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斷層顯影劑自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電腦斷層顯影劑自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東翰寫的 腦中風:一本讀通腦中風之成因、預防與復健的最新知識 和方昱偉江守山吳志仁吳嘉興陳振文陳作孝陳彥成廖冠凱蔡信宏盧國城的 把腎臟病徹底說清楚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頭部 - 安生醫院也說明:頭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無顯影劑):自費價10000元。腦部斷層掃描(加藥)檢查,自費加$18000。頭頸部血管檢查自費價20000元。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晨星 和人類智庫所出版 。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醫學影像暨放射技術系碩士班 郭瓊文所指導 陳鏗鏘的 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肺部小結節之影像分析及劑量評估 (2015),提出電腦斷層顯影劑自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低劑量電腦斷層、肺部小結節、影像分析、有效劑量。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班 張永明所指導 李正華的 法定健康檢查之法律問題研究 (2011),提出因為有 說明義務、健康權、癌症篩檢、醫療行為、健康檢查的重點而找出了 電腦斷層顯影劑自費的解答。

最後網站欣欣客運1(下車站名台北醫學大學)則補充:顯影劑 ). 坪山苑. 食四小時8400. 停車場. 排球址. 球場 f往松仁路莊敬路 ... 臟冠狀動脈影像完整的顯影出來。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是一種可偵測出1mm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腦斷層顯影劑自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腦中風:一本讀通腦中風之成因、預防與復健的最新知識

為了解決電腦斷層顯影劑自費的問題,作者蔡東翰 這樣論述:

列居2016十大死因第四名 好發於50歲以上的年長者   本書以最淺顯易懂的文字與圖表,一步步帶你明白腦中風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從腦部的基本構造、發病的因素與導火線到發病的緊急處理、治療方式,再到病後的護理與復健……讓你無論面對什麼樣的狀況,都能冷靜以對!   關於腦中風,你一定要知道:   ‧腦部的構造   ‧腦中風的成因   ‧治療腦中風的方式   ‧罹患腦中風的危險因素   ‧如何預防腦中風   ‧如何照護中風患者   ‧中風患者的日常訓練   ‧中風患者的復健方法   ‧如何選擇輔助器具 本書特色   1.啄木鳥醫師──蔡東翰最新力作!讓你輕鬆瞭解腦中風究竟是什麼。   2.

除腦中風的成因、發病症狀、診斷與治療方法外,更大量收錄復健要領,幫助患者達成生活自理的目標!   3.除文字解說外,更附有大量圖表,圖文並茂更好閱讀!

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肺部小結節之影像分析及劑量評估

為了解決電腦斷層顯影劑自費的問題,作者陳鏗鏘 這樣論述: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4年台灣十大死亡原因中無論是男性或女性,肺癌死亡率都是高居十大癌症死亡的首位。肺癌癒後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因此利用低劑量多切面電腦斷層做早期肺癌篩檢檢查,可提高檢出率,早期發現肺部疾病。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利用不同廠牌的電腦斷層掃瞄儀,測量受檢者輻射劑量,並針對使用的參數,進行影像分析。 本實驗採取回溯性研究,選取對象為2015年1月到2015年3月間,於馬偕紀念醫院三台電腦斷層掃描儀中(A、B、C三組),隨機選取執行早期肺癌篩檢之自費健檢人員各50名,全部150名。所有的CT檢查皆為未注射顯影劑,檢查設定均選取低劑量肺癌篩檢,其所設定

的掃描參數固定管電壓120 kVp,管電流設定基值為20 mAs,實際管電流是由自動曝光控制(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 AEC)系統依照受檢者體型調控,切片厚度(slice thickness)為1 mm,由2位放射科主治醫師,使用單純型毛玻璃霧狀病變結節而進行影像品質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A、B和C三組的容積指數電腦斷層劑量(CTDIvol)有顯著差異(p<0.0001),以A組最低(1.31 ± 0.22 mGy),B組次之(1.71 ± 0.29 mGy),C組最高(1.94 ± 0.43) mGy。於平均有效劑量(effective dose, E)

中,以A組最低(0.63 ± 0.12 mSv),B組次之(0.92 ± 0.18 mSv),C組最高(0.95 mSv ± 0.23 mSv)。、,三組有顯著差異(p<0.0001) ,。而影像判讀結果中三組可區分的最小結節直徑分別為A組1.6 mm、B組1.6 mm以及C組1.4 mm。於身體質量指數(BMI)<24 kg/m2的病人中,平均有效劑量以C組最高(0.85mSv, n =26)、B組次之(0.81 mSv, n =24) 、A組最低(0.58 mSv, n = 28),且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0.0001);於BMI ≥ 24 kg/m2的受檢者中人,平均有效劑量也是C組最高

(1.09 mSv, n =22) B組次之(1.02 mSv, n =26)、A組最低(0.68 mSv, n = 24),且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0.0001)。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掃描參數中,影響輻射劑量和影像品質的可調控參數包括管電流、管電壓、旋轉時間、偵測器準直、螺距、重建演算法技術、定位、掃描長度和受檢者體位,因此降低管電流與管電壓、增加螺距、快速旋轉時間、多排列數的掃描儀、減少受檢者的掃描長度和採用自動曝光控制系統,皆可有效降低輻射劑量。在維持可判讀的影像品質情形下,透過優化掃描參數,低劑量電腦斷層於肺部結節篩檢中,能有效降低輻射劑量,此研究結果可作為國內在研究肺部結節時輻

射劑量的重要參考資料。關鍵詞:低劑量電腦斷層、肺部小結節、影像分析、有效劑量

把腎臟病徹底說清楚

為了解決電腦斷層顯影劑自費的問題,作者方昱偉江守山吳志仁吳嘉興陳振文陳作孝陳彥成廖冠凱蔡信宏盧國城 這樣論述:

100個護腎疑惑解答+30個診療實例+中醫調養祕訣 中西醫合併防治,生活逆轉「腎」!   十大腎臟科名醫共同著作   新光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方昱偉醫師   新光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江守山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腎臟科主任               吳志仁醫師      永安健康中醫診所院長                吳嘉興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陳振文醫師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腎臟內科主任         陳作孝醫師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陳彥成醫師      台北松禾診所院長                           廖冠凱醫師      振興醫院腎臟科主任                          蔡信宏醫師      耕莘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盧國城教授   每10人中,就有1名腎臟病患者   90%患者不知道腎臟已生病   ●「腎虧」就是腎臟病?   ●小便有泡沫,是腎臟病的徵兆?   ●水腫、腰痠痛,表示有腎臟病?   ●發現有血尿、尿蛋白怎麼辦?   ●腎臟病患者可以有性行為嗎?   ●罹患腎臟病=終生洗腎?   ◎100個腎臟病Q&A+30個診療實例   10位醫界

腎臟病專家,詳細解析100個最常見的腎臟病問題,破解相關迷思;並列舉30個經典實例,瞭解如何於生活中防治腎臟病,找回健康人生。   ◎中醫調養法+15道顧腎料理+3套氣功+護腎藥方   結合中醫「愛腎、保腎、護腎」祕訣,提供15道養腎料理、3套氣功、5種藥方,從根本調養體質,擁有豐「腎」人生。 作者簡介 (依姓氏筆畫排序) 方昱偉 醫師   現職:   新光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學歷: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國防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學位候選人   經歷:   ●新光醫院一般醫學內科主治醫師   ●新光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   ●新光醫院腎臟內科總醫師、

主治醫師、臨床研究員   ●輔仁大學醫學院講師   ●台灣內科醫學會內科專科醫師   ●台灣腎臟醫學會腎臟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專科醫師 江守山 醫師   現職:   ●新光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江醫師零汙染鋪子執行長   ●江醫師房屋健檢中心執行長   ●中華民國居住安全健康協會理事長   ●中華室內環境檢測協會理事長   ●財團法人遠山健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新光醫院腎臟內科主任、主治醫師   ●中華順勢醫學會理事長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   ●國立陽明大學醫

學系小組引導老師   ●輔仁大學醫學系專任講師   著作:   ●《癌症,當然可以預防!》   ●《別讓房子謀殺你的健康》   ●《江醫生的魚鋪子─怎樣吃魚最健康》   ●《護腎,免百病》   ●《腎臟病預防與治療》   ●《吃對保健食品!》   ●《食在安心!》 吳志仁 醫師   現職:   馬偕紀念醫院腎臟科主任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博士   經歷:   ●馬偕紀念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哈佛醫學院附設醫院麻州總醫院研究員   ●台灣內科專科醫師   ●台灣腎臟科專科醫師   ●台灣腎臟科

專科醫師訓練指導醫師   ●台灣分子醫學會專科醫師、理事   ●台灣腎臟醫學會副祕書長、理事、祕書長 吳嘉興 醫師   現職:   永安健康中醫診所院長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馬偕紀念醫院醫師   ●華濟醫院小兒科醫師   ●建成中醫醫院減肥特別門診主治醫師   ●中華醫院主治醫師、中醫部主任 陳振文 醫師   現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所醫學博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腎臟內科主任、社區副院長   ●台北醫學大學內科

教授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台北關渡醫院副院長   ●台北榮民總醫院家醫部社區醫學科主任、腎臟科主治醫師   ●美國密蘇里大學腎臟科進修醫師 陳作孝 醫師   現職:   ●台北醫學大學市立萬芳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醫療品質部主任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內科學副教授   ●台灣腎臟醫學會監事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研究員 陳彥成 醫師   現職:   ●台北醫學大學市立萬芳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講師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

學系醫學士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進修   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蘇澳暨員山分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台灣內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腎臟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專業醫師認證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健保委員會委員   著作:   《腎臟病調理特效食譜》 廖冠凱 醫師   現職:   ●台北松禾診所院長   ●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特約主治醫師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經歷:   ●台灣內科專科醫師

  ●台灣腎臟專科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國防大學醫學系臨床講師 蔡信宏 醫師   現職: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     學歷:   國立陽明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住院醫師、住院總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臨床研究員   ●臨床醫學月刊社助理編輯   ●國立陽明醫學大學,國防醫學大學臨床講師   ●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腎臟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急救加護專科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盧國城 醫師   現職:   ●輔仁大學醫學院教授   ●耕莘

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暨醫療政策協調委員會主委   學歷:   國防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耕莘醫院內科部主任   ●輔仁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科主任   ●三軍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住院總醫師   ●國軍澎湖醫院住院醫師   【名醫會客室】10大名醫簡介&醫師的話 「腎」重保養,健康生活                新光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方昱偉醫師 護「腎」過生活,健康好樂活           新光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江守山醫師 建立正確護腎知識,迎向「腎」利人生   馬偕紀念醫院腎臟科主任 吳志仁醫師 腎臟病診治的另類選擇─中醫療法

         永安健康中醫診所院長 吳嘉興醫師 健康人生,從防治腎臟病開始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陳振文醫師 愛護腎臟,是健康的基礎                  萬芳醫院腎臟內科主任 陳作孝醫師 「正確飲食」是養腎護腎的王道         萬芳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陳彥成醫師 「愛腎」是健康生活的通行證                台北松禾診所院長 廖冠凱醫師 謹「腎」管理健康,締造美麗人生           振興醫院腎臟科主任 蔡信宏醫師 腎臟病患者照護目標—降低洗腎發生率   耕莘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盧國城教授 第1篇 腎臟病疑難雜症Q&A 腎臟病對

症新概念VS.專家保健室 廖冠凱醫師解答 Q1 「腎虧」就是腎臟病嗎? Q2 腎臟如何排出體內毒素? Q3 腎臟有哪些功能? Q4 為什麼會罹患腎臟病? Q5 哪些人是腎臟病的高危險族群? Q6 正常人為什麼不會出現蛋白尿? Q7 小便有泡沫,是否代表有腎臟病? Q8 下肢水腫就是有腎臟病嗎? Q9 腰痠、腰痛是腎臟出問題? Q10 腎臟如何調節人體的血壓? Q11 哪些疾病容易併發腎臟病? Q12 腎臟病有哪些症狀? Q13 如何及早發現腎臟病? Q14 初期腎臟病應如何治療? Q15 男性、女性腎臟病患者應各注意什麼? 陳振文醫師解答 Q16 腎臟病有哪些西醫療法? Q17 腎臟病有哪些

中醫療法? Q18 常見的腎臟病有哪幾種? Q19 「腎病症候群」是什麼? Q20 腎臟病有急性與慢性之分? Q21 腎臟病為什麼容易引起貧血? Q22 洗腎的人會失明嗎? Q23 高血壓和腎臟病有什麼關係? Q24 什麼原因造成夜尿多、少尿和乏尿? Q25 發現有血尿,該怎麼辦? Q26 妊娠中毒症與腎臟病有什麼關係? Q27 有腎臟病的人為什麼會噁心、嘔吐? Q28 哪種腎臟病必須洗腎? Q29 尿毒症患者除洗腎外還有什麼治療方法? Q30 腎臟病患者可以懷孕嗎? 腎臟病就要這樣吃VS.專家保健室 陳彥成醫師解答 Q31 腎臟病患者的飲食原則是什麼? Q32 腎臟病患者如何攝取蛋白質?

Q33 一天吃多少鹽才不傷腎? Q34 怎樣喝水最護腎保健康? Q35 腎臟病患者最需要哪些營養素? Q36 腎臟病患者應控制營養素的攝取? Q37 哪些飲食習慣對腎臟有害? Q38 腎臟病患者如何吃保健食品? Q39 如何讓少鹽烹調變好吃? Q40 善用辛香料能減少鹽分的攝取? Q41 利尿食物對腎臟好嗎? Q42 腎臟病患者可以喝茶和咖啡嗎? Q43 腎臟病患者不能喝酒? Q44 腎臟病患者不能喝冷飲? Q45 逢年過節時,腎臟病患者怎樣吃不傷腎? Q46 腎臟病患者外食怎麼吃才健康?宴席上怎麼吃才聰明? Q47 素食洗腎患者,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Q48 急性和慢性腎絲球腎炎患者,飲食要注

意什麼? Q49 腎臟病患者可以吃泡麵、洋芋片、蠶豆酥等點心或零食嗎? Q50 急性腎衰竭患者,如何控制飲食? Q51 腎盂腎炎患者如何控制飲食? Q52 腎病症候群如何控制飲食? Q53 腎結石患者如何控制飲食? Q54 腎臟病患者不能吃豆製品? Q55 洗腎患者怎麼吃才健康? Q56 換腎者如何健康吃? 腎臟病生活保健VS.專家保健室 方昱偉醫師解答 Q57 如何檢查全身的水腫? Q58 如何檢查尿液? Q59 為什麼女性如廁後正確擦屁股很重要? Q60 腎臟病患者該如何維持上班的體力? Q61 腎臟病患者如何度過酷夏與嚴冬? Q62 腎臟病患者何時需要靜養? Q63 憋尿可能導致哪些嚴

重的後果? Q64 漱口對腎臟病患者有哪些好處? Q65 腎臟病患者如何消除壓力、避免疲勞? Q66 腎臟病患者洗澡時要注意什麼? Q67 為什麼睡眠對腎臟病患者很重要? Q68 腎臟病患者可以有性行為嗎? Q69 冬天上廁所,腎臟病患該如何保暖? Q70 腎臟病患者為什麼要小心流汗? Q71 腎臟病患者冬天如何穿得保暖又透氣? Q72 「暖氣」有益腎臟病患者? 腎臟病用藥和治療問題VS.專家保健室 盧國城醫師解答 Q73 如何治療腎病症候群的併發症? Q74 為什麼會形成腎靜脈血栓? Q75 腎靜脈血栓形成時,可用哪些藥物治療? Q76 腎臟病適合用類固醇治療?有副作用嗎? Q77 腎病症

候群患者如何使用類固醇? Q78 慢性腎衰竭患者感染時,該如何使用抗生素? Q79 為什麼急性腎絲球腎炎常用青黴素治療? Q80 腎衰竭患者用藥應注意什麼? Q81 血壓控制正常,即可不必再吃降血壓藥,以免傷腎? Q82 使用利尿劑消除水腫,有副作用嗎? Q83 慢性腎臟病患者為什麼會自律神經失調? Q84 罹患腎臟病的人,未來一定要洗腎嗎? Q85 什麼是「尿毒症」?可以治癒嗎? Q86 為什麼台灣的末期腎病(尿毒症)盛行率如此高? Q87 中草藥容易引起腎病變? Q88 服用止痛藥會傷腎嗎? 洗腎問題、腎臟病預防和調養VS.專家保健室 江守山醫師解答 Q89 一日洗腎=終生洗腎? Q90

洗腎病友有哪些資源可利用? Q91 如何預防和治療泌尿道感染? Q92 如何預防和治療糖尿病腎病變? Q93 肥胖會引起腎臟病嗎? Q94 鉛中毒和腎臟病有關嗎?應如何治療? Q95 腎臟移植的成功率高嗎? Q96 如何預防腎性貧血? Q97 洗腎病友可以運動和出國嗎? Q98 腎臟病患者較易感冒嗎?如何預防? Q99 腎臟病患者一定要接受切片檢查嗎? Q100 如何預防與治療慢性腎炎? Q101 洗腎之後體力會很差? Q102 腎臟病患者可以練氣功嗎? Q103 如何控制飲食中的鉀、鹽含量? Q104 腎臟病患者如何居家護理? 第2篇 腎臟病對症治療 陳作孝醫師解答 認識腎臟病 腎臟病的

身體警訊 腎臟病的西醫療法 腎臟病常用5道食譜 ●蒜香鮭魚義大利麵 ●洋蔥炒肉片 ●韭菜拌核桃 ●海瓜子豆腐湯 ●冬瓜綠豆湯 吳嘉興醫師解答 腎臟病的中醫療法 腎臟病相關中藥和藥膳 腎臟病常用10道藥膳 ●茯苓餅 ●茅根紅豆粥 ●加味茯苓粥 ●桑葚粥 ●菟絲子粥 ●養腎鯉魚湯 ●參耆鱸魚湯 ●生地黃汁 ●玉米鬚飲 ●益氣茶 自然療法 第3篇 那些名醫教我的事 名醫診療室 吳志仁醫師傾聽與關懷 案例1:每次尿液檢查都有潛血反應,醫師卻沒有任何指示? 案例2:每次尿液檢查都有血尿,醫師一直說不用治療,這樣下去是否會演變成尿毒症? 案例3:血液檢查eGFR為80.2,算是慢性腎臟病嗎? 案例4:

判斷腎功能是該相信肌酸酐,還是相信eGFR指數? 案例5:最近貧血且常腰痠背痛,會不會是腎臟病所引起? 案例6:我已經是腎臟病第五期,是否即將要洗腎? 蔡信宏醫師傾聽與關懷 案例1:什麼是「多囊腎」?會遺傳嗎?可否用藥物治療? 案例2:「痛風」與腎臟病有何關係?如何預防與治療? 案例3:什麼是IgA腎病變?如何治療? 案例4:換腎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有風險嗎?血型不符也可以換腎嗎? 名醫健康快遞 吳志仁醫師健康快遞 疑惑1:朋友說吃類固醇會傷腎,但腎臟切片檢查後,醫師卻開類固醇給我,該吃嗎? 疑惑2:我的孩子有蛋白尿,以後是否需要洗腎? 疑惑3:因腎臟病就醫,藥單上卻沒有治療腎臟病的藥? 疑

惑4:母親是糖尿病患者合併腎臟病,多年來肌酸酐值變化不大,為何在1年內突然飆高? 疑惑5:半年內發生3次血尿、尿道炎,日後會變成慢性腎衰竭嗎? 疑惑6:長期服用降血壓藥,會罹患癌症嗎? 疑惑7:醫師說貧血需自費施打EPO(紅血球生成素),可以用食補代替嗎? 疑惑8:左邊腎臟切片檢查後,醫師說我有腎絲球腎炎,表示兩邊腎臟同時有病嗎? 疑惑9:我天生只有1個腎臟,現在要做腎臟切片檢查,醫師說很危險,該怎麼辦? 疑惑10:常聽人說多喝水有益健康,但我因此每晚頻尿,怎麼辦? 疑惑11:腎臟病患者少吃肉類,多吃青菜、水果是否比較好? 疑惑12:聽說堅果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腎臟病患者是否也能食用? 疑惑1

3:我的父親腎臟有囊腫,會是癌症嗎? 蔡信宏醫師健康快遞 疑惑1:我的腎臟竟然會動?什麼是「游離腎」? 疑惑2:腎臟病會遺傳嗎? 疑惑3:心臟病和腎臟病有什麼關係? 疑惑4:什麼是「心腎症候群」? 疑惑5:顯影劑是否會傷害腎臟? 疑惑6:紅斑性狼瘡腎炎,一定會惡化成尿毒症嗎? 疑惑7:腎臟病引起骨質疏鬆症,要多吃鈣片還是維生素D? 作者序1 「愛腎」是健康生活的通行證 台北松禾診所院長 廖冠凱醫師   一般人提到腎臟病,往往會聯想到洗腎,台灣洗腎人口在全球名列前茅,更是值得關注。但洗腎患者在慢性腎臟病中,其實只占第五期的比例,而根據2008年溫啟邦教授發表的研究:「台灣慢性腎臟病,從

第一期到第五期就占總人口的11.9%,等於每10個人就有1人罹患慢性腎臟病,但是第五期只占約0.1%。」   很多腎臟病患者,初期並不覺得自己罹患腎臟病,等到症狀出現時,通常已經到第五期。我們必須瞭解,腎臟病是從前期就開始累積,日積月累之下才變得越來越嚴重。所以,目前看到洗腎的問題,其實只是冰山一角,想要釜底抽薪,應該是在腎臟病尚未發生之前,或是腎臟病初期,就做好防治計畫。 ●糖尿病患者成長是台灣洗腎人口增加的主因   台灣洗腎人口為什麼會這麼多?除了人口老化、醫療進步使壽命延長以外,還有一點,就是罹患糖尿病的人不斷增加。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洗腎人口之中,有40%以上是糖尿病患者。

  以糖尿病患者來說,雖然內分泌科有糖尿病照護計畫,通常每年會檢查腎功能〔肌酸酐(Creatinine)、腎絲球過濾率(eGFR)〕和尿蛋白1次,但是以腎臟科醫師的眼光來看,這樣檢驗腎功能的頻率,對腎臟病的預防與治療效果,其實不夠,因為糖尿病患者的腎臟很容易受到損傷,所以1年後抽血,發現腎功能受損,而轉介到腎臟科時,通常已經是腎臟病第四、五期。   腎臟病和所有疾病一樣,都是預防勝於治療,希望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可以在醫師的協助下,初期發現腎功能不好時,就由腎臟科介入治療,不要等腎功能已經損害得很嚴重,才轉到腎臟科。打個比喻:腎臟就像一張細密的網子,如果破損了一個小洞,還可以輕易的修補好,倘若

大洞破到無法修補,網子就會壞掉不能使用。 所以,推廣腎臟病防治計畫,不只要向大眾宣導,也要讓其他科的醫師更加瞭解腎臟病,進而早期發現患者有腎臟病,請腎臟科醫師盡早介入治療。 ●防治腎臟病 做好「五控三避」   既然腎臟病防治計畫對大眾如此重要,平時應如何做好腎臟病防治呢?其實並不難,只要多用點心,就會發現生活中充滿許多防治方法,例如腎臟醫學會或國民健康署宣導的口號:五控三避。「五控」即是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尿酸、尿蛋白;「三避」則是避免抽菸、避免憋尿、避免過度勞累。   而我要補充的是避免吃傷腎的藥,以及很多人忽略顯影劑會傷腎的問題。有些電腦斷層檢查需要注射顯影劑,使影像更清楚,而注射

顯影劑恐造成腎臟的病變。   雖然顯影劑引起的急性腎衰竭,大部分可以恢復,但還是有少數人因急性腎衰竭無法恢復,而需要長期洗腎,尤其是年紀大、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患者。因此呼籲,平時在做健康檢查時,如果要打顯影劑,務必和自己的主治醫師仔細權衡利弊得失。   同時在此,也希望大眾要護腎,就要避免「三害」—菸、酒、檳榔。   目前已有研究證實,抽菸者罹患腎臟病的機率增加2.5倍。而喝酒雖不是直接引起腎臟病的原因,但長期喝酒會引起高尿酸,高尿酸會導致痛風,而痛風也是腎臟病的高危險群。在美國有一項研究,尿酸只要超過6.9以上,未來罹患第三期至第五期腎臟病的機會有42%,每年腎臟衰退的速度也會變快

。   如果以超過40歲,視為正常老化的速度,腎絲球過濾率(eGFR)每年減少1分,但如果尿酸高,每年可能會減少3分以上。另外,也呼籲大眾不要吃檳榔,檳榔裡有檳榔鹼,會和鈣一起沉積,造成腎臟鈣化及腎結石的問題。根據中國醫藥大學的研究分析,吃檳榔者罹患腎臟病的機會,比不吃檳榔者增加2.6倍。   腎臟科門診中,最常遇到罹患第五期腎臟病的人,也就是需要透析(洗腎)的病人,選擇一家優良的透析(洗腎)治療中心很重要,如何選擇一家優良的洗腎中心呢? ●考量軟硬體,選擇有品質的洗腎中心   以硬體考量,洗腎中心應該是配備越新越好。如果以軟體(人員考量)的技術層面來說,我認為護理人員打針的技術非常重

要。一般打點滴的針可以彎曲,而洗腎的針比較粗硬,如果護理人員打針的技術不佳,易導致病人瘀血,對其血管是一種傷害,呼籲病人在洗腎之前,可以向洗腎中心的腎友打聽,瞭解洗腎中心的打針技術。   再者,也可以觀察透析患者在收針和上針的忙碌時刻,護理人員是否仍能有條不紊的處理事情、應對得宜,並且真心的關懷病人。   叮嚀每一位腎臟病患者,醫師和護理人員的專業度雖然重要,但病人是否配合醫囑,耐心治療,這點更加重要。倘若病人沒有用心配合,醫師和護理人員就會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   在此,謹祝福所有的讀者與腎臟病患者能因為此書的推廣,對腎臟病有更深一層的瞭解,並消除醫師、護理人員和病人之間的

隔閡,讓腎臟病防治醫學更上一層樓。 作者序2 健康人生,從防治腎臟病開始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陳振文醫師   近年來因國人生活節奏加快,競爭越發激烈,臨床上常聽到就診病患因煩勞公私事務,導致腎臟出現問題,連帶疾病叢生,使生活大受影響。腎臟是人體中一對構造複雜、精細,且同時兼具排泄和內分泌的器官,中醫稱之為「生命之本」,因為它的功能與人體其他器官、組織息息相關,一旦受損,很難恢復原狀,機能也會漸漸衰退。   根據溫教授於《Lancet》雜誌發表的報告中指出,台灣腎臟病盛行率推估高達12%,因此全國大約有200多萬名患者,且為國人10大死因之一,其中卻有將近9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的

腎臟出現問題,等到發現時,往往為時已晚,也因此,腎臟病成為這幾年台灣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   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WHO)提議將此納入慢性病之重要議題,也將台灣經驗列入典範國家。末期腎臟病患者甚至必須接受洗腎治療,患者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都將受到影響,對國家醫療的支出,也是一項沉重的負擔。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維持腎臟健康   其實,腎臟病早期只要接受治療,部分患者的腎功能便可減緩惡化,甚至恢復健康,患者也可免於步入洗腎的命運。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維持腎臟健康的不二法門。   雖然早期發現腎臟病並不容易,但腎臟病的預防也非十分困難。日常作息應避免憋尿、抽菸、熬夜、亂服

成藥、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養成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多運動的習性,避免感冒及過度勞累;因為細菌及病毒侵入身體,將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功能,使腎臟病復發或病情加重,唯有適度且健康的生活作息,才能避免發病。   除此之外,維持正常的體重與血壓,定期到醫療院所進行抽血、驗尿檢驗,以確認肌酸酐、尿蛋白的指數是否正常,只要發現得早,腎臟病是可以治療的,更可以避免進入末期腎臟病而必須洗腎的悲劇。   萬一不幸罹患腎臟病,雖然需要長期抗戰,但它絕不是不治之症,患者及其家人都應該知道如何與之共處,進而加以克服,關鍵在於充分的認識,完善的照護,以及對抗疾病的決心。 ●謹記「泡、水、高、貧、倦」 遠離腎臟病威脅

  民眾可依照台灣醫學會所提供的DIY檢測口訣,檢視自己是否有腎臟病症狀,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務必盡快就醫,特別是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高血糖等族群,一定要把腎臟病的症狀口訣「泡、水、高、貧、倦」謹記在心:   泡:小便時有細微泡沫,超過30秒仍不消散。   水:下肢壓下去有水腫現象。   高:高血壓。   貧:不明原因貧血。   倦:經常感到很累、無力。   預防勝於治療,定期檢查,才能確保腎臟健康。   腎臟病已經名列台灣10大死因,而民眾對腎臟病的瞭解,大多跟不上它排名的「進步」,對腎臟病的印象,也停留在雙腳水腫及尿毒洗腎上。預防腎臟病沒有捷徑,請大家(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一

定要謹記控制血壓、血糖,限制飲食與蛋白質的攝取量,並且定期進行腎功能檢查,在多方配合之下,必能遠離腎臟病的威脅。

法定健康檢查之法律問題研究

為了解決電腦斷層顯影劑自費的問題,作者李正華 這樣論述:

我國近年來由於經濟發達、社會安定、教育普及、公共衛生基礎建設完整、醫療法制日趨健全、醫療品質穩定、國民平均餘命增長、兩岸關係趨緩等因素,使民眾對於健康檢查之概念普及、需求增加且內容趨精緻化,於是各類健康檢查應運而生。其目的不同、內容各異、法令依據有別、參與的機構龐雜、付費的方式或有公費、他費或自費、價格貴賤不一、結果判讀及說明各憑本事,加上政府大力推動「觀光醫療」,商機大增,隨之而來的醫療糾紛亦浮上檯面,其或為延誤診斷或過度診斷而造成受檢人之傷害或死亡,或健康檢查結果成為就學或就業之門檻,不一而足。由於健康檢查的對象為「正常」的受檢者,與因病就醫的「病患」有本質上的不同,前者之目的為證明自己

是否健康,若有異常,需有及時的後續處置;後者則希望治癒現有的疾病,恢復健康,避免傷殘或死亡。換言之,健康檢查的目的為篩檢疾病,針對外表健康、無明顯主觀症狀的個人或群體,利用特殊工具或方法施予檢查或檢驗,以便早期發現可能發生某種疾病之高危險群個案,並針對該個案再做進一步檢查,以求得正確的診斷與必要的後續追蹤與治療。準此,首先必須辨明健康檢查行為與常規醫療行為之間,是否須加以區分,其法律性質是否有所差異,若造成當事人傷害或死亡,或侵犯其健康相關權益時,其法律效果是否相同。本文認為常規醫療行為的核心內容包括健康或疾病的篩檢、診斷、治療、及療效的監控及預後,健康檢查的性質屬於疾病的篩檢,應為常規醫療行

為的一環,但範圍與內容較窄,且因檢查目的之不同,該醫療行為的效果亦在公法或私法上呈現不同的面貌。換言之,如其目的係為入學、就業或保險,往往涉及受教育權、工作權、財產權、平等權之差別待遇問題,並以「歧視」的面貌呈現,國家是否負有保護義務,值得探討;如有醫療疏失,最常見者為延誤診斷、過度診斷及團隊醫療責任分配問題,其所造成之傷害,涉及因延誤診斷而衍生之「存活機會的喪失」或「治癒機會的喪失」,或因過度診斷而造成健康器官之切除傷害,此際當事人之注意義務之評價,本文認為各職類醫事人員共同參與之團隊醫療行為,應依據各職類醫事人員之專業功能公平分配其注意義務與過失責任。健康檢查的內容可為陽春基本的體格檢查項

目,例如身高、體重、視力、辨色力、血壓、脈搏等,亦可為價昂費時的利用精密儀器的所謂高階健康檢查,如正子攝影檢查、核磁共振攝影檢查、肺部及心臟電腦斷層攝影檢查、無痛內視鏡檢查等,上揭檢查皆會面對健康檢查所利用的工具或方法的敏感性與特異性之差異或其價值評等問題。若負責解釋健康檢查結果者對該檢查或檢驗之限制未能充份了解,因而未能充分告知對受檢者有利或有害的相關資訊,或其所告知的資訊並非由嚴謹的實證醫學所獲得者時,則受檢者如得到「偽陰性」結果時,可能產生虛妄的身體健康之假象;如得到「偽陽性」結果時,則會由此而生焦慮,並可能因接受具侵入性的進一步檢查或治療而傷害身體。換言之,健康檢查並非萬能,有其科技上

或非科技上之有限性,如在健康檢查行為過程中產生醫療糾紛,因而侵害當事人之生命、身體、健康、隱私權等,或健康檢查結果不合格而影響受檢者就學、就業、或保險之權益時,由於「正常的受檢者」接受健康檢查的目的為證明自己是否健康,卻因此「有限性」或不合格之適用規定而使權益受到侵害,此相較於因病就醫的「病患」,彼此間之合理的期望產生落差,則其法律問題是否相同,頗值深究。本文認為健康檢查提供者有義務在檢查前對其所提供之檢查項目之有限性及檢查理由對受檢人誠實告知,且此告知義務應擴大適用於實施法定健康檢查之主管機關。本文根據健康檢查的法律依據、目的、檢查內容、費用來源及實施的對象之不同,而將健康檢查分為法定健康檢

查與自願性健康檢查;法定健康檢查多為強制性健康檢查,但亦有自願性質者,如政府主辦之健康檢查;自願性健康檢查則多為自己付費性質,如高階癌症篩檢、心臟及腦血管的高階檢查等,甚至包括「陸客來台醫美健檢」、總統套餐高階健康檢查等。健康檢查亦可依據其費用的來源而區分為公費、他費及自費。法定健康檢查尚可依其法律效果而分為行政處分性與行政指導性健康檢查;前者係依法律規定的健康檢查且具有強制性者,經由強制措施以實現之行政處分,如:兵役體檢、勞工就業及就業期間定期健康檢查、外籍勞工健康檢查、公務員考試健康檢查、入監服刑健康檢查等;後者亦為依據法律規定的健康檢查但不具強制性,而屬於行政指導性質之事實行為,包括入學

及在學期間定期健康檢查及政府主辦之健康檢查等,如:國民健康局主辦之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等「四癌篩檢」及「成人預防健康檢查」,全民健康保險之「兒童預防保健」,或各地地方政府舉辦之「老人健康檢查」等。上揭依法律效果之輕重,可區分為行政處分性與行政指導性法定健康檢查;但若依法定健康檢查之目的來看,尚可區分為刑事程序目的與行政程序目的二者。刑事程序目的之法定健康檢查係以公共利益為目標,且為不需受檢者同意之強制處分,其需受法律保留原則之限制為當然之道理,在程序上,部份尚有法官保留之規定。因此,行政管制並非無限上綱而是帶有限制目的的行政手段,所以政府於設計法規與行政管制手段時,應該考慮避免過度規

範,因而干預人民之基本權利。「法定健康檢查」的權利義務性質如何,在學說與實務上甚少討論。如外籍勞工健康檢查,其目的在判定外籍勞工之健康狀況是否能夠受聘或須接受治療,甚至須遣送出境,以維護本國國民之健康,其「義務」性質甚為明確,但其健康檢查之項目卻與本國勞工健康檢查項目之間差異甚大,是否有國籍、種族歧視或侵犯人權之嫌,不能無疑;我國勞工依據勞工安全衛生法對在職勞工應施行定期健康檢查,並具體規定有接受檢查之義務,違者罰鍰,亦呈現「義務」的性質,但此義務是否必要、合理、適當以符合憲法比例原則,亦值討論;而國民健康局所提供之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篩檢及「成人預防健康檢查」等,其目的為經由政府出

資,對人民施與週期性的健康檢查,以了解人民的健康狀況,其性質為人民的基本權利「健康權」的滿足,則人民得主張行為自主決定權應為理所當然,換言之,其具備有「權利」的性質。準此,法定健康檢查的性質為兼具權利及義務;若為義務,其法律上的強制性規定內容是否明確合理?若是權利,受檢者能否有主張「醫療自主權」而拒絕受檢?國家可否以公共衛生之目的,強制人民接受檢查?若違反相關規定,其法律效果為何?是否合理?本文我國勞工依據勞工安全衛生法對在職勞工應施行定期健康檢查,並具體規定有接受檢查之義務,違者罰鍰之規定,勞工受檢者應能主張「醫療自主權」而拒絕受檢,並阻卻違法;並認為應檢討修正勞工安全衛生法第35條之罰鍰規

定。「法定健康檢查」若係針對傳統的就學、就業或保險所實施之健康檢查,其檢查內容,依契約或法律規定,雖然較為固定,但要求該特定健康檢查項目之機構仍具自主性,例如設有「色盲」、「身高」等入學或就業之門檻等,且受檢者並無接受或不接受之自主性。換言之,這些健康檢查的對象為「正常」的受檢者,但因「強制」而接受健康檢查,由於「當事人無法改變的人之特徵」的緣故,而因此受拒於校門或特定行業之外,是否合理適當,雖有司法院釋字626號解釋在案,非不得再深入討論。本文認為實務上因健康檢查結果不合格而被拒絕入學,不僅影響人民之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更間接的限制人民之工作權,造成人民就學與就業之歧視。針對工作自由權之入業

主觀條件之管制,其「分類標準」,應檢討其時代之背景、理念、工作需求等相關之實證數據而加以修正。用人機關更應細分整體職位之分類,並引入多元評量指標,以免因「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特質」而遭受之不平等的岐視待遇。至於「政府主辦之健康檢查」,其法規制訂與政策實施,常存在偏重經濟效益而忽略醫療人權之情形,這樣的國家健康檢查政策,是否合乎平等原則,也缺乏適當論述;再加上「自願性健康檢查」對經濟能力的區分,造成健康不平等的結果,而有違反醫療平等權之疑慮。本文認為「政府主辦之健康檢查」的主管機關,應加重其對該當健康檢查之目的、項目、內容、範圍等的說明義務,以維持民眾接受檢查之順服性。縱使如國民健康局提供之四癌篩檢

或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其目的尚包括全民健康普查之性質,亦難脫免此義務。上揭政府主辦之健康檢查與自願性健康檢查之間尚有一重要的交集-「癌症篩檢」,前者如國民健康局擴大4項癌症篩檢,後者則有玲瑯滿目的所謂「高階癌症篩檢」、「一滴血檢驗數十種癌症」等。究其原因,乃為癌症在我國自1982年起一直高居十大死亡原因之首,民眾聞癌色變,癌症篩檢自然成為健康檢查的重鎮。癌症篩檢所得的醫療資訊係用於「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但癌症與一般健康檢查所篩檢出的疾病之最大不同為:癌症死亡率極高,即使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罹病病患,但其能否降低特定癌症的死亡率,則並非無疑。換言之,癌症篩檢的結果將影響受檢者的身體、健康、甚

至生命的權利,政府以行政管制將免費之「癌症篩檢」限制在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而對國人常罹患之肺癌、胃癌、前列腺癌等棄置不顧,其正當性如何?罕見討論。本文認為我國政府以行政管制將免費之「癌症篩檢」限制在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乃因上揭之「癌症篩檢」若能「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有實證醫學上之證據確實能降低系爭癌症之死亡率,並鑒於政府給付行政經費之有限性,此限制尚稱合理。本文認為健康權為憲法保障之基本權利,應為傳統民、刑法上之健康權或健康法益之上位概念,健康權之屬性應包括「主觀公權利作用」之受益權及「客觀法效力作用」之「國家保護義務」。前者如我國之全民健康保險、優生保健、愛滋病

防治、器官移植等制度與法規之創設及確立;後者如煙害防治法等排除國家以外之第三人對個人健康之侵害。換言之,國家對國民健康照護應有的尊重、保護、履行的義務,應屬給付行政之一環,若國家違反其社會福利國之國策時,人們能否據此向國家主張請求權,其內容與範圍如何,值得探究。本文認為以基本權利為基礎,則其對行政、立法、及司法之影響,應可據以論述健康權對國家衛生行政之拘束力、法定健康檢查行政管制之正當性等問題。衛生行政具有專業性強、事先預防及強制執行的特質,向社會提供了廣泛的保護措施,經由對社會的經常性監督和對違法行為的糾正,不僅可及時發現侵害人民健康的隱患,並對違法行為加以糾正,預防發生損害健康的情況,其最

終目的即在維護人民健康之基本權利。本文認為其強制措施需注意社會公益和個人基本自由相衝突時之衡平,適度尊重人民之醫療拒絕權。除此外,健康檢查所得的醫療資訊之蒐集、處理、使用應局限於受檢者個人,由於目前健康檢查實務上,雖未包括「基因資訊」在內,但若遭濫用,現行法律規範是否足以因應,並非無疑。本文認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積極面對新修正之個人資料保護法第6條之相關規定及早擬訂相關配套措施。準此,本文係以法定健康檢查與其法律問題為研究主題,第一章中整理出相關文獻已有之研究,及本研究範圍與目的、研究方法等;第二章則先釐清醫療行為與健康檢查之間的關係,再介紹健康檢查的概念、有限性、種類、內容、實施方式等,本章

且另闢一節深入探討癌症篩檢之概念、內容、及相關之實證醫學現況,有助於釐清健康檢查與癌症篩檢的法律性質,並申論與癌症篩檢有關的法律問題,本章最後亦對我國政府主辦及法定健康檢查之法律地位相關政策加以檢討;第三章為論述法定健康檢查的法律問題,首先論述健康與健康權,對此憲法未列舉之權利與其保障進行深入之論述,並以之為基礎來討論健康權對國家衛生行政之拘束力、法定健康檢查行政管制之正當性、健康檢查國家照顧義務之實現等問題,本章最後對法定健康檢查結果運用之法律問題等進行具體的分析論述;第四章則針對我國有關司法實務上關於「法定健康檢查」行為所引發之受檢者自主權、體檢不合格被拒絕入學、就業、違反醫療法規、及因法

定健康檢查而致人身損害等實務判決評析;第五章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