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dl項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iadl項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TAIC台灣整合照護學會,JSDC日本失智症照護學會寫的 失智症照護實務Ⅱ:各論 和葉至誠的 老人長照政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失能程度與照護服務利用相關性之初探也說明:共6項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總共12項作為本次研究日常生活功能. (ADL‚IADL)障礙評估。 2.評估項目之主要計分方式為4等級功能計分法,以執行沒困難0分、是有些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日商健思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和揚智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職能治療研究所 毛慧芬所指導 黃鈺雯的 老年憂鬱症患者之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表現 (2018),提出iadl項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老年憂鬱、晚發型憂鬱、復發型憂鬱、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功能評量。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職能治療研究所 薛漪平所指導 邱恩琦的 思覺失調症執行功能表現測驗之發展 (2014),提出因為有 執行功能、思覺失調症、Lezak模式、表現型執行功能測驗、心理計量的重點而找出了 iadl項目的解答。

最後網站長期照顧專業人員課程Level1 - 照顧管理概念 - Irina - 痞客邦則補充:照顧管理專員,到家對民眾作生活功能評估,主要是依照下列何者評估項目來做社區資源媒合:. (a)ADL, IADL, CDR. 15. 經評估可以符合使用長期照護服務標準的個案,是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iadl項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失智症照護實務Ⅱ:各論

為了解決iadl項目的問題,作者TAIC台灣整合照護學會,JSDC日本失智症照護學會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本標準教材第3冊〈失智症照護實務II:各論〉中推展到對失智症患者身體症狀的理解與因應,失智症之行為精神症狀(BPSD)與因應,以及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與復健等更深入專業的知識與照護實務方法。

老年憂鬱症患者之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表現

為了解決iadl項目的問題,作者黃鈺雯 這樣論述:

背景: 老年憂鬱症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智障礙問題之一,患者除了受憂鬱症狀影響外亦伴隨輕微認知損傷以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失能。IADL表現困難或減少參與,可能加重憂鬱等負面情緒、造成更嚴重的認知損傷以及影響其生活滿意度,因此IADL的評估與介入是老年憂鬱症臨床實務上相當重要的一環。然而目前針對老年憂鬱症IADL功能探討的文獻不足,現有研究評量失能的方式多侷限於針對其實際表現之問卷,而缺乏其自覺困難程度及操作表現之瞭解,並未比較其是否有所不同。另針對晚發型及復發型老年憂鬱症,由於病因、臨床表徵有所不同,其

在IADL上的失能樣態或失能機轉等尚不清楚。目的: 探討老年憂鬱症患者於IADL之操作能力、實際表現以及自覺困難程度等面向整體功能及IADL個別項目失能之情形,進一步比較晚發型、復發型憂鬱症於IADL功能表現之異同,並探討認知功能、憂鬱程度於IADL功能之關聯。研究方法: 採橫斷面描述性研究,由北部一醫學中心轉介診斷為罹患重型憂鬱症之老年憂鬱患者,並於社區招募沒有明顯憂鬱和認知損傷之健康長者作為對照組。受試者將進行認知功能(蒙特利爾認知評估、史楚普色字測驗)、憂鬱症狀嚴重度(簡式老人憂鬱量表)等評量,IADL之操作能力、實際表現以及自覺困難程度分別以簡短式技能表現評量繁體中文版、失智症功能障礙

評估量,及依該量表之各項自覺困難程度評量之。使用複迴歸分析法於控制人口學變項下,進行老年憂鬱症與健康對照組、晚發型與復發型憂鬱症之IADL整體功能及各子項目功能狀態比較;使用偏相關分析認知、憂鬱程度與IADL功能之關聯程度,以及使用複迴歸分析法比較認知、憂鬱程度於解釋IADL功能程度之重要性,並進一步進行調節和中介分析。結果: 本研究共納入63名老年憂鬱症者(38名晚發型、25名復發型)及42名健康長者,復發型組平均年齡(59±5.9歲)顯著低於晚發型組(68±7.8歲)和健康組(67±9.0歲),於性別和教育年數則沒有顯著差異(P性別=.541、P教育=.152)。兩類型老年憂鬱症於IADL

整體功能之操作能力、實際表現以及自覺困難度皆顯著較健康組差(能力: P晚=.000、P復=.001 表現: P晚=.000、P復=.002 自覺: P晚=.000、P復=.000);晚發型和復發型間於各面向IADL功能則皆沒有顯著差異(P能力=.653、P表現=.964、P自覺=.777)。兩類型老年憂鬱症於娛樂(P晚=.000、P復=.001)、外出(P晚=.004、P復=.015)、家務處理(P晚=.007、P復=.018)等IADL項目之實際表現顯著較健康組差,晚發型於財務處理較復發型差(P=.015)、復發型則於準備飯餐顯著較健康組差(P=.031)、於通電話顯著較晚發型差(P=.03

2);兩類型老年憂鬱症於各IADL項目之自覺困難度則皆顯著較健康組感到困難(P晚=.000~.005、P復=.000~.034)。控制憂鬱影響下,晚發型憂鬱症之整體認知功能與三面向IADL功能呈現低度至中度相關(r=.222~.545),復發型則皆為低度相關(r=.385~.393);控制認知影響下,兩類型老年憂鬱症其憂鬱症狀與IADL操作能力幾乎無相關或僅低度相關(r晚=.032 r復=.208),於IADL實際表現(r晚=.439 r復=.618)和自覺困難度層面(r晚=.456 r復=.569)則皆可達中度相關。結論: 老年憂鬱症者面臨IADL操作能力損傷、主觀感受顯著困難,並且較未能實

際參與在IADL中。而晚發型及復發型患者雖然各樣態整體IADL總分沒有顯著差異,但其困難項目有所不同。老年憂鬱症於解釋IADL操作能力部分以認知功能較為重要,於解釋IADL實際表現和自覺困難度部分則以憂鬱程度較為重要;而認知功能或憂鬱程度於解釋三面向IADL功能程度過程中並未存在顯著調節或是中介作用。此結果初步了解老年憂鬱症患者IADL失能情形和機轉,並提供臨床工作者進行整合性評估以及為老年憂鬱症者個別化規劃促進其IADL實際參與表現計畫時的參考依據。

老人長照政策

為了解決iadl項目的問題,作者葉至誠 這樣論述:

  社會福利與老人的照護政策息息相關。爰此,本書以「老人福利為經,長照政策為緯」,運用清晰簡要的筆調,以概括性、通論性及整體性的方式將全書分為「概論篇」、「規劃篇」、「借鑑篇」、「實踐篇」,說明老人長照政策的主要內涵。目的是希望能協助讀者瞭解並運用政府的社會福利,對高齡者的長照服務有所認識,進而共同達成「老有所養、老有所安、老有所尊」的社會藍圖,以提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降低社會與家庭問題,增進社會人群的幸福。 作者簡介 葉 至 誠   學  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畢業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   經  歷:  普考社會行政類科及格  高考勞工行政類科及格  東南工專兼任講師 

 空中商專兼任副教授  德育護專專任副教授  世新大學專任副教授  空中大學兼任副教授   現  任:  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專任副教授  實踐大學人力資源室主任  實踐大學主任秘書   主要著作:  《社會學》(1997,揚智)  《社會學概論》(2001,揚智)  《社會福利服務》(2002,揚智)  《高等服務教育的策略與願景》(2002,揚智)  《當代社會問題》(2003,揚智)  《社會學是什麼》(2005,揚智)  《教育社會學》(2006,揚智)  《社會福利概論》(2009,揚智)  《社會工作概論》(2009,揚智)  《社會科學概論》【第二版】(2009,揚智)  《老

人福利服務》(2010,揚智)

思覺失調症執行功能表現測驗之發展

為了解決iadl項目的問題,作者邱恩琦 這樣論述:

背景與目的:執行功能損傷是思覺失調症患者常見的認知問題之一,其影響患者獨立完成日常活動的能力。常用於評量思覺失調症患者之執行功能工具包括威斯康辛卡片分類測驗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路徑描繪測驗 (Trail Making Test)、色字測驗 (Stroop Colour-word Test)等,然而此三個評估工具有二個缺點:(一)、評量指標分數的使用不明確,且未能確認工具為評量那些執行功能能力。(二)、測驗項目非患者實際生活情境下所會從事之功能性活動,使評估結果難以推估執行功能損傷患者在實際生活中的狀況。近期研究開始使用「表現型評估工具 (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其評量結果可直接瞭解執行功能損傷如何影響患者實際日常生活的表現,然而目前使用之表現型評估工具(執行功能表現測驗 [Executive Function Performance Test]、多重任務測驗 [Multiple Errands Test]、虛擬超市行動測驗 [Virtual Action Planning Supermarket])亦有二個缺點:(一)、評量分數代表意義不明確,未能確定應使用那個分數以代表患者之執行功能狀態。(二)、評量內容為外國之日常生活情境(文化限制),且評量內容非針對思覺失調症患者有困難執行之功能性活

動。因此本論文研究目的有三項:(一)、依據執行功能理論架構「Lezak模式」,發展適用於思覺失調症患者之表現型執行功能測驗 (Performance-based measure of Executive Functions, PEF)。(二)、驗證PEF於思覺失調症患者之施測者內信度、施測者間信度和練習效應。(三)、驗證PEF於思覺失調症患者之收斂效度及生態效度。方法:本論文包含三個子研究。研究一為建立PEF題目,分成三階段:(一)、進行文獻回顧與訪談思覺失調症個案、照顧者、專家,以發展初版PEF。(二)、進行專家審核、認知訪談、臨床小樣本測試,以修改初版PEF。(三)、使用羅序分析 (Ras

ch analysis)驗證PEF修訂版之建構效度且刪除題目,以建立PEF最終版。研究二為募集二組思覺失調症方便樣本,一組方便樣本參與施測者內信度和練習效應之檢驗研究,一組方便樣本參與施測者間信度之驗證研究。每組方便樣本接受PEF間隔二週之前後測試。本研究使用組內相關係數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驗證施測者內一致性與施測者間一致性,另計算同一施測者與不同施測者測量之最小可偵測之變化值 (minimal detectable change, MDC)。以配對t檢定檢驗是否有顯著的練習效應,且計算效應值 (Cohen’s d)以驗證練習效應

大小。研究三為招募一組方便樣本接受四個評估工具施測,包括:PEF、WCST、日常生活功能評量表第三版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Rating Scale III, ADLRS-III)與社會功能評量表 (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 PSP),以驗證PEF之收斂效度及生態效度。以Pearson’s r相關係數及Spearman’s ρ相關係數檢驗PEF之收斂效度,使用Spearman’s ρ相關係數檢驗PEF之生態效度。結果:於研究一之第一階段,研究者彙整共47個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 (instrumental act

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項目,而設計IADL調查表。研究者使用此調查表訪談32位思覺失調症個案、27位家屬、12位精神領域臨床工作者,以編製初版PEF。在第二階段,研究者進行三次專家審核、三次認知訪談、五次臨床實際測試,而修改初版PEF。在第三階段,200位思覺失調症患者接受PEF修訂版,研究者在羅序分析中,刪除近合適度 (infit mean square)和遠合適度 (outfit mean square)超過0.6-1.4之項目。PEF最終版包括1練習題和有13個測驗題,以測量Lezak模式之四個面向:意志、計畫、目的性行動、表現效能,各個面向之題目都

符合單向度建構 (unidimensionality)。於研究二,二組方便樣本各分別有60位思覺失調症患者參與研究。施測者內信度方面,PEF四個面向之ICC值為0.88-0.92,此四個面向之MDC值(意志、計畫、目的性行動、表現效能)分別為13.0、12.2、16.2、16.3;施測者間信度方面,PEF四個面向之ICC值為0.82-0.89,意志、計畫、目的性行動、表現效能面向之MDC值分別為15.8、17.4、20.9、18.6;練習效應方面,PEF二個面向(意志、計畫)之配對t檢定未達到顯著差異 (p = 0.490-0.822),另二個面向(目的性行動、表現效能)之配對t檢定達到顯著差

異 (p ≤ 0.01)。四個面向之效應值d為0.01-0.24。於研究三,共有60位思覺失調症患者符合取樣標準且參與研究,收斂效度之結果顯示,PEF四個面向間有中度到高度相關 (r = 0.68-0.92),研究者刪除WCST中未獲得「完成第一次分類所須之卡片數」分數之患者,PEF的意志和計畫面向與WCST的「非固執產生之錯誤數」指標的相關程度偏低之外,PEF四個面向和WCST的四個認知指標(固執反應、由固執產生之錯誤數、非固執產生之錯誤數、確實完成卡片分類之次數)有中度相關 (ρ = 0.43-0.69)。生態效度方面,PEF四個面向與ADLRS-III的各個面向和總分有中度至高度相關 (

ρ = 0.42-0.86),除了ADLRS-III的休閒生活面向;PEF四個面向與PSP四個面向和總分有中度相關 (ρ = 0.31-0.56)。結論:本論文為首次以Lezak模式,發展適用於測量思覺失調症患者之表現型執行功能評估工具。研究一結果顯示PEF有良好之建構效度(單向度建構),每個面向題目分數可加總,以表示各個面向的特定功能。研究二結果呈現PEF應用於思覺失調症患者有良好之施測者內信度和施測者間信度,且具非常微小至小的練習效應。研究三結果顯示PEF用於思覺失調症患者具適當至良好之收斂效度及生態效度。整體而言,PEF具備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且研究者提供PEF四個面向在同一施測者和不同

施測者測量之MDC值,幫助臨床和研究人員判讀單一患者執行功能各面向的變化量,是否超過隨機測量誤差而為真實的改變。因此,臨床和研究人員可使用PEF,以掌握思覺失調症患者各個執行功能面向之狀態,據以擬定合適之治療計畫與臨床決策,進而提升治療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