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等法院判決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台灣高等法院判決查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奕廷(易律師)寫的 考點式刑法實務選擇一本通 和潘秀菊,劉承愚,蔡淑娟,陳龍昇的 商事法:公司法、票據法(1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後遺症 - 香港經濟日報hket.com也說明:荷蘭一名12歲男童因想探望患癌症末期祖母,希望接種新冠疫苗,惟遭不支持疫苗的父親反對,遂循法律途徑解決。荷蘭法院近日判決男童勝訴... 14:32 2021/09/24.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高點 和元照出版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法律學系一般生組 葉啟洲、林國彬所指導 吳承軒的 論現行法下核保期間發生保險事故之責任-暫保制度之引進 (2021),提出台灣高等法院判決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核保期間、暫時性保險、人壽保險、防疫保險、締約上過失、交涉過程三分說。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林東茂所指導 陳美宜的 肇事逃逸罪相關法律爭點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肇事逃逸、保護法益、逃逸、釋字第777號解釋、致人死傷、故意肇事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高等法院判決查詢的解答。

最後網站【法律資訊怎麼找】網路查找法律資料教學(一)司法院法學資料 ...則補充:法律扶助基金會教大家透過網路查詢可靠又實用的法律資料 ... 假設今天我們想要知道法院在審理消費者債務清理案件的一些判決,或者是有民眾被法院要求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高等法院判決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考點式刑法實務選擇一本通

為了解決台灣高等法院判決查詢的問題,作者陳奕廷(易律師) 這樣論述:

  有鑑於實務見解日新月異,連帶影響到刑法選擇題型的作答,且法院各式裁判的品質大幅提升,已非精簡節錄或單純超譯可以整理表示,為了不讓原書籍過於肥大,作者思考良久後決定將拙著《考點式刑法一本通》的「一試篇」部分抽取出來,獨立為專門蒐羅實務見解的輔考用書兼查詢工具書,並更名為《考點式刑法實務選擇一本通》。   作為一本輔考用書,不可免俗地置入110~100年的律師、司法官一試選擇考題,供考生們測試練習、鑑古知今;作為一本查詢工具書,新近重要實務見解除列出字號外,也較大篇幅地摘錄裁判論述,俾利工作者掌握趨勢與脈動、溫故知新。 本書特色   一、關鍵法條,重點記憶   1.本

書依據最新修法資料編寫,並挑選極富考相或曾在考古題中出現過的法條。   2.總則部分對法條會有簡短的概念分析,淺白闡釋條文結構並快速提出關鍵字,點出法條與學理的最基本聯繫;分則部分則對熱門罪名有簡單的要素拆解,以利法條結構的快速熟悉。   二、關鍵實務,掌握命題趨勢   本書針對實務見解的整理,包含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最高法院決議、最高法院判例、最高法院判決、高等法院座談會結論與高等法院判決,特色在於使用「考點式」的表達方法,亦即提出該條文所涉及的考點,並隨即放入該考點相對的實務見解。   三、關鍵考題,題題詳解,釐清觀念   除收錄律師、司法官最新考古題外,挑選極具代表性的實務見解,並依照

最新重要條文,剖析答題脈絡,有效掌握作答訣竅,掌握致勝關鍵。

論現行法下核保期間發生保險事故之責任-暫保制度之引進

為了解決台灣高等法院判決查詢的問題,作者吳承軒 這樣論述:

保險契約之法律性質按多數學說及實務見解均認為應解為諾成、不要式契約,至於我國現行保險法條文卻有將保險契約解為要式性與要物性之跡象,此一爭議除了會牽涉到保險契約生效時點之認定外,更將造成要保人已經預繳全部或第一期保險費後,在核保期間內發生保險事故時,保險公司究竟是否需要負擔保險責任之爭議。在人壽保險之情形下,主管機關企圖透過示範條款,以實質影響力強行令保險人對於核保期間內之保險事故一概負責,如此做法不無可議之處。對此,本文先分析整理相關實務判決及學說見解,後借鏡美國法之暫時性保險討論並分析該制度是否為本爭議之最佳解決途徑,並於文末草擬有關暫時性保險之修正條文,期許可以成為未來立法之方向。本篇論

文架構主要有三:一、對本文之核心問題進行通盤介紹,並討論現行法下之缺失,及學說與實務提出之嘗試解決途徑。二、借鏡德國及日本之學說理論,探討締約上過失請求履行利益,亦即相當於保險金損害賠償之可行性。三、詳述美國實務見解對此一爭議問題見解之演進,並以形成之暫時性保險以及美國州法為我國保險法之借鏡。

商事法:公司法、票據法(12版)

為了解決台灣高等法院判決查詢的問題,作者潘秀菊,劉承愚,蔡淑娟,陳龍昇 這樣論述:

  本書由來自學界及實務界的四位優秀學者,分別就各所擅長領域,援引重要學理及法院實務見解,以淺易文字及具體案例,精心撰寫而成。內容涵蓋公司法、票據法兩大領域,可協助讀者輕易地掌握公司法、票據法精義。     其中公司法之特色為提供大綱圖表、自我測試題、案例、國家考試試題與說明、實務爭議與主管機關見解。

肇事逃逸罪相關法律爭點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高等法院判決查詢的問題,作者陳美宜 這樣論述:

我國自民國88年4月增訂刑法第185條之4之肇事逃逸罪以來,已22年有餘,並於102年6月修法提高肇事逃逸罪之法定刑。但從肇事逃逸罪之法條構成要件來看,係規定「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於死傷而逃逸者」,條文規定的很簡單,但也就因為如此,才導致自88年肇事逃逸罪增訂以來,學說及實務對該罪之保護法益、構成要件及102年修法提高法定刑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而學說及實務所爭論的問題究竟是什麼?爭論的是該罪的保護法益究竟是公共安全或者被害人生命、身體或兼顧公共安全與被害人生命、身體、或協助確認事故與責任歸屬或民事求償權或道德規範及善良風俗等。及爭論何謂「肇事」?又若因駕駛人之故意行為所致之事故,是否

也為「肇事」?又「致人死傷」究竟屬於客觀構成要件,抑或客觀處罰條件?又何謂「逃逸」?102年修法提高法定刑是否妥適?110年修法是否妥適?是否符合釋字第777號解釋之意旨?因此,本文將深入探討最高法院、學者及司法院對前揭爭論問題之看法。並將進一步分析、整理大法官釋字第777號解釋之協同意見書、部分協同意見書及不同意見書之異同,藉以了解大法官對前揭肇事逃逸罪所生問題之看法及建議。並探討該釋字公布後對最高法院判決之影響及110年修法後實務見解之變化。針對釋字第777號解釋理由書所指違憲部分,此次修法是否已經完全解決。再逐一針對德國法及日本法之立法例,分析其保護法益、構成要件及法定刑度,看看有無值得

我國學習之處,以作為爾後再次修法之參考。而之所以要研究前揭肇事逃逸罪相關之法律爭點,蓋我國是法治國家,除要從「質」上判斷犯罪是否成立外,還必須依照合理的法律,從「量」上來觀察,意即國家不可強索過高之犯罪對價,此為罪刑相當原則之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