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難救助金可以申請幾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急難救助金可以申請幾次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謝其濬寫的 全聯:不平凡的日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服務項目、申請說明 - 慈濟也說明:壹、服務項目慈濟在社會救助有五大項目:長期濟助、居家關懷、急難補助、助學補助、環境改善補助,概述如下: 一、長期濟...

玄奘大學 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 張貴傑所指導 林俊智的 遊民的現況與實務工作之初探-以新竹市為例 (2012),提出急難救助金可以申請幾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遊民、實務工作者。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 歐信宏所指導 周佑仁的 南投縣災害救助機制運作之研究─以敏督利颱風為例 (2005),提出因為有 災害、社會救助、災害救助的重點而找出了 急難救助金可以申請幾次的解答。

最後網站擴大急難紓困審完162億餘元紓困金最快8/3入帳則補充:衛福部說明,本次配合行政院紓困4.0政策,針對去年曾經申請急難紓困之52萬3289位 ... 核發54億7585萬元,衛福部社會救助與社工司副司長蘇昭如表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急難救助金可以申請幾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全聯:不平凡的日常

為了解決急難救助金可以申請幾次的問題,作者謝其濬 這樣論述:

  重新定義成功的價值   創造企業、廠商、消費者、社會、國家多贏的時代   一家本土出身的企業、一位沒有任何零售業經驗的企業主,以二十年時間,打造全台最大連鎖超市,寫下台灣零售業的奇蹟。   這家公司,堅持「低價」、「微利」,定價必須比市場行情便宜二○%;這位老闆,要求商品雖然低價,品質絕不打折。   企業存在於社會,有它自己應該追求的目標,也有自己應該創造的價值。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經營的目標,每個企業主都有責任帶領企業實現這個目標,但要成為企業家,必須更上一層樓,將企業創造的利潤與價值,回饋社會。唯有每個個人或企業組織,都能夠在自己的位子上善盡自己的責任,我們的社會才有希望變得更好

。   全聯實業董事長林敏雄,以二十年時間,讓自己與公司定義了成功的價值。但,如何做到?本書分為七部、二十三章,透過一個又一個的真實故事,從商品、門市、後勤、行銷、人才、公益等面向,說明全聯蛻變的故事,印證「讓利」才能創造互利,以全聯的企業故事說明,企業、廠商、消費者,以及社會、國家之間,零和遊戲並非唯一選擇。   作者簡介 謝其濬/採訪整理   政大新聞系畢業,英國蘇格蘭史特靈大學出版碩士,曼徹斯特都會大學視覺傳播碩士,現從事文字相關工作。   序 守護幸福生活的最終站 荒井 伸也 傳藝不只是宜蘭人的傳藝,也是台灣和世界的傳藝 吳靜吉 追求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

高希均 創新、務實、在地化 曹德風 要做全民的全聯 林敏雄 楔子 攀越另一座高峰 第1部 全聯蛻變學 1 零售業的寧靜革命 2 捨得讓利,才能實在真便宜 3 打造最大的現代化生鮮通路 第2部 全聯商品學 1 與廠商共好,打造乾貨王國 2 全聯的AKB48 3 誰說菜市場的肉品才新鮮? 4 整合產銷,扮演本土農業後盾 第3部 全聯門市學 1 展店大軍,全台插旗 2 有溫度的門市 3 從滿意的服務,到感動的服務 4 節慶是門好生意 第4部 全聯後勤學 1 亞洲最先進的物流系統 2 台灣最大的冰箱 第5部 全聯行銷學 1 讓品牌成為有魅力的意見領袖 2 賣場策展人 3 集點,強化顧客黏著度

的法寶 4 鬼行銷、神貼文、熊貼圖,抓緊影響力族群 第6部 全聯人才學 1 有容乃大的企業文化 2 人才轉型決定企業轉型 3 用真誠之心守護員工 第7部 全聯公益學 1 打造公益賣場,有愛也有創意 2 急難救助,直接服務 3 為現代社會復育情意與希望 附錄 全聯大事紀   序 守護幸福生活的最終站 荒井 伸也/全日本超市協會榮譽會長   日本超市業界在發展初期,成立了不少協會,這些協會大多數都以共同採購、降低商品成本為宗旨。但是全日本超市協會(AJS)不一樣,我們的出發點是共同學習、共同分享,可以說是採購智慧。   全日本超市協會被業界稱為「超市業的東大」,要加入的會員,必

須通過一定的審查程序,如:協會所有會員會去參訪公司、了解狀況,然後召開審議會討論,做最後決定。協會成員不分地域、不論規模,但是若無相同的學習理念,就不會被接受。   我擔任會長期間,全聯申請加入全日本超市協會。那時候,我們完全沒想到,會有一家來自台灣的超市,希望成為我們的學習夥伴。不過,依照流程,在審議會中,所有會員都同意了。二○一二年,全聯成為AJS第一個海外會員,同時也為AJS打開通往亞洲的門扉,讓AJS的人才、商品、訊息,都能流通到海外。   我在日本善美的超市工作期間,經常到台灣參訪。我發現,台灣外食人口眾多,幾乎連早餐也在外面吃,讓人不可思議;日本雖然外食人口也不少,但是至少早餐

大部分會在家裡自己做。另外,台灣消費者對食物的鮮度不是非常講究,當然也不注重生鮮處理技術。   那時候,我就認為,台灣的超市一定很難經營。但是全聯的門市,和日本超市一樣,沒有落差,服務人員也會熱情地招呼客人,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讓每個家庭擁有理想生活   超市是內食的提供者,對大眾生活非常重要。一家百貨公司裡的超市,或任何食品專賣店,如果商品賣完了,對顧客並不會造成困擾,他可以在接下來的路上或住家附近採買;但是生鮮超市不一樣,它在住家附近,是大眾採買的最終站,如果缺貨,顧客就再也買不到了。   即使只是缺了蔥、薑或蛋,這種再平常不過的配料,顧客就沒辦法做出今天想做的美食,以慰勞自己

一天的辛勞或與家人享受相聚時光。   一家超市,可能照顧方圓之內的兩千戶、五千戶或一萬戶人家,無論範圍多少,每家超市都有相同的使命,就是不能造成這些住戶的生活不便。   超市的商品品項多,可以滿足每個人生活所需,這是只有超市做得到的。因此,超市必須不斷補充商品,並且維持鮮度,讓每個家庭擁有理想中的生活。   有些人以為,超市不過賣些生活必需品,經營起來很簡單,但是當他們踏入這個行業後,就會發現,要達到超市的使命非常困難,這是必須用一輩子來努力的目標。   但是,無論工作或遊戲,愈難愈有趣。過去,我一直抱著這樣的心情從事超市工作,這是永遠做不完的一件事,也是最快樂的一件事。   超市是隨著生

活而改變的產業,我也期望,年輕人擁有新想法,並且勇於改變,完成每一個時代的超市使命。 傳藝不只是宜蘭人的傳藝,也是台灣和世界的傳藝 吳靜吉/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政大創造力講座名譽教授、中山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宜蘭有一道代代相傳的古早菜叫做西魯肉,把大白菜、香菇、紅蘿蔔、豬肉切絲,用高湯慢慢燉,起鍋前在上面鋪上炸蛋酥,噴香溫潤且容易消化、老少咸宜,在歌仔戲創生的宜蘭串連了許多撫慰人心的故事。   有些師傅會發揮西魯肉緣起的「隨創拼湊」(bricolage)基因,依季節微調材料,夏天多加點竹筍、冬天多加點大白菜,各派手路眉角或有不同,但西魯肉的核心精神是一樣的:料豐味美、兼容並

蓄、喝上一碗身心靈都能滿足。   宜蘭傳藝園區是一個活的動態博物館,匯聚台灣表藝、工藝、民藝,在這個園區透過靜態展示、動態表演、體驗學習,將藝術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當藝術成為日常,人們容易親近也願意碰觸(或者白話一點說,藝術不是高高在上,是吞得下去、可以消化的),「傳承」才會有美好的開端。   園區的使命是要保存、傳承、推廣台灣傳統藝術,想來也與西魯肉代代相傳的精神相似:要豐富多元、兼容並蓄還要能使人感動,說到底,總鋪師的「心」和「手路」是關鍵。   讓藝術走入日常   經營連鎖超市的全聯實業,發心跨界,得到宜蘭傳藝園區經營權,林董事長的決心讓我很感動佩服,他是這麼說的:   全聯是

正港的台灣本土企業,對這塊土地有深厚的感情,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初衷,陸續成立全聯慶祥慈善基金會、全聯佩樺圓夢基金會,以「急難救助、醫療補助、實物捐贈、愛心育苗」等方式回饋社會。期望發揮企業的影響力,積極溫暖社會、關愛鄉土,讓大家都可以擁有美好生活。   而成立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來營運傳藝園區,也是同樣的心意,不但要做到守護、榮耀台灣的傳統藝術,更希望讓藝術走入日常,從心點亮善美的生活,全聯是用這樣的心意接手傳藝。   我小時候看的布袋戲和歌仔戲,是童年的重要記憶,這些台灣的傳統藝術應該要被傳承下去,我認為是對的事情,全聯一定會認真去做,只要有盈餘就繼續投入傳統藝術營運,

若虧損,就投入更多資源經營。希望年輕的一代也能體驗我小時候看戲的樂趣,為全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   林董事長一再提到美好生活,我覺得跟林語堂《生活藝術》的核心精神是一樣的;林語堂在《生活的樂趣》文章中說,   因為情趣來自傳統。人們被教會欣賞美的事物,不是通過書本,而是通過社會實例,通過在富有高尚情趣的社會裡的生活。   用心造就美好生活   宜蘭傳藝園區每年都有超過百萬以上國內外遊客造訪,不只是宜蘭縣每年遊客造訪數最多的招牌景點,更是戶外教學與各國人士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在傳藝看三館(展示館、蔣渭水演藝廳、曲藝館)可飽覽傳承之粹,逛三街(魯班街、文昌街、臨水街)可體驗老街之趣,訪三建築

(文昌祠、黃舉人宅、廣孝堂)可賞建築之美。   兩根木條、一把刨刀、一張砂紙,傳藝與民眾做出一雙木筷子,木工技法與傳統榫卯技術於是便從師傅口中轉移到民眾的手中,傳統工藝是活的。   一顆肉粽、三柱香、謝師六禮……透過各式活動與祭儀,與民眾一起依循節氣與節慶過日子,常民禮俗是活的。   歌仔戲、布袋戲、藝陣踩街……宜蘭傳藝園區提供舞台匯聚優秀演出團隊,傳統創新都能在此融合、發光發熱,表演藝術是活的。   我說,做好一道菜,總鋪師的「心」和「手路」是關鍵,全聯林敏雄董事長從超市跨進文化藝術領域,他耕耘宜蘭傳藝園區的起心動念與營運方針,是很實實在在的。   除了大刀闊斧改善硬體設施、投入巨資新

建臨水劇場,也細膩地與宜蘭在地連結;跨縣市合作聘請優秀工藝職人進駐傳藝創作,讓遊客近距離欣賞並學習體驗;接下來更將串連國內頂尖企業家一起推動50+計畫,結合文化藝術、餐飲、科技、醫療,為熟齡人士打造更美好的老後生活。   有心,讓傳藝不只是宜蘭人的傳藝、是台灣人的傳藝、更是世界的傳藝。 追求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在二○一八年的「遠見CSR企業社會頒獎典禮」上,我曾經形容,企業要攀登三座山,缺一不可。   第一座山,是利潤之山,爬上之後,如果企業能夠長期獲利,進而肩負起社會責任,那就是爬上第二座山──社會責任之山;至於第三座山,則是永續之山。

  這三座山各自聳立,攀登不易,串連這三座山的橋梁,名為捨得之橋、開放之橋。   創造企業存在的價值   我出身於軍人家庭,對於全聯福利中心的前身,軍公教福利中心或全聯社不陌生,上述三階段的演變歷程,其實也是台灣經濟成長、發展的演進史,許多台灣的企業在那個年代,由於負責人的企圖心與努力,從小公司變成大企業。   然而,經濟成長的結果,不應僅是不斷提高民眾的所得,還要創造更高的價值,帶給人們更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企業的成長也是如此──企業存在於社會,有它自己應該追求的目標,也有自己應該創造的價值。   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經營的目標,每個企業主都有責任帶領企業實現這個目標;但是追求利

潤,必須「取之有道」,無論是對上游供應商或對終端消費者,都應該讓他們感受到有品質、有誠信的交易行為。   在日常商業行為裡,企業不可能做虧本的生意,但全聯在串連貨與人的過程中,做到了善待供應商,讓彼此在合理的商業行為中各得到合理利潤,最後才能多贏成長。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企業光明正大追求利潤的行為是值得稱許的,但企業也有責任,在追求利潤的過程中,將所獲得的利潤、創造的價值回饋社會,也就是我所說的第二座山。   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林董事長在二○○六年便成立全聯慶祥慈善事業基金會,以急難救助為主要訴求,積極回饋社會,累計捐贈超過新台幣十億元。   林董事

長更將企業經營與公益行善結合,他把門市變成物資銀行、福利卡變成「愛心福利卡」。   慶祥基金會的「愛心福利卡」,善用全聯深入各鄉鎮的門市,讓每個門市就近成為實體的「物資銀行」,可以減輕社福單位的倉儲空間、運輸人力,以及募款財力等負擔,且受助家庭也可以自行選購所需商品,既實惠又讓受助者保有尊嚴與自主;再加上完善的資訊系統,還可以做好稽核工作。   也因此,二〇一二年全聯獲得《遠見雜誌》第八屆企業社會責任獎公益推動組首獎。   後來,當全聯門市數量達到一定規模,便設立自己的專業社工,不必再借助社福單位,實現直接服務民眾的理想。   有使命感的企業家   林董事長的做法,超越了生意場上互利共

好的「雙贏」,更是他個人、全聯,以及全台灣民眾與社會的「多贏」。   二○一八年十一月二日,在「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上,我頒贈「傑出領袖獎」給林董事長,表彰他所創下的台灣零售業奇蹟。   他致詞的時候,提到他不會做自有品牌,也不會蓋工廠生產產品,而是要成為一個平台,與製造商共同打造品牌,也讓消費者可以在全聯選購平價且品質好的商品。這樣的經營,代表一種善念,可以帶動良好的循環,對民眾、對社會,都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這正呈顯林敏雄董事長是一位有肩膀的企業家,願意讓台灣變得更美好,也是代表他已攀登上了第三座山--永續之山。   我很高興看到,林董事長的「讓利」經營學,與我所提到的「捨得」與

「開放」是殊途同歸的。期許更多台灣企業家能夠擁有這樣的企業家精神,為台灣創造更多永續長青的企業。 創新、務實、在地化 曹德風/佳格食品董事長   談起與全聯的合作,其實充滿許多挑戰,因為我們必須配合全聯的策略變化與創新,提升自己的生產、倉儲、配送等能力;但在克服挑戰之際,我們也很開心,有機會與全聯共同成長。   全聯最令人佩服的,是他們的創新、務實、在地化,在這三個方向發揮得有聲有色;或者,更進一步說,他們是在用心做照顧人的生活的事。   與台灣廠商和消費者共同成長   全聯很創新,他們不停推出更貼近消費者的主題,如:在家吃早餐、健康美麗節、全聯火鍋祭等。這些有趣又能融入消費者生活的

多樣化主題,身為供應商,也要配合全聯,提出合宜的產品與活動,好跟上全聯引領生活與潮流的腳步。   在務實與在地化方面,全聯是最照顧台灣民眾、最有溫度的通路,在台灣的每個鄉鎮,都可以找到全聯的店,無論花東、甚至金門離島,全聯都提供消費者價格實在、物超所值的好產品。   對廠商來說,這也是一個挑戰,因為我們在產品生產、貨量預測與供應精準度、運輸的即時效率、商化服務等方面,都要配合全聯的腳步。   正因為如此,每一位服務全聯的業務同仁,面對這些挑戰,無不用心、用力配合,把挑戰壓力轉換成進步與提升專業的機會。這種善意的「為難」,對廠商來說,是成長的動力,也是對雙方都有益的良性互動。   本土企

業全力相挺   林董曾經跟我說:「請支持本土企業。」他自己也是這麼做的。   佳格當年雖然是由美國最大的穀物食品業者桂格燕麥片公司(The Quaker Oats Company)來台開設,可是在我承接下來之後,幾乎可以說是道地的本土企業了。現在,全世界看到最多桂格產品的地方,就是台灣;全台灣看到最多桂格產品的地方,就是全聯。   跟林董合作,我很放心,所以對於全聯有心要做的事,自然也是無役不與;像是全聯每家店開幕,我們都會到;當年全聯要供應商進統倉,佳格產品也率先響應。   長期觀察下來,我認為,創新、務實、在地化這三點,是全聯成功一大關鍵,但全聯的成功不止於此。   安定社會的支

柱   全聯為在地人創造了許多工作機會,也讓他的合作夥伴跟著茁壯,又創造了更多機會。二十年來,能夠跟著全聯一起發展成長,我非常感謝。他們是一個有情有義、重信諾的團隊,你挺我、我也一定挺你,跟全聯一起攜手合作二十年,我深感幸福與感恩。     不僅如此,我更敬佩的是林董對於公益事業的參與和投入。除了企業本身聘顧了一定比例的殘障人士,全聯慶祥基金會還捐贈了大型捐血車──我生平唯一一次捐血,就獻給了他們的捐血車。   此外,他們還撥出了上億元的捐款,做為急難救助金,幫助了上萬個家庭;二○一七年又推動「物資銀行」,協助社福團體照顧更多弱勢族群,以行動幫助更多人擁有美好的生活。   還有,宜蘭傳藝

中心的再造工程,他也運用了過去從事建設工事的經驗,讓建築翻新,成為嶄新的台灣傳統藝術集中地與觀光景點。最重要的是,所有工程全數如期完工。這樣的成果,需要有善心、也需要有實力,但有些人是有心卻沒實力,有些人則是有實力卻無心,他則是善心與實力兼具,並且成功做到。   全聯邀請我為本書寫序,深感榮幸,也藉此再次感謝全聯提供廠商這麼好的平台。我們希望跟全聯長長久久地合作,跟著全聯不斷成長與進步,朝提供消費者物超所值的優質產品努力,大家都是贏家,一起攜手共建美好生活。 要做全民的全聯 林敏雄・全聯實業董事長   我出生於林口,因為地貧無法種菜,父母親就舉家遷居到三重,靠著他們從事農作微薄的收入,

養活家中十一個孩子。   記得小時候,常有林口親戚來借住,原本就已經很擁擠的家裡,還要騰出空間讓他們睡覺。這些親戚住在我家時,為了要賺點外快,還會去割芒草,帶回來製作成可以賣錢的掃把,弄得整間屋子都是芒草的絨絮,但是父母親什麼話也沒說。   父母親的教育水準都不高,不會說什麼大道理,但是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做人度量要大,待人要講情分,凡事要懂得照顧別人,這些都深深影響了我的經商之道。   身為台灣土生土長的企業家,對於這塊土地,我有很深的情感,也有很強的責任感,接手全聯以來,我堅持﹁低價﹂、﹁微利﹂,要求全聯的訂價必須比市場行情便宜二○%。我相信,只要少賺一點,管理成本再低一點,自然就能

便宜一點,廣大的消費者就能因此受惠。   因為是從照顧民眾出發,全聯的商品雖然低價,但是品質絕不打折,「實在真便宜」是我對消費者不變的承諾。   全聯能堅持「低價」策略,獲得廠商的支持非常重要,雙方攜手合作,共同成長茁壯。我們追求的是全聯、消費者、廠商的三贏,很多品牌跟全聯合作後,在市場上發光發熱,負責人也紛紛升官,證明全聯真的是很照顧廠商的通路。   企業應該兼顧獲利與社會責任   二十年來,全聯能發展成台灣最大的連鎖超市,我真心感謝一路陪伴打拚的團隊,特別是第一線上的門市同仁,每位幹部都是把全聯當作自己的事業在耕耘,是他們為全聯撐起了一片天,我除了改善薪資結構,提供穩定的收入,也編

制了二十多位的職場護理師,分布全省,守護同仁們的健康。   我一直相信,經營企業不能只是追求獲利,更要善盡社會責任,因為這份使命感,我們關心台灣農業,扶持「老鷹紅豆」等友善農業,同時也透過「慶祥基金會」、「佩樺基金會」,將公益與賣場結合,幫助社會弱勢族群,另外,全聯也協助推動螢火蟲復育,讓螢火蟲重回台北。   全聯是本土起家的超市通路,我們沒有國際資源可以奧援,只好以土法煉鋼的方式,踏踏實實做好每件事,靠著情分的凝聚,團隊跟著我闖蕩出今天的局面。   希望透過這本書的出版,能夠讓更多人看到,全聯二十年來的努力與打拚,以及全聯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情分。 5-4鬼行銷、神貼文、熊貼圖,抓緊影

響力族群 「每年農曆七月,有一群朋友需要大家的關懷,」全聯先生轉過頭,對著身後的溪邊說:「這對情侶無家可歸。」 鏡頭轉到眷村老屋:「他們等待一頓溫飽。」再轉到公園的鞦韆:「這位媽媽捨不得孩子餓肚子。」然後是公車站牌:「坐在我旁邊的先生,已經很久沒有吃到好東西了。」 不管在哪一個地方,全聯先生身邊都空無一人。 最後,他站在辦公大樓前,身後是無人進去卻不斷旋轉的大門:「不管你有沒有感受到,存好心、備好料,就是在為他們做好事。」 這是全聯二○一六年中元節電視廣告,用空景來暗示見鬼,手法有創意又省成本,立刻引起不少討論。 不過,好戲其實在後頭。 電視廣告播出後,全聯的臉書粉絲團小編發了一則動態消息,提

到「有粉絲跟小編說他看到公園的小朋友很可愛……」底下又有人回應,「溪邊好像有對情侶?」應該是有媽媽在推小孩吧?」充滿玄機的廣告影片,觸動廣大網友的好奇心,話題熱度快速增溫。 最後,全聯小編公布了答案,在動態中附上另一則廣告連結,只要在觀看時按下「R. I. P.」(rest in peace),就能看到隱藏版的好兄弟。 廣告創意與社群經營合而為一 一支廣告影片,結合社群媒體的巧妙操作,梗鋪得成功,引發臉書瘋傳,不到十天,便有超過八十萬人搶看這支影片,官方粉絲專頁吸引了近千則粉絲留言,一系列中元節企劃貼文,網路上的總觸及次數高達三百萬人。 做為全聯長期合作的夥伴,奧美從二○一三年起為全聯操刀中元

節廣告,連續三年都是以貞子、傑森等鬼怪形象在中元節受到熱烈款待為主軸,KUSO的手法引人發噱,每年都能引起廣大迴響。 不過,相同的梗一玩再玩,觀眾也會覺得膩,邁入第四年,奧美亟思突破,於是催生出以空景來暗示好兄弟的創意。 開拍前幾天,奧美的團隊突然想到,不少MV、廣告或電影,因為出現意外的靈異畫面而成為網路熱搜,於是決定拍攝「有人」和「無人」兩種版本,在網路上帶動討論熱度。 創造話題,增加討論度 第一波,先在電視上曝光「無人版」,第二波則是隨機播放「有人版」,有些人看到、有些人沒看到,因此引發討論。等到話題性升高後,才在粉絲團上公布真相,再衝一波討論度。

遊民的現況與實務工作之初探-以新竹市為例

為了解決急難救助金可以申請幾次的問題,作者林俊智 這樣論述:

遊民的現況與實務工作之初探¬-以新竹市為例學生:林俊智 指導教授:張貴傑教授玄奘大學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摘 要遊民大多是窮人中的窮人,但社會大眾對他們的負面觀感較差,遊民往往呈現明顯的外顯特徵,如露宿、髒臭、精神渙散,對於常態生涯的期待也因挫折感而幻滅,遊民與邊緣弱勢家庭相較,少了棲身之所,更為弱勢中之弱勢。遊民是一群居無定所、缺乏房屋庇護、極端貧窮、喪失家庭與朋友的人,多數無固定職業、其所得無法維持最低維生標準,尤其在臺灣是以家庭作為基礎的生活形態,使得遊民被社會烙印成社會偏差的角色。過去數十年來,台灣的經濟發展快速,國

民生活水平不斷提昇,民主意識、人權觀念與公民觀抬頭。但遊蕩街頭、露宿公共場所、外表骯髒的街友仍然存在,且在新竹市有增加的趨勢,與整體社會發展是一不協調的圖像。這是當前迫切需關心瞭解的問題,並該尋求解決之道。街友問題是台灣當前重要的社會問題,研究者2011年與2013年至今執行街友服務,服務過程有許多心得,促使研究者著手進行本研究。本研究鑑於遊民界定的混淆爭議,期望明確提出符合實務現況的遊民議題,鑑於遊民業務法令和業務實施狀況存在的落差,冀望藉由呈現遊民的生活現況,重新檢討遊民業務,並進一步提出遊民業務的改革建議。明確的遊民議題將可以避免遊民被排除在相關福利之外,對於遊民生活現況的掌握也可以進一

步了解新竹市對於遊民的業務實施程度,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一、檢視以彌補法令服務及實務經驗間對新竹市遊民定義的差異。二、探討新竹市遊民生活現況。三、探討新竹市遊民業務實施現狀與困境,進而提出遊民業務改革的建議。關鍵字: 遊民、實務工作者

南投縣災害救助機制運作之研究─以敏督利颱風為例

為了解決急難救助金可以申請幾次的問題,作者周佑仁 這樣論述:

摘 要台灣地理位置正好位處梅雨前線及西太平洋颱風路徑上,每年梅雨季後至夏季七、八、九三個月期間為颱風盛行季節,經常發生風災、水災等天然災害,平均每年約有3.5個颱風侵襲。又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東部的台東縱谷適在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邊緣上,長期受到板塊擠壓作用,導致地震頻繁,每年有感地震平均達200次以上。加上山坡地不當開發、對山林過度的開墾與超限利用,雖造就了經濟繁榮。結果導致水土保持不易,每遇豪大雨侵蝕即助長雨水的沖刷力,引發山崩、土石流嚴重災害,造成山難多、土石流多災害不斷。靜宜大學生態教授陳玉峰以「造災運動」,對政府過去五十年的開發壯舉形容為替下次災害營造「契機」,讓不該住人

之處無人居、讓已疲弱的土地靠時間累積自然休養生息。南投縣地理環境與地形景觀,素以高山、峻谷為主要表徵,氣候屬副熱帶氣候區,境內又深受特殊之位置及複雜地形影響,甚少受風害侵襲為冬暖夏涼,且風景秀麗、物產豐饒成為觀光旅遊最佳去處,然而曾幾何時在經歷九二一大地震及數次天然災害肆虐下,山川成為土石流禍首、秀麗之河川已為淹沒民宅農田之殺手。山河在自然與人為因素影響下演變為災害之根源。本研究以敏督利颱風(七二水災)為個案,以危機、災害管理及府際關係為理論基礎;針對災害發生後災害救助運作機制進行探討,以了解當災害發生時,如何由第一線鄉鎮公所、縣(市)政府及中央政府三層級制救助系統與民間救助團體扮演之功能與角

色作ㄧ探討。鑑於災害防救法所規定的災後救助種類及標準,係給予災民救助現金,在短期內可以滿足民眾最基本生活需求,但一般受災戶因災害衍生出的長期經濟問題與家庭困境,卻不是政府區區給予一點點災害救助金即能解決ㄧ切,且災後生活重建與心理重建,更是為重要之ㄧ環,除藉由「社會救助法」之生活扶助、醫療補助、急難救助及災害救助適時介入,對頓失依靠的受災戶,提供必要生活扶助,幫助其站起來是政府必須擔當之責任。如何建立有效的災後救助制度,是當前中央、縣市政府、鄉鎮公所施政的重要目標。台灣在經歷ㄧ連串重大災害後,人民對政府已漸漸失去信心,再不圖思變,終將為人民所唾棄。在傳統災害救助由政府部門主導,民間各行其事下,已

非正常運作模式。如何避免資源浪費、重複援助、符合災民需求,均是思考之方向,期藉由下而上之實務運作發現問題,檢討有無待解決之困難,以擬定未來災害救助政策。 因此本研究成果與內容歸納成以下數項(一)災害救助行政法規法律位階不足。(二)相關救助法規未有整體一致性法制。(三)地法救災組織明顯不足。(四)救災機制應回歸正當化、正常化。(五)應加強府際協調機制避免濫用媒體。(六)結合民間力量創造雙贏。(七)成立單一窗口、建立資源手冊。關鍵詞:災害、社會救助、災害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