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手術重大傷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頸椎手術重大傷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SujitKumar寫的 3分鐘解痛瑜珈:瑜珈解痛+核心肌群+呼吸心法+喝水排毒,印度瑜珈冠軍老師教你有效的解痛自療法 和吳緒平,李海萍(主編)的 腰椎間盤突出症針刀整體松解治療與康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條款樣張 - 元大銀行也說明:(住院醫療、加護病房、燒燙傷病房、住院前後門診、出院療養、手術醫療、癌症或特定重. 大疾病暨特定重大傷病看護醫療、放射線治療、完全失能扶助、癌症、義乳重建、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出色文化 和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所出版 。

高雄醫學大學 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李金德所指導 馮玉東的 退行性頸椎疾病的神經外科介入性處置與醫療資源耗用之關係研究 (2010),提出頸椎手術重大傷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退行性頸椎疾病、頸椎前開、頸椎後開、醫療資源利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護理研究所 蔡秀鸞所指導 劉雅芬的 運用耳穴貼壓對緩解脊髓損傷後神經痛之成效探討 (2009),提出因為有 脊髓損傷、神經性疼痛、穴位按壓、情緒、睡眠品質的重點而找出了 頸椎手術重大傷病的解答。

最後網站新光人壽一年期特定傷病健康保險附約保險單條款則補充:重大 器官移植,係指因相對應器官功能衰竭,已經接受心臟、肺臟、肝臟、胰臟、腎臟(以 ... 係指經由開顱手術執行動脈瘤頸部夾閉、動脈瘤包裹、動脈瘤母血管夾閉阻塞或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頸椎手術重大傷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3分鐘解痛瑜珈:瑜珈解痛+核心肌群+呼吸心法+喝水排毒,印度瑜珈冠軍老師教你有效的解痛自療法

為了解決頸椎手術重大傷病的問題,作者SujitKumar 這樣論述:

  每天照著做,解除疼痛沒煩惱   印度瑜珈冠軍老師Sujit 教你   用瑜珈+核心+呼吸+喝水   釋放深層疼痛、排出體內毒素、加強肌肉強度   徹底擺脫困擾人生的大小毛病   ★緩解七大疼痛部位   消除頭部、腕關節及手指、下背部、髖關節、骨關節炎、關節、肌肉拉傷等疼痛。   ★4個步驟即可解痛   針對疼痛部位設計專屬的4步驟,只要跟著老師做,即可輕鬆解除疼痛。   ★3分鐘明顯改善   只要3分鐘就可以完成的瑜珈動作,每天利用少少的時間,就有大大的效果。   ★加強核心訓練   除了疼痛當下的解痛外,你更需要加強核心肌肉群,以避免疼痛再次發生。   ★獨特的呼吸解痛法

  你知道嗎?就連呼吸都具有解痛功能,練習正確的呼吸法,讓疼痛不再找上門。   ★正確喝水即可排毒   每個人都知道該喝水,但你喝對了嗎?正確的喝水法,才能讓身體有效吸收、排毒。   告別疼痛,你一定要會的瑜珈動作!   本書列舉各行各業常見的七大疼痛部位:   頭部、腕關節及手指、下背部、髖關節、骨關節炎、關節、肌肉拉傷等疼痛,並針對疼痛部位設計專屬的4步驟解痛瑜珈,只要每天利用3分鐘的時間,即可輕鬆緩解疼痛感。   超過70種瑜珈體位與呼吸法,讓你輕鬆解除疼痛!   列舉18種常見的疼痛部位與症狀,透過70種以上的瑜珈體位與呼吸心法,讓你在家或辦公室就可以鍛鍊,讓疼痛不再找上自己。

  除了解痛外,你的身心靈都需要解放   印度瑜珈追求身心靈的結合,除了疼痛外,Sujit老師還要告訴你,瑜珈最終也最重要的目的,是使自我的心靈獲得平靜,從今天起,讓我們在鍛鍊瑜珈的同時,放鬆自己的身體與心靈,讓壓力與疼痛不再。   疼痛完全KO   治標解痛瑜珈+治本鍛鍊核心肌群   =身心靈皆得到釋放   身體的痠痛、疼痛是果,真正的原因出在核心肌群不夠力,無法支撐過多的肌肉運動,才會容易形成痠痛、疼痛。因此,當身體的肌肉發生痠痛時,其實也代表著需要加強該部位的肌肉。   這時,首先要做的是解痛,當疼痛解除時,就該開始加強鍛鍊核心肌群,唯有核心肌群強化後,疼痛才會不再出現,也才是真

正的治本之道。  

退行性頸椎疾病的神經外科介入性處置與醫療資源耗用之關係研究

為了解決頸椎手術重大傷病的問題,作者馮玉東 這樣論述:

研究目的退行性頸椎疾病是成人脊柱病變最常見的原因,而這也是老化過程中的一部分。頸椎前開之椎間盤切除併人工骨塊融合術與頸椎後開之椎板切開術、椎間孔切開術和椎板切除併人工骨塊融合術是退行性頸椎疾病的外科手術治療選擇。可以預知的是隨著人口結構的老化,本類疾病治療的直接醫療成本將不斷增加。本研究具體的研究目的如下:〈一〉描述個案醫院退行性頸椎疾病病人接受不同神經外科手術術式之處置情形。〈二〉探討接受各術式退行性頸椎疾病的神經外科手術病人,其當次住院的醫療療效。〈三〉探討接受各術式退行性頸椎疾病的神經外科手術病人,其當次住院的醫療資源利用情形。〈四〉探討影響退行性頸椎疾病病患之醫療療效的關鍵因素。〈五

〉探討影響退行性頸椎疾病病患之醫療資源利用的關鍵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回溯性病例審查方式收集前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外科部腦神經外科就診而經確認有退行性頸椎疾病且計畫接受手術治療的個案,摘錄病歷記載之退行性頸椎疾病個案的特性、過去的病史、危險因素、疾病嚴重度及個案當次的處置與臨床療效和醫療資源利用情形。主要的個案排除條件為:牽涉頸椎第1與2節之病患、由急診轉介之外傷病患、具退行性頸椎疾病,但合併腫瘤,以致無法正確評估該次住院期間的退行性頸椎疾病治療花費之病患與該次手術未植入任何人工植入物之病患。研究結果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145位退行性頸椎疾病患者於個案醫院接受手術治療

,其中符合排除條件者,皆予以排除,最後實際納入105例個案進行分析。研究個案之基本特質的初步整理顯示人口學特質與病患接受手術方式並無關聯。研究個案之醫療療效的整理結果顯示住院中重大不良事件幾乎不曾發生,其中死亡或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皆未發生,術後併發症僅出現1例〈0.9%;接受頸椎前開之椎間盤切除併人工骨塊融合術,並植入頸椎板作內固定之病患,因術後出血,緊急開刀處置〉。研究個案之醫療資源利用的整理結果顯示顯示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其平均麻醉總時數為4.88 ?b1.78小時,平均手術總時數為3.87 ?b 1.67小時,平均ICU日數與時數分別為1.20 ?b 0.47天及24.21 ?b 11.

32小時,ICU照護超過24小時的比率為21.0%〈22例〉,平均住院日數為8.94 ?b 4.70日,平均ICU花費為8,534 ?b 3,330元,平均住院花費為11,765 ?b 7,237元,平均健保花費為104,777 ?b 33,071元,平均病人部份負擔與雜支的總額則為17,299 ?b 13,878元,而接受頸椎前開或後開手術患者之平均病房日數(8.48 ?b 4.44 vs. 14.50 ?b 4.54, p<0.0001)、平均病房花費(11,004 ?b 6,655 vs. 20,984 ?b 8,100, p<0.0001)與平均健保花費(100161 ?b

27166 vs. 160744 ?b 47535, p=0.008)皆明顯少於接受頸椎前開合併頸椎後開之患者。複迴歸分析的結果,在控制其它變項下,手術方式是影響醫療資源利用的最關鍵因素,接受頸椎前開合併頸椎後開手術的患者,其醫療資源利用顯著的較高。結論與建議對於退行性頸椎疾病,神經外科介入性處置是非常安全的治療方式。在個案醫院裡,接受接受頸椎前開手術或頸椎後開手術與接受頸椎前開手術合併頸椎後開手術的病患,其住院中不良事件的發生機率沒有顯著差異,但醫療資源利用的情況有顯著差異,即接受頸椎前開手術合併頸椎後開手術的病患利用較高的醫療資源。本研究的結果建議思考評估以『門診手術』為基礎的脊椎前開手

術之可行性,並著手規劃研究,以建立機制,制定明確的病人選擇準則與標準,安全的以『門診手術』的基礎,進行介入性處置,進而減少住院與ICU相關資源的利用。

腰椎間盤突出症針刀整體松解治療與康復

為了解決頸椎手術重大傷病的問題,作者吳緒平,李海萍(主編) 這樣論述:

共分十一章,第壹章介紹腰骶尾部臨床應用解剖;第二章介紹腰骶部生物力學;第三章介紹骨與軟組織的力學系統——人體弓弦力學系統;第四章介紹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因病理學理論;第五章介紹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第六章介紹針刀操作技術;第七章介紹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針刀治療;第八章介紹腰椎間盤突出症針刀術后康復治療與護理;第九章介紹臨證醫案精選;第十章介紹腰椎間盤突出症針刀臨床研究進展;第十一章介紹腰椎間盤突出症針刀術后康復保健操。吳緒平,男,三級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針灸學會理事、中國針灸學會微創針刀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學術顧問、湖北省針灸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針

灸學會針刀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北中醫藥大學針刀醫學教研室主任,已被《針刀醫學傳承家譜》收錄為中華針刀傳承脈絡第一代傳承人。先后指導海內外碩士研究生60余名,2002年12月赴韓國講學,分別於2003年3月和2011年5月赴香港講學。2013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赴澳大利亞參加第八屆世界針灸學術大會,並作了學術報告。主要臨床專長:擅長運用針刀與內熱針治療各種類型頸椎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膝骨性關節炎、神經卡壓綜合征、腱鞘炎、跟骨骨刺及各種軟組織損傷疼痛等。李海萍,女,1975年8月生,大學本科,1999年畢業於湖北中醫藥大學。一

直在十堰市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醫院康復科工作,歷任康復科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康復科副主任,十堰市康復醫學會腦血管病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十堰康復醫學會理事。主要從事針灸、針刀、銀質針治療慢性疼痛性疾病及中風偏癱的康復治療。在臨床工作中,積極開拓進取,2004年參與完成了九龍降糖湯結合針刺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研究,獲得湖北省重大科學技術成果,並獲得科技進步三等獎;對臨床疼痛性疾病有較深見解及臨床經驗,於2008年撰寫了《小針刀配合關節腔內玻璃酸鈉注射治療肩周炎》,發表在《實用中醫藥雜志》。對疼痛治療后的功能康復訓練積累了豐富經驗,並於2013~2014年先后撰寫了《手法整復治療頸肩綜合征》《推

拿手法配合核心肌群訓練治療椎間盤源性下腰痛》等論文。以第一作者在國內發表醫學論文17篇,曾參編了《武當山藥用植物學》及吳緒平教授主編的《針刀治療髖部疾病》。主要臨床專長:針刀治療頸椎病、肩周炎、腰椎問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各種慢性軟組織損傷性疾病,中風偏癱的康復治療,失眠、眩暈的中醫辨證治療。 第一章 腰骶尾部臨床應用解剖 第一節 腰骶尾部體表標志與體表投影 一、境界與分區 二、體表標志 第二節 腰骶尾部的骨骼 一、腰椎 二、骶骨 三、尾骨 第三節 腰骶尾部的連結 一、韌帶連結 二、關節連結 三、椎間盤 第四節 腰骶尾部的軟組織 一、

皮膚 二、筋膜 三、腰骶尾部肌肉 第五節 腰骶尾部的血管 一、動脈 二、靜脈 第六節 腰骶尾部神經 一、腰神經的后支 二、腰神經前支 三、骶、尾神經前支 四、骶神經及尾神經后支 五、腰交感神經干 六、盆骶尾部交感神經干 第二章 腰骶部生物力學 第一節 腰椎的生理和生物力學特點 一、椎間盤的生物力學 二、椎弓根和關節突的生物力學 三、韌帶的生物力學 四、肌肉的生物力學 第二節 腰骶部運動學 一、腰椎的運動學 二、腰椎的運動力學 第三章 骨與軟組織的力學系統——人體弓弦力學系統 第一節 人體與力學的關系 一、人類的基本屬性與力的關系 二、人體內的3種基本力學形式 三、人體對異常應力的3種自我調節方

式 四、人體是一個復雜的力學結構生命體 第二節 骨杠桿力學系統 第三節 人體弓弦力學系統 一、單關節弓弦力學系統 二、腰部弓弦力學系統 三、脊柱弓弦力學系統 四、脊—肢弓弦力學系統 第四章 腰椎間盤突出症病因病理學理論 第一節 腰骶部慢性軟組織損傷病因病理學理論 一、腰骶部慢性軟組織損傷的概述 二、腰骶部慢性軟組織損傷的范圍 三、腰骶部軟組織損傷的各種形式 四、腰骶部慢性軟組織損傷的病因 五、腰部慢性軟組織損傷的病理機制——網眼理論 六、腰部慢性軟組織損傷病因病理學理論對針刀治療的指導作用 第二節 腰骶部骨質增生病因病理學理論 一、骨質增生概述 二、人體對腰骶部異常力學狀態的調節和適應 三、腰

部骨質增生的病因 四、骨質增生的病理機制 五、腰骶部骨質增生病因病理學理論對針刀治療的指導作用 第三節 腰骶部針刀治療理論與經筋理論的關系 一、經筋理論概述 二、針刀治療理論與經筋理論的關系 三、針刀松解部位的選擇與「以痛為腧」的關系 四、針刀治療與經筋刺法的關系 第五章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 第一節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表現 第二節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體格檢查 一、視診 二、觸診 三、叩診 四、腰椎運動檢查 五、特殊試驗檢查 六、肌張力及肌容積檢查 七、神經反射檢查 八、皮膚感覺障礙區檢查 第三節 腰椎間盤突出症影像診斷 一、腰部影像檢查的優選原則 二、腰椎X線檢查 三、腰椎CT檢查 四、腰部

MRI檢查 第六章 針刀操作技術 第一節 針刀手術室的設置 第二節 針刀手術的無菌操作 第三節 常用針刀刀具 一、Ⅱ型針刀 二、Ⅱ型針刀 三、注射針刀 四、芒針刀 五、特型針刀 第四節 患者的體位選擇 一、仰卧位 二、俯卧位 第五節 針刀治療的麻醉方法 一、局部浸潤麻醉 二、神經阻滯麻醉 三、全麻 第六節 常用針刀刀法 一、持針刀姿勢 二、進針刀方法 三、常用針刀刀法 第七節 針刀術后處理 一、針刀術后常規處理 二、針刀意外情況的處理 第七章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針刀治療 第一節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針刀整體松解治療 第二節 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后復發的針刀治療 第八章 腰椎間盤突出症針刀術后康復治療與

護理 第一節 腰椎間盤突出症針刀術后連續提腿復位手法 第二節 腰椎間盤突出症針刀術后康復治療 一、目的 二、原則 三、方法 第三節 腰椎間盤突出症針刀術后護理 一、生活起居護理 二、飲食護理 三、情志護理 四、對症處理及護理 五、健康教育 第九章 臨證醫案精選 第十章 腰椎間盤突出症針刀臨床研究進展 一、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針刀臨床研究進展 二、手術后復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症針刀臨床研究進展 第十一章 腰椎間盤突出症針刀術后康復保健操

運用耳穴貼壓對緩解脊髓損傷後神經痛之成效探討

為了解決頸椎手術重大傷病的問題,作者劉雅芬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脊髓損傷患者神經痛、焦慮及睡眠品質之狀態,脊髓損傷患者神經痛、焦慮及睡眠品質之相關性,耳穴按摩對脊髓損傷後神經痛、焦慮及睡眠品質之成效。研究以文獻查證及專家效度設計耳穴貼壓方案,採實驗型、重複測量設計。以方便取樣於北區某醫學中心神經修復病房進行研究。選案條件為自覺有神經痛症狀且使用TCA、BZD或GABA類藥物治療神經痛;脊髓損傷患者,受傷時間超過一個月;接受脊髓相關手術,手術後超過一個月;能用國、台語溝通;未使用氧療法或呼吸輔助器;未被診斷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未長期服用安眠藥;耳廓及周圍皮膚無感染、損傷;無動暈症病史者;未合併有神經肌肉疾病及其他重大傷病者;且同意參與本研

究計畫。合乎收案條件脊髓損傷病人共48位由收案的先後順序依隨機分派表分派至實驗組、對照組各24位,本研究為雙盲實驗設計,受試個案及資料收集者不知被分至實驗或對照組,研究者知道個案為實驗或對照組。耳穴貼壓處置方案,實驗組取頸椎(胸椎或腰椎)、內分泌點、神門穴及腦點等四穴位。對照組取聽宮、便秘點、耳門及聽會等四穴位,每天按壓三次,每次每穴持續按壓一至二分鐘,或按壓處有明顯脹痛、全身有溫感等得氣感受共進行七天。測量工具包括基本資料、神經性疼痛量表、醫院焦慮與憂鬱量表、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及視覺類比量表。資料收集共進行10次,取得個案同意書後,收集各研究工具前測,介入措施執行後每日進行視覺類比量表後測,

介入措施執行第七天進行各研究工具後測,第八至九天進行視覺類比量表後測。資料以SPSS 17.0版套裝軟體進行建檔與分析,統計分析包括平均值、標準差、卡方檢定、t檢定、以皮爾森積差相關、ANCOVA及GEE。本研究共收案脊髓損傷病人48位,男性36位、女性12位;損傷部位:頸椎34人(70.8%)、胸椎6人(12.5%)、腰椎8人(16.7%);多為交通意外。本研究結果可知脊髓損傷病人有中高程度的神經痛,其中以麻刺痛最嚴重、其次為麻木感受、平常疼痛不舒服的情形、疼痛有多嚴重的感受、疼痛因氣候變化而增加、僵硬痛、撫摸疼痛部位是否敏感、疼痛因碰觸而增加、電擊痛、射痛、灼熱痛、擠壓痛。56.25%病人

具輕度以上焦慮感受,25%為輕微焦慮感受(8~10分)、22.92%為中度焦慮感受、8.33%重度焦慮感受;70.83%病人具輕度以上憂鬱感受共有34位,37.5%為輕微憂鬱感受、27.08%為中度憂鬱感受、6.25%為重度憂鬱感受,本研究結果顯示70.83%研究對象有睡眠困擾。脊髓損傷病人神經性疼痛與憂鬱狀態及睡眠品質相關,焦慮狀態與憂鬱狀態相關,憂鬱與睡眠品質相關。耳穴貼壓方案對改善神經性疼痛、情緒及睡眠品質未達顯著成效。耳穴貼壓方案對脊髓損傷病人自覺疼痛感受、麻木感受及睡眠品質有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