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dividend cu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How Dividends Affect Stock Prices With Examples - Investopedia也說明:A 2% stock dividend paid on shares trading at $200 only drops the price to $196.10, a reduction that could easily be the result of normal trading.

國立臺北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林美珍所指導 吳宜庭的 現金減資是否存在迎合效應?-以台灣股市為例 (2021),提出T dividend cu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迎合效應、迎合理論、現金減資、庫藏股減資。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會計學系 蘇裕惠所指導 李毅的 非控制股東之機構投資人持股比率與監督功能 (2021),提出因為有 機構投資人、代理問題、盈餘品質、審計公費的重點而找出了 T dividend cut的解答。

最後網站TSMC Dividend Policy則補充:Dividend Dividend Policy Latest Dividend Announcement. ... TSMC intends to maintain a sustainable cash dividend on both an annual and quarterly basis.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T dividend cu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現金減資是否存在迎合效應?-以台灣股市為例

為了解決T dividend cut的問題,作者吳宜庭 這樣論述:

發放現金股利與現金減資都是企業經理人的資本決策手段,兩者最大差異在於現金減資並 不需要被課稅;從實際數據觀察到我國近年執行現金減資的比例呈現增加趨勢,且國內學者之 研究亦顯示我國投資人視現金減資為正向訊號。BakerandWurgler 從行為財務的角度提出迎合 理論,該理論描述經理人受到投資人影響而出現迎合投資人偏好的行為;國內學者研究支持我 國發放現金股利之行為存在迎合行為,不過卻較少研究檢測現金減資是否存在迎合效應;因此 本研究以 2002 年至 2019 年台灣上市櫃公司為研究樣本結合迎合理論探討三個問題:(1)現金 減資是否存在迎合行為?(2)難以評價之公司,經理人是否出現迎合行為

?(3)股東個人所 得稅負是否為經理人決定是否執行現金減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發現:(1)現金減資不存在迎 合行為;庫藏股減資存在迎合行為;(2)難以評價之公司經理人未出現迎合行為;(3)股東 所得稅負擔非經理人決定是否執行現金減資與庫藏股減資的重要因素。

非控制股東之機構投資人持股比率與監督功能

為了解決T dividend cut的問題,作者李毅 這樣論述:

近年來機構投資人占台灣公開交易市場成交值比重逐步攀升,因此促進股東行動主義,確保投資者的權益免於受到侵害為公司治理藍圖持續推動之重要計畫項目。為了解決公司之代理問題,除了依靠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外,外部監督機制亦在公司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台灣公司普遍存在控制股東,容易產生控制股東剝削非控制股東利益之核心代理問題,本文推論非控制機構投資人為保護其財富,將運用其持有之大量股份發揮監督功能,對公司之經營及決策產生影響力,而公司之財報提供有關投資標的之重要資訊,因此非控制機構投資人將尋求高品質之財報及審計服務,進而降低代理問題所造成的資訊不對稱。本文以2014年至2019年非金融業之台灣上市櫃公司作為

研究對象,探討非控制機構投資人持股比率與盈餘品質特性及審計公費間之關聯。實證結果發現,當公司之非控制機構投資人持股比率越高時,對財報品質特性之攸關性(預測價值/確認價值)、時效性及忠實表述特性有正向影響外,公司亦支付較高的審計公費,符合本文之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