大樓是一座外表低調的建築物,沉默矗立東海岸已五十餘年,  罕有外人知道,它是由一位遠從瑞士而來的錫質平神父催生創建,  辦學並非神父的原意,但他發現,唯有教育可從根本改善人們的生活,  做為神父,他撫慰人心,給予人們精神的支持,  但當他站在教育者的位子上,他直接地改變了許多

人的命運,  更深遠地影響了往後臺灣的木工與傢俱業。   「公東的教堂」是臺灣戰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典範,  卻見證了臺灣從貧困落後到虛榮浮誇以至今天的惶惑恐懼,  它保留了一段完整的時代記憶,也給予我們重新出發的勇氣。   世界知名攝影家范毅舜,幾年前受邀前往科比意設計的拉圖雷特修道院,  並在《山丘上的修道院》一書中與大師有一番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談。  他從遙遠的異鄉回到臺灣後,卻發現早在六十年前,在自己原生地最邊緣處,  早已矗立一棟深具意義與同等份量的建築。  他走得遠遠地,然後又回到原地,發現真正撼動心靈的原來一直在這裡。   范毅舜繼《山丘上的修道院》與《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再度以獨

特的影像與文字,  分享這一段令人動容的教育與宗教的傳奇。  他將「公東的教堂」收入鏡頭,帶領我們親炙亦師亦父的錫神父的故事,  以及奉獻臺灣一甲子的白冷會士們在這塊土地上所做的事,  帶領我們回到過去,找回自己,重新思索如何定義自己的生命。   裝禎說明:  本書分為「精裝紀念版」與「平裝普及版」。   【精裝紀念版】  .書封採用40盎司灰紙板,呈現公東教堂清水模建築特色。  .開刀模軋形,模擬公東教堂彩色玻璃,正面出現錫質平神父部分臉部輪廓,反面為達興登設計公東高工時的建築藍圖。  .內文全彩,以高級輕塗模造紙印刷,完美呈現書中黑白歷史照片和彩色影像,同時也符合本書質樸人文的調性。  .

部分內文以拉頁方式呈現,完整揭露公東教堂木門開啟後的教堂實景,以及錫神父與學生的親筆信函。   【平裝普及版】  .除書封裝幀與呈現和精裝不同之外,內文部分皆為一致。   【關於公東高工與公東的教堂】   臺灣第一道陽光升起的後山,有一所揚名國際的技職學校,它是臺灣優質木工的搖籃、締造臺灣傢俱產業的重要支柱。它以歐式學徒制奠定基礎的教學傳統,訓練出來的學生還沒畢業,就有企業搶著要。在出生率陡降、學生人數大幅減少、學校不得不減班的2012年,它竟然獲教育部核准恢復木工科,是近年來復科的首例。   這所學校的第一棟校舍聖堂大樓,是臺灣第二棟現代建築,四層樓的清水模構造,今天來看仍很前衛,頂樓的教堂

有臺灣版「廊香教堂」之稱,興建時間相近於現代建築巨擘科比意聞名於世的系列作品。在臺灣僅能從有限的書本和雜誌汲取現代建築養分的年代,「公東的教堂」是有志建築的學子必定要朝聖的作品,是孕育臺灣現代建築重要的起源。   這所學校就是位於臺東的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公東高工」 ,是天主教白冷會在臺第一任會長錫質平神父一手催生創立。   【關於公東高工創辦人錫質平神父】   為了讓當時後山貧困的孩子習得一技之長,將來能立足社會,錫神父特別引進德國的二元教育制,理論實務並重,為臺灣技職教育開立先河。   然而,公東高工曾經因為錫神父重實質、不重形式,理論課程時數不合教育部規定得不到補助而財政窘迫;也

曾經被迫升格為專科,為了確保後山孩子有學校讀、讀得起,錫神父極力抵抗,不惜與整個教育系統決裂,日後更為大學文憑掛帥,造成公東高工招生困難,而成為眾矢之的。   六十年過去了,曾言「不當神父就當將領」的錫質平神父早已長眠海岸山脈,獨留公東的教堂。而這棟作為學校精神象徵的建築,九二一大地震之後也成為危樓,差點被拆除。然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當年受錫神父照顧與教導的學子如今多成為臺灣傢俱木工業的支柱。 本書特色   ◎天主教白冷會主要服務地區為臺灣東部,有「海岸山脈的瑞士人」之稱,來臺已屆一甲子,貢獻臺灣良多,尤以創會會長錫質平神父催生的公東高工,影響最為深遠,為臺灣樹立技職教育典範,間接促成

臺灣傢俱產業。本書以多幅珍貴歷史照片和深情的文字,紀錄錫神父其人、其事、以及公東辦學的點滴。   ◎本書作者特地赴瑞士親訪歐陸知名建築師達興登,公東教堂的設計者,透過建築師在瑞士、與公東同期的作品,得到藝術和信仰雙重的啟發。   ◎白冷會在東海岸興建了百來座教堂,都是由傅義修士設計,是東海岸特殊的人文景觀,本書繪製精美地圖,標示這些教堂所在位置、詳細地址及聯絡方式,讀者可以按圖索驥,緬懷這群瑞士人為東台灣的守候與奉獻。 作者簡介 范毅舜(Nicholas Fan)   美國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碩士(Brooks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   曾受邀於美國華府參議院、德

國的 Leica藝廊、法國尼斯的Alain Couturier藝廊、臺北的誠品藝廊及新光三越百貨公司藝文館舉行攝影個展。   著名的德國 Leica相機公司、瑞士的 Sinar相機公司、瑞典哈蘇Hasselblad相機公司、英國的Ilford相紙公司及美國的Kodak軟片公司,都曾以他的攝影作品做為產品代言。臺灣的Sony索尼公司,近年更支援他最新的數位攝影器材。   瑞典哈蘇專業相機公司更曾推崇他為全球最優秀的150位攝影家之一,他更是135相機發明者——德國Leica相機公司在德國總部舉行攝影個展的唯一華人。   美國會圖書館、參議院、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臺北市立美術館皆收藏有他的攝影作品

。   除了中文媒體,極具影響力的《華盛頓郵報》、瑞典發行全球的《Hasselblad》攝影雜誌、德國的《Leica》攝影雜誌、美國的《Kodak影像新聞》都曾以大篇幅專文介紹這位傑出的攝影家及其作品。   除了專業攝影外,范毅舜的出版資歷也相當豐富,過去數年他已經出版了近五十本圖文並茂的著作。在臺灣出版的作品包括:《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走進一座大教堂》、《法國文化遺產行旅》、《德國文化遺產行旅》、《攝影行遊間──旅遊攝影的技法與欣賞》、《歐陸教堂巡禮》、《老家人》、《漫步普羅旺斯陽光中》、《悠遊山城》、《逐光獵影》、《山丘上的修道院》……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