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制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台灣醫療制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金燕,楊允辰寫的 X人執照 和王明鉅的 翻轉醫療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珍惜醫療資源--談「部分負擔制度」 - 訊息專區 - 壯圍鄉衛生所也說明:當醫療資源被過度使用時,整體醫療費用將節節上升,最終將造成健保財務壓力,為避免此一現象的發生,部分負擔制度應運而生,病患就醫時,得負擔一部分醫療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麗文文化 和商周出版所出版 。

逢甲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賴文祥所指導 陳瀅如的 影響外籍病患選擇台灣醫療關鍵管道之探討-以中部某家區域醫院為例 (2020),提出台灣醫療制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際醫療、關鍵管道、海外醫療推行。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大學 財經法律學系碩士班 陳月端所指導 鄭由梓的 論醫護人員工時規定之缺失及解決 (2019),提出因為有 勞動契約、工作時間、變形工時、職業災害、保護照顧義務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醫療制度的解答。

最後網站找台灣醫療制度相關社群貼文資訊則補充:提供台灣醫療制度相關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政府如何做才能讓健保永續經營、薄冰上的醫療王國、台灣健保好處相關財經資訊或書籍,就來財經貼文懶人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醫療制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X人執照

為了解決台灣醫療制度的問題,作者蔡金燕,楊允辰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禁書」, 一個令人傷痛的「真實」故事。   1965年山崎豐子撰寫日本白色巨塔;   1999年侯文詠醫師描述臺灣醫界內幕。   這兩部偉大的著作,都是長篇文學創作。   2020年的今天,   讓專業醫師大膽與您分享一個全新的醫療故事。   因為真實,所以黑暗,更沾染血淋淋的嘲諷赤紅色。   這是一部曾被醫療社群詆毀、下架的連載;   這是一個不敢被醫界承認、存在的常態。   沒有文學作家幫寫書評,因為內容白話,缺少華麗辭藻;   沒有幾個醫師願意挺身推薦,恐懼粉碎逐漸脆弱的醫病關係。   從簡單的老人疾病開始,荒腔走板的治療,一再漠視病患的痛苦,邪惡手術埋下「院內感

染」這枚黑暗種子,濫用抗生素最終造成悲慘結果……   巨塔內的傲慢醫師,沒了心的白衣天使;重重錯誤累積,終至病患死亡。   是家屬的無端抱怨?還是真正的醫療過失?   醫事人員真的領有合法「殺人執照」?   專業醫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抽絲剝繭,告訴您答案、真相。   您我都有爸爸,媽媽,家人,孩子,親戚,朋友……   這個故事,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面對醫療傷害,除了哭泣、悲恨,我們可以檢討的還有什麼?   誰說醫師不能控訴醫師?   忠實信賴醫療團隊的長者,因單純的老年疾病求助大醫院,結識傳聞中醫術精湛、頗負盛名的主治醫師。   只是簡單的攝護腺手術,為何衍生一連串身體痛苦,血中蔓延

的細菌從何而來?   一次次祈求醫師治療,換來的卻是加倍折磨;一連串被輕忽的錯誤,累積成不可逆的悲劇。   心慌的女兒多次懇求適切診斷與治療,卻不得其果;從專科護理師、社工、護理長、醫師、到院方高層,像一道緊密不可攀的高牆,讓家屬看不見康復的曙光。縱使努力,依然無法挽回父親的性命,只能眼睜睜看著摯愛的親人,在最後一段生命中歷經折磨。   面對殘酷的醫療結果,女醫師開始質疑,決定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一步步揭開保護傘下醫護人員們欲隱瞞的真相。 本書特色   .現職專業醫師撰寫的真實醫療小說,由家屬的第一人稱視角,引領您進入高聳的白色巨塔。   .特邀新興繪本創作者「二搞創意」突破溫馨畫風,繪製驚

悚封面及寫實插圖。   .醫界人員溫情撰文推薦,誠實面對「醫療傷害」課題。   在臺灣,醫療資源進步豐富,但醫病資訊不對等,往往造成醫療糾紛。   病家是否真能分享醫療決策?醫師是否真的審慎診斷治療?醫院是否真正檢討制度謬誤?   這不僅是一位長者的珍貴生命,也是一個家庭的悲痛經歷,更是現今社會的寫實縮影。這是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真實故事」。  

台灣醫療制度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在退輔會業務報告裡,我留意到「榮民金字塔三級醫療照護計畫」,主要強化榮民三級醫療體系支援,落實醫療分級。而今年起各地榮總積極與榮家合作,開始施行遠距醫療服務,即時提供榮家住民遠距醫療及會診,立意良善。

提到遠距醫療服務,我去年時也曾針對在宅醫療開過專家學者會議,希望可以提供資源。目前看到報告中指出想擴大遠距醫療,主委回答我,目前遠距醫療分為北中高,北榮目前是跟板橋榮家合作,利用相關新的儀器、視訊方式,主要服務對象為榮家。

其實未來獨居的長者人口應會上升,我希望未來可以考慮開放到一般民眾。如果退輔會對遠距醫療有想法,是不是也可以邀請榮總體系,加入一起來研究,如何擴大遠距醫療,當然第一波一定以榮民優先,那榮民如果試辦成功,就可考慮如何推及其他。

主委回覆我,會朝這個方向繼續努力。
希望能夠實際落實這樣的制度,能有更多的資源照護高齡化的社會!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一 14:00-15: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影響外籍病患選擇台灣醫療關鍵管道之探討-以中部某家區域醫院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醫療制度的問題,作者陳瀅如 這樣論述:

國際醫療為近幾年各國家積極推行之產業,而台灣完整的醫療教育體制下,造就高品質與技術水準的專業團隊,台灣醫療優勢全球有目共睹。但受限於台灣國際醫療服務起步較他國晚,醫療管理法規較為複雜而嚴謹,在國際醫療推行上較為受限。現今南向政策下,台灣國際醫療之推行政策,主力在於與醫學中心合作,進行目標國家與醫學中心醫療衛生之連結,帶動產業鏈發展。而其他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多數要靠自身財力、人脈、資源努力在目標國家推展國際醫療,在有限資源下,如何將資源都能有效運用在關鍵上,便是本研究探討之精神,藉由研究深度訪談法歸類出關鍵管道及其影響成效之因素。研究彙整得到:(1)親友推薦為最有效果且投入成本較低的推廣

管道,影響因素除了團隊專業治療外,病患前中後的服務也需加以重視及設計。(2)其次為辦理醫療說明會,醫療說明會的成本較高,運用資源多,籌備時間長,需克服的問題也較多,影響因素包含合作辦理對象、參與人員、演講者、辦理手法與頻率皆需多加考量及規劃。(3)其他管道包含仲介轉介,需了解仲介方擁有的資源,互補合作建立推行模式;網站、社群媒體及報章雜誌並非者優先推薦的管道方式,需針對讀者群及推行的醫療項目加以比對,但要將讀者轉化為行動者,有其困難度。

翻轉醫療

為了解決台灣醫療制度的問題,作者王明鉅 這樣論述:

*從台大醫院副院長、竹東分院院長, 再成為台大總院一位醫師, 頭銜看似變小,但他做的事格局更高、意義更深遠、影響力更大。 因為,他投入的志業是――讓台灣更多人擁有健康!*   作者王明鉅醫師,在擔任台大醫院副院長五年期間(2008-2013),以創新的思維整合了心臟內外科共同照護的模式,打造以服務病人為主的心血管中心;他建置了門診與急診抽血檢驗的自動化系統,種種致力於優化醫療品質的開創作為,讓王醫師榮獲2015年醫療典範獎的殊榮。   他獲獎的原因不僅於此,在台大竹東分院擔任院長兩年期間(2013-2015),他將一所靠著政府補助勉強維持的地區醫院,改頭換面,從整建硬體設施到注

入帶人帶心的領導風格,尤其是他找到了不靠民眾「生病」來獲利,而是以照顧並促進民眾「健康」為目標的經營模式。王醫師在竹東的故事就像是在「水泥地上種花」,而且還花開遍地。調至竹東是一個契機,讓王醫師思索地區醫院存在的價值、經營的方向,過程中他逐一釐清現今台灣健康醫療與全民健保制度的問題癥結,並提出翻轉醫療具體可行的策略,終止告種崩壞的現象。   本書內容從王醫師調至台大竹東分院,擔任院長的七百多個日子開始。「院長,你能不能想辦法募一台(醫療)車?」司機大哥的一個問題改變了一切,由此王醫師肩負起「不可能的任務」,四處演講、傳達理念、積極募款……,他不斷思索與調整方向,通過一關關的考驗,擘劃出一條經

營之道。他在短短兩年之內完成醫院大改造,同時建置「東健康中心」,大力推動聚焦於預防中風、心肌梗塞以及早期發現癌症的平價高階健檢,大幅提升竹東分院的醫療技術與服務品質,凸顯地區醫院的高度價值。他充滿創意的作為凝聚了全院醫護人員的向心力,讓大家以在竹東分院服務為榮。   作者更明白指出,台灣的健保醫療雖然堪稱世界第一,卻因當初設計失當,無視台灣小國經濟與大國經濟的差異,靠著醫護人員的血汗來硬撐。錯誤的商業模式、破壞醫療分級、保險變成福利、缺乏節流措施與誘因,都是健保錯誤制度的根因。在民眾過度耗用、醫療資源錯置的情況下,結果就是醫療人力成為血汗醫護、健保給付低廉、城鄉差距大、醫療糾紛不斷,整個醫療

制度瀕臨崩壞。   眼前各種問題紛呈,卻不見解決方案。然而,就在不久的將來,少子化讓醫療人力的供應更加短缺,人口老化的海嘯來襲,醫療需求將只增不減,醫療科技的發展到了足以應付危機的地步了嗎?健保能靠持續不斷地提高保費來維持嗎?更重要的問題是,未來沒人、沒錢、沒病床,民眾的健康在哪裡?   原本讓台灣引以為傲的醫療制度,現在不改革,未來有錢也看不到病。作者提出的解決之道就在於,醫療資源的重新分配,儘管醫療分級已無法回頭,但是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應有不同的任務,唯有各司其職才能減緩醫護的過勞,真正提升看診與醫療品質。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需要誘因,不僅要「鼓勵少用」,同時也要有「懲

罰多用」機制,才能落實對於寶貴醫療資源的珍惜。不是只在重症醫療上投入最多的費用與人力,而是要同等重視預防醫學與健康管理,讓人人能夠「健康不生病,生只生小病,小病不變大,大病不致命」,台灣的健保醫療制度才有救,民眾的健康才有保障!書中提出十一點「翻轉醫療」的觀念與作法,見解深入獨到,分析鞭辟入裡。   閱讀本書,讀者不僅感動於作者奉獻醫療源源不絕的熱誠,更能超然於報章媒體網路對於醫療熱門議題的報導,以客觀持平的視角,理解台灣醫療政策的缺失、導致醫界與社會脫節的思維、民眾看診就醫的不當習慣以及急切需要扭轉的健康醫療觀念。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讀者大眾,是受惠且維繫健保醫療制度的一份子,閱畢本書,都將

思索為翻轉台灣醫療的未來盡一份心力,畢竟因此獲益而擁有健康快樂人生的也將是我們自己。 本書特色   作者擁有醫療專業與醫院經營管理經驗,立論有據,見解獨到   從醫者與患者的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從醫學中心與地區醫院經營者的立場出發,深度思考台灣醫療制度的根本問題,並提出改革方案,拯救台灣醫療免於崩壞   提出健康二十字箴言,「健康不生病,生只生小病,小病不變大,大病不致命」,推動觀念革命   其建言讓每一個人都能為自己的健康,以及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與醫療制度作出具體的改善   敘事深入淺出,解說明白易懂,與讀者大眾對話,熱情奉獻,感動人心 名人推薦   導讀推薦   行政院院長

張善政   熱誠推薦   璞園建築團隊董事長 李忠恕   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何飛鵬   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暨財務長兼發言人 何麗梅   台灣證交所總經理 林火燈   大學眼科集團總裁兼總院長 林丕容   東聯光訊董事長 林資智   新竹縣衛生局局長 殷東成   冠德企業集團董事長 馬玉山   全球人壽董事長 彭騰德   玉山金控總經理 黃男州   泰山企業董事長 詹岳霖   聯發科董事長 蔡明介   信義房屋總經理 薛健平

論醫護人員工時規定之缺失及解決

為了解決台灣醫療制度的問題,作者鄭由梓 這樣論述:

近年,醫療人權逐漸受世人重視,除攸關病人安全事件外,醫護人員工作時間過長,也是全球亟待解決醫護過勞的課題之一。換言之,醫護勞動安全議題,值得我們關注,沒有醫療人權,哪來病人安全?政府應確實保障所有醫事人員的勞動人權,回歸合理勞動條件、合理工時、合理報酬、合理僱用及職災保障等勞動基本人權。沒有醫事人員的醫療勞動安全,肯定不會有優質的病人安全。同時,貫徹合理工時制度,也能減少醫療糾紛訟源,改善台灣醫療制度正在崩壞的危機。 溯源歷史,民國78年,醫療保健服務業就提出納入《勞基法》的訴求,卻遭衛生署反對。民國87年,醫事人員納入勞基法保障,但醫師仍被排除在外。然因民國100年發生實習醫

學生過勞死及醫師過勞職業災害事件,促成醫療勞動小組誕生,使醫師納入勞基法聲音再起。對於醫師納入勞基法,醫界看法始終兩極,有醫師認為可以保障勞動權益,但也有人擔憂台灣醫療制度恐面臨災難。醫師納勞基法問題爭議許久,衛生福利部表示,醫師全面納勞基法,並於109年前上路。亦即,在109年前將受雇醫師、住院醫師全面納勞基法。納保前,配套措施先上路,包括醫療法或醫師法等修法,先實施婦女育嬰假、職災補償等,給醫師更多保障。 面對醫護崩壞,並非單一勞基法工時保障即可解決,醫護工時過長原因問題往往不是出在法制層面規定,而是當醫院雇主適用或歸避或扭曲法規適用。在醫師方面,工時過長原因除了因醫師醫療業務之責任

制本質使然外,過於懸殊的醫病比、病人未有分級醫療認知,及醫療評鑑美化等多元因素所致。然而,於護理人員方面,雖已於民國101年全面納入勞基法適用,而無再適用勞基法第84-1條責任制。但是,在不明確的醫護業務權責範圍,無論醫護專業業務或醫療行政等繁重工作量壓在醫護人員身上,使其無法獲得最低勞動保障之喘息。另外,變形的「花花班」輪班表及不合理的護病比例,再再地使醫護人員逃離不打烊的白色血汗巨塔,進而使醫護職場環境惡化。一旦醫護職場惡化,醫院對病人所能提供的醫療及護理照護品質也會隨同下降,此乃非病人之福。 因此,本文擬爬梳相關文獻,從醫護人員過勞之我國司法實務出發,並以日本醫師工作時間法制為對照

,發現司法實務對於醫護人員勞動人權保護不足,並回顧醫護人員納入勞基法的困境形成,再以文獻整理方式,探究醫護人員勞動人權之困境及醫護人員納入勞基法後的相關配套措施,其所可能產生的疑慮。最後,對於醫護人員過長工時,提出相關預防對策,以解決醫護人員現行之勞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