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公益的活水:臺灣社會企業的理論與實踐 和丘昌泰的 非營利部門研究:治理、部門互動與社會創新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社會企業正夯,但每個非營利組織都可以順利轉型嗎?也說明:以往的非營利組織經費來源主要依賴捐款,而被服務的族群也大多扮演「受助者」的角色,然而有愈來愈多組織開始嘗試成為「價值創造者」,透過客製化的職業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Airiti Press Inc. 和智勝所出版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陳建宏所指導 簡鈺紋的 以系統動態學探討非營利組織永續經營策略-以埔里基督教醫院為例 (2021),提出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非營利組織、永續經營策略、募款策略、新媒體應用、系統動態學。

而第二篇論文佛光大學 管理學系 李銘章所指導 張皓俊的 社會企業概念導入醫療產業-以宜蘭某醫院精神科產業治療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社會企業、產業治療、企業社會責任、非營利機構的重點而找出了 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的解答。

最後網站概念釐清:NPO事業化與社會企業 - YouTube則補充:NPO事業化: 非營利組織 從事商業活動,增加組織的資金來源,而組織盈餘需用於組織業務上,不得分配,像是喜憨兒基金會設立庇護工廠,讓喜憨兒有工作。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公益的活水:臺灣社會企業的理論與實踐

為了解決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是從英國興起的企業型態,目前並無統一的定義。概括而言,社會企業就是其投資主要用於企業本身或者社會。與一般其他私有企業不同的是,它不只是為了股東或者企業的擁有者謀取最大的利潤而運作。社會企業的目的是解決社會問題,而不是純粹為了盈利,所得利潤有限制的用於分紅,而不是追求最大利益。   1920 日治時期年代,施乾於艋舺創立「愛愛寮」,以收容乞丐為主,教導乞丐學習手工業,徹底脫離乞丐這身分。1970 年代中期穆罕默德‧ 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孟加拉成立了提供窮人小額貸款的格拉明銀行(Grameen Bank),微型信貸的創新模式

自此在全世界造成極大的影響力,尤努斯更於2006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的肯定。   因為有他們那樣最原始單純的想法,國際間慢慢出現型態更多元的「社會企業」,因為有更多人不計辛勞與回饋地投入,臺灣的社會企業在近年有還不錯的發展趨勢。 作者簡介   本會是以公益為目的之非營利、非政府組織,在1999年由馬英九先生單獨捐助成立。1998年馬英九先生參選台北市市長,以766,377票獲得勝選及政府補貼之競選經費二千多萬元,乃以大約其中半數的金額作為本會成立的經費及基金。   本會以「新台灣人」為名,主要是為藉其理念,跳脫舊有的統、獨思維與觀念,希望能結合有識之士,凝聚社會共識,以跨族群、超黨派的

態度,促進族群和諧,推動民主建設,促進公共議題的討論,共同為台灣未來認真打拼。 社會企業的概念分析/ 鄭勝分 美國、英國及香港特區政府社會企業的發展經驗對臺灣的政策啟示/李衍儒 社會企業組織在臺灣的發展/官有垣 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經營探討/ 陳金貴 從社會企業的角度檢視公廣集團的困境與挑戰―一個整合性論點的提出/秦琍琍 社會企業―全球化下鄉村社區產業的出路與進程/ 陳永進 社會企業創業議題―社會創新與管理融入/胡哲生、張子揚 非營利組織產業化―以喜憨兒基金會為例/蘇國禎 四方七年,五語倫比―臺灣的東南亞語文媒體集團,《四方報》Social Enterprise: 4-Way

Voices /張正 低調展露的勝利之光―勝利潛能中心/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 改變街頭景象的力量―《大誌雜誌》/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 附錄 「公益公司法」草案/陳一強等

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記得打開CC字幕 #同情心不能ㄔ啊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星展社會企業伸展台 🌟
https://pse.is/BQC3Y

各節重點:
00:40 社會企業能賺錢又能改善社會問題,為何有些生存不下去?
01:19 原因一:過度理想化
01:55 原因二:社會性帶來的限制
02:45 原因三:不易取得大眾信任
03:58 案例「多扶接送」
05:00 案例「稻禾」
05:54 我們的觀點
06:18 歡迎加入臉書社團「星展社會企業伸展台」討論!
06:28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鯉鼬
|腳本:鯉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公益交流戰:社企經營的五大困難:https://bit.ly/2Pgioq3
→ 《社企力》,第273-274頁
→ 余孟勳專欄/借鑑 NPO,社會企業首重培養「信任」:https://bit.ly/2yTYBmd
→ 非營利組織企業化之困境與挑戰:https://bit.ly/2yuA9ID
→ 【天空下雨 星展撐傘 ---- 感謝 DBS星展銀行助多扶撐起傘】:https://bit.ly/2CY8rb2
→ 當經濟學遇上社會學——以多扶為例,看社企面對市場的兩難:https://bit.ly/2FXwkjD
→ 社企流2周年/「選擇困難」嚴心鏞打造幸福企業:https://bit.ly/2yWG5t9
→ 多倫多首間「手語餐廳」盛大開幕!想點餐?先學點手語吧:https://bit.ly/2RLeSWE
→ Signs Restaurant introduces diners to sign language:https://bit.ly/2q6mwLe
→ 來杯馬拉威咖啡 種下希望種子:https://bit.ly/2HtNxn6
→ 《社企力》,第279-285頁
→ 產量過剩價格崩盤 一張圖瞭解果農的苦:https://bit.ly/2CYKwrZ
→ 關鍵評論:創業五大地雷:https://bit.ly/2CyFx0k
→ 多扶接送 貼心接送您關心的人:https://bit.ly/29sLL1f
→ 糠信師傅來台指導:https://bit.ly/2q6uZ0U
→ 多扶假期:https://bit.ly/2NXEtF0
→ 嚴心鏞 助弱勢孩子傳遞「感動服務」:https://bit.ly/2Jap4jZ
→ 來當多扶的老闆和神盾!多扶2017增資計劃:https://bit.ly/2PcSS4R
→ [創業一堂課] 多扶接送執行長許佐夫:社會企業是沒有退場機制的!:https://bit.ly/2yWVdqO
→ 稻禾烏龍麵 Inaka FB:https://bit.ly/2G07DmW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以系統動態學探討非營利組織永續經營策略-以埔里基督教醫院為例

為了解決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的問題,作者簡鈺紋 這樣論述:

政府資源的支持是很多非營利組織的重要收入來源,但隨著非營利組織數量持續增加,政府補助的資源也開始不足,為了達成使命,在面臨財務緊縮之下如何永續發展就成為每一個非營利組織必須思考的問題。而對於位在偏鄉地區的非營利組織而言,在經營上要面臨的困難會更多,諸如難以尋求人才、人才流失、勞動力不足、募款不易等問題,因此如何善用經營策略幫助非營利組織維持永續發展,是一項迫切的議題。本研究針對埔里基督教醫院,以個案研究的方式,透過深度訪談法與次級資料收集,了解個案的發展歷程,以探討影響個案在經營上的困難點。本研究以系統動態學,將此發展歷程以組織面、醫療專業面、募款面與新媒體應用四個面向進行研究,釐清四個層面

以及發展策略背後所蘊含的因果環路結構,最後綜合對個案的各個層面提出可供參考之意見。本研究發現影響組織各個面向最重要因素為組織聲望,當組織利用新媒體來提高組織聲望時,可以同時解決「開源有限」與「難以節流」的問題,提高組織在募款與醫師層面之效率。

非營利部門研究:治理、部門互動與社會創新

為了解決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的問題,作者丘昌泰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非營利部門是以非營利為其使命,具有公共性的公益性格,而其使命特徵正好符合作為國家治理者的公平正義角色。   此外,非營利部門出自於公民社會,以民間組織為其運作型態,此組織型態亦符合自由市場的靈活性與自由度,因此,非營利部門兼具市場與政府的雙重優點,足以成為國家、市場以外的第三部門。本書以治理為主軸,治理是非營利部門的關鍵議題,第一篇治理主題以四篇學術論文,從香港、台灣與大陸三方面,對於此議題進行完整的論述,包括:香港公民社會與社會動員、非營利中介組織治理之研究、中國非政府部門的價值與比較分析,以及從維權到治理。而要避免非營利部門陷入治理的困境,除了加強治理功能外,必須重視其與政府

、非政府組織之間的互動關係,第二篇部門互動共有四篇學術論文,包括:日本的非政府組織(NGOs)與政府開發援助(ODA)、台灣第三部門與政府互動的政策分析、境外在華NGO對草根組織的培育,以及民辦社會科學機構的現狀分析與政策建議。最後,非營利部門要發展生機,除了重視跨部門互動外,更要重視社會創新,創造藍海商機,第三篇社會創新,共有三篇論文,包括:公共政策與社會創新、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之研究,以及企業公民創新。本書是非營利部門研究之最佳書籍,除了可供政府、學術研究,以及非營利部門實務工作者參考外,以亦可以做為一般社會大眾認識非營利部門的入門書籍。 作者簡介 丘昌泰 現職: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

學系教授 學歷: 美國匹茲堡大學公共政策分析博士.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公共政策碩士.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統計學系 專長領域: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質化研究╱量化研究.環保政策╱災難與危機管理.地方政府.客家族群研究

社會企業概念導入醫療產業-以宜蘭某醫院精神科產業治療為例

為了解決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的問題,作者張皓俊 這樣論述:

全民健保支出隨著醫療進步、慢性重大傷病人口上升而增加,財務缺口不斷擴大。在英國,國家保健服務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 在長期運作下,財務、人力也面臨困境,對此社會企業應運而生,在衛生保健部門中得到了充分的協助。 健保署曾於2018年公布醫療費用前20大疾病,思覺失調症 (Schizophrenia)首次入榜十大,然現行之精神衛生照護失衡,致使慢性精神病患無法得到妥善照護而徒增健保支出。精神障礙者復元過程的職能復健產業治療,以治療為主、就業為輔回到社會正是一種具備社會企業意涵的方式。台灣的醫療機構屬於非營利組織,節流的同時能否以社會企業的方式

開源,將是我國醫療界需考慮的問題。 邇來民眾對「企業社會責任」越發重視,企業營利之時還要顧及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環境利益,本研究將社會企業概念導入醫療產業,分別以醫院社會企業、精神復健產業治療、結合外部營利企業、反向等四個構面,以認知、態度、行為模型評估非營利醫院結合外部企業提供就業機會給精神障礙者復健、謀生,進而測試醫院形成社會企業之可行性。 本研究以醫院員工為研究樣本共計174份,以文獻回顧法與問卷調查法來探索研究架構下的問題,並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論:一、醫院社會企業認知與社會企業態度有顯著正向影響。二、產業治療社會企業化認知與社會企業態度有顯著正向影響。三、結合外部營利機

構認知與社會企業態度有顯著正向影響。四、負面因素認知與社會企業態度具有顯著負向影響。五、社會企業態度與社會企業工作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本研究建議醫院應與外部企業合作,增加產業治療工作機會,共同解決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