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憑證會計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原始憑證會計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平準楊彬寫的 會計主管建制、建賬、記賬、核算、管理從入門到精通(第2版) 和平準的 會計基礎工作規範詳解與實務:條紋解讀+實務應用+案例詳解(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法規內容-澎湖縣政府會計憑證保管及調閱作業規定也說明:ㄧ、本作業規定依據會計法、審計法暨普通公務單位會計制度之一致規定訂定之。 二、本作業規定所稱會計憑證係指依會計法第五十一條規定之記帳憑證及原始憑證二項。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郵電出版社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中原大學 財經法律研究所 姚志明所指導 陳嘉一的 論我國財務報表不實之民刑事責任-以會計審計角度切入 (2018),提出原始憑證會計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會計、審計、財務報表不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會計學研究所 劉啟群所指導 汪君燕的 公務機關內部審核管理與貪污舞弊關聯性之研究-以公立國民小學為例 (2013),提出因為有 內部審核、貪污舞弊、會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原始憑證會計法的解答。

最後網站會計入帳憑證@ Hansen 內部稽核(許瀚升) :: 隨意窩Xuite日誌則補充:編號。 第23條. 實施商業會計法之營利事業,應根據前二條原始憑證編製傳票,根據傳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原始憑證會計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會計主管建制、建賬、記賬、核算、管理從入門到精通(第2版)

為了解決原始憑證會計法的問題,作者平準楊彬 這樣論述:

在會計行業中,許多會計工作者都把成為會計主管作為自己的職業目標。為了幫助會計工作者更有效地完成自己的職業規劃,並在達成目標後不斷進步,我們特地編寫了本書。   《會計主管建制、建賬、記帳、核算、管理從入門到精通(第2版)》從會計主管的實際工作要求出發,分別從瞭解會計行業,建賬與記帳,會計核算,溝通、籌畫與管理四個部分展開論述,不僅對會計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素質要求進行了具體介紹,還對會計基礎工作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解讀,*後從管理角度對會計工作進行了細緻剖析,內容翔實,貼近實務,通俗易懂。   《會計主管建制、建賬、記帳、核算、管理從入門到精通(第2版)》對會計知識進行了詳

細解讀,同時列舉了大量實務案例,集中體現了對會計主管實務工作的具體要求,適合廣大期待成為會計主管,以及想在會計崗位上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的會計工作者學習閱讀。

論我國財務報表不實之民刑事責任-以會計審計角度切入

為了解決原始憑證會計法的問題,作者陳嘉一 這樣論述:

近年來財經犯罪層出不窮,如博達案、力霸案,甚至到近期的樂陞案,皆與財務報表的呈現不實有所關聯。惟,財務報表不實所使用的會計以及審計知識並非是司法人員的專業,這有可能造成檢警蒐證、調查以及法院認定事實有所影響。因而當財務報表不實的案件出現時,司法人員若能知悉財務報表的編制、其所依據的準則規範以及財務報表是如何透過一層一層的會計流程總結而成。那麼將有助於清楚地認定事實,並且有助於正確地適用法律。上市櫃公司,依據法令規範都會將最終的財務報表呈現於公開資訊觀測站,但上面的金額,往往都是數字的呈現,其實無從比較,很難知道裡面是否有問題。舉例而言,一個現金科目的總金額假設為1000萬,但是到底有多少比例

是因為公司收回帳款而來,還是因為發行股票而來,需要將其分析、找出組成成分,才會有不同的意義。也因此倘若一個科目金額,因為假造的憑證而有會計紀錄,並且匯總於財務報表上,將很難被發現這個財務報表有所不實,因為我們只會看到看到一個金額叫做現金1000萬元。更甚者的是倘若公司管理階層利用不知情之人員,以不適切的會計原則做資訊之紀錄,此時司法人員更難去說這紀錄是有問題的。因而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的表達是否允當,我們往往是由會計師事務所的查帳人員去公司查核、把關,最後則由會計師簽證,並出具其專業意見並對公司財務報表表示想法。因此本文將介紹財務報表之編制以及依據並介紹審計人員之查帳流程,並且透過實務案例的整理

以及介紹,來說明財務報表不實可能會以甚麼樣的手法呈現以及他的目的為何,藉此讓讀者了解,原來會計及審計知識的了解,將有助於財務報表不實事實的認定,並會使司法從業人員更簡易、清楚的認定事實,同時,也希望能打開大家對於會審知識的探討以及好奇,進而探詢這門領域。

會計基礎工作規範詳解與實務:條紋解讀+實務應用+案例詳解(第2版)

為了解決原始憑證會計法的問題,作者平準 這樣論述:

嚴格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編寫而成,分別講解了會計基礎工作概述、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一般要求及核算內容、編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帳簿、編制財務報告、會計電算化、會計檔案與會計人員工作交接、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會計監督、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等內容,對會計基礎工作的諸多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解讀。 《會計基礎工作規範詳解與實務 條文解讀 實務應用 案例詳解 第-2版》內容翔實,實操落地,易讀易懂。不僅適合會計初學者掌握會計基礎工作的內容與要求,同時也對會計實務工作者提升業務水準、增強工作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平准 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博士 百德財稅諮詢服

務有限公司創始人 中國註冊會計師 中國註冊稅務師 現擔任多家公司財務顧問,曾任職于北京中和正信會計師事務所,先後從事會計報表審計、稅務籌畫、管理諮詢等工作,出版財務類專著多部。 第1章 會計基礎工作概述 1.1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的必要性1 1.1.1會計基礎工作的內涵1 1.1.2會計基礎工作現存的主要問題2 1.2會計基礎工作的法律法規3 1.2.1《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簡介3 1.2.2《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簡介5 1.2.3做好會計基礎工作的基本要求6 第2章 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2.1會計機構的設置9 2.1.1設置會計機構的基本規定9 2.1.2設置會計機構的基本

要求10 2.1.3不設置會計機構,只配備會計人員的要求10 2.1.4實行代理記帳的要求11 2.2會計機構人員的配備13 2.2.1總會計師13 2.2.2會計機構負責人與會計主管人員的配備要求16 2.2.3會計機構負責人與會計主管人員的任職條件17 2.2.4會計機構負責人與會計主管人員的任免程式18 2.2.5會計人員的任職要求19 2.3會計工作崗位的設置21 2.3.1設置會計工作崗位的意義22 2.3.2設置會計工作崗位的原則22 2.3.3怎樣設置會計崗位23 2.3.4會計工作崗位之間的牽制和會計人員回避制度23 2.4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25 2.4.1重視會計人員職業道

德建設的意義25 2.4.2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範的主要內容26 2.4.3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範的貫徹28 第3章 會計基礎工作之會計核算:一般要求及核算內容 3.1建立規範的帳簿體系29 3.1.1會計帳簿體系的基礎知識29 3.1.2我國法律、法規對建賬的基本要求30 3.2會計核算的要求31 3.2.1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31 3.2.2會計核算的具體要求33 3.3會計核算的基本內容39 3.3.1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40 3.3.2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40 3.3.3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40 3.3.4資本的增減41 3.3.5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41 3.3.6財務成果的計

算和處理41 第4章 會計核算的起點:編制會計憑證 4.1會計憑證的概念與意義43 4.1.1會計憑證的概念43 4.1.2會計憑證的分類44 4.1.3會計憑證的書寫要求44 4.2原始憑證的概念、內容與填制46 4.2.1原始憑證的類別46 4.2.2原始憑證的填制內容48 4.2.3原始憑證的填制49 4.2.4原始憑證的審核51 4.2.5幾種常用原始憑證填制舉例52 4.3記帳憑證的概念、內容和填制59 4.3.1記帳憑證必備的內容59 4.3.2記帳憑證的類別59 4.3.3填制記帳憑證的要求61 4.3.4記帳憑證的審核62 4.3.5常用記帳憑證填制舉例63 4.4會計憑證的

保管68 4.4.1會計憑證的傳遞68 4.4.2會計憑證的保管69 第5章 會計核算的中心環節:登記會計帳簿 5.1會計帳簿的設置72 5.1.1會計帳簿的基本構成72 5.1.2總帳的設置73 5.1.3日記帳的設置74 5.1.4明細分類帳簿的設置77 5.1.5會計帳簿的啟用80 5.2會計帳簿的登記81 5.2.1登記會計帳簿的要求81 5.2.2總帳的登記84 5.2.3明細帳的登記88 5.2.4日記帳的登記88 5.3對賬和結帳89 5.3.1對賬89 5.3.2結帳91 5.4登記錯誤的更正93 5.4.1會計記錄錯誤93 5.4.2會計記錄錯誤查找的方法93 5.4.3會

計記錄錯誤更正的方法98 第6章 會計核算的成果:編制財務報告 6.1財務報告概述101 6.1.1財務報告的概念與作用101 6.1.2財務報表的組成102 6.1.3財務報告的編制要求103 6.1.4財務報告編制前的準備工作103 6.2資產負債表105 6.2.1資產負債表的內容105 6.2.2資產負債表的結構106 6.2.3資產負債表的編制108 6.3利潤表121 6.3.1利潤表的概念和作用121 6.3.2利潤表的格式及內容122 6.3.3利潤表編制的基本方法124 6.4現金流量表131 6.4.1現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131 6.4.2現金流量及其分類131 6.4

.3現金流量表的結構和內容132 6.4.4現金流量表的編制134 6.5所有者權益變動表140 6.5.1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內容及結構140 6.5.2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填列方法142 6.6附注144 6.6.1附注的定義144 6.6.2附注的內容144 6.7財務報告的審計145 6.7.1財務報告審計的目的145 6.7.2財務報告的審計範圍145 6.7.3審計計畫145 6.7.4審計實施146 6.7.5審計報告146 第7章 現代化工作方式:會計電算化 7.1會計電算化的概念和主要內容151 7.1.1會計電算化的概念151 7.1.2會計電算化的3個層次151 7.2會計

電算化軟體的功能與選擇153 7.2.1如何獲得電算化會計軟體153 7.2.2常用的會計軟體的功能模組154 7.2.3選擇商品化通用會計軟體156 7.3利用電腦進行會計核算160 7.3.1會計核算電算化的特點160 7.3.2會計核算電算化一般要求161 7.3.3企業實行會計核算電算化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161 7.3.4會計人員的配備與崗位培訓163 7.3.5基礎工作要求及前期準備165 7.3.6會計軟體的初始化167 7.3.7會計軟體的日常運行與維護170 7.3.8利用現有資料進行財務分析173 7.4替代手工記帳173 7.4.1替代手工記帳的條件173 7.4.2替代

手工記帳的申請、檢查和批准174 7.5電算化會計檔案的管理175 7.5.1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的內容175 7.5.2記帳憑證的生成與管理176 7.5.3會計帳簿和報表的生成與管理176 7.5.4關於會計電算化系統開發的文檔資料的管理176 7.5.5關於磁性介質及其他介質的管理177 7.5.6安全和保密措施177 7.5.7建立會計電算化的檔案管理制度177 第8章 會計基礎工作的記錄和延續: 會計檔案與會計人員工作交接 8.1會計檔案179 8.1.1會計檔案的範圍179 8.1.2會計檔案的立卷180 8.1.3會計檔案的裝訂180 8.1.4會計檔案的保管183 8.1.5會

計檔案的銷毀185 8.2會計工作交接185 8.2.1需要進行會計工作交接的情形186 8.2.2交接的基本程式186 8.2.3會計工作臨時交接188 8.2.4移交後的責任189 第9章 會計基礎工作的制度規範:內部會計管理制度 9.1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建設的基本要求190 9.1.1加強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建設的必要性190 9.1.2制定內部會計管理制度遵循的原則191 9.1.3單位內部會計控制體系框架和基本內容192 9.2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具體制定194 9.2.1會計工作組織體系及會計人員崗位職責194 9.2.2會計核算工作制度196 9.2.3財務會計分析制度196 第

10章 會計基礎工作之會計監督:現狀和體系 10.1會計監督概念與現狀198 10.1.1會計監督的概念198 10.1.2當前我國會計監督中的一些問題198 10.2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199 10.2.1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199 10.2.2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201 10.3單位內部的會計監督202 10.3.1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概念202 10.3.2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特點202 10.3.3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主要內容205 第11章 法律制約: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11.1法律責任概述213 11.1.1法律責任的含義213 11.1.2法律責任的分類213 11.1.3法

律責任的構成要件214 11.2常見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214 11.2.1不依法進行會計管理、核算和監督的法律責任214 11.2.2偽造、變造,編制虛假會計資料的法律責任220 11.2.3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資料的法律責任220 11.2.4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編制、隱匿、故意銷毀會計資料的法律責任221 11.2.5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法律責任221 11.2.6其他違反會計法的法律責任222

公務機關內部審核管理與貪污舞弊關聯性之研究-以公立國民小學為例

為了解決原始憑證會計法的問題,作者汪君燕 這樣論述:

本研究藉由探討公立國民小學會計人員內部審核之運作,進而了解會計人員經費審核作業之狀況與公務機關容易發生貪污舞弊之關聯性。本文藉由案例分析,檢視公務機關發生貪污舞弊的案例是否與內部審核管理有其關聯性。本論文將找出兩個司法院裁判書貪污舞弊的案例,而就其案例探討其內部審核管理模式。本文將發現,在依法執行內部審核管理機制下,會計人員發生貪污舞弊的可能性將降低,但倘若受合法憑證與真實憑證分際時,因會計人員僅負書面合乎法令規章之審核責任,即便在審慎執行內部審核管理環境下,仍有可能發生非會計人員貪污舞弊之可能性,本論文以判決書中交通費為例,說明報支同仁須負合法及真實憑證之責,雖然執行內部審核機制不

一定能完全防止非會計人員貪污舞弊之可能性,但不依法審慎執行內部審核機制,發生貪污舞弊之可能性則為提高,歸結公務機關會計人員成功地執行內部審核管理如下:一、會計人員(內部審核人員)應詳加研讀相關法規,熟悉法令,依法行政。二、向業務單位宣導內部審核相關法令規章,本誠信原則,互相配合。三、與機關首長建立良好關係,互相尊重,爭取支持。四、設計內部審核量表,定期檢討,審慎檢視。五、提供有效且及時之資訊,加強宣導,積極落實。仍可視為是防弊良好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