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torial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tutorial意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岡田昭人寫的 世界第一牛津式教養法:教出有自由個性與關鍵5力的孩子 和岡田昭人的 牛津給我的100個靈魂訊息:與未來的自己立下約定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我要寄件也說明:Cookies使用策略 · 香港 · (852)2730 0273 · 澳門 · (853)2873 7373 ·???WhatsApp??? ·???WhatsAppPhone???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先覺 和天下雜誌所出版 。

中原大學 教育研究所 王保進所指導 洪于雯的 運用KUSP教學策略對不同學習風格高職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器樂課程為例 (2021),提出tutorial意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KUSP教學策略、學習風格、學習成效。

而第二篇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碩士班 董信煌所指導 潘政瑋的 Zenbo互動導覽機器人 (2021),提出因為有 導覽機器人、同時定位與地圖構建、避障、路徑規劃、定點語音導覽的重點而找出了 tutorial意思的解答。

最後網站tutorial videos 的中文翻釋|影音字典- VoiceTube 看影片學英語則補充:tutorial videos. 定義 影片字幕. 目前無此單字解釋.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關於. 認識VoiceTube 最新消息 加入我們 常見問題 聯絡我們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tutorial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世界第一牛津式教養法:教出有自由個性與關鍵5力的孩子

為了解決tutorial意思的問題,作者岡田昭人 這樣論述:

不必遠赴「世界第一大學」牛津 也能在家實踐「未來最需要人才」的教養祕訣   日本首位牛津大學教育學博士,首度公開「牛津式教養法」!   教出孩子適應不同環境、自由思考、充滿自信、貢獻社會的大能力!   國際最具影響力與學術公信力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英國牛津大學以優異的教學方式榮登世界第一   贏過大家熟知的哈佛等常春藤名校   人人都在問,牛津式教育為何第一?   牛津人之所以成為世界頂尖人才,不只因為他們過人的成績與事業成就,   而是牛津辦學的理念,以及學生求學的眾多特質,在在令人反思:   ‧什麼是真正的聰明?不只重視IQ,也重視EQ,才是真聰明;   ‧

什麼是真正的自信?不跟別人比、只跟自己比,才是真自信;   ‧什麼是人生圓滿的真幸福?   不求「大學畢業找一份安定工作」,而是追求「與社會產生有意義的連結」;   ‧什麼是提升學力的真能力?   不以國數理等學力評斷自己與他人,而同樣看重輔助學力的真能力,如好奇心、專注度、溝通力。   這才是牛津人之所以成為世界一流人物的關鍵。   牛津式教養法,你也可以在家實踐──   書中50個教養原則,揭示「洞察力 × 溝通力 × 領導力 × 創造力 × 包容力」5種關鍵能力   你也能教給孩子獨一無二的「牛津式自由個性」   讓孩子像牛津人一樣打破思考框架、發展自由探究知識之心!   50個

篇章,50個大小教養原則   教出孩子牛津人獨有的自由個性與關鍵5力   ★洞察力   →從提問學洞察:多問「So What?」(那又如何呢?)   →從跳脫好壞二分法學洞察:發現負面認知隱含的正面意涵   ★溝通力   →從標題猜謎學溝通:看新聞「猜標題」,培養傳達力   →跟「六位智者」學溝通:「5W1H」豐富孩子的對話內容   ★領導力   →跟牛津校友柴契爾夫人學領導:   問自己「我能做什麼?」「問題在哪裡?」「該怎麼決定?」   →從挑戰難題學領導:讓孩子多做「好像會又好像不會」的事   ★創造力   →創造力來自放手學習:視線可以不離開,但一定要放手   →創造力來自轉換

心情:變化一下,思路更清晰   ★包容力   →包容不同特質:不求當個「乖孩子」   →包容孩子想獨占的心情:從「獨占」學習感謝 各界推薦   創業家兼親子教養作家凱若、親職教育講師澤爸,新思惟國際創辦人蔡依橙醫師,好評推薦。

tutorial意思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好耐無同大家係Youtube 見啦,miss you all soooo much!! ?
btw, 點解片頭我話 『繼續』同大家介紹呢?係因為我之前仲拍左一條廚房家電既開箱啊!!?
唔知有無人想睇呢?

❗️口誤❗️5:03那個不是塵蟎吸頭!多謝提醒,大家可以去官網了解更多
https://www.miele.hk/en/domestic/vacuum-cleaners-1784.htm?mat=11455720&name=Triflex_HX1_Cat%26Dog_-_SMML0
不好意思誤導大家了?? (但我在家真的有吸塵啊!!?)

? 再btw, 原來吸塵機原價係HKD6688 而家新年優惠先係HKD5588 ONLY!! ?


? 小A 的 Instagram : justavari
? 小A 的 Clubhouse : justavari



Items:
Kenwood Hand Blender HB710
MIELE Triflex HX1 Cat & Dog Cordless Stick Vacuum Cleaner
German Pool Portable Coffee & Tea Maker
Portable Tri-color Light bulb


More:
??陪我試婚紗?超伏?婚禮 updates、敏感急救大法、?GIVEAWAY
https://youtu.be/BCR5IdoaaG4

[中字]宅家日常?懶人Brunch、 Netflix、 Youtube 推介
https://youtu.be/HG0pbzaDfLs

最失敗的吃播 - ?談談心 TIME:跟前度做朋友!!?
https://youtu.be/hEWlPAVFfyI


FTC: This video is NOT a sponsored. All opinion is 100% honest and my own!



#家電推介 #搬屋VLOG #吸塵機 #咖啡機 #泡茶機

運用KUSP教學策略對不同學習風格高職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器樂課程為例

為了解決tutorial意思的問題,作者洪于雯 這樣論述:

研究動機始於在教學現場中,教師如何透過教學策略,引導學習者能自主學習,並了解學習者的改變情形,增進學習成效。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KUSP教學策略融入器樂課程,對不同學習風格的高職學生學習成效關係之影響。為達成本研究目的,研究對象為兩班高職一年級的學生共98位,採不等組僅為後測準實驗設計,採一班為實驗組,進行KUSP教學策略;一班為對照組,進行傳統教學。本實驗為期十二週,兩組學生均需在第一週實驗前填答完畢「學習風格量表」,第十二週實驗結束後實施「校內琴法素養評量」及「琴法技能學習適應問卷」,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分析討論。本研究獲致結論歸

納如下:一、實驗組運用KUSP教學策略接受度達標準75分以上二、實驗組運用KUSP教學策略在學習成效之後測成績優於對照組的傳統教學三、不同背景變項對高職學生的學習成效之影響具有顯著性四、不同學習風格的實驗組學生在KUSP教學策略上有所差異五、不同學習風格高職學生在KUSP評量尺規的學習成效無交互作用顯著結果最後,研究者將依據以上研究結果,俾供需採線上授課之音樂教師、幼教師、與補習班家庭教師等提出相關建議,以及後續研究參考。

牛津給我的100個靈魂訊息:與未來的自己立下約定

為了解決tutorial意思的問題,作者岡田昭人 這樣論述:

聚集世界各國教授學生的牛津大學 最重視的是「慢慢地思考,急速地行動」。 這項主張的本質是什麼?   牛津大學是英語圈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公認世界上最頂尖的學術機構。迄今為止,培養出眾多的學者、政治家、財經界人士等。      在牛津,「個人指導(tutorial)」課程的存在,是崇高的學術水準得以歷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學生們每週都可以跟自己的指導教授以一對一(或是一名教授對二、三名學生)方式,接受一小時的指導。教授提示每週的課題,學生針對指定課題閱讀大量書籍與資料,撰寫小論文後,再去接受個人指導。針對教授嚴厲的質問,學生拚命陳述自己的意見或反論,有時雙方甚至針鋒相對到白熱化的程度。透過這樣

的經驗(訓練)累積,教導者與學習者之間締結了「學習的羈絆」,甚而培育出真摯追求學問的態度。   牛津的教授們採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他們並非教導學生背誦知識及反覆練習,而是確實面對學生,互相注視對方,敞開心胸,以發掘學生們卓越的才能及隱而未現的素質。   牛津教育的核心,簡單說就是「仔細思考,迅速行動」。   在牛津,比起「迅速提出解答」,導出答案的「過程(process)」更受重視。這個「過程」正是「思考力」及「思考習慣」的展現。所謂「欲速則不達」。表面看來像是繞遠路,但是採取經過深思而決定的方法,才真正能迅速達到目的。   本書當中,作者將自己在牛津透過親身體驗而留下深刻印象的

學習心得,分為「信念」、「學習」、「勇氣」、「對話」、「決斷」、「愛情」、「命運」等日常行為,甚至可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七大類別,毫不保留地寫出來。他想傳達的自我開發方法,具備哲學的觀點及具體的作法。讀了本書,就能掌握牛津教導與學習的訣竅,必然能重新改造自我。   書中還包括了柴契爾夫人、湯尼布萊爾、亞當史密斯、霍布斯、路易斯卡羅、托爾金、霍金等中外名人的勵志名言!看這本書,提升能力、邁向成功! 名人推薦   陳宏一 長榮大學健康科學院院長   陳惟華 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首任院長   羅時鴻 國防醫學院藥理學科技藥理學科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及主任   詹火生 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 亞馬遜

讀者推薦   ◎乍聽之下,牛津大學的課題教諭或許讓人感覺門檻很高,但是所提到的項目,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100個課題交錯進行,用心構思教育者與學習者雙方的教與學,除了可工商企業界人士參考,也具有在教育孩子遇到瓶頸、或從現職退休產生失落感時可以參考的內容。   ◎自從讀過作者以前寫的《培養改變世界思考力的牛津大學的教學方法》之後,這位作者的每一本書我都讀。書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又很容易讀的東西,從文字上可以看出作者具有非常高尚的人品。我剛入社會第一年,正在煩惱今後的學習,我想透過牛津大學學生們學習的方式來從事未來的學習,這真是很棒的好書!   ◎非常優異的好書。特別是作者的勸言,很容

易讀,一定要讀喔!   ◎最早打開來讀的是勇氣的章節「仰望星星」。對霍金博士的說法產生共鳴,此外看目錄頁也得到很多有趣的課題。內容有很多是針對日常生活的教導,不只是值得社會人士閱讀,我想對所有的人都有助益。   作者簡介 岡田昭人   東京外國語大學研究所總合國際學研究院教授。牛津大學教育學博士。1967年生。同志社大學畢業後,赴紐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取得跨文化傳播學碩士學位。並於牛津大學教育學大學院成為第一位取得教育學博士學位的日本人。他在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教育學及跨文化傳播學超過15年,學生包括日本人及外國留學生。他主持的研究室約有100位學生,本於「學習與遊戲為一體」的理念,充分

活用比較・國際教育學知識,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式課程,訓練學生提高思考力及溝通能力。他曾任日本國際教育學會前任副理事長(現任理事),並擔任以留學生為對象的獎學金財團評審委員、NPO法人理事,及全球人才育成相關之眾多政府機構委員。曾參與演出或協助「北野武的日本人白書」、「爆笑問題的日本人教養」等電視節目。他多才多藝,嗜好包括鋼琴自彈自唱、能樂、各種運動等。著有『培養改變世界的思考力- - 牛津的教學法 (世界を変える思考力を養うオックスフォードの教え方』(朝日新聞出版)、『教育學入門30堂課(教育学入門 30のテーマで学ぶ)』(ミネルヴァ書房出版)、『牛津流 自己動腦思考、傳達的技巧(オックス

フォード流 自分の頭で考え、伝える技術)』(PHP PHP Editors Group出版)等書。 譯者簡介 林佳蓉   出生於台南,成長、居住於臺北。自財團法人機構退休後,曾任多家雜誌社、 跨國企管顧問公司特約英文翻譯。日文譯作有《再也沒有比小說更有趣的了》 《40歲學英語絕對來得及》《人間的基本》《守候彩虹的海岬咖啡屋》《綻放幸福花朵的小種子》《佳代的廚房》《清爽俐落,用心度過每一天》(均為天下雜誌出版)。   推薦序 精準道出牛津學子的精神 陳宏一 推薦序 來自牛津大學傳統的薰陶 陳惟華 推薦序 身心靈的真善美 羅時鴻   前言   BELIEF  信念之章 01    信念當

中必有原點存在 02    享受孤獨 03    信念從苦惱當中產生 04    不要迷失方向 05    從遠處看 06    自己撒下的種子自己負責收割 07    對自己及世間的常識存疑 08    擁有受苦的勇氣 09    夢想是信念的幼苗 10    把「擔憂」轉變為「親切」 11    從事「天職」 12    培養四種「忍耐力」 13    藉口阻礙成長 14    人心有如劇場   STUDY  學習之章 15    人生是一連串不斷重複的煩惱、思考、喜悅 16    接受來自靈魂的訊息 17    了解書的心靈 18    肯定現在的自己 19    不是「競爭」,而是「共

爭」 20    腰桿坐穩,全力以赴 21    讓意志與想像一致 22    磨練感受喜悅的能力 23    透過模仿而學習 24    以「全力以赴」開創未來 25    調節呼吸 26    培養「T字型」思考方式 27    成為宇宙的一份子 28 教學是一門最高的學問   COURAGE 勇氣之章 29    勇氣是能夠判斷的能力 30    信任直覺 31    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32    人生是「現在進行式」 33    仰望星星 34    忍耐帶來成功與自信 35    勿忘玩心 36    打倒內心的高牆 37    鼓勵自己 38    不要疏於自我磨練 39   

因為逃避所以變辛苦 40    多加一點工夫 41    卸下面具 42    出發去旅行   DIALOGUE 對話之章 43    體貼對方 44    略過姓氏,直接用名字稱呼對方 45    時間上多留點餘裕 46    寓讚美於教導 47    打開心窗 48    享受幽默 49    使用緩衝語言 50    寫下令人懷念的信 51    善用非語言溝通 52    珍惜「距離」的存在 53    感受時間的流逝 54    用心傾聽 55    打動人心的說話技巧 56    與歷史對話   DECISION 決斷之章 57    保持柔軟 58    勇於挑戰才能看見未來

59    容許遺忘 60    忠實於自己當下的心情 61    不要只想求勝 62    斷念是決斷之母 63    小心間隙 64    全心全意付諸行動 65    勇敢冒險 66    坦然暴露自己的苦惱 67    在心中飼養一隻看門犬 68    拒絕就是感謝 69    適當的時機出現在適當的場所 70    勇敢暴露自己覺得羞恥的一面   LOVE 愛情之章 71    從宏觀的視點觀察 72    秉持「After you」的精神 73    成為自己最佳的援助者 74    接受別人與自己「不同」 75    享受共同進餐的樂趣 76    想像冰山水面下看不見的部分 7

7    發揮更甚於魅力的「身力」 78    與人互相扶持 79    喜歡自己該做的事 80    珍惜一切有生命的東西 81    思考「謊言」背後的意義 82    看出優點 83    將感謝的心意傳達出去 84    朝向相同目標邁進 85    別離就是新的開始   DESTINY命運之章 86    與未來的自己立下約定 87    過去的印象隨時都可改變 88    意識到五枚花瓣的存在 89    完美本身就是不完美 90    擁有能夠熱衷投入的嗜好 91    Keep it simple 92    「人生就是一幅著色畫」 93    為自已鋪設一條「心之步道」 9

4    做好準備才能抓住機會 95    顯貴者行為理應高尚 96     珍惜肉眼看不見的東西 97    耳學問及目學問 98    經常保持謙虛 99    順其自然地生存 100  愈緊急的時候愈應從容不迫   結語 推薦序 精準道出牛津學子的精神    本書勾起我三十年前(一九八七)的往事,當完成泌尿外科專科訓練,也在臨床服務了若干年獲升主任後,自感在這領域上仍嫌不足,異想天開寫信去英國幾所學校申請進修博士學位,沒想到居然被接受了。懵懂考慮之下,選擇的這所號稱全英最好的大學──牛津大學也改變了我的人生。後來了解老師選擇我,是因我個人已有基本專業及數年的臨床經驗。   整個研

究團隊是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由邱吉爾醫院臨床泌尿科主任John Smith 及基礎藥理學教授 Alison Brading領導,除了英國人外還有加拿大、紐西蘭及日本人,專研有關泌尿道生理、藥理及失禁方面問題。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剛入學時老師Alison 問我要學什麼?我很尷尬地回答說我一點想法都沒有,她親切地說牛津是學術很自由的學校,你想了解什麼就去做什麼,就是先Know-what(事實知識)、再Know-why(原理知識)、再Know-how(技能知識)。   當然日後入境隨俗看幾位學長所做的實驗及研究,自己自然就進入狀況,融入了

研究團隊,知道自己要研究的領域與方向。   三年中沒有什麼必修學分或上課,獨特的tutorial(個人指導)教學讓我很有自信心,總之去做就對了。   博士特稱DPhil,如《牛津的100個靈魂訊息:與未來的自己立下約定》中所言,披星戴月面對孤獨的實驗、受苦的勇氣、失敗的煩惱、思考、期待及後來成功的喜悅,彷彿歷歷在目。   這本書的確道盡世界頂尖的牛津大學其自由研究風氣及其特有的教學方法。   陳宏一 (本文作者為長榮大學健康科學院院長) 推薦序  來自牛津大學傳統的薰陶    牛津大學是世界最古老的英文大學,不過在牛津城內並沒有一棟名為牛津大學的建築或牌樓,而是由座落在牛津各處的三

十多所學院組成。有趣的是,不少學院的古牆上裝飾著各種表情的怪獸(gargoyle)人面石雕,正如書中所寫的,怪獸的不同表情象徵著牛津的一種傳統信念,代表師生們從困難的苦惱中反覆思考,直到找出新的知識或新發現而展露歡喜笑顏。   牛津除了像其他大學一樣需要通過大學的學系錄取之外,還要另外申請學院,一定要被一所學院接受之後,才能正式入學成為牛津大學的學生。也就是說牛津大學的學生,必須同時擁有某學系的學生和某學院成員的兩種身份。學院內提供師生們屬於自己階層的交流俱樂部,並且供應學院成員的三餐,只要事前預定,便可以享受素食或無豬肉的特別餐點,非常尊重學院中師生個人的飲食主張。   學院會為每位學生

分派一位導師,不但給予學生課業的指導和討論,而且也重視社交互動和生活輔導。個人在牛津求學時,曾有一段請求更換指導教授的難忘經歷,試想在諸位名師眾目睽睽之下,有哪位老師願意冒犯同儕、收留這位學生呢?其困難可想而知。結果透過學院的導師不辭辛勞地多方協調,才得以如願以償。這充分展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敞開心胸的牛津教育精髓。這種個人指導(tutorial)是牛津獨有的教育方式,造就了二十六位的英國首相,就連美國柯林頓前總統也曾獲取獎學金,到牛津留學一年。   在牛津大學求學四年, 閒暇時與幾位好友相約去撐船(punting),漫遊蜿蜒的泰晤士河上游,看到美麗的景致,就隨興靠岸一遊,撐累了就坐在岸邊

的酒館(pub)聊天小酌。很多靈感或構想,都在這樣放鬆的自然氛圍下靈光乍現。   《牛津的100個靈魂訊息:與未來的自己立下約定》一書,將有助於讀者重新改造自我,相信對於確立人生觀也會有所助益。 陳惟華 (本文作者為英國牛津大學神經學博士、愛家自然診所院長、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首任院長) 推薦序  身心靈的真善美    身為牛津大學校友及海外合聘教授,非常高與及榮幸能受邀為此本大作《牛津的100個靈魂訊息:與未來的自己立下約定》寫推薦序。快速看完此書後,為沒有拒絕邀稿而慶幸,更誠心推薦給所有讀者大眾──相信也祝福各位閱後法喜充滿、身心靈躍升。   雖畢業已近二十年,但牛津大學在學生涯

的那種興奮、期待、榮耀及使命感仍深刻腦海。尤其牛津充分讓莘莘學子們浸潤在如入寶山尋寶般的學習樂趣及「尋覓花朵的人,將找到花朵;喜愛雜草的人,將找到雜草」的自由信念,更是令人永難忘懷。   此種自由學術、研究之風也因此孕育出二十七位諾貝爾獎得主、四名圖靈獎得主及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此種氛圍的營造更值得我們教育界的掌舵者深思。   牛津大學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頂尖學府且孕育出眾多傑出校友,作者歸因於「信念」、「學習」、「勇氣」、「對話」、「決斷」、「愛情」、「命運」七大核心精神所引領出之不同面向的靈魂訊息。而不約而同地,這和我近二十年來,向學子們所共勉的「知識」、「智慧」、「愛心」及「健康」四大

核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第一堂課,我一定和學子們分享牛津大學流行的座右銘:   Why Study?   The more I study, 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know, themore I forget. The more I forget, the less I know. So whystudy?   希望學子們了解「活用知識、知行合一」的重要。更強調「愛心」及「健康」的原則,要學子們以尊重生命的愛心大前提下,來追求學術及研究的頂尖,進而完成利人、利已、利全人類、利全宇宙的健康觀。   最後,也以獨鍾的牛津大學校徽來和讀者分享校徽圖示給我的一些強

烈靈魂訊息。最中心及重要的是書本的那段拉丁文:DOMINUS ILLUMINATIO MEA(上帝照亮我的路),提醒著我在學術、研究及處世過程中,先找到及永遠記得本性、佛性或天國,因為誠如聖經上所說的:「先找到內在的天國,然後一切都可以成真」或佛經上所說的:「佛性無所不能。」如此才能本立而道生;學術風的「書本」標誌則提醒著我學海無涯,要以虛懷若谷的謙卑心來永保求知的熱誠初心,進而更上一層樓;獨特的「三冠王」標誌則提醒著我在身、心、靈三方面要都要追求真、善、美的發展。   羅時鴻 (本文作者為衛福部中華藥典藥理組編修委員、英國牛津大學臨床醫學系合聘教授、國防醫學院藥理學科及研究所教授兼主任暨所長

) 前言   牛津。   英國最古老的大學城,又被稱作「夢塔之城(city of dreaming spires)」。組成大學城的學院、圖書館、教堂等哥德式建築,整體充滿協調感,時至今日仍然散發著中世紀時代的氛圍。來自世界各國頂尖的教授及優秀的學生聚集於此,追逐夢想,而獨特的「學問殿堂」就在漫長的歷史與傳統中形成。   說來可能令人驚訝,事實上並沒有名為「牛津大學」的建築物存在。正如「整座城都是大學」這句話所述,「牛津大學(以下簡稱為牛津)」其實是大大小小,分布各處,超過三十個「學院(獨立的校舍)」的總稱。   牛津大學是英語圈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公認世界上最頂尖的學術機構。迄今為

止,培養出眾多的學者、政治家、財經界人士等。      例如,包括柴契爾夫人(Margaret Hilda Thatcher)及湯尼布萊爾(Tony Blair)在內,共有二十六位英國首相出身於此大學。還有影響現代社會極深的歷史學者及哲學家,像是被稱為經濟學之父的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著有《巨靈論》(Leviathan)的哲學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等人。其他還包括著有《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魔戒》(The Lord of Rings)的托爾金(J.R.R. Tolkien)等知名作家。主演「豆豆先生」的喜劇演員羅溫艾金森(

Rowan Atkinson)也是牛津的畢業生。   我曾在牛津教育學研究所攻讀比較國際教育學。當時,這個研究所裡只有我一位日本人。我和英國人,以及來自法國、德國、墨西哥、中國、辛巴威、沙烏地阿拉伯等各國的學生,針對世界各國的教育狀況切磋討論,得到許多寶貴的學習經驗。   我認為,「個人指導(tutorial)」課程的存在,是牛津崇高的學術水準得以歷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學生們每週都可以跟自己的指導教授以一對一(或是一名教授對二、三名學生)方式,接受一小時的指導。   個人指導是牛津獨有的教育方式。教授提示每週的課題,學生針對指定課題閱讀大量書籍與資料,撰寫小論文後,再去接受個人指導。針對教

授嚴厲的質問,學生拚命陳述自己的意見或反論,有時雙方甚至針鋒相對到白熱化的程度。透過這樣的經驗(訓練)累積,教導者與學習者之間締結了「學習的羈絆」,甚而培育出真摯追求學問的態度。   我剛開始在牛津上課時,直覺上就知道自己將會發生重大改變。因為我感覺到,我們並不單單只是獲得知識,還能在生活的各種層面實踐那些學到的知識。活用牛津課堂上所學,形塑了我對人生的信念與思想、勇氣與決斷力。   我現在在日本的大學任教有注意到一件事 : 那就是,學生們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接著在高中3年拚命念書,然後進入大學,但是,儘管耗費那麼長時間,理應具備的重要知識、態度,以及哲學,卻完全欠缺。   原因出在當今日

本,教育的目標變成只為「應付考試」。所以,在學校接受的教育大多枯燥無味,既激不起興趣,也不會帶來學習的感動。   還有,我自己原來在日本的時候並不喜歡「念書」,高中及大學時代成績絕對說不上優秀。回想起來,對我而言,在日本所受的教育完全沒有魅力可言。   英語「education」的語源是「引出」的意思。教育原本的意義在於「無論什麼樣的人都擁有優秀的能力。把那份能力引導出來,培育一個能獨立思考採取行動的傑出人才」,全體牛津人都深受這種想法影響。   牛津的教授們採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他們並非教導學生背誦知識及反覆練習,而是確實面對學生,互相注視對方,敞開心胸,以發掘學生們卓越的才能及

隱而未現的素質。   牛津教育的核心,簡單說就是「仔細思考,迅速行動」。   在日本不只學校教育如此,即使踏入社會之後,還是有一股凡事要求「趕快給個答案」的風氣。這好像一生不斷在接受「考試教育」,陷入「已經有現成答案」、「正確解答只有一個」的迷思,但現實社會中有無數「必須自己解出答案」或「答案有好幾個」的問題,一旦碰到,就有如撞牆,完全不知如何採取行動。   在牛津,比起「迅速提出解答」,導出答案的「過程(process)」更受重視。這個「過程」正是「思考力」及「思考習慣」的展現。所謂「欲速則不達」。表面看來像是繞遠路,但是採取經過深思而決定的方法,才真正能迅速達到目的。   而且「仔

細思考」與「迅速行動」兩者同時進行。「左思右想卻不行動」,將無法抵達目的地。也非「仔細思考之後再採取行動」。迅速採取「行動」是必要的。而本書中也提到,英國人具有「邊走邊思考」的國民性。   或許,讀者諸君都這麼想吧。   「牛津的學生個個頭腦聰明,擁有優秀的才能,像我這樣的普通人怎麼可能做到。」但是,那樣想就大錯特錯。   任何人都可以提升自己的才能,邁向成功的人生境界。而成敗關鍵,只不過在於是否了解那微小的「學習訣竅」而已。此一「學習訣竅」在很多方面其實只有「些微差異」,但累積起來,就成為具有關鍵的「重大差別」。掌握訣竅,你就可以成為博學多才的人。   我們很容易就把「分數」或「學歷

」當成教育的目標,但是教育真正的意義在於促成受教者才能的培育。那個人的人生因而獲致何等幸福與豐富,才是真正應該衡量的目標。   本書當中,我將自己在牛津透過親身體驗而留下深刻印象的學習心得,分為「信念」、「學習」、「勇氣」、「對話」、「決斷」、「愛情」、「命運」等日常行為,甚至可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七大類別,毫不保留地寫出來。我想傳達的自我開發方法,具備哲學的觀點及具體的作法,應該可符合當今這個時代的需求吧。        每個單元最後,我會介紹一則切中該牛津教誨核心的世界名言。我希望大家都能了解,牛津所教導的是普世的真理,不只存在於牛津出身的人或英國人,也存在於世界上所有成就豐功偉業的人們

信念中。     本書從哪個單元開始讀都可以。讀了本書,就能掌握牛津教導與學習的訣竅,必然能重新改造自我。   本書若能對各位讀者確立人生觀有所助益,我將感到萬分榮幸。   岡田昭人 BELIEF信念之章01信念當中必有原點存在一個人的信念當中,必然有他的「原點」存在。「信念」不像洋蔥那樣,把皮一層層剝開之後,什麼也沒留下來。所謂「原點」,確確實實存在心中,是驅使一個人秉持信念生存下去的原動力。  法國哲學家巴斯卡(B. Pascal)有句名言「人是會思想的蘆葦」。他說,「人是微不足道的生物,有如生長在原野裡的雜草『蘆葦』般脆弱,卻因為懂得『思考』,而成為超越廣大宇宙的存在」。放棄「思考

」這個「原點」,漫無目標或計畫,渾渾噩噩度日,就無法體會生而為人的喜悅。那麼,應該如何掌握被稱為「思考」的「原點」呢?牛津的哲學及倫理、宗教學等課堂上,一直很嚴肅地探討「信念」的課題。在牛津的教誨裡,所謂信念,正是「生存本身」。按照下列步驟,進行深入探討。第一、首先意識到,我們都「活著」這個單純的事實。「自己是活生生的人,生存著」,這件事誰也無法否認。儘管「理所當然」,實際上認識起來卻相當困難。第二、徹底理解到,「生存」這件事一點都不簡單。在盡情活出自己被賜予的人生旅程中,生活的不安、災難、疾病等種種困難,與我們同行。天底下沒有不辛苦的人生。接下來,第三、「思考」如何才能克服人生種種困難。那就

是作為人生當中心靈寄託的「原點」。這是我主修的教育哲學第一堂課教授提出的題目。與來自全世界各國學生熱烈討論後我深有所感,開始反省自己是否具備那指引此生一路走來,以及未來人生方向的「原點」。「信念」,即「生存這件事」,從掌握自己的「原點」開始。──信念使人強大。疑惑使人麻木不仁。信念就是力量。羅勃遜(Frederick Robertson,基督教會牧師)02享受孤獨大家認為「孤獨」的相反是什麼呢?有人腦海中會浮現,並非單獨一人,而是與很多人「一起」的畫面;也有人會說,那是「幸福」、「安心」等精神上滿足的狀況。在重視人際交流與溝通的現代社會中,總認為孤獨就是寂寞,非常辛苦,所以應該盡量避免。孤獨令

人害怕,並非因為「孤獨」本身,而是伴隨孤獨而來的種種所致。正如人害怕死亡一樣。比起「死亡」本身,害怕的是因死亡而帶來的悲傷、痛苦、絕望等。

Zenbo互動導覽機器人

為了解決tutorial意思的問題,作者潘政瑋 這樣論述:

現在機器人發展技術突飛猛進,世界上一些美術館、博物館或展覽館,可見到機器人擔任導覽服務工作。一般的導覽機器人大多以影音多媒體、語音或手勢來作介紹與導覽。而本研究所研究之智慧型導覽機器人 Zenbo 使參訪者能輕鬆地跟著導覽機器人來進行參觀。智慧型導覽機器人裡裝設的雷射定位以及掃描系統來作精密定位,再利用路徑規畫系統計算出路徑,以作為機器人行進路徑之依據。這句的意思就是機器人不能總是依賴 GPS,尤其是當它們在室內運行時。況且,GPS 在室外如果達不到幾英寸的精度,機器人也不能安全地移動。相反,它們能夠依靠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來觀察和繪製周圍環境。使用 SLAM,機器人可以隨時構建自己的地圖。通過傳感器數據校準來構建導航地圖,它可以了解自己的位置。聽起來很簡單,但它實際上是一個多階段過程,包括使用多種非常適合 GPU 並行處理能力的算法來校準傳感器數據。而機器人偵測到障礙物時,機器人裡的裝置,超音波感測器則作為障礙物之偵測,以確保行進時的安全。為測試兩輪差速移動平台在行進中的穩定度而進行了直線路徑、圓形路徑、方型路徑與 S 型路徑之障礙物測試,由路徑測試結果可發現,當遇到障礙物時 Zenbo 的超音波感測器會偵測並閃過不過當有強烈陽光或其他等等的擋住感測器它就不會進行閃避。本研究的另一研究重點,

是為了要搭配語音導覽功能,使導覽機器人使用DDE Editor 以及 APP Builder 來建立語音導覽系統,可以讓導覽機器人替代導覽人員,為使用者作定點導覽與語音介紹。使用者在導覽機器人之語音控制來選擇欲參觀之目的地,當使用者完成語音設定後,導覽機器人便會帶著使用者到達指定的目的地,並且沿途作語音或多媒體之介紹與導覽,使用者可輕鬆地跟在別具特色的智慧型導覽機器人享受導覽機器人的自動定點語音導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