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dividend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T dividend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RobertF.Bruner,KennethM.Eades,MichaelJ.Schill寫的 Case Studies in Finance: Managing for Corporate Value Creation 8e 和游美惠的 性別教育小詞庫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Dividend history - Imperial Brands也說明:EX‑DIVIDEND DATE PAYMENT DATE AMOUNT RESTATED; FOR 2002; RIGHTS ISSUE 2 June 1997 1 July 1997 7.2p 6.0p 8 December 1997 13 February 1998 14.2p 11.9p 1 June 1998 14 August 1998 7.6p 6.3p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泰文化 和巨流圖書公司所出版 。

元智大學 財務金融暨會計碩士班(財務金融學程) 沈仰斌所指導 黃雪冰的 執行長薪酬存續期間對盈餘管理的影響: 美國銀行業的實證分析 (2021),提出T dividend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薪酬平均給付期間、短視近利、盈餘管理、放款備抵呆帳、内生性。

而第二篇論文靜宜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周彥妤所指導 蔡淳豐的 CEO 過度自信對股利政策之影響: 從家族企業角度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股利發放、過度自信、家族企業、產業集中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T dividend的解答。

最後網站Dividends – Stock Information | Suncor則補充:Declaration Date Ex Date Record Date Payment Date As Declared Cents per share... Oct. 28, 2021 Dec. 2, 2021 Dec. 3, 2021 Dec. 24, 2021 0.42 July 28, 2021 Sept. 2, 2021 Sept. 3, 2021 Sept. 24, 2021 0.21 May 3, 2021 June 3, 2021 June 4, 2021 June 25, 2021 0.21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T dividend,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Case Studies in Finance: Managing for Corporate Value Creation 8e

為了解決T dividend的問題,作者RobertF.Bruner,KennethM.Eades,MichaelJ.Schill 這樣論述:

  1. The cases link managerial decisions to capital markets and investor expectations. At the core of most is a valuation task that requires students to look to financial markets to resolve the problem.   2. These cases feature a wide range of contemporary and relevant problems, including

examples in real and financial options, agency conflicts, financial innovation, investing in emerging markets, and corporate control. They also cover classic topics in Finance, including dividend policy, the mix of debt and equity financing , the estimation of future financial requirement, and the

choice between mutually exclusive investments.   3.All of the cases are set in the year2006 or after and 25% are set in 2015 or later.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57%) of the cases and technical notes are new, or significantly update. The mix of cases reflects the global business environment.

執行長薪酬存續期間對盈餘管理的影響: 美國銀行業的實證分析

為了解決T dividend的問題,作者黃雪冰 這樣論述:

銀行業一直是金融體系裡面很重要的一環,而銀行CEO的管理決策會顯著影響銀行的永續經營,過去的研究發現高階主管或CEO的薪酬會顯著影響公司的管理決策與經營績效。因此本研究以銀行CEO薪酬結構的另一個面向:平均給付期間,來探討是否會影響該銀行盈餘管理的行為(短視近利的指標之一)。首先結果顯示如果該銀行有較高的成長機會、較低的風險、以及財務報表經前四大會計事務所簽證,那麼該銀行CEO薪酬的平均給付期間就會比較長。而且越長的平均給付期間,該銀行就越不會用應計項目(放款備抵呆帳)來進行盈餘管理。

性別教育小詞庫

為了解決T dividend的問題,作者游美惠 這樣論述:

  本書匯集歷年來《性別平等教育季刊》各期的「性別教育小詞庫」專欄之文字,集結成書,希望能成為一本實用的工具書。本書介紹了五十個專有名詞與理論概念,都是性別平等教育和性別研究領域常用的關鍵詞彙,希望能協助讀者理解性別相關的理論和深化對於現象的分析。本書作者除了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介紹每個概念的意義與內涵之外,也延伸探討相關議題,將之與台灣社會連結,希望能提供更多的論述資源給關切性別關係和社會現象的研究者參考。 作者簡介 游美惠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教授   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所長(2003-2006,2009-2012)、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總編輯、台灣女性學學會理事長(2008-2010)、高雄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與《臺灣社會學刊》編輯委員等。   現任:高雄市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高雄市人權委員會委員、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理事長等。   編著有:《性別教育最前線──多元文化的觀點》、《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性別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性別好好教》、《情感教育資源書》等書。 作者序 A 積極矯正行動Affirmative Action 能動性agency 異化alienation 自主性autonomy C 公民身分與公民權利citizens

hip & civil right 文化政略/文化政治cultural politics D 解構deconstruction 做性別doing gender E 情感性勞動/情緒勞務emotional labor 增能/增權/培力/彰權益能/權力增長empowerment F 女性主義方法論feminist methodology G 性別意識與性別意識型態gender consciousness & gender ideology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 性別政治gender politics H 仇恨犯罪hate crime 霸權/領導權/王道hege

mony 異性戀常規heteronormativity 同性戀恐懼症homophobia I 身分認同與認同政治identity & identity politics 浪漫愛的意識型態ideology of romantic love 意識型態的「召喚」interpellation 交織性/交錯性intersectionality 親密關係intimacy M 陽剛特質與陰柔特質masculinity & femininity 媒體識讀(媒體素養)與媒體公民權media literacy & media citizenship 厭女misogyny O 物化/客體化objectific

ation 壓迫/性別壓迫oppression/gender oppression 有機的知識份子/轉化型知識份子organic intellectual/transformative intellectual 他者/異己other P 父權紅利patriarchal dividend 父權體制patriarchy 操演performativity 同志父母親友組織聯盟PFLAG/Parents, Families, and Friends of Lesbians and Gays 色情pornography 定位/位置性positioning/positionality 特權privile

ge Q 酷兒理論queer theory R 抗拒/拒抗resistance 反向歧視/逆向歧視reverse discrimination   S 性別歧視/性別主義sexism 性霸凌sexual bullying 姊妹情誼sisterhood 社會體現social embodiment 主體性subjectivity T 領域性territoriality 跨性別transgender 第三波女性主義third wave feminism 樣板與樣板主義token & tokenism 跨國女性主義transnational feminism 參考書目 自序 是偶然,也是

必然──為《性別教育小詞庫》出版而寫   教書與研究一直是我的生活重心;熟識我的家人、朋友都知道,我看重這份在大學教書的工作,也喜愛這一份工作。即使已經教了十多年的書了,我仍然會花許多時間備課,多年來始終如一;因為我看重教學,認真對待我的學生。   會開始提筆為《性別平等教育季刊》固定撰寫「性別教育小詞庫」專欄,其實也是緣自於教學所需。我一向重視理論概念的精準使用,寫作學術論文時,會自我要求,同時也會這樣要求指導的學生,於是除了自己常常會購買、研讀一些詞庫、詞彙、專業辭典、關鍵詞等工具書之外,也開始試著撰寫「講義」,幫助我的學生增強學術能力。   自2001 年起,當時的《兩性平等教育季

刊》第15 期出刊,我就固定為「性別教育小詞庫」專欄撰寫文稿,日子一天天地過去,轉眼已經13 個年頭了!這段時間,其實偶而(雖然次數不多)也會萌生倦怠之感;畢竟日子真的過得太忙碌了,永遠沒有清閒的時刻,而寫這種文章「學術價值」相當有限,可能得到的批評指教會比獲得的掌聲喝采還要多,算是「吃力不討好」吧!而且,有時真的也會被「催稿」弄得很煩,好想停工,不禁捫心自問,我到底在堅持什麼啊!   當初偶然的開始為「季刊」的專欄撰稿,從來沒想過要持續寫多久,而今,累積了一則則的文字竟然可以集結成書出版面世,真的是始料未及。而我好像也漸漸具有使命感,將這個專欄撰寫變成我每一季該寫的功課,成為一項「必然」任

務了!   一路走來,一直都有一些好朋友給我打氣與回饋,舉例來說,為這本書撰寫推薦文字的三位好姊妹就分別曾在不同的時候詢問我集結「小詞庫」專欄文章出書之可能性,他們鼓勵我,同時也實際採用我寫的文字作為教材,讓我更有信心,才能讓這個出書的夢想付諸實現。   藉此新書出版之際,感謝許多愛我、助我的生命貴人。首先要感謝我的家人;我是個急性子,加上許多事情也都要求精準,這讓跟我共同生活的親密家人受了不少苦,謝謝他們的包容和寬待;之前我編寫的書籍,從未在序言提及家人,遑論正式感謝,現在應該是個好時機,希望為時未晚。另外,這一本書所收錄的50 則文字,其中有六則是有共同作者(在合著文的最末均有標示出)

,他們有的是我的學生,有的則是學術界的同行好友,謝謝他們願意跟我合作。而本書的插圖繪製者顏朱吟、封面設計者羅惠文,以及協助我許多年的助理郭人華,也都是我衷心感謝的人。   學術圈不好混,學術研究這條路走得也很辛苦,人生更有數不清的難題要面對、解決,如果我還能微笑面對大家,堅強迎接挑戰,那要歸功於女性主義思想和性別研究知識。好長的一段時間以來,我真的從中獲得莫大的支持力量,感謝眾多的女性主義前輩,也希望這一本書可以帶給感興趣的讀者一點知識的力量。 游美惠 寫於2014 初夏,港都 積極矯正行動AffirmativeAction國家的介入是改變機會結構及職業與職務隔離的重要機制(張晉芬

,2011:257)。美國聯邦政府推動「積極矯正行動」(AffirmativeAction)(在其他文獻之中,有時可以見到「積極補償措施」的翻譯用語)就是一項具體的例證,藉著立法標舉出職場聘僱標準的平等機會,也希望積極落實政府聘僱人員能做到無歧視的情形,要求政府應在聘僱人員時不能有任何的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或國籍之歧視;而除了聘用之外,包括升遷、調職、招聘、解僱、調薪、在職訓練與實習等面向,也都不能有歧視的情形。美國的「積極矯正行動」是以1964年所通過的公民權利法案(CivilRightsAct)為法源基礎,規定僱用人數在一百人以上的企業或組織,不得有種族、膚色、宗教、性別及出生國籍的歧視

,後來又加上不得基於年齡(40-65歲)或身體障礙的歧視(Dobbin,Sutton,Meyer,&Scott,1993)。張晉芬(2011)指出,「積極矯正行動」的目的是要增加受僱者的多元性及降低因為社會人口特徵所造成的工作歧視。而根據Harper&Reskin(2005)的研究發現,「積極矯正行動」實施的結果確實也增加了女性和弱勢族群進入中級管理階層的機會。雖然一般認為,「積極矯正行動」能讓非屬於主流優勢團體的人得到較有利的工作機會,促進實質平等。但是另一方面,許多實際案例的處理經驗已經明白顯示,徒法不足以自行,相關的教育宣導促成觀念的改變仍是重要的。舉例來說,許多男性受僱者對於「積極矯正

行動」有反感,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工作權或工作機會受到直接威脅,覺得自己受到「反向歧視」(reversediscrimination),但是這種指控由於證據不多(足),所以並未被廣泛採信。臺灣近來積極推動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其中的第四條訂:締約各國為加速實現男女事實上的平等而採取的暫行特別措施,不得視為本公約所指的歧視,亦不得因此導致維持不平等的標準或另立標準;這些措施應在男女機會和待遇平等的目的達到之後,停止採用。這和積極行動法案的精神正可相互呼應。但是有鑑於其他先進國家的經驗,我們應該也要留意,諸如上述所指稱的疑義應該透過多重管道作澄清與說明,教育大眾這類的積極性

差別待遇並不是一種歧視性作為,以釋大眾之疑,方能使相關的措施更平順推展。

CEO 過度自信對股利政策之影響: 從家族企業角度探討

為了解決T dividend的問題,作者蔡淳豐 這樣論述:

先前的研究顯示經理人過度自信可能會提高股利的發放;然而家族成員會為了保留資金以及家族企業之永續發展,進而減少股利發放。因此,本研究透過實證研究探究在家族企業中,過度自信經理人對股利政策之影響。本實證研究顯示,雖然過度自信經理人本身會導致更高的股利支付,但在家族企業中,過度自信經理人則與低股利支付呈現相關性。此外,顧及到產業集中度,本研究發現在高產業集中度下,具有過度自信經理人之家族企業與股利呈現負相關,此結果指出即使家族企業存在過度自信之經理人,當所屬產業較不競爭,公司可能缺乏以高股利政策傳遞有利資訊的動機,從而降低股利之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