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der健康促進模式理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pender健康促進模式理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雪芬等寫的 老人健康促進(2版) 和陳靜敏等的 社區衛生護理學(6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國立臺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論文也說明:Pender 於. 1996 年將較早前所提出健康促進模式再作進一步的修正,意. 圖將實證研究結果和理論架構整合為一。 健康促進模式雖由健康信念模式所衍生出來,不同的是.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都文化 和華杏所出版 。

國立陽明大學 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 王子芳所指導 謝依潔的 探討影響台中市社區50-64歲成人接種流感疫苗之相關因素—運用Pender健康促進模式 (2020),提出pender健康促進模式理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流感疫苗、50-64歲成人、疫苗接種、健康促進模式。

而第二篇論文慈濟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碩士班 朱正一所指導 蘇玫如的 影響花東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之相關因素 (2018),提出因為有 公共衛生護理人員、自覺健康狀態、工作壓力、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重點而找出了 pender健康促進模式理論的解答。

最後網站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護理科模擬考試題卷則補充:79.應用Pender 的健康促進模式設計提升學生身體活動計畫,下列何者正確?(A)是屬社區層級的健康促進理. 論(B)強調自我效能對健康行為的影響(C)強調替代學習對健康行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ender健康促進模式理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老人健康促進(2版)

為了解決pender健康促進模式理論的問題,作者陳雪芬等 這樣論述:

  隨著平均餘命的延長,老年人口也逐漸增加,我國於1993年已成為高齡化國家,至2018年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14%,正式成為「高齡社會」,且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最新資料顯示,預計2026年將會邁入超高齡社會,因此人口老化所衍生的高齡者生理、心理等相關問題不容忽視。   為因應人口老化的趨勢,如何預防老化、延緩老化、防止失能,是我國乃至全球的政府須面臨的挑戰。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參酌國際經驗,考量我國法規及國情,制定「老人健康促進計畫」、「高齡友善城市」等計畫,使高齡者能夠活躍老化、活出健康、活的快樂。   本書主要以「老人健康促進計畫」的八項策略和「高

齡友善城市」的八大面向之內容為架構,分為基礎篇及應用篇,共12章,除了依據最新政策及文獻資料更新全書相關內容外,亦增加2章全新的章節:「老人的心理健康」及「環境與健康促進」,內容更為詳細完整,是高齡照護、健康產業管理相關科系的學生及實務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最佳參考書。  

探討影響台中市社區50-64歲成人接種流感疫苗之相關因素—運用Pender健康促進模式

為了解決pender健康促進模式理論的問題,作者謝依潔 這樣論述:

在台灣每年都會面臨全球性流感的威脅,衛生福利部疾管署於2016年開始擴大加入50-64歲成人為公費流感疫苗實施對象之一,本研究目的為探討社區50-64歲成人流感疫苗接種之現況和相關影響因素,採橫斷式研究,以立意取樣方式,運用Pender健康促進模式理論設計自擬問卷,問卷內容共分三部份:個人特質與經驗、接種流感疫苗的認知與感受、接種流感疫苗的行為,蒐集台中市社區50-64歲共303位成人問卷資料,以SPSS 23.0進行統計分析與探究。 研究結果發現,平均年齡(民國年)為57.5年次(SD:±4.47),有接種107年度(公費接種計畫時程為107年10月1日至108年年初)流感疫苗的人佔

46.2%,而沒有接種的人偏多佔53.8%,與衛福部統計分析全台50-64歲人口接種比率偏低結果相符(2017-2018年僅20.8%)。分析本研究對象顯示,年齡、經濟狀況、聽過流感、過去有人建議施打流感疫苗與曾經接種、相關知識、整體接種流感疫苗的認知與感受、計畫接種流感疫苗行為的承諾,皆與接種流感疫苗行為有顯著相關,其中發現未來會接種108年度流感疫苗的人,承諾會在開打的一個月內去接種者有46.53%,雖比107年度接種比例高但仍未過半數,而承諾會在開打的六個月內接種者則達64.69%,故可加強個人承諾之介入方法,能有效提升接種流感疫苗的意願和行為空間;以邏輯式迴歸統計結果分析:經濟狀況、聽

過流感、過去有人建議施打流感疫苗、自覺行動障礙、人際與情境影響、計畫接種流感疫苗行為的承諾為本研究50-64歲成人接種流感疫苗的預測因子。根據研究結果,建議未來可透過以上影響接種流感疫苗相關與預測因子來訂定多元化的政策、介入措施計畫,以增加50-64歲人口族群流感疫苗接種意願和行為。

社區衛生護理學(6版)

為了解決pender健康促進模式理論的問題,作者陳靜敏等 這樣論述:

  本版為提供讀者最實用的內容,使讀者更能掌握社區衛生護理的現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特聘請國內學界專家和實務工作者參與本書的修訂,期能更符合社區衛生護理人員所需,提升其專業能力。 新版特色   1.新增高齡工作者職業照護、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長期照顧法、長期照護保險、長期照護專業人力培訓課程、母乳親善社區、高齡友善健康城市、新型A型流感、遠距健康照護等內容,並以專欄呈現「Pender 健康促進模式」、「國際衛生」、「DALYs實際案例演練」、「職業婦女成功持續哺乳的關鍵因素」、「塑化劑事件」等新知,內容完整度再升級。   2.全面更新行政院組織改造、生命統計、公務統計

與行政法規等資料,如2013年國人十大主要死因、各項傳染病流行現況、預防保健服務、職業安全衛生法、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等,內容更具備時效性。   3.黑體標示國考重點,學習、考試兩相宜。 第1篇 社區衛生護理概論 Chapter 1 緒論 第一節 社區衛生護理的意義 第二節 社區衛生護理的歷史沿革 第三節 社區衛生護理的分科 第四節 社區衛生護理人員的角色與應具備的條件 第五節 社區衛生護理的未來趨勢與展望 Chapter 2 社區健康評估 第一節 社區概說 第二節 社區與社區衛生護理 第三節 社區健康評估 Chapter 3 以社區為對象之護理過程 第一節 社區衛生護理的概念架

構 第二節 社區衛生護理過程的步驟 第三節 護理過程與社區衛生護理業務標準 第四節 護理過程的特性 Chapter 4 健康促進 第一節 定義與目的 第二節 起源與發展 第三節 理論與模式 第四節 社區健康促進方案 第五節 社區衛生護理人員的角色與功能 第六節 展望 Chapter 5 社區健康營造 第一節 社區健康營造之歷史緣起 第二節 社區健康營造組織的類型及概況 第三節 社區健康營造的策略與方法 第四節 社區健康營造實例 第五節 社區健康營造未來發展與挑戰 第2篇 健康照護體系與衛生政策 Chapter 6 衛生行政組織與健康照護體系 第一節 組織理論與設計之概念原則 第二節 臺

灣衛生行政組織 第三節 臺灣健康照護體系現況 第四節 衛生行政組織與健康照護體系之省思 Chapter 7 全民健康保險 第一節 健保投保與保險費 第二節 醫療給付與部分負擔 第三節 健保支付制度與藥品支付 第四節 現況與挑戰 Chapter 8 健康照護經濟 第一節 經濟學概論 第二節 健康照護經濟學概論 第三節 健康照護的特性 第四節 健康照護需求與相關變數 第五節 成本效益分析 第六節 成本效果分析 Chapter 9 健康政策 第一節 健康政策的定義 第二節 社區衛生護理人員參與健康政策的潮流 第三節 參與決策的領域 第四節 政策制定的過程 第五節 護理人員參與健康政策的行為指引

第六節 未來的挑戰 第3篇 社區衛生護理使用之策略與工具 Chapter 10 流行病學於社區衛生護理之應用 第一節 流行病學之定義及目的 第二節 疾病的自然史與三段五級的預防 第三節 疾病的致病模式 第四節 流行病學方法綜論 第五節 因果關係的判定條件 第六節 流行病學在社區衛生護理的應用 Chapter 11 生命統計於社區衛生護理之應用 第一節 相對計量的概念 第二節 時間介入計量的概念 第三節 疾病統計 第四節 死亡統計 第五節 粗比率、特殊別比率和標準化比率 第六節 其他社區衛生護理常用之生命統計指標 第七節 生命統計在社區衛生護理的應用 Chapter 12 衛生教育於社

區衛生護理之應用 第一節 定義與目的 第二節 起源與發展 第三節 理論與模式 第四節 工作範疇 第五節 社區衛生護理人員的角色與功能 第六節 展望 Chapter 13 個案管理於社區衛生護理之應用 第一節 個案管理發展歷史 第二節 個案管理定義、目的與特性 第三節 個案管理的模式、過程與服務程序 第四節 個案管理的角色功能與必備技巧 第五節 個案管理的倫理議題 第六節 個案管理在社區衛生護理工作上的應用 第4篇 社區衛生護理的分科 Chapter 14 公共衛生護理 第一節 公共衛生護理的定義 第二節 公共衛生護理的發展與變遷 第三節 臺灣的公共衛生相關政策 第四節 公共衛生護理業務

第五節 公共衛生護理理論 第六節 臺灣公共衛生護理發展的努力方向 Chapter 15 學校衛生護理 第一節 定義與目的 第二節 學校衛生行政組織 第三節 起源與發展 第四節 理論與模式 第五節 工作範疇及內容 第六節 學校護理人員之實作標準及角色功能 第七節 展望 Chapter 16 職業衛生護理 第一節 職業衛生護理概論 第二節 職業安全衛生之行政組織、相關法令與諮詢資源 第三節 職業傷害與疾病 第四節 職業衛生護理工作內容、影響因素及工作準則 第五節 職業衛生護理人員之角色與功能 第六節 職業衛生護理的困難與展望 Chapter 17 長期照護 第一節 長期照護概述 第二節 長期

照護需求之評量 第三節 長期照護服務的模式及類型 第四節 出院準備服務 第五節 我國長期照護之現況及發展 第六節 社區衛生護理人員在長期照護的角色與功能 Chapter 18 居家護理 第一節 居家護理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居家護理的定義與目的 第三節 居家護理機構的型態、服務範圍與工作特性 第四節 臺灣居家護理資源及應具備的能力與訓練 第五節 居家護理與全民健康保險 第六節 居家護理的品質 第七節 居家護理的未來發展 Chapter 19 社區心理衛生護理 第一節 社區心理衛生的意義與特性 第二節 社區心理衛生及護理的發展 第三節 心理健康促進 第四節 精神疾病防治 第五節 社區心理衛生

實證服務模式 第5篇 家庭與群體護理 Chapter 20 以家庭為對象之護理過程 第一節 家庭與家庭護理 第二節 家庭評估 第三節 家庭護理過程 Chapter 21 婦女、嬰幼兒生育與優生保健 第一節 婦女健康保健 第二節 生育保健 第三節 優生保健 Chapter 22 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照護 第一節 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照護的意義 第二節 兒童及青少年的發展特徵 第三節 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照護相關政策 第四節 兒童及青少年常見問題與預防保健方式 第五節 社區衛生護理人員於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照護中的角色與功能 Chapter 23 中老年保健與慢性病防治 第一節 中老年保健與慢性病防治的

概念 第二節 中老年期常見的慢性病 第三節 臺灣中老年人保健與慢性病防治的推動概況 第四節 社區衛生護理人員的角色與功能 Chapter 24 傳染病防治 第一節 傳染病防治相關概念 第二節 臺灣地區傳染病管制工作現況 第三節 社區衛生護理人員的角色功能與職責 Chapter 25 環境衛生 第一節 環境衛生的定義與目的 第二節 環境衛生的項目 第三節 社區衛生護理人員在環境衛生工作中之職責 Chapter 26 遠距健康照護 第一節 遠距健康照護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遠距健康照護實務與運用 第三節 遠距健康照護未來趨勢與展望 附錄 附錄一 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重要指標 附錄二 職業

安全衛生法 附錄三 勞工健康保護規則 附錄四 居家護理 附錄五 優生保健法 附錄六 家庭健康評估暨護理指引 附錄七 傳染病防治法

影響花東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之相關因素

為了解決pender健康促進模式理論的問題,作者蘇玫如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在了解花蓮縣及台東縣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目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自覺健康狀況及工作壓力的現況,並進一步探討不同的人口學特性、自覺健康狀態、工作壓力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間的關係,以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預測因子。研究工具分別使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個人基本資料、工作特質量表及自覺健康狀況量表。以花蓮縣13個鄉鎮市衛生所及台東縣14個鄉鎮市衛生所執業之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總計188人,採橫斷式問卷調查法,利用自填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以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運用描述性統計探討樣本的人口學變項,運用推論性統計,探討變項間的關係,以回答研究問題。研究結果發現:(1)在健

康促進生活型態中,得分最高為人際支持、運動行為最差。(2)不同的人口學特性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有顯著差異。(3)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之「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正相關。(4)「工作控制」、「主管社會支持」及「同事社會支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正相關。(5)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預測因子,主要為「自覺健康狀況」與工作壓力之「工作控制」,達統計上的顯著水準。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如下: (1)規畫職場運動課程,提供符合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喜愛的運動活動,提升員工參與的意願。(2)針對新進人員提供完善的在職教育課程,制定工作標準作業流程,同事及主管適時提供協助指導與鼓勵,以減輕工作壓力。關鍵詞:公共衛生護

理人員、自覺健康狀態、工作壓力、健康促進生活型態