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材管理法 重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醫療器材管理法 重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薛美蓮,蕭子健寫的 研究、試驗與隱私:以27個情境案例,解析人體研究、人體試驗及臨床試驗的相關法規與倫理議題 和吳秀玲,蘇嘉宏的 醫事護理法規概論(修訂十四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特定醫療器材專案核准製造及輸入辦法草案重點說明也說明:前項專案核准之申請條件、審查程序、核准基準、供. 售限制、退運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 定之。 2. 110年4月6日醫療器材管理法相關配套措施說明會. Page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和三民所出版 。

中國醫藥大學 科技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胡凱焜、王中儀所指導 楊智淵的 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遠距診療系統建置之決策分析 (2021),提出醫療器材管理法 重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遠距診療、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層級分析法、決策分析、分級醫療、病患辨識、全民健康保險、高齡人口。

而第二篇論文亞洲大學 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胡文品所指導 陳季榳的 緊急救護技術員使用心肺復甦術用視聽回饋裝置之現況與新裝置開發設計研究-以臺中市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心肺復甦術、救護技術員、視聽回饋裝置的重點而找出了 醫療器材管理法 重點的解答。

最後網站醫療器材管理法將於2021年5月1日施行則補充:自醫療器材管理法經總統公布之日起,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即著手規劃相關管制規範,包括自2020年3 ... 醫療器材管理法之重點整理,請參本所2020年2月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醫療器材管理法 重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研究、試驗與隱私:以27個情境案例,解析人體研究、人體試驗及臨床試驗的相關法規與倫理議題

為了解決醫療器材管理法 重點的問題,作者薛美蓮,蕭子健 這樣論述:

何謂人體研究、人體試驗、藥品及醫療器材臨床試驗? 受到哪些法規的保護與管理?   本書兼具學術性與實用性,以情境案例引領思考與理解抽象艱澀的法律條文,對研究對象而言,將能知悉自身權益及保障;對研究者而言,則有助於撰寫以「人」為研究對象的研究計畫,避免違反相關法規,以及讓大眾對於以人為對象之研究有進一步的理解。   全書共分八章,分別介紹人體研究法、原住民族研究相關法規、人體試驗相關法規、藥品臨床試驗、醫療器材臨床試驗、人體生物資料庫,以及研究倫理與個人資料保護,最後說明管理利益衝突的重要性及管理方式,為一部適合推薦給所有研究者及研究對象研讀的法規教材。 本書特色   1.給研究者:

以問題為導向,用情境及議題導入法的規定與分析,並提供具體解答,便於給在實務應用中遇到挑戰的研究者參酌遵循。   2.給研究機構:透過本書可清楚瞭解應執行哪些必要之監督,以及應遵守哪些法規範?方可善盡保障研究團隊與研究對象權益管理之責。   3.給研究對象:作為以人為對象之研究中的當事人之一,研究對象(含受試者、參與者等)可透過本書指引,清楚明瞭相關適用法與行政規範,俾以保護自身權益。 名人推薦   ■法律及生醫學者專家盛讚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   引領大眾深入瞭解及思考人、生命、科學、商業利益與法律規範的關係,為研究倫理與隱私權保障的研究與學習,作出重要貢獻。——周志宏(北教大文教

法律所教授、銓敘部部長)   以清晰的文筆解讀法規條文,又以具體的案例呈現實務應用,是近年來少見結合法學與生醫專業以探討進行人體、人類研究的書籍。——周倩((陽明交大教育所教授暨REC主委))   由27個生動情境案例分析,學習人體試驗的法規與倫理複雜議題,協助生醫創新研發讀者逐步建立正確觀念並應用於未來實務上。——林啟萬(臺大醫工所教授、工研院生醫與醫材所長暨IRB主委)   研究設計及送審前必讀的工具書!各種研究情境分門別類,易讀又專業。——張炳勛(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社區醫學科主任暨IRB執行秘書)   在以人為研究對象的研究過程,倫理與法律問題重要且不可忽視。本書內容清晰實用,

在此鄭重推薦!——楊曜旭(臺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副院長暨IRB主委)   有助讀者具體瞭解研究倫理議題,與我國相關法規之應用,對提升研究倫理教育帶來貢獻。——蔡甫昌(臺大醫學院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學科暨研究所教授、臺灣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學會理事長)

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遠距診療系統建置之決策分析

為了解決醫療器材管理法 重點的問題,作者楊智淵 這樣論述:

高齡人口逐年增加以致於未來醫療需求增加,醫療機構找尋解決方案,智慧醫療的發展儼然成為提升醫療服務價值的重要可能方案。台灣法規逐步鬆綁,在2018年公布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之後,開始建置試辦場域,並在2020年年底將遠距診療正式納入全民健保給付計畫。因Covid-19疫情影響,民眾開始大量嘗試遠距診療方式,加速了遠距診療的落地執行。本研究探討遠距診療系統建置之決策分析。專家問卷實際發放共100份,有效問卷為97份,分為四個族群去探討。問卷發放對象主要針對目前已建置場域並且在執行的臨床醫護人員、遠端會診醫師及個案管理師為主。訪問地區包含台灣偏鄉離島等醫療資源不足地區。研究方法採用層級分析法(Anal

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探討四大構面20個準則,包含政府法規、遠距技術、系統功能及臨床回饋在受訪者心中的重視程度。在四個族群訪談,都在意通訊診療辦法(執行依據)、全民健保遠距給付(費用給付)及病患識別準則。且其中三個醫師族群首要在意構面都是政府法規構面。臨床護理人員首要在意識臨床回饋構面。

醫事護理法規概論(修訂十四版)

為了解決醫療器材管理法 重點的問題,作者吳秀玲,蘇嘉宏 這樣論述:

  本書為介紹醫事、護理、健保、長照法規等領域的專書,自民國90年2月第3版起,由吳秀玲老師全權負責修正事宜,配合各種法規的制定、增修動態,快速修訂補充、更正最新資料,並以法學角度檢視衛生法令的實務及探討其缺失。迄本(第14版)次修正,本書近20年來修正共14次,在介紹醫事法規領域的專書中,持續保持最佳的可閱讀性及正確性,以利讀者掌握最新資訊與立法趨勢,可謂最大特色。     本書提綱挈領,點明基本法律概念與權益受損的救濟方式,並以醫療法、醫師法、護理人員法、全民健康保險法、長期照顧服務法為主,介紹醫師、護理人員、長期照顧服務人員等之資格條件、業務事項與責任;說明醫療、護理、長照機構應遵循

規範;強調人性尊嚴、醫療人權之重要性,釐清醫病關係的權利義務關係。另針對病人自主權利法、傳染定防治法及有關武漢肺炎限時特別法—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等重點,併予介紹。

緊急救護技術員使用心肺復甦術用視聽回饋裝置之現況與新裝置開發設計研究-以臺中市為例

為了解決醫療器材管理法 重點的問題,作者陳季榳 這樣論述:

依據2020年AHA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指導方針:「在CPR期間使用視聽回饋裝置,以便即時發揮最好的CPR效果是合理的作法。」,本研究旨在回顧救護技術員現行使用之視聽回饋裝置的現狀,並專門針對救護技術員開發新設計。 對現行市面上常使用之視聽回饋裝置的優劣分析,參考其他功能類型視聽回饋裝置,設計開發了一款改良式視聽回饋裝置模型,以模組方式輔助救護技術員。在使用該模型進行救護技術員主觀操作測試感受,使用SPSS軟體18版作為統計工具,將結果以描述性統計與成對樣本T檢定之方式呈現。 將改良式視聽回饋裝置與另外三款以成對樣本T檢定與描述性統計後之結

果,得到改良式視聽回饋裝置顯著優於他款。且多數人員表示有意願使用改良式視聽回饋裝置於執行CPR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