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發展任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老年期發展任務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昭螢,柯任桂,趙慧珍,林惠琦,曾月霞,楊麗燕,沈愛玉,李碧玉,呂麗卿,黃世惠,黃慧莉,宋惠娟,許淑敏,張月萍,李和惠,黃敏鳳,寫的 老年護理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課程大綱內容 - 校務系統也說明:(二) 探討發展心理學相關理論與實務上的應用案例。 (三) 分析個體在各發展 ... 第十五週, 老年期的發展任務(續)與社會化. 第十六週, 老年期的發展危機.

佛光大學 樂活產業學院碩士班 羅智耀、陳碩菲所指導 江秀瑄的 台北市中高齡自我保健認知因素探討以萬華區為例 (2021),提出老年期發展任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高齡、高齡、自我保健、修正式德菲法、層級分析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張淑美所指導 楊素華的 老年人靈性狀態及靈性教育需求之研究 (2006),提出因為有 老年人、靈性狀態、靈性教育需求的重點而找出了 老年期發展任務的解答。

最後網站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108 學年度第一學期則補充:中/老年期發展評估口頭(名單p.12)+PPT報告/內容及評分標準(附件四) ... 11 11/18 13:10-17:00 團體專題報告討論/各年齡發展任務探討實習李佳桂/馮瑞鶯/張心怡.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老年期發展任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老年護理學

為了解決老年期發展任務的問題,作者李昭螢,柯任桂,趙慧珍,林惠琦,曾月霞,楊麗燕,沈愛玉,李碧玉,呂麗卿,黃世惠,黃慧莉,宋惠娟,許淑敏,張月萍,李和惠,黃敏鳳, 這樣論述:

  ★本書係根據教育部最新課程標準編撰而成★     ▲本書每章有「學習目標」及「問題與討論」,用以幫助掌握方向與重點,並可自我測驗,加深學習印象。     ▲隨書附贈「學習光碟」含教學補充資料、問題與討論參考答案、自我測驗卷及老年人綜合護理評估量表,期使學習者在此教學領域中獲得最大資源。     ▲以台灣人口高齡化的現況概述人口老化所面臨的問題,兼以介紹老化相關名詞,再敘述老年人邁入老年期生理以及心理的改變與衝擊,並針對人際、藥物、營養、活動、排泄功能、睡眠、性等方面,探討各方面所實際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建議措施。      ▲書末收錄與老年人相關之護理評估,

包括ADL──凱茲量表、巴氏量表、柯氏量表;工具式日常生活活動量表;簡易心智狀態量表;簡短心智狀態問卷;老人憂鬱量表等,以作為學習之參考與運用。

台北市中高齡自我保健認知因素探討以萬華區為例

為了解決老年期發展任務的問題,作者江秀瑄 這樣論述:

台北市65歲人口為50萬3千多人,占台北市總人口數19.84%,且長者兩性平均壽命達84.12歲,女性為86歲,男性為81歲,老化速度為六都最快,也是全國平均壽命最高的縣市。本研究目的是探討台北市萬華區中高齡自我保健認知重要因素及排序。本研究蒐集國內外自我保健認知的相關文獻與理論,研擬出中高齡(45-64歲)自我保健認知重要因素,先藉由修正式德菲法15位專家確立四項主要準則與十四項次要評估準則,再進行層級分析法,研究對象為台北市萬華區居民,合計回收40份問卷,男女各占27.5%及72.5%。研究結果共有四大構面,學習態度、自我管理能力、保健認知、高齡化保健政策推行,分析後以因素「自我管理能力

」、「學習態度」、「高齡化保健政策推行」列為前三項,未來可供中高齡者自我保健認知、自我管理能力、學習態度及高齡化健康促進等相關議題參考。

老年人靈性狀態及靈性教育需求之研究

為了解決老年期發展任務的問題,作者楊素華 這樣論述:

老年人靈性狀態及靈性教育需求之研究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人靈性狀態及靈性教育需求,以六十五歲以上之健康老年人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為質性研究中的晤談法,以自編晤談題目作為研究工具。受訪對象為男、女性各三位,年齡由65至97歲能自行活動,生活自理之老人。  訪談所得資料,經過受訪老人作文本檢核後進行分析,研究結論如下:一、老年人自覺的靈性層面之情況(一)老年人與自己的關係而言:能接納自己一生的表現,用寬恕的態度自我釋放,亦能坦然面對老化、死亡;六位受訪者中有五位能接受預立遺囑。(二)老年人與他人的關係而言:是以愛心、真誠及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遵守諾言彼此寬恕,喜歡服務人群,希望晚輩能正面回饋

及愛他們。(三)老年人與自然的關係而言:主張人應愛護環境,對大自然要表現謙卑,少用有害環境的物品,多接觸自然,做好環保及社區綠化。(四)老年人與信仰的關係而言:認為宗教是一種心靈享受,可解決人生難題,敬神會有福報、讓人滿足,甚至可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二、可能影響老年人靈性狀態之因素(一) 老年人的靈性狀態大致上是充沛的,在經濟方面能夠滿足現況,認為身體健康就是福,不論住在家中或安養中心,都希望能獲得家人或朋友的關懷和愛,且住在安養中心的老年人因有同儕照顧,反而覺得更快樂,對不堪回首的往事仍記憶猶新,年齡愈大的老年人愈能放下,能將仇恨轉化和昇華,因而靈性狀態愈充沛,且無論男女,靈性的歸屬感都是以

家人為主。(二) 老年人中以教育程度高與居住在安養中心者較樂觀,年齡越大對 子女的成就也愈易滿足,75歲以下(初老、中老期)的健康老年 人,喜歡志工服務,且影響其日常行為表現。三、老年人靈性教育之需求老年人希望完成想要的教育,以提升心靈成長層次,靈性育需求希望經由學習而更懂得感恩、同理心、道德、尊重、禮讓的行為模式,追求心靈安適,資源再利用與環保概念、尊重自然。老年人希望學習更深的信仰的靈修,為信仰和生命奉獻,獲取心靈上的平靜,超越對死亡的害怕與不安,使靈性上能天人合一。根據研究結論,分別就「老年人本身」、「服務老人機構」及「後續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