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空軍軍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日本空軍軍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國史館現藏總統副總統檔案目錄:陳誠(二冊) 和陳邦夔的 奔向藍天的響尾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我防空部播日本軍樂空軍司令部:誤用 - JUSTYOU也說明:空軍 防空暨飛彈指揮部將在9月1日成軍,地面部隊近日正積極演練閲兵儀式,有網友披露,空軍竟選用日本陸軍軍歌作為地面部隊進場音樂。 日前參演的軍中網友上網披露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立臺灣大學中心 和時英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劉曉鵬所指導 洪年建的 「九二海戰」之官方建構 (2020),提出日本空軍軍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九二海戰、中華民國海軍、鏡像階段、蔣介石、台海精神。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台灣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黃裕元所指導 劉麗敏的 郭一男歌謠事業與台灣社會文化之互動 (2018),提出因為有 郭一男、台南、台語流行歌、歌謠事業、社會文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日本空軍軍歌的解答。

最後網站防空部成軍竟用日本軍樂空軍:已要求檢討| 政治快訊則補充:空軍 防空暨飛彈指揮部將在9月1日於台南成軍,地面部隊近日正積極演練閲兵儀式 ... 日前在臉書粉絲專頁「靠北長官」發文披露,空軍竟選用日本陸軍軍歌作.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日本空軍軍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史館現藏總統副總統檔案目錄:陳誠(二冊)

為了解決日本空軍軍歌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陳誠,字辭修,別號石叟,浙江青田人。生於西元1898年l月4日,卒於1965年3月5日,享年68歲。曾經參與東征、北伐、平亂、剿共、抗日、戡亂諸役。來臺以後擔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兩任行政院院長、兩任副總統等要職,著手推行幣制改革、軍隊整編、土地改革等重要措施,對國家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有相當大的貢獻。   本目錄收錄之文件檔案年代起自1897年至1989年,分為石叟叢書、書函與日記、專著與講詞、行誼、政務、外交與國際事務、軍事國防、臺灣省政府、湖北省政府、國民黨黨務、邊政資料等11個副系列分類。   【第1冊】 石叟叢書 總目 文電 言論 專著 計畫 傳記 語錄 雜著 附存 續編 書函與

日記 家書 函電 手稿 日記 專著與講詞 講詞 專著 其他 行誼 傳略 大事記與日誌 行誼剪輯 陳誠追思剪輯 譚祥追思剪輯 其他 政務一 行政院 行政院設計委員會一 【第2冊】 政務二 行政院設計委員會二 行政院美援會 行政院僑務委員會 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 東北行轅 其他 外交與國際事務 外交事務 國際參考資料 國際輿論 其他 軍事國防 對日作戰 剿匪戡亂 軍事訓練 整軍建軍 軍事政策與制度 參考資料與研究調查 其他 臺灣省政府 工作報告 會議與紀錄 法規與政策 臺灣省政紀要 土地改革 八七水災 石門水庫 其他 湖北省政府 工作報告 會議與紀錄 法規與政策 省政資料 教育文化 其他 國民黨黨

務 工作報告 會議紀錄 其他 邊政 總類 蒙藏 東北(偽滿) 其他   導言   陳誠,字辭修,別號石叟,浙江青田人。生於西元1898年l月4日,卒於1965年3月5日,享年68歲。先生22歲投身軍旅,而立之年出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師師長,其後歷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司令、第十一師師長、第十八軍軍長、集團軍總司令、武漢衛戍總司令、戰區司令長官、湖北省政府主席、軍政部部長、參謀總長、東北行轅主任等職務,曾經參與東征、北伐、平亂、剿共、抗日、戡亂諸役。來臺以後擔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兩任行政院院長、兩任副總統等要職,著手推行幣制改革、軍隊整編、土地改革等重要措施,對國家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有

相當大的貢獻。   先生一生身處歷史的變局,雖在戎馬倥傯之際,對資料的蒐集和保存頗為留意,特設「石叟資料室」整理其治軍從政所蒐集之珍貴資料,1963、1964年更親自口述平生經歷,並於晚年彙編而成《石叟叢書》暨總目共73冊。1965年先生積勞病逝,哲嗣陳履安先生商請原編輯等續編叢書12冊,合前編共為85冊。《石叟叢書》為反映歷史變遷、紀錄國家發展的珍貴資料,更為研究先生及民國史的重要史料。   2003年12月3日,國史館與陳履安先生就《石叟叢書》及相關文物移轉事宜達成共識。2004年5月3日,雙方簽訂編印《石叟叢書》等相關事宜備忘錄,此後,國史館積極進行陳誠副總統文物點收工作,先後進行1

8次,共動員了82人次進行清點,至2005年3月9日完成所有文物的點交手續;並於3月5日,陳誠副總統逝世40周年,舉行「陳副總統辭修先生文物捐贈暨《石叟叢書》線上啟用發表會」,會上,陳履安先生代表家屬正式捐贈陳誠副總統文物予國史館,成為2004年1月20日「總統副總統文物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來,首批進入國史館典藏的總統副總統文物。   陳誠副總統文物區分為3大類,一為包括《石叟叢書》及「石叟資料室」所蒐藏的相關文件史料約7千7百餘冊(件),二為照片1萬7千6百餘張,三為包括軍服、刀槍、印信、勳章等器物共約4百餘件。   本全宗史料已全部完成初步整理,計:文件1,901卷、照片191卷、底片

7卷、圖書2,635冊、視聽70件、器物429件。其中文件檔案已完成細部整編,共建置19,661筆目錄資料,掃描25萬7千餘頁影像圖檔。   文件檔案年代起自1897年至1989年,分為石叟叢書、書函與日記、專著與講詞、行誼、政務、外交與國際事務、軍事國防、臺灣省政府、湖北省政府、國民黨黨務、邊政等11個副系列分類。   一、石叟叢書   分為總目、文電、言論、專著、計畫、傳記、語錄、雜著、附存、續編等10個副副系列分類。   (一)總目:石叟叢書總目錄。   (二)文電:收錄陳誠呈蔣中正函電、簽呈及報告,陳誠與各界往來書函、電文以及致僚屬手令、條示等。   (三)言論:收錄192

8年起陳誠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司令,至1963年任副總統兼行政院長時之講詞。   (四)專著:收錄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抗戰方略,總裁革命之理論與實踐,法令不能推行之研究,臺灣土地改革紀要。   (五)計畫:收錄國防建設計畫,新湖北建設計畫大綱,國家建設計畫大綱,大武漢建設計畫大綱,軍事委員會陸軍整理計畫,軍事委員會抗戰軍人及其家屬撫卹救助計畫。   (六)傳記:收錄陳辭修先生言行紀要,從政回憶──我與湖北、臺政一年、四年行政院長之回憶,從軍回憶──北伐、平亂、剿匪、抗戰。   (七)語錄:收錄湖北省政府委員會議主席指示摘鈔,臺灣省政府委員會議主席指示摘鈔,行政院院會院長指示摘鈔,革

命實踐研究院各期組座談會主任指示摘鈔,客座談話,隨感錄。   (八)雜著:收錄書告20篇、論著14篇,均係就其職責所發告勉所屬及軍民之詞,以及與所任職務有關的論述;雜文28篇,多為序跋及哀悼文字。   (九)附存:收錄蔣中正手書諭令及陳誠手稿影本,各方友好函電、建議及報告,及與陳誠有關之報章剪輯。   (十)續編:收錄石叟文集,石叟言論集,副總裁中常會指示彙編,行政院院會院長指示摘鈔,行政院施政報告,加速經濟發展計畫,八七水災,軍事會談重要發言摘鈔,反攻大陸準備工作督導委員會會議指示摘鈔,舊日記剿匪作戰有關問題之摘要類鈔,石叟筆記,談話錄,訪美、越、菲專輯,友聲集,輿情集。   二、書

函與日記   分為家書、函電與函件、手稿、日記等4個副副系列分類。   (一)家書:前20卷為陳誠與夫人譚祥30餘年的往來信函,第21至28卷,多為1960至1963年陳誠任副總統期間,致陳履碚、陳幸、陳平等子女及女婿余傳韜的書信。   (二)函電與函件:內容可分為簽呈、函電、建議3類,時間涵蓋1929至1963年。包括陳誠上蔣中正的簽呈、函電、建議,陳誠的重要電稿、函稿及文電。   (三)手稿:內容包括陳誠隨手所記行程表、工作提示等紙條,演講致詞的手稿,收錄於石叟叢書續集的函稿、簽呈、筆記、手令、電稿等原稿,蔣中正的函稿及手令。   (四)日記:包括淞滬戰役陣中日記,1931至19

33年、1935年、1937至1940年、1942至1946年、1949至1950年、1954至1964年陳誠日記。   三、專著與講詞   分為講詞、專著、其他等3個副副系列分類。   (一)講詞:包括除了依時間編排收錄的言論集、訓詞集、政論集、言行錄外,尚有其他主題性的講詞輯錄。   (二)專著:包括中日戰爭之始末與教訓,如何實施耕者有其田,青年的責任與國家的前途,軍事要覽,湖北省政府施政要旨,湖北教育—三民主義的文化建設與我們的責任。   (三)其他:收錄屬於他人的講詞或專著,包括東南亞地方自治,胡適講稿,中國古代兵學思想,孔孟治兵語錄,戚繼光先生語錄,中國戰時資源問題,日德意

三國之農民運動,共黨威迫利誘下的中國大陸農村,社會革命與農民運動,對華北敵偽的觀察,Taiwan die Insel der Freiheit und der Hoffnung(臺灣──自由希望的寶島),The Vital Problem of China(中國存亡問題),民初及開國文獻等。   四、行誼   分為傳略、大事記與日誌、行誼剪輯、陳誠追思剪輯、譚祥追思剪輯、其他等6個副副系列分類。   (一)傳略:包括青田文史資料—陳誠專輯,集忠誠勇拙於一身—陳誠傳,陳誠畫傳,陳誠詳歷影本,China and the Chinese──Chen Cheng(中國與中國人──陳誠傳略)。

  (二)大事記與日誌:包括湖北省政府大事記,臺政紀要,1956至1964年副總統任內日誌。   (三)行誼剪輯:包括60壽誕各方賀詞集,參謀總長任內時期言行,行誼剪輯,治鄂政績紀念文,陳誠剪報輯,就任副總統前後新聞彙輯,榮登揆席各方賀辭,膺選第3任副總統剪報專輯,有關陳誠輿論剪報輯,萬里新聞—陳誠行誼剪輯。   (四)陳誠追思剪輯:包括陳誠紀念集、紀念文集、紀念文集選粹、逝世三週年紀念冊、逝世十週年忌辰剪報、殯葬典禮程序,黃朝琴懷念陳誠文,各報章雜誌悼念陳誠追思剪輯,海外人士悼念陳誠追思剪輯,海外僑報對陳誠逝世言論反應輯要。   (五)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包括陳誠對光復大陸設計研究

委員會各項問題之指示,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各區組等研擬工作表解,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方案處理表解,大陸光復後國家建設總方案分區建設方案草案等。   (六)東北行轅:包括陳誠兼東北行轅主任資料及附件。   (七)其他:包括政治會議工作報告,中央公務人員生活必需品配給概況,制憲提案,甘肅省民政報告等。   六、外交與國際事務   分為外交事務、國際參考資料、國際輿論、其他等4個副副系列分類。   (一)外交事務:包括雅爾達會議秘密文件,陳誠訪美剪報、紀實,美國總統艾森豪訪華資料,陳誠與美國軍援調查團談話要點,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間共同防禦條約暨有關資料彙編,中美外交關於共黨問題資料

彙輯,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日本對各國賠償問題,中蘇問題重要資料彙輯等。   (二)國際參考資料:包括麥克阿瑟免職事件之研究,中美兩國在亞洲區域合作反共計畫資料彙編,中美關係資料彙編,日內瓦會議情報、參考資料,我與中東各國外交資料彙編,國際外交資料彙編,國際問題研究資料,國際問題參考資料,國際裁軍談判之概況,國聯調查團報告書,聯合國與臺灣問題等。   (三)國際輿論:包括斯坦因與毛澤東、朱德會見記,中美週報,北大西洋公約資料剪報,外國報紙關於臺灣之報導,英美報紙對於麥克阿瑟訪臺後之臆測,美國特使魏德邁來華之分析抉要,美國對華政策輿論輯要等。   (四)其他:包括麥克阿瑟向美國國會報

告辭,多哥共和國孟奧大勳章證書。   七、軍事國防   分為對日作戰、剿匪戡亂、軍事訓練、整軍建軍、軍事政策與制度、參考資料與研究調查、其他等7個副副系列分類。   (一)對日作戰:包括有關抗戰準備及其實施全般性,林蔚文抗戰日記節錄,陳誠答覆關於抗戰之問題,上海抗戰中日文宣傳資料,淞滬戰役陣中日記,淞滬戰役戰況副電集,淞滬戰役部署情形,武漢會戰戰鬥詳報,中日戰爭上海戰役回憶錄,中日戰爭武漢會戰回憶錄,中原之戰剪報集,南寧會戰經過,桂南作戰經驗與教訓,賓陽戰役經過,反攻南寧戰役經過,外籍記者團訪問湘北勝利戰蹟特輯,抗戰末期美援抗戰軍事損失及接收日本賠償資料,抗戰期中敵偽情報,抗戰叢刊,武漢

衛戍總司令任內防守武漢,第一、六、九戰區司令長官任內資料,遠征軍司令長官任內資料,南昌附近會戰經過,永修南昌間作戰經過,粵北戰役經過概況,長沙會戰經過,鄂西會戰回憶錄,1944年第一戰區軍事概述,處理日本投降文件彙編,抗戰三年自我之檢討等。   (二)剿匪戡亂:包括國民革命軍討逆軍第十八軍援贛經過概略,第三路軍贛南剿匪作戰經過概要,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第三路軍五次進剿戰史,蛟湖戰役回憶錄,宜昌行轅剿匪經過紀實,剿匪軍第一路晉西剿匪作戰紀要,晉陝綏寧四省邊區剿匪總指揮任內資料,晉陝綏寧四省邊區剿匪經過,共軍關於進攻堅固陣地的戰鬥指示,共黨之電文與行為綜合表,收復華北及建軍與整編各項意見彙輯,參

謀總長兼東北行轅主任任內軍事資料,國防部作戰會報紀錄,處置共黨問題意見彙輯,湖北省綏靖會議記事錄,剿匪戰略戰術的總檢討,戡亂時期重要軍事統計,對戡亂軍事之總評及訓示等。   (三)軍事訓練:包括各國軍備概況,軍事委員會軍官訓練團將官研究班訓練大綱,軍事委員會戰時工作幹部訓練團訓練綱要,廬山軍官訓練團教育長任內資料,峨嵋軍官訓練團教育長任內資料,峨嵋訓練集選輯,中央訓練團教育長副團長任內資料,1937年盧山暑期訓練團第二期各組受訓人員職務統計表,廬山暑期訓練團有關文件彙編,國軍軍事訓練及國防諸準備實施方案等。   (四)整軍建軍:包括陸軍整理處整軍經過紀要,全國軍事整理草案各項方案目錄,東南

區軍費預算資料,整軍紀要,軍政部長、參謀總長任內有關整軍圖表,整軍參考資料。   (五)軍事政策與制度:包括南岳政工會議決議案,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設計草案彙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籌備草案,政治部長任內各屬人員工作報告,軍委會聯合業務會議紀錄,軍政部長任內補給資料,參謀總長任內參謀會報紀錄,軍政部長任內工作計畫施政大綱,軍政部長任內軍事復員計畫,軍政部長任內軍政部組織,參謀總長任內參謀會報紀錄,參謀總長任內部務會報紀錄,對於建國工作之研究,戰時編餘官兵復員官兵榮軍安置及退役制度資料等。   (六)參考資料與研究調查:包括人才調查資料,空軍年鑑,軍事統計月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史稿,日軍島嶼守備部隊

戰鬥教令,世界戰史資料,抗戰時期經濟參考資料,抗戰勝利後國內政治問題概觀,國民革命六大戰史輯要,剿匪戰史等。   (七)其他:包括徐中齊策反年達輪案,軍歌歌詞。   八、臺灣省政府   分為工作報告、會議與紀錄、法規與政策、臺灣省政紀要、土地改革、八七水災、石門水庫、其他等8個副副系列分類。   (一)工作報告:包括軍工協建臺北地區防洪治標計畫工程概況,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臺灣省政府工作考成報告,臺灣省政府施政報告,臺灣省農業組織調查報告書,臺灣省糧食政策推行情形之說明等。   (二)會議與紀錄:包括臺灣省1949、1950年度行政會議特輯,臺灣省政府委

員會第82至127次會議紀錄,臺灣省政府委員會主席指示彙輯、指示備忘錄,臺灣省糧食座談會紀錄及有關參考資料等。   (三)法規與政策:包括臺灣省政府1949年度施政方針、1950年度施政方針草案,調整省區方案草案。   (四)臺灣省政紀要:包括機構調整概況,徵兵概述,合作事業與合作農場,實行三七五減租,穩定物價,對外貿易,防洪與灌溉,糧食增產,公地放租,交通建設,地方自治,勞工保險,臺灣水泥、煤炭、林業、肥料、紡織、茶葉、糖業及鐵路等。   (五)土地改革:包括土地改革之理論與實際,土地改革資料彙編,土地法,土地問題與土地行政,放領公地扶植自耕農手冊,都市平均地權法令彙編,實施耕者有其田

條例暨施行細則,臺灣土地改革之檢討改進方案,臺灣省三七五減租考察報告,臺灣省辦理公地放領地籍歸戶限田計畫工作概況等。   (六)八七水災:包括八七水災報告書,災區重建工作實施狀況檢討表,災區重建計畫、計畫綱要,災區重建工作報告,救濟暨重建工作報告書,災區重建工作有關規定彙編,災區住宅重建初步工作報告書。   (七)石門水庫:包括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及常務委員會議紀錄,水庫工程定案計畫報告,水庫工程計畫,水庫建設委員會報請備案資料彙編,石門水庫建設誌。   (八)其他:包括陳誠視察農村報導,今日之臺灣,資源委員會在臺灣各生產事業單位概況,臺灣省地方自治協會獻旗代表名單,臺灣省首屆

民選縣市長紀念冊,蘇俄之農業政策等。   九、湖北省政府   分為工作報告、會議與紀錄、法規與政策、省政資料、教育文化、其他等6個副副系列分類。   (一)工作報告:包括湖北省政府工作、施政報告,湖北省政府業務檢討參考資料,湖北各縣視察督導報告提要,湖北省政府收復失地後工作綱要,湖北省財政報告書,湖北省辦理農田水利有關重要文電彙輯,湖北省糧政資料等。   (二)會議與紀錄:包括全國第三次內政會議提案,湖北省行政會議決議案,湖北省政府委員會主席指示備忘錄,湖北省政府委員會會議議案全文彙輯,湖北省政府委員會談話會議案全文彙輯,湖北省1941年度黨政軍工作總檢討暨行政會議大會彙編,湖北省政府

委員會議事錄等。   (三)法規與政策:包括湖北省政府行政計畫、施政計畫及報告、施政計畫草案,大武漢市建設計畫草案、計畫大綱草案,新湖北建設計畫大綱、計畫大綱草案,湖北省縣各級組織法規彙編,武漢及收復區各縣緊急善後工作要點,湖北省自治財政法令彙編,湖北省平定物價紀實,湖北省物價管制之實施與平定物價辦法,湖北省憑物證物交換與分配法令彙編,湖北省平價物品供應處法令彙編等。   (四)省政資料:包括新湖北建設紀要,湖北省建設資料彙輯,湖北各縣徵收實物二五減租新縣制實施情況彙編,湖北省政資料彙輯,湖北省政資料彙輯續編,湖北省政府業務檢討參考資料,湖北省鹽政有關重要文電彙輯,湖北省管制物價重要文電彙

輯,鄂東鄂北問題有關重要文電彙輯,湖北省調整省縣級機構有關重要文電彙輯,湖北省普通考試有關重要文電彙輯,湖北省政府改革公文格式有關文電彙輯,天祜垸案。   (五)教育文化:包括新湖北教育紀實,計畫教育概論,計畫教育叢書稿,湖北省中等教育資料彙編,湖北省立教育學院及國立湖北師範學院一覽,湖北省立聯合中等以上學校相關統計,湖北省立聯合中等以上學校高工分校及農學院概況彙輯,湖北省各中等學校教職員暑期教學討論會重要文電彙輯等。   (六)其他:包括湖北省年鑑,湖北省政府大事紀,湖北省政府職員錄,湖北省臨時參議員候選人名單。   十、國民黨黨務   分為工作報告、會議紀錄、其他等3個副副系列分類

。   (一)工作報告:包括對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施政報告、五院工作報告、黨務報告,戰時黨政三年計畫大綱草案,黨務工作會議資料彙編,中國國民黨對於共產黨應取之方針與態度,三民主義青年團團章草案,中央訓練委員會資料彙編,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相關資料等。   (二)會議紀錄:包括中央政策委員會、中央改造委員會、行政院從政黨員政治小組、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五中全會、全國代表大會等會議日程、會議紀錄暨參考資料、決議案彙編。(三)其他:包括革命實踐研究院國家建設研究班第三期同學錄,光復大陸政治行動綱領空投傳單等。   十一、邊政   分為總類、蒙藏、東北(偽滿)、其他等4個副副系列

分類。   (一)總類:包括邊政資料彙編,邊疆政治參考資料,邊疆資料彙輯,東北及內蒙現況研究週報。   (二)蒙藏:包括中俄間有關蒙古大事記,內蒙匪情概況續編,外蒙古40年來之政治動態,外蒙資料彙編,蒙古呼倫貝爾地方畜牧經營概況,蒙古盟旗制的意義和沿革,西藏大事記,西藏現勢,西藏與中印邊界問題,藏胞反共抗暴運動之研析,蒙藏工作應有之認識,蒙藏參考資料等。   (三)東北(偽滿):包括東北土地總檢討,東北工礦、水利、交通、郵政、電業、教育概況,東北涉外大事記,偽滿現狀,偽滿內政、司法、金融、財政、教育文化總檢討,偽滿商業概況。   (四)其他:國民參政會川康建設視察團報告書。   本書

由本館修纂同仁共同執行出版,除檢視和審訂各件的摘由描述、改正訛誤或新增內容或重新撰寫,並盡力查核檔案中所提及的人名,提升參考價值。這些經過仔細校訂的檔案目錄,除了出版成書本式目錄,亦將透過本館檔案目錄檢索系統提供閱覽者查詢。期望透過檔案目錄的出版與檔案圖像的公開,便利海內外研究者的運用,不僅提高檔案史料的信實基礎,更加強學術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九二海戰」之官方建構

為了解決日本空軍軍歌的問題,作者洪年建 這樣論述:

「九二海戰」為「八二三戰役」期間,我海軍與中共發生在金門附近的夜間海戰,這場戰鬥即便兩岸對於戰果上有不同論述,在經過我方對形象的建構與宣傳後,成為了反攻復國勝利的第一仗,所創造出的海軍「台海精神」更堪比陸軍「黃埔精神」及空軍「筧橋精神」。本文以形象的相關理論,結合我國防部檔案中敘述當時士氣低落情況,藉此重新詮釋「九二海戰」。作者認為該戰役為一個形象建構的過程,是戰後以圖像、性別、慶功宴、及紀念塔,所建構出的勝利。其次,以每年對「九二海戰」紀念日的宣傳為基礎,分析相關的印刷品及慶祝大會,認為實質上是反映出對於官士兵的規訓。本研究認為即使「九二海戰」的戰況並不清楚,但從過去到現今,隨著時間與政治

環境的演變,卻隨時有新的詮釋。

奔向藍天的響尾蛇

為了解決日本空軍軍歌的問題,作者陳邦夔 這樣論述:

  這一部《奔向藍天的響尾蛇》,是繼筆者的《惰牽逝水》和《點燈》的餘緒。它經歷了四十幾年的時間隧道,突破了半個世紀的禁忌,來與世人見面,很是弔詭,也很珍貴。   本書已於近日付梓,欣賞之餘,深覺本書與其前二者雖旨趣各殊,但有異曲同工之妙。蓋《情牽逝水》原係作者追述其個人之生命歷程,而筆觸則每展延及於社會之動態與歷史之軌跡。   《點燈》乃作者對其所景仰之賢達與相契之好友就各人當時具有指標性之行事,足以風世化俗者,舉而出之,其影響有若燈之光輝照耀暗夜。而在此光耀中,作者亦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之奉獻。至於本書,所涉之主題非一,所涉之範圍亦廣,其內涵之多元性,誠如作者所說,有陽剛如山之論述,有柔情

似水之故事,亦有可資借以改錯之評介。其說可舉書中若干篇以證之:及<紀念辛亥革命九十週年及〈美伊戰爭輕忽了「無形戰力」〉,論憑警闢,實足發人深省。而吳、江、陳、夏四位戰將之偉行各享史帛、菲僑許希哲之獨立特行、更是驚世駭俗、孫越、羅瑞祺之視人如親,給社會人性作了忘我的貢獻。〈西子姑娘陳燕玉〉,纏綿悱惻,確能賺人熱淚。書之命名來由為〈奔向藍天的響尾蛇〉,是空軍當年對中共心戰之秘辛,其運作智謀,收到另一戰場之輝煌成效,彌足珍貴!具有其蓄驚蟄振聾之勢。書之結尾以<狗情綿綿>,示其具民胞物與之情。而當作者放眼天下,縱論人物之際,其字裡行間,隨處皆可觀照其內心世界。是則本書與其前二者不僅異曲同工,且能相映成

趣者也。尤可貴者,作者著書之用心,乃為「善盡一份社會責任」,並自我要求須使讀其書著能「嚥之有物」,「回味無窮」。憶古人早有「文所以載道」,「修辭立其誠」之明訓,今作者力求意誠而辭達,辭簡而意賅,此書也亦當可以為載道之文矣。   於此知本書所揭,勝義又逾於其前二者,故樂為之序,惟慮不足以當邦夔先生之雅意也。 《奔向藍天的響尾蛇》  是打開空軍勝利之門的鑰匙。 在空軍服務的一段歲月,是一生中最難以忘懷的歲月。   陳邦夔將軍的《奔向藍天的響尾蛇》一書,重溫難忘的溫馨。一剎那間,汗與血的交流、情與義的默契、藝與文的發抒,又回到眼前了。   當然,在本書中,往事歷歷躍然紙上。我想說明的是:與其說〈奔向

藍天的響尾蛇〉是一個心戰行動,不如說她是一個正義作為:是把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民主自由、經濟建設、民生樂利的成就傳送給彼岸的空軍弟兄  當初空軍玫瑰就是以「中共的空軍弟兄們」相稱呼。這一個正義作為是得到全民擁護的,老一輩的人回想起萬人空巷歡迎中共空軍弟兄來歸,恐怕今天還忍不住滿心激動、熱淚盈眶:因為中共空軍弟兄跟我們一起看到了國家的前途、人民的希望,這個正義行動是得到國防部自部長以下所有單位共同支持的,總協調單位是當時的總部政治作戰部,這個正義行動更是空軍全體官兵的共同執行的,作者在書中提及參與廣播作業的優秀同仁,但更多無名英雄在不同單位貢獻出了心和力,這是我必須要特別提出的。   在空軍服務的

這段期間,感到非常榮耀的一件事,便是每年和反共義士們一起到各基地報告大陸實況,和陪同反共義士們參觀國家建設,因為這才是海峽兩岸的「真情實話」空軍電台對大陸廣播的重點節目。因為有這樣真實的「真情實話」,才建立了我們國軍的、空軍的、全民的心防。因為我們有堅強的心防,提升了國軍的士氣,振奮了全國的民心。在台海打勝仗,使台灣在安定中建設,在建設中進步,<春雷行動>此刻的正義行動,蔚為中華民國在艱苦中成長茁壯的光明燦爛歷史詩章,而春雷行動的歷史意義就是在此。   從這一個角度出發,也許我們可以作一個反思,用嚴格或真實的語言描述:春雷行動之收到重大的成果,乃是民主自由、民生樂利使兩岸獲致共同認同的效果。由

此一邏輯性的報導,自可對國家的前途與建設方向獲得正確的共識。   陳邦夔將軍的這本書,也令記起我在空軍服務時期的共同打拼的往事和老友。我記得每一位空軍朋友的汗珠、淚水與笑靨。我記得我在一天中起降九大基地所看到空軍的忠誠、勇敢、負責表現出的忠勇空軍軍風,「奔向藍天的響尾蛇」這本書,對空軍弟兄而言,是信史,也是可傳世之書。 容我在此,向空軍戰友們致上最誠摯的敬意!   除此,在本書二十二篇章之中,每一篇都是主題像醇酒,喝下去令人神往,倒出來會擲地有聲,其文筆之流暢,才情之豐沛,幾乎把半個多世紀的人物事態,使它鮮活耀眼起來,其實地為讀者記憶綻開多少動人的前塵往事!每讀一篇,必掩卷長思良久,難以自己!

值得社會的老、中、青年齡層的朋友們來閱讀,來體會,來認知,來欣賞! 作者陳邦夔將軍,在政戰學校接受政治作戰研究班深造教育時:力學、均衡、熱誠。   力學是對此一專業課程,鑽研不懈,有突出的表現,均衡是學術科以及對「六大戰」造詣頗深,隨堂測驗時常以「滿分」做目標,往往沒有落空;熱誠是人緣很佳,服務到位,自不待言,對中部以南之同學,每月大小假期,都用他的關係能坐上空軍便機回家團聚,且結業後又受聘兼任本校專科班擔任「空軍政戰工作的特性」課程,頗具見地,當時他是空軍的一位中級幹部,就此數端,就可窺知其為人治事未來發展之前景矣。   民國五十七年(一九六八),適作者任職空軍警衛司令部政戰部主任,依其部隊

特性舉辦「慎安演習」演練、「反滲透」、「反空降」、「反破壞」、「反突擊」、「反情報」、「反奇襲」等六大任務,其實兵表現,逼真實在,且動員空中機群暨地面友軍兵力配合,對測驗警衛部隊反應能力極具價值。   時值先總統極力提倡「復興中華文化運動」,因感於空軍「小大鵬」訓練有素,人才輩出,惜無學資,又缺制度,乃萌成立正式學校之意,以求發揚國粹,光大功能,乃向當時之總司令賴名湯上將以及數位空軍政戰資深同仁請益,咸感必要,並推陳員擔任大鵬戲劇學校之創校校長,陳員奉令伊始,力克艱難,蓽路開基,首先爭取政府承認高級職業學校資格,並以高效率作法奠立宏基,長才大展,飲譽藝壇。   未久,為使陳員回任專業,以其性向

乃 予駐在東港之空軍幼年學校接任政戰部主任,佔少將編階,並兼「至公中學」(空軍子弟中學)校長,兩校屬性不同,但為國儲才卻殊途同歸,陳員以其高度之適應力、卓育英才、因應裕餘,此後在陳員擔任總部軍眷管理處長之後,本人奉調總政戰部,陳員則自後勤、教育、作戰等高司單位之主管續次升任空軍總司令部政戰部副主任之歷練中。   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七月,中華電視公司分向國防部暨空軍總部請其將陳員軍職外調,獲准後渠先後主持業務,節目兩大生產線主管七年,後調訓練中心主任又四年,內有四十六個班級,一面從事演歌星、主持人、新聞、工程攝影音效等訓練,一面為社會所需要之電腦、音樂、繪畫、舞蹈之培訓並舉辦金苗獎、兒童合

唱團,以及對歐美日本舉辦Home Stay合作教學,並設立製作組,從事對本台及外界服務,且數度率團出國訪問,並宣慰僑胞均不辱使命。   陳員在其華視任內總計十一年,屢獲金鐘獎甚夥,三台之中建立功譽,不落人後,殊為難得。   民國七十九年(一九八○)以總管理師兼訓練中心主任職退休,退休後,以其對國家的強烈的使命感,與豐富的才情,寫作不輟,連續著書問世,今年又寫《奔向藍天的響尾蛇》,文中所敘亦為余主持空軍政戰所經歷之事件,若謂為空軍的另一戰場,想更為貼切,往事輝煌,歷歷在目,讀來倍感親切,此書除主文外,共有佳作二十二篇,概分傳記、抒情、評論、遊蹤和小品,各具特色,可讀性甚強;尤以傳記諸篇,圖文珍貴

,此時此地讀來足可提神醒腦,能醫國人之「健忘症」,使其飲水而思其源,至於抒情之感人,評論之獨到,遊蹤之有趣,小品之雋永,讀者看過,必有共鳴。   四、五十年代,台海的那一邊,竹幕深垂,紅朝建政未久,為了鞏固他們打下的江山,掃除異己,於是,一個運動,一個運動搞個不停,只要你沾上一點「地、富、反、壞、右」,不給你鬥死,也要你脫一層皮,尤其是掌控三軍,是「點滴不漏」,其成員不僅要講「成分」,還要追溯到列祖列宗的歷史,對擔於空中戰鬥員,必須在「解放軍」中挑選得來,再加以訓練,人身雖是受制,但是他們看這個反人道的大環境,人心卻是思變,他們從強力的電波中收到此間的「春雷行動」政治號召,只要有隙可乘,都會變

成一隻一隻的「奔向藍天的響尾蛇」,紛紛駕機搖著翅膀、快樂、興奮、緊張地來歸。   「響尾蛇」它不是蛇。在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年)台海空戰期間,最有名的利器是空對空的飛彈「響尾蛇」,它的性能是一經射出,必向有光有熱的地方奔行、中共的空軍戰鬥員奔向這個「有光、有熱」的地方  台灣,自民國五○年至七十六年間(一九六一?一九八七年)奔行了二十六個年頭;讓彼方的高層陷入了心驚肉跳的夢魘。   除此,文中尚有十九篇,它不是配搭,也是主角,只是篇篇內容都有不凡的人物、故事、江河景色;它的陽剛如山,柔情似水、豪邁、纏綿;令你神馳,令你震撼!在在都值得讀者品賞。   <「春雷」行動>是民國七十四年「八二三」戰役,

我空軍健兒,繼台海與中共空軍空中激戰,曾獲得擊落米格機三十一架的超級輝煌戰果,飲譽國際之後,政府決策當局又開闢另一個戰場「心理戰場」,號召彼岸空軍駕機來歸一段震撼國內外人心的往事。四十年後,保密顧慮消退,撥雲見日。開啟了它亮麗的「能見度」,真其是何等的壯觀!此一「真跡」,願在此提出,期與世人共享。   <中國空軍偵照之神剛葆璞),是記四十年代剛葆璞駕單機,不只一次地衝破層層火網,深入大陸心臟。完成各次特定任務;並第一次發現俄製米格十五噴射機進駐上海大場機場的過程。稍後「鎮海」部隊(為「黑貓」中隊的前身)的作戰科長戚榮春又在杭州機場拍到俄製伊留申二十八轟炸機的資料,他們都是冒著空中共戰機圍攻,地

下炮火密射,油料將盡,機身受創,全憑技術脫困;滑翔返航以及在空中開啟發動機等各種求生的竅門,爭得安全落地。竟能悻存至今,恕筆者不恭,說他們都是閻羅王殿下的逃兵。   雖然,剛戚兩位將軍皆膺選過四度的國軍克難英雄,但他們不以此為傲。他們要把這些榮譽讓與全軍的偵照袍澤。讓這些成就作偽保障台灣安定繁榮的資源。   <我與鄧麗君>是筆者主持「華視」節目部時與她錄製「金鐘獎」後的一段往事。從爭取她與華視簽約。經她首肯後對老東家台視的不捨,在台北逸仙路她的家中吃了她請的一次「最後的晚餐」,以及她往返於法國、日本,以至於來台灣勞軍並探親的經過。又當年大陸高層和藝文界力邀她往訪,雖億萬人為「小鄧」寄以殷切的歡

迎,但她揮不去的是「六四」的陰影,致與彼岸人士緣慳一面!她屢次回國均自費勞軍以及她對家庭及國家的孝行與忠心,這種高亮的情操,在演藝界任你尋尋覓覓,真是見也非易少之又少……。   <西子姑娘陳燕玉>是三十年代與紫薇、慎芝同在南京新街口「龍門大歌廳」駐唱的三位紅歌星之一,時航空委員還都後改組為「空軍總司令部」,為鼓勵士氣。針對空軍戰鬥特性,乃徵求軍歌。除一些陽剛性的「壯志凌霄」「空軍軍歌」等而外。更由名詞學家傅清石將軍填成「西子姑娘」及名作曲家劉雪庵譜曲。在眾多試唱之歌星中,陳燕玉之婉轉歌喉,一曲「柳線搖風曉氣清,頻頻吹送機聲,春光綺妮不勝情,我如小燕,君便是飛鷹…」。真是白雪陽春,扣人心弦,當獲

錄取,並向社會及全軍播放。後來借此「音」緣,與飛將張濟民成婚。未久,國共戰事急轉,部隊移動,又逢婆婆不容,就勞燕分飛,留下襁褓之孤女。展轉流徙,五十年後由筆者促其父女團圓,此時「玉」已碎,人成各,淒美舊事,讀來心酸。   <夏功權台灣關係法的催生者>一文,敘述他是出身寧波望族,且係獨子,年少失怙,得慈母之教養,因憤日寇之侵略,乃立志從軍。陸空兩棲,皆表現傑出,四十年代,空軍以劣勢裝備,夏公適任「鎮海」部隊部隊長,每能躬冒敵鋒。深入大陸偵照,斬獲豐碩。後升任總統侍從室為空軍武官暨機要秘書,追隨先總統左右凡八年,總統見其心懷大志,氣宇非凡,乃刻意培植作外交官,從此馳騁外交戰場,慎謀能斷,艱苦爭鋒,

穩定了中美斷交之危局。大使每派一個國家,因語言流暢,辯才無礙,其捭闔縱橫,才華出眾,允為難得之外交鬥士。退休後返國受聘任為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眼見黨德不彰,國勢沉淪,在其大會發言中,情緒激動,憤而引刀割腕,其人其事,忠肝義膽可昭日月!   <吳寶華服軍職袍與為懷>係敘述他在空軍政戰主任任內,冒著丟官的禁忌,向上進言,開啟了曾經被俘歸來之飛行官的管制,使他們能在鬱卒中走出來能繼為國用,將軍之膽識,頗有盛唐「御史」之風。   另一樁為一謝姓士官,看似觸法,又嫌證據薄弱,面臨「就地正法」之際卻力主「槍下留人」,其故事轉折,仁慈相擔,媲美宋代「開封府」,娓娓道來,讓讀者卜卜心跳不已。   又如六十年代

,彼岸大行其「三面紅旗」,「批孔揚秦」,打破了傳統的歷史是非,我方先總統大力倡導「復興文化」運動之際,時吳將軍賦予筆者在原有的「小大鵬訓練班」的基礎之下,籌組具有高級職業學校學位之「大鵬戲劇學校」之重任。因無前例,幾經艱阻,終獲前教育局長劉先雲開明定案,為此一特殊教育,種下了劃時代之善果,嘉惠梨園學子前途,吳將軍此舉,是繼「老虎」將軍王叔銘把國劇留根台灣之後,又一光大藝壇之賢者。   <江海東任俠尚義關岳遺風>係在敘述民國四十三年,韓戰結束後,俘獲了很多中共官兵,集中於釜山、江深入虎穴,策動一萬四千個反共義士來歸之秘辛,智勇過人殊為難得。越年我大陳列島「一江山」被共軍優勢兵力攻打,我戊守官兵戰

至最後一人,全軍壯烈殉國,我朝野上下悲痛逾恆之際,卻遇上陳夫人香梅舉辦服裝表演,如在平時此中西文化交流,自是無可厚非,但值國難當頭引起民眾反感,現場洋溢著一片強烈的鼓噪聲,江氏銜命願以物力財力補助停演損失,未為接受,稍後群眾越來越多,見協商不成,就地搗毀陳夫人座車以及其他服裝道具,以致服裝秀被迫停演,引起軒然大波,連美國大使館也被牽入,江氏身在現場,左右為難當疑為「禍首」,經陳香梅夫人面告老總統後,江氏即被送監法辦,若干時日後,真相漸明,經釋出任國家要職,做了許多敦睦邦交的貢獻。   <陳燊齡虎嘯長空半世紀>是敘述一位文能襄國,武能治軍的四星上將,近十年來身臨第一次政權交替,處於特殊環境,統御

三軍,慎謀能斷的才能事功,以穩健的步伐,奠立了國軍精壯和國家安定的基礎,舉重若輕,成就匪易,為全民贊許的歷程。   <紀念辛亥革命九十週年>,筆者曾受「武昌首義同志會」會長殷銑兄之邀,與此間有關人士和留台烈士遺族,連袂至武漢赴約,彼岸對此一活動,極為重視,個中原因自是不言可喻。最有意義的是當年自陳炯明在廣州叛變,國父被困「肇和艦」(後改名中山艦),先總統蔣公千里赴難起,該艦歷經「護法運動」「護國運動」,「中山艦事件」,在「武漢保衛戰」時被日機炸沉於武昌金口水域,事隔六十年,為中共打撈修復,還原舊姿,筆者登艦參觀,感慨萬千,愴懷難抑!   又筆者參加中共中央和武漢地方「領導」聯合餐宴時,彼方為了

應景,席間暢談國父暨黃興與彭、劉、楊等先烈先賢之創建民國之革命功勳,獨漏先總統之東征、北伐、抗戰:心中殊為不平,乃據理力陳,全場竟回以「默然」,政治無情何以致此?真理在心,豈能不鳴!   <雙料奇才許希哲>其人其事,充沛生活,跡近傳奇,且看文內區分了幾段故事如:「十二歲就會作怪,憂患中衝出重圍」,「真性情猶如赤子,引凌峰發揮藝才」,「揮綵筆獨領風騷,握商機膽識一流」,「孟嘗君江湖再現,情人廟沸沸揚揚」,「去世俗擇善固執,不忘本情重故園」。顧文思義就可知其本性;他經商不廢寫作,接近權貴而不鑽營,高風亮節,輕財重義,多情不濫,有友如斯,夫復何求?   <美伊戰爭輕忽了無形戰力>,美國歷年以來,打過

了韓戰和越戰,接受了不少的經驗教訓,但是山姆大叔得了健忘症,常會想些理由,玩玩戰爭遊戲,他沒有考慮到中國大兵法家孫子的「道、天、地、將、法」五種戰略因素,導致殘局難收,打垮海珊政權之後,宗教、管理,交還政權,以及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百孔千瘡,顧此失彼,此無他,美國佬忽略了「無形戰力」,這是一種用強大武力不能解決的法門,豈能不慎乎?   <從熠熠紅星到社會義工孫越的曠達人生>他的一曲「酒矸倘賣麼」,是一首七十年代由孫越主演的電影主題曲,因為它通俗動聽,還帶幾許蒼涼,台灣的媒體和街頭巷尾的人們,常能聽到哼出這支曲調,連環保局的垃圾車,開到那裡,便把它當成街頭音樂,真是歷久不散,在此之後,漸漸展現

了「孫叔叔」傳奇的一生,在他演藝生涯趨於高峰的時候,他不與政治掛鉤,不向濁流低頭,卻能急流湧退,做一個社會中的終生義工,每天周旋於「傳道」「解惑」和給眾多的「更生人」醫治心靈與行為上的「頑疾」,他的事蹟一籮筐,且讓大家欣賞。   〈美中航>和<沙漠中的奇蹟>都是近期筆者在國外的遊蹤,前者乘的是「愛之船」,經過了大西洋、大平洋、巴拿馬運河,船到定點,就接駁上岸去一覽異域風光,後者是「沙中車」,跋涉過那些黃沙滾滾窮山惡水,原始森林,和嚐著詭異莫測的氣候,林林總總,紙上遊蹤自是一番新鮮而奇幻的感覺。   <憶貴陽的美食>,筆者嘴饞,忘不了抗戰時流徙大後方貴陽的有關「吃」的回憶,顯示了山城美食的嫩與巧

,人言中華料理概分「山產」、「海產」、「陸產」和「空產」,前者是說明「看山吃山,看水吃水」,後者包括了能吃的瓜菜豬雞牛羊之類,不過像飛禽和雀鳥飛鼠飛鴿都會成盤中佳餚,至於兩廣人士更是「上限無限」,偉哉!中華料理!   <王成聖空中歷險記>王成聖先生於一九四九年政府正臨危急存亡之秋,以西昌選出之國民代表身份,不顧故鄉頻於棄守關頭,毅然隻身赴難,協助「西南長官公署」的胡宗南將軍共度危局,不料座機自海南起飛未久,就遭共軍炮火擊中,受創甚鉅,而能奇蹟似的折返生還,其中經過,千鈞一髮,讀來令人冒汗,他抵台後致力於復國教育,培養諸多黨政軍人才,旋創辦「中外雜誌」名聞遐邇,以迄於今。惜筆者為他撰此文之際,他

卻於睡夢中遨遊天國去了,真是走得瀟灑,也令人無限懷思,不覺會想起,他走得如此巧合?是不是有一隻「神手」在安排呢?   <山崩地裂見人性光輝記羅瑞棋夫婦的義行>,前人所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十步之內必有芳草」,這兩句話印在這個時代已不合時宜了!但是羅瑞棋夫婦的義行,卻有古之孟嘗,今之慈濟風範。他們並不富有,卻寧冒傾家蕩產之險,也要「雪中送暖」,視鄰如親,救人於溺,不求報償,只求自己心安,讓別人能活,滾滾紅塵,濁浪滔滔;且看芸芸眾生中有幾個人能做到?   <狗情綿綿>是一篇感性的小品,西方人視狗如子,百般寵愛,筆者雖是道地的東方人,但與狗狗結下了不解之緣,算算養狗歷史,各有一段故事,把筆回思,陣

陣前浪翻滾心頭,尤其我家「天才」娃娃被「拐」,更是使我們萬分難捨,思念彌深,讀者若是養狗人家,讀了此文必會感同身受。   「春雷」震動了彼岸,斥候者亡命的取回「偵」寶,外交鬥士折衝尊俎,讓世人開了眼界!打仗更需要有在火砲以外的省思,儒商的逸情俠性,找到了現代人的傳奇:春閨殘夢,烽火離人,贏得多少淒美的眼淚,江海東的「兩椿大事」,深入韓國俘虜營,策動反共義士來歸的壯舉,在全國上下因「一江山」淪陷後的哀傷中替「服裝秀」踢館,背下了黑鍋,受冤而不申辯,義行令人尊崇。   吳寶華將軍「袍與為懷」以人溺己溺的精神為當時「有紀錄」的飛行官,開拓了光明前程,為疑似觸法之士官「槍下留人」。又為梨園學子,取得了

學資,改善了教育環境,開闢了他她們升學就業的空間,都是不為人知的善行,讀來令人神往!「孫叔叔」默默行善,期望他能改變世道人心;江山如畫,頻年的遊蹤,豈是一枝彩筆留得了它的神韻?這些如詩如訴的舊事,被蒸發出了一罈真純的美酒,讓我在人生的長廊裡,偶一想起,就會深沉入醉。   最後,我加寫「劉先雲震鐸匡世功業高」一文,承「中外雜誌」排在九十五年十二月份刊出,並承以先老肖像作封面深覺感幸,未料先老命卻於十一月十六日病逝,稍早筆者甫自美國返台,即赴醫院探視,時已呈現昏迷狀態,心中酸楚不已,原期病情好轉,至此一切祝願已造成空,傷感之餘,對其畢生成就獻替,功留人間。但尤難接受,先老百歲遐齡,轉瞬即屆,天不假

手,何其憾哉?!此書首蒙先公作序,正慶深得榮寵。然書雖問世,大賢已者,真是情何以堪啊!   「雷虎特技,傲世長紅」,是感於政府立足台灣,除軍事戰績,經濟成就,多有突出表現外,而空軍的雷虎特技,水準最高,傳承最久,聲譽最長,知名最廣,自從遠征北美,作了十二機的經典表演後,更是打開了國際的能見度,揚名世界,長紅迄今,無人可比,個中艱辛,此文最具引介權威,讀者在欣賞之餘,也可分享到一份人的驕傲!   「沈檀往事豈能如煙?」是筆者永懷一位長官的賢明,和經歷了兩個部隊的榮先,前者敘述具有赫赫戰功的司徒福將軍平實中的偉大,和夫人馮美玉女一為國家獻心獻力的事蹟,後者名列空軍在抗戰,戡亂兩大歷史戰役間,扮演了

力挽狂瀾的關鍵角色!她的貢獻,是空軍作戰的圭臬。

郭一男歌謠事業與台灣社會文化之互動

為了解決日本空軍軍歌的問題,作者劉麗敏 這樣論述:

郭一男,在台灣的歌唱文化演變過程中並不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不過他是南星唱片公司負責人與製作人,亦是一位歌手,在戰後台語流行歌曲的變遷中,扮演著相當多元的角色與地位,他憑著對音樂的天分及熱情,在台灣歌唱文化裡留下的痕跡至今依然可見,因此本論文以郭一男的歌謠事業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他在台灣歌謠的流變中,如何不斷做調整,為他的歌謠事業生涯留下記錄。 本論文透過訪談紀錄、搜集資料、網路傳播系統查詢,將他的歌謠事業,分為「演奏樂師養成期」、「南星歌本」、「南星歌唱班」、「南星唱片公司」、「出國演藝團─台灣秀」、「在地演出:郭一男滑音吉他團」六個時期,以郭一男的生命史出發,整理編集出他的歌謠事業與相關

年表,證明在不同時代背景中,郭一男的歌謠事業呈現多面向與台灣社會文化參與的過程,亦見證台語流行歌的演變進程。 郭一男的歌謠事業隨著台灣歌謠在全國傳播,歷經台語歌唱文化的重大演變進程,於1984年後歌謠的經營模式即轉為與人直接互動的「地方型」演藝事業,郭一男堅定信念,以地方感及鄉土為認同中心,一生熱愛台灣歌謠。透過郭一男歌謠事業時間點的資料顯示,我們可回溯出台灣歌謠發展史的早期縮影及現代台語流行歌曲文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